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朦朧十里香

    在那個年代,確實有過。有比較才有結果,有比較才能看出差異。和自己村上的人比,沒有自卑過。甚至還有點驕傲,原因是父親有工作,能掙點錢,還是稍微生活要好點的。

    但是,和城市戶口的人一比,確實很自卑。上學的時候,班級裡有人吃麵包,真的很眼饞。俺能吃上白麵饅頭,就是很不錯了。那個時代,城鄉差別明顯,也有國家政策方面的原因,班級裡城市戶口的人,每月發糧票,可是我們農村戶口的人卻沒有,我們自卑。城市戶口的學生可以考技校,但是,農村戶口的學生,卻沒有資格考技校。我們怎麼能不自卑呢?所以,那個年代,甚至好多農村戶口的人,掏錢想方設法給孩子買個城市戶口。能吃上商品糧,是農村人夢寐以求的天大喜事。

    時代發展到如今,已經沒有了城鄉差別。農村人有錢,照樣比城市人日子美。深宅大院就是比樓房籠子住著舒服。日子跟以前相比,倒過來了!

  • 2 # MODACASA

    小時候其實不知道苦,不知道貧富差距。同學們家庭條件好,也是一起玩耍很開心。條件不好的,也會去人家玩。

    我記得有知道自己東西不如人家好,有虛榮心的時候大概是初中了。

    那時候,腳踏車在我家算是奢侈品,爸爸媽媽有,我們上學就是步行。總羨慕騎腳踏車的同學。

    有一次媽媽出差不在本地,有機會騎著她藍色飛鴿26坤車去上學。其實特別開心的。

    放學之後都到停車棚取車,有一位同學,腳踏車把被我的憋住了,花了好大氣力才挪開。他憤憤地踹了我的腳踏車。我沒好氣地問他,為什麼?他回我:“這麼個破車就該挨踢!”

    這時候我才知道 同學們騎的都是新款的山地車,而我騎的是媽媽用了好多年的舊款…

    從那天起,我才知道家庭之間有貧富差距。

  • 3 # 文案哥

    少年不知愁滋味。第一,父母總會把最好的給子女。

    第二,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價值觀。如果父母是積極上進的,父母從不抱怨什麼,孩子心中就不會有攀比和自卑的念頭。

    我父母給我們的不僅是殷實的生活,更重要的,他們把樂觀向上、樸實無華、勤勞勇敢、腳踏實地傳給了我們。感恩父母!努力不辜負他們的培養!

  • 4 # 旭輝77397

    自古以來,人為有錢的,狗咬穿爛的,這事兒延續至今,且並沒有多大改變。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生活在貧窮落後的農村,一年四季沒有幾件衣服可換洗,也看不到幾場電影。別說城裡人看不起我們,就連我們村上的民代教師也看不起我們這些農村孩子,記得我上小學小學四年級的一天放學後,我和幾個關係要好的同學並沒有急著回家,因為當時是初冬時分,父母在田野裡挖紅薯,要到天黑才會拉著紅薯回家,我們回家早了,也是沒有飯吃。於是,我們幾個便相約到到乒乓球室打乒乓球。

    對,我那時特喜歡打乒乓球,且技術不錯,班裡基本沒有對手。我們人多,大家排隊約球打,贏的人便可始終不用下場。然我們的乒乓球拍卻很原始,我們用的球拍都是沒有海棉的硬板。

    這天,剛開打不久,六年級教化學的吝老師領著他從省城回來探親的侄女也來打乒乓球,他們來時拿的是一副兩邊都貼有海綿的好拍子,他們一來就喝令我們讓出乒乓球案子給他們打,我想不通,沒有馬上讓,心想,我們幾個來的早,你們想打也得排隊約球啊!憑什麼讓我們讓出來給你們打,吝老師看我遲疑不肯讓位,便用嚴厲的目光逼視看我。

    最後,我被吝老師和他那穿戴洋氣漂亮的侄女用嚴厲的目光壓彎了頭,我心裡很不服,但考慮到我如果上六年級後,會這個吝老師找麻煩穿小鞋,所以我只好收場回家。

  • 5 # 老哥徐

    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不單我沒有因為家裡是農村或窮而自卑過,身邊的小夥伴們也都沒有這個自卑心理。

    農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是永遠無法脫離的根。小時候農村的模樣,那份深深的情感和記憶,已經成為我們這代人久久難以忘卻的情懷!

