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棒奔霸
-
2 # 豫鄉文旅
今年3月20日就是春分,農曆二月二十七,春分在二十四節氣劃分中佔有重要的位置,說明春天已經過了一半了,春季就有90天,春分節氣表示在氣候上,是氣溫溫和穩定了,雨水充沛了,光照也足,土壤的地溫也回升到了10℃以上,適合農作物的春管和翻耕農田備播了。
春分節氣相關的農諺還有“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無雨是空年,農夫一年瞎種田”等,都在強調春分雨水對農民種田(播種)的重要性。其實想象也對啊,春分不下雨,就是乾旱天氣,冬季農作物沒有雨水滋養無法輸運水肥養分,春播農作物也沒法出苗生長,對後期的農作物收穫影響很大。
說說“春分有雨,甕裡有米”,這個字面意思比較適合南方水田稻穀種植。春分時節,南方在3月中下旬的氣溫,普遍都在13℃以上了,比較適合水稻的早稻秧苗的育苗,目前長江流域農民已經展開大面積的育秧作業,目前南方雨水充沛,氣溫還可以,比較適宜育秧,稻穀秧苗一般苗齡30天左右,就可以移栽大田了。所以說,春分雨水對水稻的育苗和栽培都很重要,涉及到是否“甕裡有米”的問題。
再說北方,北方對春分雨水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涉及到“甕裡有米”的問題。俗話說的好“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說的是啥意思?在春分節氣,北方的冬小麥進入春管的關鍵階段,水肥管理要跟得上,因為冬小麥起身拔節都需要雨水來積蓄墒情,土壤中的養分輸運到冬小麥的莖葉,也需要水份。還有北方農民預留的春地,也要春耕,不過可以提前春耕的,春耕的時候沒有墒情,也是白搭,沒法播種,播種春玉米春花生也不會出苗。
春分節氣,在春管春播農作物上是關鍵期,和二十四節氣的關係非常的密切,因為農民種地,一般都是按照節氣來安排的,如果亂套了就麻煩了。一般正常的年份,一到春分節氣,不管南北方雨水都會充沛,氣溫升高到10℃以上,太Sunny照強度充足,但不排除會出現乾旱天氣或者氣溫突然下降等不利於農業耕作的不正常天氣,要聽看15天內天氣預報做好預防措施,比如給苗床秧苗或者其他農作物秧苗做好澆水透風或者防寒保暖。
“春雨前後家家忙”,其實今年農民從驚蟄開始就開始春忙鬧春耕了,我的鄰居的耕地就在我家門前不遠處,很早就開車來翻耕春地,我問準備種什麼莊稼?他說是春花生。我說播種還早呢要等清明前後了,他說先把春地給翻出來,也好曬曬田,不然到跟前了再翻耕,忙不過來,畢竟還要來回更換旋耕耙和耕耬。
至於春分和二十四節氣有啥關聯?那是基礎常識,春天已經過一半了,天氣暖和了開始一年的春管春播了,畢竟“一年之計在於春”,不誤農時才能五穀豐登的呀,春分是種下希望盼望收穫的節氣的開端。
-
3 # 三農的高度
春分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3月20號或者21號。這個節氣比較特別,在立春和立夏之間,而且這個節氣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分配的比較均勻,24小時,晝夜各佔一半。這個節氣只是對於北半球來說,南半球並不是。而我們的農村俗話說“春分有雨,甕裡有米”,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春分節氣裡多下一些雨水,可以促進農作物豐收,或者利於春耕播種,使得老百姓獲得一個好收成,五穀豐登,谷滿倉。
老俗語說“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很好的說明了春分時節,小麥開始拔節進入營養生長旺期,如果春分這個節氣間下雨,對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才會有此俗語說春分下雨好。我們從小知道:“春雨貴如油”,這是我們北半球的季節性氣候規律,在春分節氣,氣溫回升,一些農作物進入拔節、花芽分化期,這個時候需要雨水的滋潤,而且春耕播種也需要雨水,而此時並不是中國雨水豐沛的季節,通常雨水比較少,所以老百姓期盼著春分時候多下點雨,無論是對農作物或者從事春耕播種,都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所以形成這樣的俗語。又比如老俗語說:“春分麥起身,糞水要緊跟”,村裡老人經常說:“種地不用糞,純是嚇胡混”。這兩句話充分說明了,春分節氣以後,作為我們北方的主要糧食冬小麥,進入生長旺期,需要水肥的滋養。但是,春天通常來說比較乾旱,過於乾旱的土壤,即便裡面有肥力,作物的根系由於乾旱沒有了生理活力,也無法有效吸收利用。由此可見,水對於春分節氣間,小麥生長的意義。當然了,春耕春播也離不開春雨,還是下雨的好。不過現在我們當地有水區灌溉,只要是勤勞的人,加強田間管理,澆水追肥,都可以獲得不錯的收成,谷滿倉。
-
4 # 三六五說三農
農村俗話說“春分有雨,甕裡有米”,春分和二十四節氣具體有何關聯?
