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晚清時期的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欺凌,不僅割讓了大片國土,還喪失了難以計數的利權,其遭遇之屈辱,每每令華人不堪回首。其實,在晚清70餘年的歷史中,侵犯中國權益的並非僅限於西方列強,甚至連某些實力孱弱的小國,都敢於要挾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簡直是奇恥大辱。比如,全球最大的黑人國家剛果(金),便是典型例子。

    剛果(金)地圖

    剛果(金),全稱剛果民主共和國,地處非洲中部,跟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尚比亞、安哥拉、南蘇丹、中非共和國、剛果(布)接壤,面積234.5萬平方公里,是全球面積最大的黑人國家,首都為金沙薩。剛果(金)總人口為8130萬,其中主體民族-剛果族約佔總人口的38%,主要信仰羅馬天主教。

    剛果(金)因靠近剛果河而得名,與剛果(布)同源同種,都是由班圖語系的剛果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早在1世紀時,原本居住在尼羅河上游地區的班圖人,便已經遷移到剛果河流域定居,但直到13世紀才建立國家。14世紀下半葉,剛果王國開始興起,並在15世紀後期達到巔峰期,版圖北達剛果河流域,南抵洛惹河,西至大西洋,東到寬果河流域。

    列強透過柏林會議瓜分了非洲

    然而,就在剛果王國達到巔峰期之際,葡萄牙殖民者從1483年開始入侵,並陸續建立起很多殖民據點。此後,在長達400餘年的時間裡,荷蘭、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國相繼侵入剛果河流域,併為爭奪殖民地大打出手。為解決列強在瓜分非洲殖民地方面的分歧,著名的“分贓”會議-柏林會議,在1884年11月15日正式召開。

    在長達104天的會議中,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利用列強間的矛盾,積極開展會場外交易,最終爭取到英、法、德等15個國家的同意,將今日的剛果(金)全部劃歸他個人所有,號稱剛果自由邦。從性質上來講,剛果自由邦名義上是個獨立國家,不隸屬於比利時政府,但統治權卻屬於比利時國王。

    利奧波德二世

    利奧波德二世佔有剛果(金)後,用極為野蠻的手段驅使當地民眾從事築路、開礦、收割橡膠、運送貨物等活動,並對抵抗分子實行殘酷鎮壓,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有資料統計,剛果自由邦建立之初,人口總數為2500萬,但僅過了20多年時間,人口數便驟降到不足1000萬(並且還是官方公佈的資料)。

    對於清朝的拒絕,利奧波德二世並不死心,從1892年開始,除了透過比利時在華代理人,與以澳門為據點的葡萄牙勞工販子打通關節,並委託其在中國為剛果自由邦招募勞工外,還任命餘式爾伯爵為剛果自由邦全權代表,不厭其煩地跟清政府談判招募華工問題。經過長達6年的軟硬兼施,清朝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李鴻章與餘式爾,於1898年5月22日,在天津簽訂名為《中剛天津專章》的條約。

    李鴻章

    作為清朝與黑人國家簽訂的唯一一份不平等條約,《中剛天津專章》的內容僅有2款,除賦予剛果自由邦“最惠國待遇”、允許它在中國自由招募華工外,凡英、美、法、德、俄、日等列強在中國享有的各種特權,剛果自由邦同樣可以“利益均沾”(詳情見《清史稿·卷一百六十·志一百三十五·邦交八》)。

    逃難中的剛果(金)國民

    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金)的殘暴統治,激起國內外輿論的強烈抗議,面對著強大的壓力,他被迫在1908年做出妥協,將剛果自由邦交由比利時政府接管,並改稱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比屬剛果贏得獨立,並定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由此結束比利時長達70餘年的殖民統治。至於它先前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則在清朝覆亡之前,便已經作廢。

  • 2 # 病病

    這些事有必要拿出來說麼?

    當年剛果是比利時王室的私人領地,沒錯,不是比利時這個國家的殖民地,不屬於比利時這個國家,而僅僅是比利時王室的私人領地。是不是很奇葩?是不是很奇葩?

    更奇葩的是這塊領地竟然是歐洲列強,因為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記得是這麼個名字)在本國民主程序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獎勵給他的,是不是更奇葩?是不是更奇葩?

