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宙的心臟在跳動
-
2 # 太陽七神a
沒有新的發現,哲學就會停滯不前,一個世紀以來,一直沒有新的發現,自然界中的許多司空見慣的規律和現象沒有認知的還真的不少,比如火苗為什麼只往上不往下的?……不一一列舉了,沒有新的發現,科學、哲學都無從談起,所以說現代科學與哲學的基礎是發現。
-
3 # 龍一歐
古代哲學的檢驗方法是邏輯自洽,把古代哲學的檢驗方法改為實驗(實踐)檢驗方法,就變為現代科學,現代科學與古代哲學的根本區別就是檢驗方法,也是兩者的本質區別。現代科學為什麼要改變檢驗方法呢?這要從邏輯自洽檢驗方法存在根本性錯誤說起,用文字說明很難說明白,否則邏輯檢驗方法直到今天還有眾多的人沒弄明白錯誤在那裡,並一直堅持認為這個檢撿方法是正確的,所以我用例項來指出這個方法錯誤在那裡,證明一,因為張三是人,所以張三是人,這樣喊一聲,就邏輯自洽地證明了張三是人了。證明二,因為張三不是人,所以張三不是人,這樣喊一聲就邏輯自洽地證明了張三不是人了。兩個證明都是邏輯自洽的,按照古代哲學來評判,兩個證明都是正確的,但問題是,同一個張三,兩個證明放在一起,連張三是不是人都搞不清楚了,所以邏輯自洽的檢驗方法是錯誤的。實踐檢驗不是絕對正確,所以科學才把實踐檢驗出來的真理稱為相對真理,意思就是這些真理在人類的能力範圍內能夠做到最正確的真理判斷,並一再強調這些真理不是絕對正確的,所是不是絕對真理,把科學真理認定為絕對真理,同樣是錯誤的認識。
-
4 # 孟珍
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不是唯物主義嗎?如果不是,哪我就懵了。
現代科學研究的明明就是物質層面的東西,對於鬼,神,精,怪,思維,意識等形而上的東西,現代科學是無法解釋的。於是它們便用了一個名詞叫做迷信來推託。把一切科學無法實證的能量層面的東西都稱之為迷信完事兒。
-
5 # 自然法則是真理
自然法則是一切科學的具體研究課題。哲學就是要研究自然法則的一般規律,尤其是自然法則對於人類的主導制約規律。
-
6 # 趙雲宗
謝邀,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只能是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發展是由窄向寬,由淺入深逐步發展的,科學發展的前提是,承認宇宙的一切物質和規律,無論是否已被人類認知,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科學的任務就是逐步認識這些客觀存在。宇宙的任何存在都是可以被認知的,同時人類的認知也是無限的,所以科學的發展也是永無止境的。正是人類根據已有的認知,透過邏輯推理分析,對未知形成假設和猜想,然後透過實踐的探索驗證得到新的成果,使科學前進一步,距離事物的最終本質又近了一步!所以無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科學的哲學基礎只能是辯證唯物主義。
-
7 # 蒙童
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即所謂的科學哲學,是圍繞物質一元論展開的。
由於自然存在是精氣神三態的客觀存在,沿著物本論研究不斷深入,則超越了物質邊界進入到能量層級,則有了物質決定論,忽視了物質、能量、意識的邊界和相互依存與轉化關係,易歸於神創論——故有了物學盡頭是神學之說。
-
8 # 遼海醉仙
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第一觀點,唯物辨證觀點,科學發展觀點。理由如下。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自然科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有如下特點:
(1)科學技術的加速度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表現在:1)科學技術新成果的高速增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數量大約每l0年翻一番。僅50年代以來的30年中,科技新成果就比前二千多年的總和還多。2)科技新成果從發現、發明到實際應用的週期越來越短,開發速度不斷加快。蒸汽機從發明到應用花了80年的時間,而從發現原於核裂變到爆炸原子彈只用了6年;紅寶石鐳射器則不到1年。1945年研製出的計算機,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經歷了電子管、半導體、積體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5代的發展,效能提高了100萬倍。目前研製的光學計算機,其資訊處理速度又將提高上萬倍。3)新技術及其產品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工程技術人員的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短。據統計,大約10年左右,工業新技術就有30%被淘汰。在電子技術領域中,這一比率更大,超過了50%。現代工程師在5年內,就有一半知識已過時,即知識的半衰期為5年。4)科技資訊的增長速度更為驚人。有人估測,世界科技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紀中葉是每10年增加1倍。當今是3到5年增加1倍。1665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科技雜誌,1865年增加到1000種,而到1965年已經突破了10萬種。
研究表明,不僅是現代科技成果、科技資訊以加速度發展,而且任何一項計量指標(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科學家人數、科技論文數量等)的計算,都是按指數規律發展的。從進入20世紀後的60年以來,世界各國用於科研經費的總和,增加了約400倍。到21世紀末,全世界科學家的人數,預計佔總人口的20%左右。
(2)現代科學的整體化趨勢 現代科學技術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綜合,而且分化反成為綜合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既相互對立又緊密聯絡的辯證發展,使現代科學日益結合為一個有機聯絡的整體。由於科學技術各學科之間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使每一學科只有在整個科學體系的相互聯絡中才能得到發展,從而導致現代科學體系結構的整體化趨勢。