今天是3月20號,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春分,春分是冬季與春季的分界點,春分到來,氣溫會急劇上升,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的日子也就到來了。
俗話說“春分有雨,甕裡有米”這句話說的有道理嗎?我認為這句話說的還是很實在的,是符合莊稼生長規律的,植物生長需要有充足的Sunny和雨水,這點在題主這裡有體現了。
這句話說的是:春分這天下雨的話,是農民眼中的豐年,特別是對於水稻主產區的農民來說,春雨意味著水稻種植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樣農民家裡的甕就會有吃不完的大米。
-
5 # 老農民說事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在中國農事生產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春分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春分當天的時候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春分以後太陽直射點就會移動到北迴歸線,北半球就會晝長夜短;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立春到立夏是春季,而春分恰好是在三個月中間,所以也就是春天的平分日期。在春分時節,氣溫相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處處鶯飛燕舞,處處百花飄香,儼然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俗語在中國社會是很常見的,是人們生活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夠指導人們提高工作效率。二十四節氣是勤勞的華人民透過大量實踐總結出的,廣泛應用於天文、地理、農業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中國從古代社會就開始總結關於節氣的俗語,幫助人們更好的開展農業相關工作,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俗語“春分有雨,甕裡有米”就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被提出的,利用節氣來預測一年的收成情況。
糧食產量的高低和氣溫、降水是密切相關的,因此俗語中大多都是以雨水情況來揭示糧食產量高低。春分的時節下雨的話,糧食的產量就能夠有大幅度的提升,很明顯俗語是缺乏依據的。糧食產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一是糧食的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生長,需要高產、抗病性高的品種;二是水肥管理,能確保在不同生長階段農作物能獲得充裕的水肥條件;三是病蟲害的預防要到位,能保證農作物生長過程中不受病蟲害的侵擾。很明顯水只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因素之一,並不能直接決定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在不考慮影響農作物產量因素的前提下,俗語本身邏輯上也存在漏洞。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中國的地域面積遼闊,不同地區農作物生長的階段不同,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需要的水分會有所區別,降水並不一定會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二是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發達,人們尚且無法對農作物的產量做出準確的預測,更何況是在古代社會,用單日的降水情況去預測農作物產量純屬無稽之談。中國的俗語數不勝數,真正在如今還能指導實踐的卻鳳毛麟角,根本原因在於俗語的時代性和地域適應性。
