-
1 # 無名琴童
-
2 # 火魚視聽
一方面我覺得這個和中國的文化背景有關,華人還是比較含蓄的,自古以來的詩歌戲曲都是表達哀怨、離愁、相思、貶謫。而歐美音樂都很high,歌詞露骨,在華語論壇是不允許存在的。現代人生活壓力,情感也是非常豐富,這種苦情歌很容易反應一個人的心境,打動人,引起共鳴。我覺得苦情歌多也是當前的一種群眾需求吧,新一代的音樂創作人也都是年輕的一代,和多數現代年輕人一樣擁有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生活境遇,深諳現代年輕人的喜好,同時也把悲傷的元素融入到了音樂中。
另一方面,苦情歌相對於其他歌曲創作相對簡單,人悲傷痛苦的時候創作力會噴薄而發,當你悲傷痛苦時總會有萬千思緒。幸福的時候呢都在享受,也沒有想法寫東西。
但是苦情歌也有好有壞,他們相同的是表達情感,不同的是,當歌詞成為流水線上的產品,填詞的質量差強人意,好的歌曲也越來越少。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
3 # 好學金桔K4
苦情歌!真還適合用流行音樂形來表達。人類是有思維的、是有七情六慾的。用流行音樂來緩解生活中帶來的壓力,抒發一下人們的各種情感,是個最直接,大眾化,易操作、易懂,效果最好。這是個不錯選擇!試想用美聲唱法來表達,不覺得怪怪的嗎?
-
4 # 混音師天職TimChan
基本上從古代到現代,能傳下去的藝術作品好像都是悲劇,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七夕(兩公婆一年只能見一次還不夠慘?),不論國內外。就連遊戲,也是不好的結局才成為經典。仙劍奇俠傳一,不就是麼。
這個也許就是人的根性之一了。開心高興的事情,過眼雲煙,悲傷不行的事情會記一輩子。再加上人容易自我陶醉於悲傷情感中,自己去對號入座到那種氛圍。那就自然容易感同身受(其實就是無病呻吟)。當然,因為大部分人身邊發生的事,還是偏向好事更多,所以潛意識就會更加在情感上嚮往悲劇,估計是這個原因吧。
-
5 # 老男人就是我
首先以一下分析,作為一點點參考
流行曲基本分幾大類型
開心
悲傷
兒歌
勵志
開心~
基本上開心主題的曲,很難在曲裡面不停的提到開心的情景。
兒歌~
兒歌大家都知道,物件就是兒童,他們的世界沒有愛情,最多有親情,其他都是為了卡通人物的特質去描寫。
勵志~
這些歌最少人去觸碰,因為層次感很難去區分,和開心的型別差不多。
悲傷~
每一首歌,在寫歌詞時候,都習慣的以漸變手法去處理,就是說一個故事,有以前,有現在,有未來。
流行曲基本的創作手法,以前奏,主題,副歌,結尾四個階段去執行,只有悲傷型別的主題,可以放在四個或三個部分去寫作
還有一個重點,很多時候,一首歌的誕生,香港都以電影和電視劇的(主題曲,插曲)而出唱片或變成主打歌曲
所以可以說90%的都以悲傷,失戀,傷感為主題
-
6 # 笑笑喵
一方面,流行音樂領域的幾乎所有風格與編曲技法都是自歐美而來。但如果比較音樂本身的“難度”,即隊演唱者的能力要求,大陸音樂似乎也遠低於歐美。
另一方面就流行樂來說,實際主流的流行音樂風向幾乎完全由歐美日本主導。近年來流行的音樂中除了傳統的舞曲 ballad基本就是電音和受黑人影響很嚴重的rap rnb 靈歌 vocal等等,除了受黑人影響的幾種型別比較適合黑人歌手,因為他們嗓門大,桑心條件時候大吼大叫,身體充滿rnb式的律動感,其他的絕大多數型別華人都適合唱。其實也並非每一個歐美歌手都唱功出眾,白人女歌手中唱功被抨擊的比比皆是,唱功好的總是比不好的少的多。
就像外華人大多不能演唱中國民歌一樣,因為外國在聲樂培訓和理念上均領先中國
-
7 # 笑月6
對於這個問題,我可能還真回答不好,因為我對流行樂壇不太關注,有時和朋友進卡廳,大都是唱一些刀郎、降央卓瑪或鄧麗君等的較有名的,或是經久不衰的歌曲。現在回想一下,大家唱得最多的,也大都是或抒情,或憂傷,或帶一點淡淡的哀愁的歌。這大概也稍扣一點"苦情"這兩個字吧。
這倒讓我想到一問題,人們為什麼會自覺不自覺的都有這種喜愛上的偏好呢,怎麼不偏愛那些歡快的、熱烈活潑的、催人奮進的、激發上進心的歌曲呢,也就是所謂正能量的歌曲。難道人的天性就偏好卿卿我我、哀哀怨怨的情調,就喜歡悲情一點的歌曲嗎?或許是吧。凡事當然都有個原由,我想個中原由應該就是抒情,尤其是憂傷、哀愁、悲情的歌曲,自然帶上一抹不捨的幽情,其情更深重,其意更綿長,因而正合人們喜思愛念,好意味情濃的習性,這就不能怪人不由得喜愛了。
大凡只要是人們喜愛的文學藝術方面的東西,大都應該在這個範圍之內。這就像我們所喜愛的詩詞歌賦一樣,記得最牢的,往往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或者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諸如此類意涵一點愁緒,一點悵惘,一點憂傷,或情濃意重,綿綿難絕之句。就是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不只是高潔的祝願,而是於豁達曠遠中,自帶一分情味的厚重,意味的綿長。這樣的詩句才能夠更打動人心,更讓人記憶悠遠。
流行音樂偏好"苦情",我想也在這個理。聽人說過一個笑話,說是流行音樂大都是言情寫戀,其中又以"敘深情,傷別離"居多。如此看來,流行音樂偏好"苦情",也自是人心之內、情理之中的事了。
回覆列表
現在的中國,人人忙忙祿祿,上班下班,生兒育女,托兒接送,就連馬雲,王建林都飛來飛去,這麼快節奏的生活怎麼不讓人覺得傷感呢?而且,現實的瑣事也讓家庭生活變成苦味,於是那些創作人就這樣寫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