    還有最奇葩的,這個在歐洲名聲在外,風度翩翩,開明前衛,到處標榜民主人權的國王,在剛果卻實行殘酷的奴隸制度,而且剛果人一旦犯法,輕一點的就剁手(對,是真的剁掉一隻手),重一點的就直接絞死或者砍頭。最後歐洲列強們覺得利奧波德這哥們整個一精分,對自己國家人挺好,對剛果人簡直是禽獸不如,列強們竟然受不了從而同意剛果人獨立,最後小小的比利時王室也只能放棄自己這塊私人領地。是不是奇葩到極點了?是不是奇葩到極點了。

    所以對於當時那個奇葩的時代產生的奇葩的事情,都是歷史的笑談,就讓他隨風去吧,沒必要再掀起漣漪。

  • 3 # 穿越再現彼岸

    1898年7月10日,剛果自由邦(又稱剛果自由國)的代表餘式尓(白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代表)和清朝大臣李鴻章簽訂可《中剛天津專章》,主要有兩條:

    一、中國與各國所立約內,凡載身家、財產與審案之權,其如何待遇各國的,同樣可施諸於剛果。

    二、議定華人民可以隨意遷往剛果僑居,一切財產皆可購買、執業,並能更易業主。至行船、經商、工藝等事,其對華民與待最優國之人民相同。(《中外關係史詞典》)

    第一條,剛果自由邦獲得最惠國待遇,和列強的待遇一樣;第二條,華人可以移民剛果自由邦,可以享受剛果人的所有待遇。

    允許華人移民剛果自由邦,看似很美好,實際上是需要廉價的華工而已,冠以冠冕堂皇的名義。

    為了取得更好的權益,剛果自由邦的代表還希望派遣一支黑人部隊進駐中國,威脅清政府,以期獲得更大利益。此時李鴻章已經調任兩廣總督,繼任清朝官員不同意派兵進駐清朝而作罷。被派遣的剛果自由邦黑人部隊是比利時訓練的“偽軍”。(圖中的比屬剛果的前身就是剛果自由邦,又稱剛果自由國)

    那是的剛果自由邦(1884-1908年)還是黑人國家嗎?

    黑人和黃色人種在十九世紀時是備受列強奴役的主要人種,這一時期的剛果自由邦的統治者根本就不是黑人,而是歐洲的比利時人。國家實際控制者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始建於1884年,取消於1908年,立國24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照,1935-1909年)

    1、剛果自由邦的來歷。

    列強瓜分中國之前,早就對近在咫尺的非洲進行了瓜分,歐洲列強為了非洲的殖民地忙的也是不亦樂乎。

    早在1878年,比利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為了奪得薩伊河流域的控制權,誘騙當地的部落酋長們接受了一系列奴役條款。其目的是為了獲得這一地區的控制權,向列強證明這一地區是屬於比利時的。

    在瓜分薩伊河流域時,比利時誘騙非洲的部落酋長簽訂了450個“保護條約”,將大量的土地轉讓給比利時國王控制的“國際剛果協會”,並建立20(一說40個)多個軍事據點。

    1884-1885年,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等15個國家為瓜分非洲殖民地召開了一系列會議,開會的地點在柏林,因此又稱柏林會議。

    比利時這樣一個只有3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如何能夠獲得23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吶?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大撒金錢,得到自己已經早就控制該區域的控制權。這還遠遠不夠,此時英國在非洲獲得的殖民地非常多,德國不希望英國再獲得薩伊河流域,於是轉而支援比利時國王的要求。

    最後達成的協議是剛果自由邦隸屬於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個人,而不是屬於比利時國家,剛果自由邦成了比利時國王的囊中之物。

    這時的剛果自由邦(剛果自由國)屬於一個獨立的國家,統治權在比利時國王,因此已經不算是黑人國家。

    2、臭名昭著的剛果自由邦。

    剛果自由國成立之後,比利時人瘋狂奴役當地的黑人,組建黑人武裝,為比利時國王服務。組建了以比利時人為軍官,黑人為士兵主體的軍隊,軍隊人數達到14000人。

    此時的剛果自由國的主要收益來源於礦山、橡膠、象牙,需要大量的人員開礦、割橡膠、進行象牙貿易、奴隸貿易,以及與之配套的修築道路、建設城鎮等基礎設施。由於疫病和殘酷對待黑人勞工,在剛果自由國成立的二十年內,這一地區的黑人削減了300萬人,勞動力嚴重缺乏。還有一說,比利時國王的獨裁統治,視黑人如草芥,統治期間,當地人口銳減了一半。(諷刺利奧波德二世的漫畫,英華人乾的事,屠殺了數量眾多的剛果自由邦的黑人,預估被殺黑人100萬-1500萬不等)

    為了尋找廉價的勞動力,比利時人看中了中國勞工。1898年簽訂《中剛天津專章》就是招募華工合法化。

    3、剛果自由國成為比利時殖民地。

    英華人對比利時國王私人佔據剛果自由邦非常不感冒,對於他在該地區實施的暴政多有宣傳,稱比利時國王違反了“柏林會議”的要求,剛果自由邦並不是無條件給比利時國王個人的。

    剛果自由邦成為比利時政府殖民地的決定,也是利奧波德二世政治生命的終結。

    看似清政府和非洲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實際上是清政府和比利時國王在打交道。切不可被迷惑,那是非洲剛果自由邦黑人兄弟的苦難遠遠沒有結束。

  • 4 # 江湖小曉生

    《中剛天津專章》簽訂於1898年,也是光緒24年。簽訂條約的雙方分別是清朝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李鴻章與剛果金全權大臣餘式爾。

    這一條約一共有兩條規定。第一,剛果金享有世界各國與清朝簽訂條約中有關人身、財產以及審案的權力。第二,華人可以隨意遷居到剛果金,可以在當地做買賣,購買不動產等等。

    01籤條約簽到手軟的李鴻章,為何要與剛果金簽訂條約?

