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雲之路就在腳下

    在教育中,孩子受到的影響更多是能走進他心裡的人,不能簡單地說是學校還是家庭教育。若老師學識比較淵博、見識廣、才情橫溢、關心學生、善教樂教,孩子自然受到教師的影響較大。教師通常會變換的,好的教師不竟只是少數,而家長一般不變換的,長時間同一品質同一行徑持續對孩子的影響是持續,所以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說法,即說孩子跟誰待的時間長就受誰的影響大。

  • 2 # 文海說職場

    日前,連雲港電大女生遭群毆一事被曝之後,一度在網上引起關注。之後又相繼出現多起群毆事件,包括晉江五中學生校外打架等,為此,網友紛紛在網上評論,釀成這接二連三慘劇背後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是學校教育的失職還是家庭教育的失責?由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度引起熱議。圍繞這個話題,網友開展了一場關於教育的辯論。

    正方:家庭教育是基石,更加重要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於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員之間進行,這就決定了它的初始性、永續性和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關係的親密性,自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一,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基礎性。先有家庭教育後有學校教育,沒有家庭教育就沒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質量直接決定學校教育的好壞。因為家庭是個體生命的搖籃,是人生的第一課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還在娘肚子裡,家庭教育就已經開始。據研究,嬰幼兒階段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人的基本性格、生活習慣和一些重要能力,往往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著名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布魯姆則認為,如果將一個人在17歲時的智力發展水平看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7歲時達到70%。可見,孩子在7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而這一段主要是在家庭中度過的。

    第二,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終身性。據統計,一個孩子一年在家的時間有235天;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但能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健康成長,還能減輕學校教育70%的壓力。一個人自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與父母朝夕相處,共同生活,無時不在接受著父母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中進行的,但不管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對子女的生活習慣、思想品德、談吐舉止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影響必將伴隨人的一生,甚至影響整個家族,“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書香門第”等就此產生。因此,有些教育家又將父母稱為終身老師,將家庭教育稱為終身教育。

    第三,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主導性。人們常說,一個人的行為長此以往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而人的習慣大都是從小養成,愈是幼小時養成的習慣,愈難以改變。最初形成的人格品德、是非觀與價值觀,往往會伴隨人的一生,而這些正是人生命運的決定性因素。另據研究,家庭教育對孩子不同階段的影響也是驚人的。在幼兒園期間,家庭教育佔80%,幼兒園佔15%,社會佔5%;在小學期間,家庭教育佔70%,學校佔20%,社會佔10%;中學期間,家庭教育佔40%,學校佔30%,社會佔30%;大學期間,家庭教育佔10%,學校佔30%,社會佔60%。可見,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的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所永遠代替不了的。

    第四,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獨特性。家庭教育有利於因材施教。學校教育是集約化的,一名老師要面對整個班級,就不如家裡兩個甚至多個人關注一個孩子;學校想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事實上力不從心,往往顧此失彼,不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只有家長對孩子的特點、特長最瞭解,所以培養更有針對性。學校主要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而家庭主要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兩者相比後者更重要。因為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再高的科學文化素質也不能造福社會,反而危害社會!

    反方:學校教育是主體,更為重要

    我們承認,家庭教育的好壞是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但這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就能夠凌駕於學校教育之上,相反,家庭教育只有輔助於學校教育才能達到其預期的目的。如果說家庭是教育的細胞,那麼學校則是教育的血液;如果說家教是月光,那麼學教則是永遠的黎明;如果說家教是溫馨的港灣,那麼學教則是希望的疆場;如果家教是跑鞋,那麼學教則是騰飛的翅膀……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是家庭教育的引申,是家庭教育的補充,是家庭教育的完善,是連線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樞紐。

