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環球網

    如果看過《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的人,一定對唐伯虎有所瞭解。這部電影裡面,唐伯虎風流倜儻,兼具文韜武略,套用周星馳的一句話,那就是萬里挑一的人才。電影裡面唐伯虎歷盡波折,最終抱得美人歸。然而事實上的唐伯虎真的有這麼幸運嗎?

    唐伯虎的本命叫做唐寅,伯虎是他的字。因為其自小就才華橫溢,其人和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被人合稱吳門四才子。事實上,因為其在書法和繪畫上有著絕佳的造詣,又被稱為明代四大書畫家之一。

    這樣的一個人,照理說會出人頭地,狀元及第。但是,因為科場舞弊案,唐伯虎沒能博得功名,最終沉迷糾結花街柳巷,整日飲酒作樂。

    在科場舞弊案出來之前,唐伯虎可謂是少年得志。十六歲在院試考試中取得第一,二十九歲在全省鄉試考試中又獲得第一,成為了“解元”。

    於是,信心滿滿的唐伯虎準備在第二年召開的全國會試中一舉中第。然而在會試前,唐寅經由另一富家子弟徐經的介紹,去拜訪了主考官程敏政。恰的是,唐寅那次會試的考題非常叼專,好多考試都不知道題目的出處來源,唐寅卻回答的非常出色,一眾考官對唐寅的答案非常滿意。唐寅本人也深信自己會狀元及第。在一次私下聚會的時候,唐寅醉酒後說到,自己就是今科的狀元。這句話為唐寅後來的命運埋下了禍根,一些人嫉妒唐寅的才華,便上報給朝廷,說唐寅賄賂考官。

    後來,因為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唐寅賄賂考官,唐寅被禁止終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大學士程敏政被開缺回家,徐經終生不得為官。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後,徐經的一個孫子徐振之走遍的祖國的山山水水,並著有《徐霞客遊記》。

    經此一故,唐伯虎的餘生整日借酒澆愁,最終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此次的科場舞弊案,唐伯虎算的是上政治犧牲品,確切的說是明朝黨爭的犧牲品。

  • 2 # 歷史神秘人

    唐伯虎考試沒有作弊,可是結果就是唐伯虎被這樁案件給連累了。當然唐伯虎受牽連,除了他年少輕狂,不知道世道深淺的性格有關,還有就是他認識了一個損友考試作弊的徐經,這一連串巧妙的事正好反應出了明朝科舉的潛規則和弊端,當然唐伯虎也恰逢其中不幸的成了犧牲品。

    少時的唐伯虎過的很慘,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他一人。唐伯虎本想一直頹廢下去,好在好友的幫助下走出了黑暗,在29歲那年天才的唐伯虎輕鬆的就中了鄉試第一名“解元”。唐伯虎意氣風發,興奮無比,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片光明,以後的科舉考試唐伯虎也相信自己一定會榜上有名,甚至是狀元,因為唐伯虎堅信自己的實力,而大家也認為他有很大可能中狀元,畢竟大家也知道他是個天才嘛,考試不在話下。接下來的殿試,唐伯虎和其他人都認為是前途光明的開始,而事實卻是唐伯虎不幸的開始。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踏上京城去考會試和殿試,在路上他認識了同樣去考試的徐經。徐經是個富家子第,學識也就一般啊,可是他卻是大名鼎鼎的地理學家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經有意結交唐伯虎,路上的吃喝玩樂徐經都包了,唐伯虎很高興,就這樣他們成了朋友。畢竟是天才啊,誰都願意結交嘛,當然啦這也有徐經的小心思在裡面呢!兩人到了京城,得意洋洋的唐伯虎試前就宣稱自己一定會得會元,還沒考試呢就這麼狂妄自大啊,實在自信的沒邊了,你唐伯虎是天才也不能這麼炫耀啊!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唐伯虎的高調語言很很多士子記恨上了。結果會試考完後,榜單還沒公佈,唐伯虎又自信的說,不用等到榜單出來,這次的會元肯定是他。成績還沒出來,你怎麼知道自己一定中了,肯定有貓膩,考試作弊了。結果會試成績出來後,會試題目只有唐伯虎和徐經答出來,其它士子都答不出來,你唐伯虎答出來就算了,沒有多少才華的徐經都答出來了,結合唐伯虎之前的話語,所有計程車子都認為他們兩人作弊了,都去告發他們,結果驚動了皇帝,派出大學士李東陽專門查這個案件。