目前來看,全國的疫情發展態勢基本被控制住了,各行各業的復產復工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對農業來說,春季氣溫顯著回升,正是農作物生長的大好時機,農民要搶抓農時,做好農業生產的相關工作。在今年疫情農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糧食價格會有較大增長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全球疫情正在持續發酵,未來疫情發展態勢還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疫情對全球農業肯定會帶來影響;二是非洲蝗災的影響依然有可能擴大,全球糧食供應會出現吃緊局面,價格上漲的可能性極大。不管春分能否預測未來糧食產量,如今做好各項農事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用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農事勞動。
-
6 # 一品小十六
今日是春分節氣,戶外豔陽高照,氣溫在零上5~21度之間,在這樣一個好天氣裡,我們很難會想象今天會下雨,確實天氣預報和現實天氣也證明了今天沒雨,沒有雨很多老農不是很開心,因為有“春風有雨,甕裡有米”的說法。這春分不下雨,缸裡的米是不是就沒著落了,這樣說是有點誇張的。
之所以說春風有雨,甕裡有米,是因為如果在春分這天下雨,從以往的年份來看,那麼整個春季雨水就比較豐沛,雨水足農作物自然長的就好,也就是到了秋天會有大豐收。反之,北方的春天本來就容易乾旱,農作物一旦水跟不上,長勢肯定好不了,所以春分節氣這一天的雨比較重要。
還有說法是“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足以看出春分時下雨,田裡有水,莊稼就會長得很旺盛,如果春分時節不下雨,那麼地裡耕田時都耕不動。去年我們膠東這裡春天就特別乾旱,不光春分的時候沒下雨,整個春天都沒怎麼下雨,玉米在地裡乾的都快要燒著了,就這種氣候條件,米缸裡邊怎麼可能有米。所以大家都期盼著下雨,哪天下都不如春分這天下最好,一個春天都有雨,莊稼一定會豐收。
這幾天各地的溫度都回升的幅度比較大,正適合開始育苗種蔬菜莊稼,春雨貴如油,只要春分左右雨水比較豐沛,就會利於蔬菜莊稼的生長。當然,如果天天都是陰雨連綿也不是件很好的事,春季裡果樹、植物要發芽,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一直是陰雨天氣,是不利於作物發芽生長的。這個火候也真是不容易把握啊。
今日春分沒有下雨,大風倒是不停的吹,之前下過幾場雨,但由於是疫情期間,大家也沒辦法出去種地,如今正期盼著一場真正的春雨,下了雨地裡溼了,地溫也上升了,剛好適合在清明前後開始種植,這些條件都實現了,那樣米缸裡就不愁沒米了。
-
7 # 響水大米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根據字面上的解釋說法是,春天到了這個時節,正好經歷了一半的時間,隨著春分的到來,大地開始融化,氣溫開始回升,所以正是春耕的好時節,所以和春分有關的農諺俗語也很多。古代的人們就根據春分的氣候變化情況來推斷未來的莊稼收成情況。
春分有雨,甕裡有米的說法是如果在春分的節氣裡要是下雨的話,那麼裝米的缸中就會存很多的米,俗語在表達上為了方便流傳,所以用各種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當年的收成非常好,百姓不會因此而捱餓。
之所以這麼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春分的時節,中國除了東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穩定達到了零度以上,具備了春天的特徵,這個時候的大地開始融化,正是人們開展農耕活動的好時節。如果春分這一天要是下雨的話,未來的一段時間都會雨水充沛,所以適當的雨水有利於田間耕種的開展,並且這個時候冬小麥正處於拔節快速生長的階段,需要大量的雨水滋潤,人們因為這個時節的雨水珍貴,所以稱春天的下雨是“春雨貴如油”。
再有春天是北方農民開始備耕的季節,這個時期的氣溫回升比較快,田間的土壤比較乾燥,如果有適量雨水滋潤,有利於田間的翻地蓄水保墒工作的開展,對今後的水稻和玉米的種植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春分和二十四節氣具體有何關聯?