    眾所周知,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好地方,世界上大多數人無一例外都接受過學校的教育。學校教育是主體,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依託,這是全社會對教育功能的普遍認知。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它的教育方針、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備的,作為從教人員的老師也是家長所不能替代的。基於此,我方認為學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校教育指的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如家教、託兒所、幼兒園、古代私塾等都是學校教育範疇。而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中年長的成員,如父、母、祖父母等,對孩子的薰染、影響和教導。由此比較家庭教育便有了三大優勢:①從教育目的比較,學校教育有著科學性,清晰、明確、全面且集中地反映了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而家庭教育由於有著血緣關係,所以其教育目的就帶有主觀隨意性。②從系統比較,學校教育有著自己獨立的組織管理機構和財政撥款等,因此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系統,能使教育有穩定性和連續性。而家庭教育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③從組織比較,學校教育有著極強的組織性,這也是家庭教育所無法做到。

    第二、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即使家庭的環境再好,孩子在學校學到的、體會到的東西,比家庭這個單純的環境要全面豐富。而且,學校在孩子走入社會以前就是一個小社會,孩子的各項能力如何,只有在走入社會才能得到真正的檢驗,孩子的能力、集體意識,離開學校這個環境,比較難得到很好的發展和考驗。

    第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比較其範圍更廣,在學校中我們可以認識很多的不相識的同齡人,並且要學會如何與其交往,因此在學校中我們的交際能力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可是在家庭中,我們面對的都是熟悉的人,我們的交際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很有可能會變得孤僻。

    總結陳詞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裡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學校教育是主體,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依託。家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了家庭,它便也隨之產生了,這種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起,構成了人類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為主,家長透過言傳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為來影響、感染孩子。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時,也在教育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對待朋友或敵人,怎樣微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孩子都有意義。”而學校教育則是以系統的理性教育為主,無論是做人的道理,還是眾多學科的學習,都要引導學生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學生領進科學的殿堂,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人文素質和科技素質。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這三者的相互作用。只有這三者相鋪相成,才能更好的促進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

  • 3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在中國式教育中,多數家長沒有重視起家庭教育,或者說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常識瞭解的太少,很難有效的實施現代家庭教育。所以更多的是把教育的責任推給了學校和老師,在這些家庭當中,顯然學校教育佔的比重要大得多。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無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積極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知識,並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去。

    未來重視家庭教育的孩子和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孩子,會形成巨大的反差。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將會在孩子未來成長的過程中,交付不菲的“教育認知稅”。

  • 4 # 一襲白衣映江雪

    《管子》中有一句話:倉廩實而知禮節。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引申到教育上。

    二十年前,在中國經濟尚不發達,人們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大多數家庭和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關注遠遠不如現在,畢竟那時候物質還不是很豐富,人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的教育。

    但是隨著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來越好,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以後,人們也開始有餘力去關注孩子的教育了,一方面全職媽媽的增多,說明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家庭不需要再靠兩個人都出去工作才能養活家庭。

    另一方面,現在家庭和學校,老師和家長的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在家庭作業這件事上可以說是鬧的紛紛揚揚,雖然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還不成熟,也會和老師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但是至少可以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參與越來越多,其中也不乏優秀的寶爸寶媽透過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培養孩子成才的例子。

    四川一個家庭的父母讀了超過150本教育類書籍,孩子十歲就開了演奏會,還有河南一位父親教育自己的女兒10歲就上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好大學,但是也比大多數的同齡人好的多了,還有各種狼爸虎媽的湧現。

    拋開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好壞不說,至少這部分家長對孩子是有著強烈的教育意識的,所以在中國,之前的教育完全是以學校教育為主題的,但是現在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而且這是一種趨勢,也許將來會有更多家長和老師的矛盾出現,但我想這也是家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

  • 5 # 應舍

    我理解的中國式教育就是應試教育。

    分數為重。這個教育的體制下。學校佔的比重比較大。學校帶孩子進入一個能進行應對考試的教育的體系。那孩子知道哪些是考試的重點。在考試中靈活地應對。要達到一個高分數,學校會教一些重點的教學。教學系統是完全針對考試提高分數的。

    而中國式教育,在我們家長的這部。只起到一個配合作用。家長會額外地找一些課外輔導的教材練習。

    其實真正家庭教育的意義。應該是孩子的性格和閱讀方面的培養。好性格和健康的身體。但是現在在中國是教育的代理。我們也不得不只能圍繞學校,就是課外再讓孩子查漏補缺提高成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有駕照沒錢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