    李鴻章真的是一位簽訂條約的老手,基本上已經簽到手軟了。那個時候是個國家都敢到中國來吃拿卡要,簡直不把清政府放在眼裡。

    李鴻章早已習慣這種情況,想當年左宗棠在越南打贏了法華人,結果李鴻章手一抖,依舊和法華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氣得左宗棠大罵千古未有之奇恥大辱。

    就算是這樣,剛果金這個非洲的彈丸之國,李鴻章不經調查,也敢隨便跟他們籤條約?可能不是這樣。

    當時的剛果金已經被比利時所控制,1884年的柏林國際會議上,比利時、法國、葡萄牙等國一起商量瓜分剛果河流域,其中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拿到了剛果河以東的大面積土地,這也就是剛果金的由來。從此剛果金成為了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領地。

    剛果金不屬於比利時政府,也不屬於當地黑人民族,而是單獨屬於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個人,可見他的野心有多大。

    作為黑人聚集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剛果金有23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當時擁有黑人百姓2500萬人,這是相當龐大的一個國家了,但是比較落後,所以成了比利時國王的殖民地。

    也就是說,當時李鴻章所面對的,並不是落後的剛果金,而是剛果金背後的比利時。比利時是歐洲國家,雖然沒有英美等國的強盛,卻也不可小覷。

    被打怕了的清朝政府,看到有歐洲背景的國家前來,自然是不敢小覷。再加上李鴻章習慣於簽訂條約,自然也就默許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02比利時為何慫恿剛果金與清朝簽訂合約?

    我們仔細觀察這份合約,就可以發現這份合約與其他列強的合約,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那就是這份合約裡充滿了自由平等的意味。

    華人可以隨意遷居到剛果金,購買不動產、動產等甚至可以享受到最優惠的待遇。這哪裡是不平等條約?這也太平等不過了吧?

    其實簽訂這一份奇怪的條約,比利時有自己的目的。1887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希望在中國招募華工到剛果金勞作。

    因為剛果金被殖民的過程中,導致大量勞動力喪生,必須要彌補這一損失。可是清朝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

    1892年剛果自由國透過代理人的關係,從中國招募了542名勞工。可是這次招工並不如意,因為工作環境太惡劣,華工病倒、逃跑以及反抗的居多,基本全部喪生在剛果金。

    可是修鐵路、開礦山等艱苦活動必須要有人做下去,所以這一招工行為並沒有停止。既然數量少了,效果不理想,那索性就多招一些。

    可是招納多了,必然會引起清政府的注意。為此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便尋找到了剛果自由國的全權代表餘式爾伯爵。

    餘式爾伯爵費盡心思,終於想到了簽訂條約的事情,便在1898年,強行與清政府簽訂了《中剛天津專章》。

    這一條例其實被看成是奇恥大辱,所以很長時間都不被扒出來,甚至為了掩人耳目,流傳下來的版本就有五個之多。

    當然,每個版本都逃不過李鴻章和餘式爾這兩個人,因為這一條約就是他們倆一起簽訂的,簽訂條約以後,比利時國王便可以順理成章地從清朝運送大量勞工前往剛果金,以此解決剛果金缺少勞工的問題。

    03剛果金現在有多少華人呢?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位期間,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地,他各種透支利用剛果自由國內的勞工,造成了大概300萬剛果百姓的死亡。

    個人私利簡直到了可恥的地步,這還是發生在近代的事情。1907年,利奧波德二世的醜行被人揭發,比利時國內對剛果金的歸屬權產生了嚴重的爭辯。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表示,剛果金完全是他的私人財產,他沒有義務交出來給國家。可是比利時議會卻對此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並且做出了投票。

    最終比利時議會獲勝,剛果金從此由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財產,正式成為了比利時的殖民地。第二年也就是1909年,利奧波德二世與世長辭。

    可是在1898年《中剛天津專章》簽訂,一直到1908年剛果金成為比利時殖民地,這長達10年的時間裡,到底有多少中國的勞工被送到剛果金去了呢?沒有任何記錄。

    多少人因為這位國王的無情壓迫,從而死在了工地上呢?我們也無法去統計。只不過這一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那時候的華人失去了相應的安全感,從此淪為了被人買賣的物品。

    現在走在剛果金的街頭,其實到處都能看到華人。有公派過來工作的,也有從百年前就在這裡居住的,就連路邊的雜貨店,都有不少是華人開設的。

    總結:弱國哪有什麼平等協議呢?