    案件調查結果是這樣的,徐經用金錢買通了這次考試的主考官程敏政的下人,拿到了考題,徐經自己就作弊了。至於唐伯虎是無辜的,他沒有拿到考題,被徐經給連累了。最後的處分是徐經和唐伯虎一生不能做官,徐經出了錢免受逃過牢獄之災,程敏政被免職,為了對無辜的唐伯虎作出補償,朝廷讓他去江南做一個小吏,唐伯虎認為這是侮辱自己堅決拒絕了。如果深究下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這是科舉考試的潛規則導致的。

    明朝的科舉考試並不是表面上的那麼公正,主考官和官場上的官員在考試場上給予自己有關係和看好學子們作弊和方便是很正常的,這是大家預設的潛規則。徐經是富商啊,不缺錢啊,唐伯虎是天才啊,才華橫溢,這些都是主考官稱敏政看重的。考試前程敏政就認識了他們兩人,也有意想把他們籠絡在自己手下成為自己的門生,這樣的話,自己在官場上就有幫手了嘛,這樣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力嘛!官場上結黨營私很正常,大家都這麼幹,不只程敏政一個幹。所以徐經買通了程敏政手下,拿到了考題,如果不是程敏政自己有意洩露考題,徐經能從他的下人拿到考題嗎?沒有程敏政的同意顯然不可能,這就是一個局,目的就是把唐伯虎和徐經給套住成為自己的門生。所以程敏政為了保證計劃順利完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考題,這個題目也只有徐經和唐伯虎兩人能答出來。拿到考題的徐經就犯難了,以他的水平實在不行答不出來啊,可是徐經有辦法,自己不行,自己的天才朋友唐伯虎行啊!於是徐經在和唐伯虎考試前吃喝玩樂的時候,有意把考題洩露出來,當然徐經不會說是自己作弊拿到考題,而是圓滑的和唐伯虎討論試猜題目嘛,畢竟考試前所有的學子討論試題很正常嘛,結果就這樣有意無意的把會試的題目給說了出來,結果不留意的唐伯虎也討論了下來,還做了文章什麼的。

    結果考試時,拿到試題的唐伯虎挺吃驚的,怎麼和徐經討論的試題中竟然一樣,不在意的唐伯虎以為是巧合,因為有了準備,當然唐伯虎寫的非常好啦,因此唐伯虎很自信試後大言不慚宣佈自己肯定中會元也就很正常了。徐經有了唐伯虎的提示,當然也寫的很好嘛,所以就只有他們兩個答的最好了,不出意外,程敏政的計劃就要成功了。只是壞就壞在唐伯虎太年輕輕狂了,成績還沒有公佈,你就應該低調嘛,就算自己是天才,也不狂妄自大,得罪了所有的學子啊,結果所有的學子集體告發,朝廷不得不處理啦!其實所有的官員也不怪程敏政的事,大家以前還不是這樣幹過嘛,只是現在潛規則公佈在Sunny之下,不得不做出處理啦!結果就是大事化了,小事化無,無辜受牽連的唐伯虎就這樣成了潛規則的犧牲品,從此唐伯虎的後半生都不如意,當然後世卻多了一個留下好詩篇的才子和徐經後人的徐霞客,這不得不感嘆人生的驚奇啊!

    從這件事可以得到感悟,最有才華的人,還是要低調一點,做人和才華是兩方面,只有兩面都做好了,人生也許就少點遺憾吧!

  • 3 # 漢周讀書

    01

    我們來看弘治十二年的這場科舉考試。

    這次的主考官叫程敏政,他別出心裁的準備了一道考題,難倒了幾乎所有的應試舉人,只有兩個人完美的答出了這道題。

    在介紹參與這次考試的人員前,我先來介紹一下這位主考官程敏政:他的身份是李賢的女婿。

    程敏政的老丈人李賢可是風雲人物,不過他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大家只需要知道,他曾挺身而出,為于謙平反昭雪。

    同一時間參與這場考試的兩個人物:于謙、王守仁都是江南的兩大才子,但是考試的結果卻截然相反。

    而這一切,和百年之後的寧王叛亂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歷史還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02

    現在開始介紹弘治十二年會試的兩位人物。

    首先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位仁兄——唐伯虎。這次的殿試,只有兩個人答出來,其中一位就是唐伯虎。

    這位仁兄可不簡單,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自幼聰慧過人,反正有什麼好詞都往他身上用就是了,準沒差。

