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然見東山

    前幾年我們村集體規劃,所有的老房子全部拆了另建,我孃家的老房子是當年買的大伯母的老宅,拆老房子時,拆下來一根帶彎度比較大的椽子,大伯母在這根椽子跟前轉悠了好幾圈,眼睛裡溢滿淚水。

    大伯母說就是那些年農村蓋房子,就是這根椽子,在當年蓋房子時惹起大伯父跟大伯母平生第一次吵架。大伯母說當初蓋房子時家裡窮,窮的連根椽子買不起,都是孃家種的樹砍了用拖車拖過來的,其中有好幾棵樹長的不夠直溜。

    不直溜的樹被大伯父放到了河套裡,用石頭使勁壓著,不過就是這一根彎度很大的樹,實在是沒辦法用上,壓都沒法壓,於是大伯母跟大伯父商量:要麼這根不要了?去問問你母親,把菜園裡那棵梧桐樹砍了給咱當椽子,等你弟弟蓋房子時再想辦法給他弄根。

    大伯父當場拒絕了大伯母的建議,說寧肯少用一根椽子也不去給他母親討要菜園裡的樹。於是大伯母生氣了,兩口子以前從來沒吵過架,那次為了一根椽子吵了起來。

    後來是木匠給大伯父他們解決了這個困難,聰明的木匠師傅幫忙從一棵樹上砍下一個大比胳膊粗一些的枝,讓大伯父拿家裡的鐵皮找鐵匠師傅打了幾顆巴焗(類似於訂書釘,很大的那種)木匠師傅把比胳膊粗的樹枝用巴焗固定在彎度兩端,就跟打三角架子一樣拉著。這樣蓋房子時才不至於缺一根椽子。

    木匠師傅說這根釘在椽子彎處的樹枝叫幫子,是幫忙的棒子,只有這樣,椽子才會起到它該起的作用。記住了嗎?它叫幫子棒子。

    而泡在河裡那幾根有彎度的,泡透以後抬到家裡,放在院子陰涼處用大石頭使勁壓著,等乾透時,彎度有的沒有了,有的變小了。那棟老房子上的椽子終究是隻用了大伯母孃家的樹做椽子。大伯父在蓋起房子沒幾年去世了,留下三十多歲的大伯母獨自扶養五個兒女長大。

    那麼這些椽子到底結實不結實呢,結實,特別結實,我們拆老房子時,看到老房子上面的所有物品都還保持著當年往上面放時的樣子,沒有因為年代久遠而變形或者甚至破損。就連一塊石頭沒有的牆都結實的推不倒,過去的東西沒有那麼好,但過去的人肯用心,房子是他們用心血來完成的任務。

    你們那裡當年用不用帶彎度的椽子?可有拯救這種彎椽子更好的辦法嗎?

  • 2 # 衛農老頭

    在以前人們生活比較困難的年代,農村人蓋房子不像現在這樣,想怎麼蓋就能怎麼蓋的,你看現在農村裡漂亮的大瓦房,小洋樓比比皆是,但是在以前這些是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

    衛農經歷過那個困苦的年代,知道那個時候農民的不容易。記得我父親想翻修家裡漏雨的幾間破舊的老房子,辛辛苦苦準備了好多年,不是缺這就是少那,就是沒有力夫翻修房子。記得由於沒有錢買磚頭,衛農和父親一起,到瓦窯邊去撿拾別人不要的,小半截磚頭子,拉回家來準備蓋房子用。

    那時候蓋房用的椽子,也是東拼西湊的。往往就會有的椽子不太直,甚至有彎曲的椽子。那麼在蓋房子的時候,怎麼辦呢?這個問題難不倒房木匠,他們會有解決的辦法。他們會在蓋房子前,有人專門負責捋木的,就是按照蓋房的需要,把主人家提前準備的所有材料,用他們的木工傢俱透過鋸、刨、砍等,捋順一遍收拾好,讓所有材料都能物盡其用。

    在收拾好大梁、檁條等以後,最後才收拾椽子。他們對於不太直的椽子採取的方法如下:一是採取火烤後重壓的方法,就是透過火烤加溫以後,用重東西來加壓使椽子能變直些;二是修補法,就是對於比較小的彎曲處,採取用一截木頭按照彎曲的情況,設法進行修補使椽子變直;三是對於弓形椽子,則採取從中間鋸斷的方式,讓一根長椽變成兩根短椽子。這樣經過房木匠的精心收拾以後,蓋好房子不但屋面平整,而且也是很結實的。

  • 3 # 長江三農

    椽子與桁條是不能彎曲的,彎曲了就會漏雨漏雪,甚至日久了會會斷掉的危害。記憶中農民蓋房子都是提前幾年準備建築材料,農民一輩子蓋一次房子不容易,因此,必須講究質量安全的,椽子一般選擇杉樹木做椽子,杉木比較直,很少有彎曲的,賣回杉木後如果是剛砍伐的,必須完全風乾,將刮皮的杉木平放在乾燥、通風、陰涼的地方,上面壓上石塊,風乾一年後使用,當木瓦匠進家的時候,會根據瓦匠的設計規劃,木匠用墨斗畫線,請4個蠻力(青壯年人),用大鋸鋸成1寸厚,2寸——3寸寬,長一米以上的椽子坯,後期木匠再加工,將椽子兩頭削尖。

