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行侃事

    這個時代需要不同的聲音去表達釋出,b站過審朱一旦及其他釋出翻拍影片,應當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並且尊重了原作者的同意下,進行合理的翻拍,朱一旦的非浪的影片我也是觀看並且很是欣賞,這種翻拍影片增強了趣味性,是對同一種題材的不同解讀,是符合文化多元性的要求的。

  • 2 # 厚德載物博學

    抖音現在出現了花式蹭熱點,誰誰誰怎麼了就蓋了帽了,蹭熱點可以提升完播率以及轉化率,也有高低之分,也是抖音及其其他自媒體平臺的吸粉的招數,只能說朱一旦蹭熱點的招數高,內容做的好,那些花式蹭熱點的真噁心

  • 3 # 檔案整理局

    一、

    又藉著五四青年節的熱血標誌,b站的本意應該是做好了一箭雙鵰的準備。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演講的《後浪》,演出了少年強則國強的氣勢,一箭是對中國年輕人的認可和鼓勵,一箭是藉此提升b站的社會知名度。

    但它操之過急了。如果把它看做單純的演講稿,那是毋庸置疑的振發人心。但如果放到現實社會中,作為後浪的年輕人沒有整齊劃一的大展宏圖,有的已經被生活壓彎了脊樑。所以引來一波爭議,有的人拒絕被定義成值得羨慕的後浪。

    就在這時候,朱一旦憑藉熱度,製作了《非浪》,想告訴我們,後浪裡有很多不被看到的浪,甚至他微小的連浪花都不是,他們努力的奔波於風雨中。也等於是反駁了《後浪》裡生於此代的,能順利掀起浪花的人。

    二、

    可是朱一旦發表了,甚至還投於b站。等於b站自己扇了自己一耳光。

    如果b站不透過,那等於告訴所有受眾,b站心胸狹隘。

    相反,它順利通過了,就可以告訴所有人,它海納百川,吸收不同的意見,願意給不同聲音一個展現的平臺。也算是對《後浪》有爭議聲音的一個公關吧。

    三、

    其實,不管是《後浪》,還是《非浪》,兩者都展現了這個時代的一些縮影。正如那句話:有人住高樓,有人住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無論哪個時代,都會有這樣差距的人生。

    但,幸運的是,我們活在21世紀的中國,穩定和平,我們確實比戰亂貧困的年代,多了更多展現自己的機遇。

    一個國家的昌盛,不是揹負在特定的英雄身上,而且落在每一個人的肩上。

  • 4 # 此岸彼岸君何在

    《後浪》發表後,我一連看了幾遍,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每天都看幾遍!畫面巨大的張力,語言的華美,給了我一種精神上的久違的享受,讓我充滿了奮進的力量。而與此相比的《非浪》呢?所詮釋的似乎是種極度壓抑與被迫的猥瑣的生活。這樣的心態,雖然人是年輕人,卻在精神上提前進入了老氣橫秋的暮年。以生活所迫的姿態踏上非洲,就算最後掙到了錢,人生又有什麼樂趣可言?

    其實,《後浪》與《飛浪》的作者過的很可能是相同的生活。只是對生活觀察角度以及對生活理解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完全不同的心態,完全不同的審美情趣。《飛浪》中表現的是無聊的勾心鬥角,生活的瑣碎和灰暗。不錯,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僅憑這些是不足以支援我生活下去的。因為那是一種被動的,被迫的生活。而我要活得"心裡有火,眼裡有光"!我甚至認為,B站讓《飛浪》過審,是一個惡作劇,好去生動詮釋什麼叫"小人同而不和"。

    《後浪》,是奮鬥者的《青春之歌》,我百看不厭;《飛浪》,我真的不想看第二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小學教師,如果有一個專屬的AI機器人,你希望它能幫你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