隨著自然科學分支學科大量湧現,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因而就越加發現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綜合研究的必要,同時也推動了邊緣科學(如生物化學、天文物理學等)和綜合科學(如環境科學、空間科學等)的誕生。20世紀40年代以來,為了把握自然界各種事物的某些共同屬性及其普通聯絡,迫使科學家從橫的方向上對自然界進行研究,從而產生了一系列橫斷科學(如資訊理論、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等)。橫斷科學從某一特定的視角揭示了客觀世界的本質聯絡和運動規律,不僅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時還溝通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聯絡,使整個科學有了共同的概念、語言和方法。科學社會學、技術經濟、管理科學、未來學等一系列新興學科,就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互相滲透、相互作用的產物。
20世紀後期,人類社會出現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社會發展問題、經濟增長問題和環境問題,都具有高度綜合性和全球性。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社會經濟增長的目的和方向,也關係到科學發展和應用的人文價值取向,必須組織有關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部門進行廣泛合作,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去研究解決。當代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結合,是當今科學發展的重要特點。
科學史告訴我們,科學理論的發展往往並不意味著新理論摧毀舊理論,而是限制和縮小舊理論的作用範圍,把舊理論作為新理論的某種特例包含在其中。因此,科學理論的每一進展和突破都伴隨著人類知識的綜合,促進科學整體化的發展。早在19世紀,馬克思就預見到:“自然科學包括人的科學,同樣.人的科學也包括自然科學,這將是一門科學。”現代科學正在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3)技術科學化與科學技術化 技術科學化與科學技術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鮮明特徵。在當代,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突破和指導,科學的深化則需要得到各種技術的支援和保證。科學與技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緊密結合,導致了技術科學化和科學技術化的發展。
20世紀40年代以來出現的許多新興技術,如鐳射技術、超導技術、基因重組技術等,都是現代科學的直接產物。越是新技術,包含的科學知識越多,高技術就是科學知識密集型的技術。當今,在科學上尚未搞清楚,而要想在技術上得以實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歷史悠久、長期靠經驗發展起來的技術,如農業生產技術、建築技術等,也同樣不能脫離科學理論的指導。自然科學作為人類對自然界事物的理性認識.已經廣泛滲透到技術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技術發展的關鍵,使技術真正成了科學的技術。
現代科學的研究物件,已不僅僅限於宏觀領域,而且還深入到微觀領域、擴充套件到宏觀領域。要探索這些領域中的物質運動規律,必然要藉助於強大的技術手段,尤其是精密的實驗儀器和整套的技術裝備。事實上,沒有微波技術,就沒有射電望遠鏡,也就沒有現代天文學,沒有超低溫和超高壓技術,也就沒有超導微觀理論;沒有x光衍射技術,也就沒有現代遺傳學。
(4)科學、技術、生產日益結合為統一體系 科學技術化與技術科學化,使當代科學技術在物質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強,已成為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當代自然科學已不再是作為生產推動的結果,跟在生產實踐的後面,按照生產一技術一科學的順序發展,而是走在生產的前面,為生產的發展開闢各種可能的途徑,準備各種前提條件,形成了科學一技術一生產的發展順序。同時,從獲得基礎科學知識開始,經過在技術亡的實現,然後在生產上得到應用,並收到經濟效益這一全過程的週期也大大縮短,使科學技術迅速成為直接生產力。因此,在現代生產發展中,科學生產的科學技術化的發展趨勢,逐步形成科學、技術、生產的統一體系。科學技術對生產的高度滲透和作用,已使科學技術成為現實的直接生產力。
-
9 # 快樂的小溪
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是,“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能似是而非”,拒絕“無生有,有生無”等模稜兩可的表述。再細微的物質.都可以用更細微的尺度表示。
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就是建立在“世界是物質的,宇宙是物質的”認知上。“最小的量子力學和最大的黑洞碰撞,都是可以認知的”,這樣一個“可知論”的基礎上。
現代科學要求更精確的描述世界,要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用“一也是萬、萬也是一”的的模糊表達和“心就是物、物就是心”的混亂表達。
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是“性質完全相同的事物也有表觀現象上的差別”。所以“拒絕對性質不同的事物用類此法、類比法”表達。可以說,“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是建立在健全的形式邏輯思維基礎上”。數理化三門課程概莫能外。人類要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必須從“建立起形式邏輯思維”開始。
未完待續
-
10 # 寡人OK
還是辯證法吧!尤其是微積分,矛盾。現實當中的哲學,陰陽問題,還有理不清的。陰陽不明。比如說學英語,哥德巴赫猜想,相對論,這些人們覺得莫用,實乃陰不足。有人意識到這點,說是基礎要打好,沾點邊,也不完全對。你那些偏微分方程,晶片設計,早已經高得不能再高了,還是基礎,說不過去。只能說屬於陰,陰不足,走不遠。陽也有問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你有嘛?改天換地的魄力你有嘛?陰陽都不足,勢必,萎縮,萎縮即無生命力,難成矣!
回覆列表
辯證法研究的是變化與發展的規律,把握的是事物發展的總體,並研究變化的動力與原因。
形而上學研究的是相對靜止,並且絕對化、理想化這些靜止,並以數學的高度抽象來表達,與大腦思維的抽象性建立統一的邏輯關係,先進行思維運動,再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