    既然是天才,自然也很狂傲,不過唐兄確實有狂傲的資本。

    平常沒怎麼用功讀書的他,參加了弘治十一年的鄉試,而且還是第一名,你說氣不氣人。

    自從考了第一,唐伯虎就愈發的猖狂了。他在詩中這樣寫道: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一個小小的進士算什麼,他要挑戰當時讀書人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只可惜唐伯虎壞在了自己的猖狂上。

    常言道:人狂沒好事,狗狂挨磚頭。

    會試剛剛結束,唐伯虎就到處放話:這次的會元是我的了。

    壞事由此而來,唐兄沒當成會元,卻到監獄走了一圈。日前給事中華昹劾學士程敏政,私漏題目于徐經、唐寅。

    關鍵是這事還真的有,經過調查,程敏政的僕人曾經洩題給徐經。而這次考試只有唐伯虎、徐經二人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唐伯虎因此而受到了牽連,從此貶為小吏,不得為官。

    03

    我們再來看這次考試的另外一個考生——王守仁。

    王守仁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二十歲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中了舉人,但是後面的事情並不順利,二十二歲考進士落榜。

    要說王守仁這人,和唐伯虎還真是有幾分相似:唐伯虎整天飲酒作樂,不把學習當做第一要務;

    王守仁呢,則是在探索一些思想問題,比如曾經“格”竹子,還有喜歡研究軍事,也沒把學習放心上。

    可惜王守仁運氣太背,連續兩次都沒能中舉。

    終於,在弘治十二年第三次參與科舉,考的倒是相當的不錯。本來能當全國第一,只是因為有人走後門,王守仁成了二甲。

    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考試就這樣結束了:兩位吳中才子,一位名落孫山,一位金榜題名。

    04

    不過事情到了這裡還沒有完,後面的事情更有意思。

    王守仁並沒有從此平步青雲,相反,他歷經了很多坎坷。作為一個有正直的人,他得罪了劉瑾,從而被貶官到西南的山區。

    後來劉瑾被誅殺,王守仁才得到任用,隨後的時間裡,逐漸得到升遷,後來受命巡撫江西等地。

    在這裡,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寧王在準備造反。

    這些年,唐伯虎的日子也不好過,自從那次科舉後,整個人就愈發的消沉,開始了飲酒作樂,放蕩形骸的生活。

    本以為能在此大顯身手,但是不幸的訊息也來了。

    唐伯虎是個聰明人,寧王的舉動瞞不過王守仁,自然也瞞不了唐伯虎:寧王要做一件大事,只是這個事情有點大過頭了——造反。

    這種事唐伯虎是不會做的,就這樣離開,當然是不可能的。不走?那得掉腦袋。

    怎麼辦?只好裝瘋了。

    唐兄也真是豁出去了,在大街上裸奔,逢人便說:我是寧王的貴客。這樣做,寧王的老臉擱哪兒,只好把唐伯虎打發走。

    經歷了這次的打擊,唐伯虎就開始徹底的墮落了。也許,對於他的而言,這是一種解脫。

    也正是因為他的不得志,才造就了他在文學與繪畫方面的成就。

    寧王在準備造反,王守仁作為一方巡撫,自然得有所行動。

    但是問題來了,這時候是正德年間。皇帝是誰呢?朱厚照。對這個皇帝大家都清楚:沉迷於玩樂,怠荒於朝政。

    不管後世怎麼評價他,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皇帝不管事,朝廷更不管事。

    順帶提一句,當時的內閣首付楊廷和都被寧王收買了,更別說其他的臣子。

    既然都這樣了,那上疏朝廷管用嗎?當然是不管用,這正是寧王有恃無恐的原因。

    05

    正德十四年,寧王發動叛亂。而此時,王守仁的兵符已經上交兵部,手中沒有軍權。

    寧王順長江而下,兵鋒直指南京,不久便打到了安慶,這裡是南京的門戶,此地若失,南京危矣。

    如果安慶被寧王奪去,一路打到南京,大明的半壁江山不保。

    如此危局,而朝廷朝廷上下渾然不覺,怎麼辦?