春分在二十四節氣中屬於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在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也與其它節氣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不同的春分節氣氣候變化也會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變化,民間多流傳著”春分不暖,秋分不涼”的說法或是“春分不冷清明冷”的民諺。其實這些關聯都符合一些氣候變化的規律,本來應該是比較暖和的春分季節,如果氣溫沒上升就說明發生了季節性的延遲,所以導致了其它節氣的氣侯延遲。
-
8 # 樹德漢碩
春分有雨,甕裡有米。春分有雨是豐年,所以甕裡有米。春分是需要雨的,春分不留種,春分麥起身,春雨貴如油,雨九貴如金,春分雨是及時雨,對農耕大有幫助,所以說,春分有雨是豐年,豐年甕才有米。
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中氣是極為重要,分別代表一年春秋夏冬四季之中,是時間節點之中。春分,太陽到達黃經是0度,秋分是180度,夏至是90度,冬至是270度。春分秋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南北半球晝夜平分,陰陽平均。夏至,太陽直射在北迴歸線上,北半球日最長夜最短;冬至,太陽直射在南迴歸線上,南半球日最長夜最短,夏至冬至,南北半球正相反。夏至至短,冬至至長,春分秋分,兩兩平分,這就是其特點。
春分是春之中,春分是排於第四位的節氣,把日夜陰陽平分了,也把春平分了。定了二分再之兩至,然後有四立,才再其它八節八氣,二分二至是二十四節氣之關鍵中的關鍵。
-
9 # 漫行草木間
今日春分。春分和二十四節氣的關聯就是,春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春分日,白晝和黑夜一樣長,自此後,白晝更長,黑夜更短。
“春分有雨,甕裡有米”這句俗語,字面上解釋,說得是春分時節下雨是有利於農作物豐收的。這對於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而言,都是說得通的,主要原因有二。
1、春季氣候乾燥,需要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春季,尤其是春分往後,氣溫回升加快,大風天增多,氣候屬於是比較乾燥的時節。
尤其是華北和西北地區,春旱的主流氣候,這段時間,降雨量幾乎是全年最少的。
中國華北地區春旱較為嚴重,春雨佔全年降水量的10—15%,有的地方少於10%。本來雨水少,加上大風天氣多,土壤水分蒸發加快,農田旱情較重,需要雨水。還記得小時候,農業水井少,差不多是春分時節,人們在水渠邊安上機器、水泵,等水的場景。
2、作物生長需要水對於北方大部分地區,春分往後,恰是春耕春種大面積開始的時候。比如冬小麥返青,需要足夠的水分,冬季的雪或是年前封凍前的凍水到這時候,基本上都不再管用了。
就在昨日,給老家打電話,說是正忙著給麥子澆返青水呢。老家在濟南北部,小麥成熟前這一場水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麥黃水要澆得看天,如果有風的話,麥子澆了還不如不澆收成好。
返青水一般都是儘量往後拖一下,春分時節,差不多了,再不澆小麥返青就受影響了,澆水的同時需要上一次肥料,差不多就可以到麥收了。
這時候,如果下點雨的話,那自然是更好的。莊稼需要,雨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旱情,所謂“春雨貴如油”嘛!再者一些春播作物,要播種,也是需要水的。
“春分有雨,甕裡有米”一方面是說這時候下雨,有利於莊稼生長,另一方面是農民對於莊稼豐收的一種美好期望。雖然如今即使這日不下雨,人們也是有辦法讓“甕裡有米”的,但這時節下雨,還是讓人歡喜。
-
10 # 農資人實錄
“春分有雨,甕裡有米”確實是一句農民常講的諺語,這時候地球的北半球晝夜是平衡的,但過了今天就會一天比一天白天長,農民的作息時間也會調整。農民盼望著春耕天氣好,白天長,好多做些農活。春耕就需要有水助苗長,這就是而春分正是一個日月交替比較明顯的日子。
關於春分時節,還有一些農諺能夠說明農民的心情,比如“春分無雨到清明”,意思春分時的雨特別關鍵,多一場就多助作物生長;“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還是那個意思,在種植過程中水的位置佔主要;當然了,還有一些特別靈驗的諺語,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比如“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颳大風,刮到四月中”,春分時節,北方多地會有風,而且大小不一,不好確定,比如晉北的風則有時如冬季般呼嘯而過,永不喊停,特叫人討厭,可是一聽“春風吹又生”就明白了,刮一陣風,地松一寸,天氣是不好,但對於土壤甦醒,種植來說算是幫了大忙。同時也是告訴大家在春分時節後要特別注意倒春寒,風能傷人,寒更能傷苗。