    在那個列強爭霸的年代,弱國是不具備簽訂平等協議的資格的。因為你不聽話,列強就可以用槍炮逼迫你聽話,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當時的清政府就是這樣,一敗塗地之下,根本就沒有資格跟任何一家列強簽訂平等協議。割讓了大片領土不說,還將百姓的生命棄之不顧。

    按照清政府的說法,李鴻章在簽訂完這一條約後就被調任兩廣總督了,所以總理衙門對剛果金的這一協定並不理睬。可是不理睬就可以阻止大量勞工被騙去剛果金嗎?

    這一看似平等的條約,其實當中藏著的是各種陷阱。比利時人也曾經恐嚇過清政府,可是由於實力弱小,所以不了了之。但是如果是英法這些國家呢?恐嚇當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 5 # 靈石蘊

    那時候的剛果金可不是今天的剛果金

    黑奴貿易,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四百年間,非洲損失了一億人口,後來黑奴貿易結束,列強各國在非洲也是瘋狂侵佔地盤,劃分殖民地,剛果金這個倒黴孩子,當年美洲販奴貿易時,少不了他們,列強劃地盤時,自然也少不了他們

    1885年,比利時國王成為剛果金的主人,這不是說剛果金是比利時的,而是屬於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領地,這一點在當年的列強柏林會議上得到承認

    作為國王的私人領地,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可不像對待比利時那樣,而是壓迫壓迫再壓迫,對於剛果金原生百姓來說,比利時國王就是個暴君,極度殘酷的那種,幹不完的活,享受不完的懲罰

    殘酷到什麼程度呢,有個原生百姓因為沒完成任務,被砍去了一隻手,當他回到家時,又有人送來了一隻小手,說,這個是你女兒的,給你留個紀念……

    這樣的剛果金,和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和剛果金真沒關係,當年和清政府簽訂條約的,是比利時國王

    作為列強,比利時國王以剛果金名義,和清政府簽訂條約,奇怪麼?自然不奇怪,那個年代,清政府就是脫光衣服的那個啥,誰都想佔些便宜,只要是外華人,就是洋大人

    不過還好,李鴻章他們也不算傻,他和比利時國王簽訂的《中剛天津專章》並沒有割地賠款,只是明確兩點

    中國與各國所訂條約規定之人身、財產與審案之權,剛果亦得享有;中國民人可隨意遷往剛果,買賣動產、不動產,經營工商業,均得享受最惠國待遇

    第一條就算了,剛果金也沒什麼人來大清,即便來了也是比利時人,所謂蝨子多了不癢。這第二條就好玩了,以大清國力,華人去了人家地盤,和羊入虎口有啥區別?剛果金自己百姓都倒黴透頂,大清去了又能如何?唉,被人當豬仔運,還得自己支付運費……

    以上

  • 6 # 祗樹

    李鴻章一生與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三十有餘,若論哪個條約最令他羞愧,莫過於《中剛天津專章》——

    中,指的是清政府;剛,則是位於非洲中南部的剛果。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那個非常落後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的非洲國家剛果。

    要知道,當時的清政府雖然被西方列強按在地上打,可是論綜合國力,清政府遠在剛果之上。甚至,在當時的世界,能跟大清國剛正面的國家,絕對超不過十個。剛果這種又窮又落後的國家,遠不是大清的對手。

    與這樣的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李鴻章若是泉下有知,定會羞紅了臉。

    不過,剛果這個原本與大清國八竿子打不著的非洲國家,怎麼會簽訂不平等條約呢?

    1884年,比利時利用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多方縱橫捭闔,將非洲中部的剛果王國劃歸比利時殖民地,剛果王國也就成了剛果自由邦。雖然看上去剛果是個獨立的國家,實際上卻歸比利時國王統治。

    比利時在佔據剛果之後,進行了數十年的血腥統治——

    比利時殖民剛果之前,剛果尚有2500萬人口,妥妥的非洲人口大國;比利時接手之後,經過一系列操作,比如販賣奴隸、濫殺百姓、人口出逃等等,剛果人口銳減一大半,僅剩1000萬多一點。

    此時,比利時統治者才意識到:沒人幹活,要這麼大的殖民地有個毛用?

    可人都被殺了一多半了,就是現搞現生,也得過了十來年才派的上用場不是?眼下燃眉之急,是立刻馬上招來一些便宜能用的“大活人”!