    拉大鋸是體力活,既要充沛體能,又要豐富經驗,必須按木匠畫線鋸,不能走樣。在過去,農村人家蓋房子都是互相義務幫忙,拉大鋸的活最重,三九寒天汗水把衣服都要溼透。通常情況下,彎曲變形的椽子農民不會用,會淘汰掉,實在材料不夠了,才由木匠找平面和水平線,用木料補鋦一下,將凹陷部分用木料填平。

    剛砍伐溼樹椽子必須用鉛絲(鐵絲),按樹段的形狀捆紮在一起,呈圓柱體,風乾後才能蓋房子,溼樹椽子蓋瓦後容易變形,向下凹陷下去,房頂呈鍋底狀,漏雨,漏風,漏雪,房子木質結構淋雨後會腐爛,繼續變形,最後連木瓦匠也束手無策,無法維修,因此,農民蓋房子都是用風乾的杉木、松木做椽子、桁條,實在找不到杉木、松木,才用其它樹木。對於彎曲樹木,木匠、瓦匠會有辦法解決的,會用斧頭砍出一個平面使用的。

    農民用盡畢生積蓄才能蓋套房子,當然要物盡其用,對於彎曲椽子,裁掉彎曲部分,拼接一下使用,拼接的椽子大多用在屋簷上,我們當地木匠術語叫“簷步上使用”,因為簷口有承重牆,拼接的椽子相對安全些。在我參與拆除老房子的義務幫忙中,確實發現農村老房子有不少拼接椽子。

  • 4 # 原生態鄉村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技藝高超的中國古典建築正是眾多璀璨明珠中的一枚夜明珠!一些獨特的手藝蘊含了前人智慧!】

    現在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建房都用上了鋼筋混凝土,有的還是鋼架結構,在技術上進一步更新換代。但是,民間仍然有以前留下的老式房子,一些少數民族、偏遠山村也有用傳統辦法來蓋房的。

    有時候,這些老建築,用傳統辦法建的房子,其使用壽命還不見得會輸給現代技術!甚至以前的房子在環保方面,在自然舒適性方面,(如冬暖夏涼),也不見得會輸給現代建築!

    在傳統建房技藝中,竹木使用的比例相當高。民間的手藝人特別能來事,一些看似的難題總能有辦法化解!

    如題中所說的椽子有彎度的處理問題,民間手藝人有的是辦法!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椽子是什麼?

    椽子這種構件主要見於傳統的木結構房屋,另外哪怕是現代農村建房,像我們這邊流行蓋小瓦也會用到椽子。椽子是屋頂直接承接瓦片的一層木製構件!在古建築中,房子主體都是木結構,屋頂椽子就是用一塊塊圓形或方塊的木長條與梁等主體結構相連;在現在農村建房,椽子是一塊塊長木條或木板平鋪在橫檀木上。這樣,以前的燕瓦,現在的琉璃小瓦就可以固定其上!

    一般建棟房子是千秋大業,在材料的選擇上會精益求精,務求今後能省心安身,不會在椽子上偷工減料的!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古法建房來說,手藝人最恨料不正!能夠納入建房這等好事的料,主人和師傅會慎重地選了又選!

    當然,仍然有不少條件不具備的必須將就,隨材就材!那這些手藝人還是有辦法的。

    第一是透過刨、鋸等工藝將彎曲的材料打直,也就是由一根大料取出其中用作椽子的直型小料;

    第二是壓直,這對於一些板材類的椽子經常採用,直接將有彎度的地方加熱、壓重物的辦法強行改直。

    第三是拼接,如圓形或方形的椽子,就可以用到傳統技藝中榫卯結構,這種方式在古建築中大量使用,連梁這類主體關鍵構件都可以用,何況是用作承接瓦片的椽子!

    第四是截斷使用。這是縮短屋頂椽子長度,一般從屋脊鋪到簷口的椽子可能不是一整條,特別是現在農村建房比古法更粗糙,那椽子鋪在屋頂只要不過稀,瓦片有承接,有的家椽子鋪得就沒有多少講究了!所以會把有彎度的木片在彎處鋸斷再鋪就平了!

    總之,農村建房工藝精細度不一定都達到很高要求!反而在留存的傳統木製房屋中,有大量的優秀而且有美感的!至於結實程度倒不用擔心,主要在於梁!只是椽子用得不好不規整的話,風吹日曬,屋頂容易走形而漏雨,提高了維修維護的頻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孫悟空第一、二次沒有把白骨精打死,第三次也沒有人幫忙就把白骨精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