對於晉北農民來說,雖然驚蟄後就要動身幹活了,春分時是往地裡送大糞的大好時候,離玉米種植大約還有一個月時間,趁這段時間把糞送進地裡頭,然後抽空攤開,玉米播種前旋地時一併旋進去,這個土壤一定賴不了。
春分與二十四的關聯,我沒有考證過,但很明顯它與驚蟄和清明是非常有關聯的,驚蟄是雨動,就是要有驚雷了,大地化凍,雨水漸來;而清明則幾乎是到了雨季,清明的雨顯得格外珍貴,也許就是春分給帶來的福氣,但清明和穀雨更讓人忌憚倒春寒,穀雨前後,點瓜種豆,家事活動多了起來,這時候的倒春寒是最叫農民討厭的事。
春分,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投入到農田活動了,北方更多的是耕地旋地,送糞買肥,農資交易就比較多了,可以說是交易最火爆的時期,在這個時候建議農民朋友買農資要算計好,也要長心眼,特別是果農朋友時間緊任務重,做好購買農資的統籌規劃比較好。
回覆列表
不知不覺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春分節氣,隨著春分節氣的到來,天氣開始了明顯的改變,春分到來。也是全年氣溫驟然上升的最快階段。天氣會明顯的感覺到Sunny的改變。春分春分晝夜平分,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長短。天氣的變化,也讓農田開始忙碌起來,一年一度的春耕,也到了忙碌的季節,春耕、春種,是現在農田最繁忙的景象。
關於春分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大都市跟農業生產有關的,其中就有一句大家所熟知的:春分有雨,甕裡有米,這句老話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春分下雨到底好不好呢?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出其中的含義,意思是在春分這一天,如果出現了降雨的天氣,那麼也預示著今年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田的莊稼會很好的生長,而且很容易取得豐收,村民家中的甕子裡面,裝的都是收穫的米,為什麼老話說春分下雨會豐收?這也是多年經驗的積累,還是具有一段的道理的。
春分節氣到來,日月平分,天氣是一年之中最為乾燥、蒸騰作用最強的時候,農田的莊稼,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充沛的降水,降水能夠起到灌溉的作用,對於南北各地的農田莊稼,春分期間出現大量的降水,是一件對農田最有益的事。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是很有道理,俗語: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說的是春分節氣當天出現降雨,那麼在整個春季之中,降雨都會比較的頻繁,春季頻繁、充沛的降水,對於農田莊稼的生長,是極為的有益,所以也就能夠輕易的獲得豐收。
農諺: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沒有出現陰雨天氣,反而是一派暖烘烘、十分乾燥的天氣,農田裡面無水,尤其是種植水田的地區,村民是無法對農田進行耕種的,這在過去灌溉設施不齊備的年代,村民種地取得收穫,都是要指望著靠天吃飯,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才能獲得豐收,而一個乾旱無雨的春季,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春分有雨是豐年,指的就是在春分這一天,出現了降雨或者是陰天,那麼這個春季的降水次數出現的會比較的多。
大家對於春分節氣期間出現降雨,不論南北地區,普遍都認為是一個極好的現象,春分節氣期間,正值春耕、春播階段,越冬的小麥也正值生長之際,農田正迫切的需要一場充沛的降雨,來緩解旱情,所以說這句老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但隨著灌溉設施的齊備,以及大環境氣候的變化,我們也能夠從容的應對一些過去棘手的難題。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