    大清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還是人人拿捏的軟柿子,自然成了比利時的首選目標。

    1892年,比利時指使他們在剛果的傀儡,向清政府發出照會,希望兩國能夠簽訂條約。

    清政府雖然處處被人欺負,可是也並非易於之輩啊!

    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當年法國欺人太甚,清政府便於之大打出手,雖然最後還是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拳頭上卻佔了便宜;意呆利派戰艦威逼清廷,清廷分毫不讓,楞生生將其懟回去。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盛產崑崙奴的非洲國家,也想裝大尾巴狼來咬人?

    李鴻章想也沒想,果斷拒絕了剛果。

    尼瑪,比利時想著稍微嚇唬嚇唬清廷,很隨意就能簽到條約!誰知,人家清廷根本就看不起剛果——比利時派兵過來打?不敢不敢,萬一打不過,豈不是比意呆利還丟人?只能繼續威逼利誘。

    這一整,就是6年!

    1898年5月,比利時終於趁著清廷風雨欲來之前夜(戊戌變法),抓住一點機會,與西方列強一起“趁你病,要你命”威逼清廷簽訂條約。李鴻章實在不厭其煩,便上書光緒帝:

    “查剛果雖為比利時兼轄之邦,然系自立一國,在阿非利加洲之南。中國自與各國通商以來,風氣大開,到處皆有華民謀生之路,似應準其訂約。惟不必照歐美各國條約之繁冗,因與訂簡明專款二條,以示羈縻而昭友睦。”

    言外之意:跟剛果這樣的國家締結條約,咱大清不吃虧啊!

    光緒當時也是意氣風發,一聽說不吃虧,立馬就授意李鴻章:“籤!”

    於是,中國與剛果之間,便有了不平等條約《中剛天津專章》——這也是大清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唯一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有兩項內容:一,西方列強與大清簽訂的條約,剛果可享受其內容;二,大清臣民可以到剛果自由經商。

    不過,條約簽訂不久,大清國內政權劇烈動盪,比利時妄想透過剛果販賣中國勞工的企圖泡湯,中剛之間的“友好”條約也不了了之了。

  • 7 # 夏目歷史君

    由於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當時中國成為了可以隨便欺負的弱國。西歐各國欺負中國就像欺負小孩一樣,沒事就喜歡找中國簽訂一個不平等條約,從中國奪取大量的財產和土地。

    當時的歐洲各國籤不平等條約就像上癮了一般,而清朝政府也像習慣了一般。有的時候歐洲各國打了敗仗也要與中國簽訂一個不平等條約,要求中國割地賠款。

    最知名的就是當年在越南地區的中法戰爭法國已經被打的節節敗退,但是清政府仍然堅持向法國割地賠款,此事甚至還在國際上被人所恥笑。

    其實最丟人的還不是此事,還有更丟人的,當年非洲的一個小國也就是剛果(金),也和清政府簽訂過一個不平等條約,甚至想派兵駐紮在中國。

    而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如果只是被歐洲列強欺負一下,大家還感覺還都無所謂,畢竟歐洲艦船利炮工業科技發展比較先進,中國打不過認慫也是正常的。

    不過非洲的這個剛果國家,其社會制度遠比中國落後,軍事實力也要比中國差很多,而且而且還是一個黑人國家。

    為什麼也敢向清朝政府提出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為什麼也敢向中國駐軍呢?中國和剛果之間簽訂的這個條約,叫做《中剛天津專章》,這個條約是由清朝的總閣大臣李鴻章與剛果的大臣餘式爾兩個人簽訂。

    不過條約的內容還算是相對正常,第1條就是剛果享有世界各國在中國享有的特權,當剛果人與華人發生衝突之時,清政府要優先保護剛果人。

    不過剛果也給了華人一些“特權”,華人可以隨意遷居,到剛果這個地區進行生活,還可以在當地的做買賣,並且購置房產等。

    看著非常的公平,其實就是一個剛果想從中國購買華人賣到非洲做開發的一個不平等條約。因為當時剛果國家內部缺少有一些懂技術的中國華工去做開發。

    當時清朝政府也明白,這個條約簽訂之後肯定會使國家的顏面喪失,所以這個條約一直是被秘密的儲存下來。

    雖然當時清政府已經懦弱不堪,但是被一個非洲小國欺負自己心裡也並也挺不是滋味的。

    而清政府之所以會簽訂這樣的一個合約,也是出於一種無奈之舉,因為剛果金是屬於歐洲國家比利時的一個殖民地。

    在1908年之前,這塊土地只屬於比利時國王的私有領土,比利時國王為了能夠從此地增加剝削,也就大肆的倒賣勞工,以至於後來導致剛果內部的黑人勞工數量變少,難以維持本地的資源開發。所以比利時也就想到了東方的人口大國中國。