    我家的交通工具有兩樣,一個是腳踏車,另一個是架子車。

    父親在十幾裡開的一所學校教學,腳踏車是他的專屬交通工具。腳踏車是飛鷹牌,還是地地道道的河南貨,那幾年特流行。騎著飛鷹,會覺得,飛鷹比鳳凰、飛鴿、永久叫得更響亮大氣,飛得也更高更遠,儘管質量趕不上人家。

    小時候,架子車曾經是我們農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運輸工具,在沒有機動車的年代,全靠它來運輸。種田用它往地裡運送農家肥,往家拉麥子、玉米、大豆、紅薯,修房蓋屋用它拉土、拉磚頭,上煤礦上拉過冬取暖用的無煙煤等。

  • 6 # 星光84295

    讀書的時候我們學校和班上有農村孩子也有城鎮戶口的孩子。城鎮孩子普遍具有優越感。讓我們農村孩子及其羨慕。同時自然而然產生自卑心理。幸運的是那些城鎮戶口孩子與我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同學情誼,得到了他們許多方面的照顧。因為當時我學習成績好,比較受青睞。

  • 7 # 笑對本我

    我出生在農村,但從來沒有這種感覺,而是成天非常自豪,小時候農村人都是統一分發糧食,同公同籌,真沒什麼優先之處,大人小孩天天在一起幹活說笑玩耍,不過那時農村小孩上學的不多,我們村只有兩個上學的,一個男孩讀了中專,其中我讀了大專。我真沒有過自卑感,反到有被羨慕的感覺,因為我的兩位哥哥都是大學生,後成了高中老師,順理成章的把我和母親也帶到城裡,我上學,母親給我們做飯,放假我們還是回老家農村,但人們都說大學生回來了,有時候感到討厭。為什麼用這種口吻說我們,甚至都不想回去,直到我也工作了,母親回了老家農村,那時我們就經常去農村了,農村有生養我們的家和同伴,所以有空就去老家住上幾天。和左鄰右舍說話聊天,去田裡走走轉轉,一直到父母都走了,我們還是每年去農村幾次給父母上墳。對農村的感情是永遠忘不了的,感謝農村的養育之情,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 8 # 黃健枝

    有啊,我的女同學隨她爸爸遷戶口到市區了,我想追女同學,後來想想如果結婚後再把我女同學的戶口遷回農村那不是折騰嗎?後來就慢慢的遠離女同學了,可惜了,我的初戀

  • 9 # 王子江

    我想,凡是小時候稍稍懂點兒事的年齡,對於農村自家貧困潦倒的現狀,心理上沒有不感覺自卑的。因為剛懂事的時候人人在心裡就都有了自己的理想,而眼看現實生活沒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且由於自己當時的實力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再跟城市人或者富裕人的現實生活進行比較,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這種自卑的心理是隨著自身生活條件的改善而改變的。

  • 10 # W神清氣爽

    我家不是農村的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出生在北京,小的時候住在大雜院裡大家的生活水平差不多都一樣,三歲那年父母把我寄養在了上海親戚家,從那時起我懂得了什麼是自卑,因為親戚的孩子總跟我說我父母不要我了我是個沒媽沒爸的野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父親把我接回北京跟哥姐一起生活到高中畢業,我揹著家裡填報了外地的大學(上海)為此父親好一頓打,還好姐姐幫我偷出錄取通知書還給了我一些錢獨自一人來到了上海讀書直到大學畢業這四年都是養父母和我勤工儉學交的學費,自小我就自卑可能跟三歲獨自在外地(寄養)有關吧!那些年一直是養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我愛護我把我當親兒子一樣看待,大三那年認識了現在的老婆!在她的家人(岳父母一家)和養父母的關懷下我慢慢不在自卑,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外資企業第二年公派德國進修深造,回國後娶妻生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快樂的共同生活!一零年在北京的親父親突發疾病,遠在國外的哥姐打來電話希望我回京照顧父母順便拉進我們的關係,在養父母和岳父母一家不斷勸導下我回來了闊別多年的北京至今!

  • 11 # 340321197208108933

    在我小的時候,國家和父母都能讓我們吃飽飯了!(72年之後)那時候我有四個姐姐,一個哥哥,對,我都非常的照顧和優待!聽娘說大姐和哥哥都過,“大越進”的!哥哥餓的四歲了,都不會走路!那時候生產隊吃大鍋飯,娘在幹農活,收工回來!路過生產隊檢查站!生怕你偷帶東西回家,蘿蔔,紅薯之類!男的搜身,女的也要檢視一般部位!娘為了給姐姐,哥哥帶點吃的!短褲腰卷一個小蘿蔔之類的!吸著肚子路過檢查口!村壯勞力中午領兩個饅頭兩大碗萊糊,家有一個小孩的半個饅頭,半碗粥!以此類推!那時候逢年過節豆芽,豆腐加自制醃的鹹菜很高興了,至今沒有嫌棄過家窮和卑微的感!

  • 12 # 杳杳經年

    有啊……我家鎮上的,雖然家在鎮上屬於條件很不錯的,但是初中去市裡讀。90年代初,人口流動相對比較少,雖然穿著看不出,甚至比市裡的還要好,但口音一下就聽出來了……所以我剛去的時候老被他們糾正口音……我煩的要死。開始自我糾正,一學期下來基本上就沒有區別了……我在鎮上讀書的時候班裡也有農村來的插班生……那時候我們也沒覺得看不起他們,就是他們都膽小,所以一起玩的不多。現在大了,班級群說起來,他們說我們城裡的以前看不起他們,不和他們一起玩。

    我想其實小孩能有什麼區別對待。就是自己的一點自卑誤會了別人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十歲的男人最不應該做的是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