    但是王守仁畢竟是王守仁。這時湊了七八萬人,也算是有點軍隊了。

    為了爭取時間,他釋出檄文,聲稱朝廷派了援軍,加上自己的部隊,一共十六萬,要去打寧王的老窩南昌。寧王還真被這封檄文嚇到了。

    只是十幾天的時間,都沒看到王守仁有什麼動靜,寧王終於發覺上當了,帶著自己的軍隊,進攻安慶。

    而王守仁帶著自己剛剛組建的軍隊,趁著南昌空虛,佔領了寧王的老窩。

    寧王只好回兵救援,雙方在鄱陽湖決戰,最終寧王戰敗被俘。

    寧王之亂,從此畫上了句號。

    雖然他們都處在正這昏暗的年間,和唐伯虎一生不得志相反,王守仁創立了一番功業,在嘉靖年間官至兩廣總督,一代心學大師。

    唐伯虎雖不得志,但在詩詞書畫方面大有成就,幾百年間無人能及。

    06

    同樣經歷了弘治十二年的科舉,同樣參與了寧王的叛亂,兩個人人生的方向也因此而被改變,結局雖然不同,境遇更是天壤之別,但都在不同的領域發揮了自己的才能。

    若是弘治十二年唐伯虎連中三元,可能歷史上只會在多個商輅這樣的人。

    而我們現在可能就讀不到這樣的詩作了: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也許再也看不到《落霞孤鶩圖》這樣的山水畫了。

    假如王守仁這次科舉考試再次落榜的話,他的信心可能會因為科舉考試而喪失,至少會改變很多他人生的軌跡。

    當年完美答出程敏政考題的人除了唐伯虎,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徐經。

    自從受到這次打擊後,對於科舉考試失去了信心,這樣的態度,影響了他的曾孫——徐霞客。

    也正是因為徐霞客沒有選擇考取功名,而是將畢生用來遊覽中國的大好河山,這才有了徐霞客遊記這本十七世紀最偉大的著作的誕生。

    歷史上的科舉考試數不勝數,其中最精彩的,大概也就是弘治十二年的這場了吧。

    仔細算算,這次的科舉竟然造就了這樣幾位大人物:一代心學大師王守仁,一代書畫大師唐伯虎,一代地理學家徐霞客。

    歷史還真是有趣!

  • 4 # 歲七夸父

    唐伯虎,一般指的是明代才子、書畫家唐寅。眾多影視中出現的唐伯虎,原型就是明代大才子唐寅。

    唐寅生性風流,喜歡留戀風月場所,這是他一生的精神安慰。早年,唐寅府試、鄉試均為第一名。之後,準備入京準備會試。

    弘治十二年,爆發科舉舞弊案,唐寅受牽連,被貶為小吏。面對如此巨大變故,唐寅的進取心受到巨大打擊,從此流浪人間,在民間留下許多佳話。

    對唐寅一生影響深遠的、弘治十二年科舉舞弊案,大家是有許多爭議的。

    一些野史,小說記載:唐寅與徐經、都穆三人參加科舉考試。徐經買通考試官員,獲得考題,而且分享給了唐寅、都穆。結果,唐寅科舉第一名,而徐經、都穆則名落孫山。都穆很是氣憤,就抖出了科舉舞弊案。唐寅受到重大牽連,從此與都穆老死不相往來。

    這種說法,其實很有問題。歷史上,唐寅與都穆兩人是好友,並且在科舉舞弊案之後,兩人還經常飲酒、作畫、題字,是難得一生摯友。所以這種說法純屬小說家、野史臆想。

    明史中記載:在弘治十二年科舉舞弊案之前,徐經、唐寅參加科舉考試。徐經、唐寅為了自己的仕途著想,積極與考官套近乎,出錢向考官討要文章。於是考官說,只要我出三道題,你們答對了,我就可以寫文章。唐寅一一解答了問題。後來,有人把這幾題的答案全部洩露出去了。沒想到,這三道題竟然是科舉考試的題目。

    後來事情敗露,徐經供出了事情經過,唐寅受到了牽連:唐寅在科舉考場上作弊證據不足,但因為他在科舉考試前,向考官出錢討要文章,具有重大作弊嫌疑,所以將唐寅視為行為不端,貶為小吏。

    至於唐寅到底作弊了沒有,在我看來,是考官讓唐寅作弊了。在考試之前,考官把三道題都告訴唐寅了,而唐寅則完美解答了。

    實際上,如果唐寅不去巴結考官,自己也能高中科舉,畢竟自己才華橫溢啊,但他的一時攀附,竟讓考官把題目都洩露了,從此讓自己的一生就此跌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中國很多農村都是同一個姓?而且往上數幾代,全村人都是同一個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