    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透過招募的方式往剛果運送華人,但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招到了500多個人,而且送到之後有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太大的壓力,死亡或逃散了,只有運送大量的華人才可以維持剛果地區的發展。

    所以比利時國王也就以剛果的名義與清政府簽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在條約簽訂之後,比利時便透過各種渠道大量的運送了華人到達剛果地區進行開發生活,以至於現在剛果還留著大量的華人。

    而且在條約簽訂之後,剛果當地的政府傀儡政府甚至還表示想要往中國派一支駐軍,只不過後來比利時內部發生了一點小問題,所以這個駐軍計劃沒有落實,否則的話當年的中國土地上還會留有一支黑人的駐軍。

  • 8 # 我是越關

    清末,一個貧窮且落後的非洲國家,竟然跑到中國天津,逼迫清朝最有權勢的大臣,同時也是伊藤博文口中“唯一一個能夠與世界列強一較長短的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個人大家很熟悉,那就是被德華人譽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

    那麼,這個貧窮且落後的非洲國家到底是誰呢?答案是剛果(金)!

    這件事簡直不可思議,大家相信嗎?

    唉,不論大家信不信,這件事確確實實的發生了,條約的名稱就是《中剛天津專章》。當然,這個條約既可以看做是李鴻章和剛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同時,也可以看做是李鴻章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簽訂的。

    看到這兒,很多人納悶了,為什麼說是李鴻章簽訂的條約,而不是清政府,或者是慈禧呢?另外,為什麼一份條約為什麼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看待?

    先說第一點,為什麼總是李鴻章簽訂的條約?原因在於整個簽約的過程都是李鴻章一人在操作。而且,李鴻章簽訂之後,清政府根本就不同意,最終的結果是清政府壓根沒有批准這個不平等條約。

    為什麼一份不平等條約,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看待

    這件事還要從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說起。

    19世紀下半葉,歐美列強開始瘋狂的瓜分非洲的殖民地。此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看到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決定也插一手,分一杯羹。

    不過,比利時是個標準的小國,實力相對於英、法等列強有著天壤之別,根本翻不起浪來。

    想來想去,利奧波德二世決定以國際考察的名義向非洲剛果河附近派出軍隊,在剛果地區建立殖民地。但利奧波德二世將這個建議交給議會後,比利時的議會壓根就不同意。

    議會不同意,老子自己幹。

    為此,利奧波德二世自掏腰包,僱傭了軍隊去剛果河建立據點。

    在這一過程中,利奧波德二世發現法國已經捷足先登,並且已經在剛果河西岸建立了殖民據點,升起了法國國旗。這一地區就是後來的剛果(布)。

    無奈之下,利奧波德二世派遣的軍隊立刻跑到了剛果河東岸插上了旗幟,宣佈東岸地區屬於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這一地區就是後來的剛果(金)。

    利奧波德二世派遣遠征軍的做法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法國遠征軍的仇視,兩隊遠征軍甚至在剛果河激烈對峙,頗有一觸即發的勢頭。

    正在此時,葡萄牙人站出來,說該地區是自己的殖民地,因為很早以前,葡萄牙人已經在此做貿易,建立了據點。葡萄牙人說的也沒錯,早在15世紀的時候,葡萄牙人就已經在此從事商業犯罪活動。不過,今時不同往日,葡萄牙已經衰落,根本不可能和法國爭雄。

    為此,葡萄牙找到了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並表示,只要只要英國協助自己得到剛果河流域的土地,該地區就是英國大哥的後院,隨意進出。

    英國一看有利可圖,果斷插了一槓,表態支援葡萄牙。

    此時,法國和利奧波德二世慌了,得相互合作呀,不然別說吃肉了,連添骨頭的份兒都沒了。於是,法國找來了德國和美國助陣。

    英國一看對方人多勢眾,立刻就萎了,慫了之後就不再嚷嚷了。

    這時,德國俾斯麥站出來打圓場了;不如大家坐下來談一談,地點就選在柏林吧。

    會議中,美國、德國也有的私心,因為不希望法國這種大國佔領剛果地區,於是選擇支援比利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這樣有利於將來染指此地。

    最終,經過商議,一眾流氓提議剛果河東岸地區成立“剛果自由國”,名義上的元首為利奧波德二世。就這樣,剛果自由國成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領地,但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與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

    利奧波德二世拿下該地區後,發現由於長期的黑奴貿易,剛果的勞動力嚴重不足。於是利奧波德二世將目標投向了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

    1887年,利奧波德二世以個人名義派遣使者到達中國,希望可以招募華人勞工到剛果自由國。此時,比利時政府也為利奧波德二世向清政府提出了外交照會,但清政府果斷回絕了,理由是剛果自由國和中國沒有條約關係。

