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淡中的幸福

    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學生參與的廣度,方式有很多,比如:

    第一點、低起點,小步子。通俗一點就是降低難度,把問題分解開來,學生自然就覺得容易。如古詩鑑賞時,直接問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麼?可能會冷場,就可以從內容角度問,寫了哪些景物?什麼季節,抒發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第二點、提問時要具體,切莫籠而統之。比如文章第幾段中,哪個詞語表達什麼意思?能揭示人物怎樣的心理?相反問學生,你從哪裡能看出人物何種心理,就比較難找了。

    第三點、課堂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學生本來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結果回答的答案跟老師預設有差距,老師一通劈頭蓋臉,或者冷嘲熱諷,以後就永遠不要想參與的廣度了。

    第四點、可以採用積分制,對於積極主動發言的個人或小組加分,不參與不發言的個人或小組扣分,對課堂參與率的提高也有幫助的。

    至於課堂參與的深度,這取決於老師和學生多重因素。

    如果老師上課水平高,很有藝術性,知識遷移能力強,有向縱深挖掘的能力,老師的人格魅力大,“親其師,而信其道”,老師的引導能力強,自然很容易把學生教向高水平。

    根據我上語文課的經驗,覺得老師的引導、教學理念、個人修養、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至關重要,老師做好了,這兩個問題都好解決!

  • 2 # 雲鶴凌空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對語文教學有兩句論斷,一是“一篇篇的課文就是一個個的例子。”二是“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這兩句話頗有深意,值得語文老師推敲。

    我們都知道,數學物理化學,都要講例題,透過一個個例題的講解推導分析,使學生掌握病理解知識,培養他們都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語文也是這樣,透過對具體課文的閱讀講解分析過程,把必要的知識,各種能力、習慣的培養,素養的培育貫穿其中,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

    也就是說,語文的課文,其實是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共同的平臺。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老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把全班大多數學生吸引到這個平臺中來,是語文老師必須研究的課題。

    回到題主的話題,語文老師首先要有正確的語文教學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很重要。

    “教教材”,老師很容易陷入“唱獨角戲”的情形,老師在上面講得唾沫橫飛,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師從課文中精心選擇的內容,學生聽起來味同嚼蠟。如果學生在課堂聽講的時候,主觀能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參與不足,思維遲滯,那他聽到的,就只是課文表層的東西;更有甚者,聽老師講課猶如看電視,完全沒有自己的思維。

    而“用教材教”則會有所不同。因為在認識上,老師只是把課文看作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老師是角色,學生也是角色,師生在這個平臺上一起“表演”。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老師的“表演”,是為了引導學生的表演,精心設計一些環節,讓學生參與進來,深入進去,學生的情緒、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思維也會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一動,主觀能動性就會大大加強,其學習的廣度、深度,與“教教材”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樣的學習,薰陶多了,學生地學習力就會明顯提高,就能基本上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說“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零封斯里蘭卡,贏得女排亞錦賽首勝,中國女排表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