    被拒絕後,利奧波德二世依然不死心,透過盤踞在澳門的葡萄牙人販子,購買了五百多名華人勞工。但這些勞工被送到剛果地區後,因為從事開採礦山,修建鐵路等高強度工作,外加不適應當地氣候,基本上都去世了。

    再後來,為了獲得更多的華人勞工,利奧波德二世利用剛果自由國的身份,派遣了餘式爾到達中國。

    1898年,餘式爾透過各種方式,費勁心機後在天津和李鴻章簽訂了《中剛天津專章》,條約中共有兩條規定;

    第一、中國與各國所訂條約規定之人身、財產與審案之權,剛果亦得享有;第二、中國民人可隨意遷往剛果,買賣動產、不動產,經營工商業,均得享受最惠國待遇。

    利奧波德二世的想法很豐滿,但現實卻骨感了一把。清政府在面對剛果以及比利時弱小國家時,總算是硬氣了一下,把李鴻章和他們簽訂的條約果斷回絕了,最終利奧波德二世的美夢也成了泡影。

  • 9 # 我是趙帥鍋

    剛果(金)和清政府簽訂的這個不平等條約,叫做《中剛天津專章》,它是近代中國和非洲黑人國家簽署的唯一一個不平等條約。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份條約真可稱得上是奇恥大辱。因為,西方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也就算了,畢竟清政府與他們實力相差懸殊,問題是,一個非洲小國,卻也逼得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算什麼事呢?

    其實,當時的剛果,表明上是黑人統治的剛果王國,但它背後的真正統治者,是歐洲的比利時國王。

    據記載,在13世紀末左右,居住在剛果河流域的班圖人,在這裡建立了剛果王國。等到14世紀下半葉,剛果王國開始興起,並在15世紀後期達到巔峰期,版圖北達剛果河流域,南抵洛惹河,西至大西洋,東到寬果河流域。

    但等到1483年,葡萄牙殖民者便敲響了剛果的大門,並在剛果建立起很多殖民據點。而此後400餘年的時間裡,荷蘭、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國也都相繼侵入剛果河流域,併為爭奪殖民地大打出手。

    本來,憑比利時的實力,和英、法、德等帝國競爭完全沒有勝算,問題是,因為這幾個帝國正在全球爭奪殖民霸權,相互之間處於競爭關係,所以它們在剛果問題上互不相讓,誰也不希望對方佔據剛果這個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

    在這種背景下,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便利用列強間的矛盾,積極開展會場外交易,最終爭取到大家的一致同意,將剛果全部劃歸他個人所有,號稱剛果自由邦。

    從性質上說,剛果自由邦名義上是個獨立國家,不隸屬於比利時政府,但統治權卻屬於比利時國王,所以它又被叫做“比屬剛果”。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佔有剛果後,用極為野蠻的手段驅使當地民眾為自己服務,比如修建鐵路、公路等,甚至倒賣黑人,還對抵抗分子實行殘酷鎮壓,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據統計,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剛果的人口從2500萬直接下降到不到1000萬。

    由於剛果人口的急速下降,嚴重影響了剛果各項經營事業的發展,所以利奧波德二世就想到了東方的人口大國中國。

    在這種背景下,比利時駐華公使館就只好透過暗中招募的方式往剛果運送華人,但執行的效果卻差強人意,總共也就招募到500多個人。但等到甲午戰爭後,隨著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比利時也決定趁火打劫,果斷加入到這一行列中。

    於是在1898年5月22日,清政府派出李鴻章與比利時代表餘式爾伯爵,共同簽署了《中剛天津專章》,其內容很簡單,就是賦予剛果“最惠國待遇”、允許它在中國自由招募華工外,凡英、美、法、德、俄、日等列強在中國享有的各種特權,剛果同樣可以“利益均沾”。

    條約簽訂後不久,利奧波德二世為了保障招募華工到剛果的事情能夠順利進行,於是又提出出要派出一支隸屬於剛果的黑人軍隊進駐駐中國。然而,由於在簽訂條約後不久,李鴻章便轉任兩廣總督,不再負責總理衙門的事情,所以最後這個請求也就不了了之。

  • 10 # 圖文繪歷史

    網上有這麼一說,當年清政府竟然軟弱到與非洲的剛果金簽訂不平等條約,後來還差點到中國來駐軍,實際的情況有比較大的出入,當年的剛果金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只是比利時的一塊殖民地,可以說是清政府與比利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圖為剛果盆地。

    從15世紀開始,非洲成了歐洲殖民者的樂園,還是剛果王國時,葡萄牙人先到這裡,後來英國、法國、荷蘭等爭相染指,1884年在柏林召開了列強瓜分非洲的會議,剛果金這塊土地就分給了比利時,當時的比利時國王是利奧波德二世,他是個狂熱的殖民分子,有“殖民主義這王”的稱號。

    利奧波德二世。

    利奧波德二世並不想把剛果金這塊殖民地交給比利時國會,而是組織人馬把它發展成了自己的私人領地,取名“剛果自由邦”,汲取的所有財富全歸利奧波德二世個人所有,他使用野蠻的手段開礦、割膠,販賣黑奴,用血腥鎮壓當地人民反抗,結果不到3000萬的剛果金人口陡降一半,因缺乏勞動力,利奧波德二世就把目光瞄向了東方的中國。

    比利時剛果殖民地部隊。

    歐洲殖民者敲開中國大門時,比利時就跟著來到中國,在英法後面嚯嚯,早在1865年比利時就與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的《中比通商條約》,天津九國租界裡,就有比利時租界,當利奧波德二世私家領地需要大量勞動力時,他想到了人力物力極豐富的中國,想從中國招募華工到剛果自由邦從事苦力,當時的清政府已經看清,利奧波德二世就是個赤裸裸的勞工販子,予以拒絕。

    恰逢甲午戰爭,把清政府打癱瘓了,海防盡失,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這麼個小國也派軍艦來耀武揚威,軟硬兼施,最後裱糊匠李中堂在1898年答應了比利時的要求,雙方簽訂了《天津專章》,大意是剛果自由邦和各國一樣,也享受最惠國待遇,允許在中國自由招募華工,後來的《辛丑條約》也分了一杯羹,並在天津建起了比利時租界,當時的利奧波德二世想以剛果自由邦的名義往租界派一支軍隊,理由是和各國一樣保護在華利益。

    圖為天津比利時領事館舊址。

    當時英國十分不滿利奧波德二世將剛果劃為私人領地大發橫財的做法,於是聯合幾國譴責利奧波德二世的暴政,於是成立剛果改革委員會,利奧波德二世身陷囫圇,遂導致向中國派軍的計劃“胎死腹中”,不久剛果金收歸比利時國有,1909年利奧波德二世死了,剛果自由邦改名比屬剛果,1960年獨立稱剛果(利),1997年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

  • 11 # 裝解說

    清末是中華民族最恥辱的一個時期,也是中華民族發生蛻變的開始。因為清政府不正當的政策以及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導致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全國陷入動亂。國內戰火不斷,各地農民起義頻起;國外列強爭相向華夏大地湧來,對中國形成合圍之勢,以最正直的理由做著最無恥的流氓行徑。最讓人氣憤的是,為了壓制國內的農民起義,清政府竟然與虎謀皮——與外國侵略者聯合起來,共同打擊國內的革命軍。總而言之,清末之時,國內外一片烏煙瘴氣,人民慘遭迫害,民不聊生、國將不國。

    在這一段時間中,有一件事是格外讓人民憤怒的,那就是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英國、法國、沙皇俄國、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國家都是當時的世界大國,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上來看,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正在快速擴張當中,此時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擴大的自己的殖民地,已經在歐洲展開了無數場戰爭,直白的說,它們已經戰無可戰了。於是,自然而然的,西方列強將目光投向了亞洲,而當時被清政府腐朽統治治理得奄奄一息的中國,就成了西方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

    於是,自1840年英國在中國發動戰爭並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至此,中國緊閉的大門算是被英國打開了,歐洲列強就像是聞到肉味的鬣狗一般,朝中國蜂擁而至,日本、法國、德國......它們以各種各樣的藉口,將我們國家一步步瓜分。但是,這些西方大國想在中國分一杯羹我們能夠理解,畢竟客觀上來講,當時的清政府的確無法抵禦西方列強的進攻,可能有人會說日本算什麼大國,可是大家別忘了,當時的日本已經透過明治維新實現了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的進化,全國的國力得到了質的變化,而且當時軍國主義思潮氾濫,背後還有某些西方國家的支援,自是當年的清政府不能比的。

    但是,有一個小國,儘管在地圖上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大國,但這個“大國”實質上卻遭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控制。當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相當於是一個空殼子,就是這麼一個國家,竟然也與清政府簽訂了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並曾經妄圖在中國駐紮軍隊——這個國家便是由比利時王國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的剛果(金)。

    正如我們剛才所說的,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正忙著擴張自己的領土,亞洲、非洲、拉丁美洲這些還處在封建社會或者是奴隸社會的地區就受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覬覦。當時的比利時只是西歐的一個小國,但它的國王卻有一顆不同尋常的野心,於是當利奧波德看到其他國家都在進行殖民擴張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它對此也是蠢蠢欲動,並且看上了非洲的剛果。為此,他與議會商議,但議會根本不同意;於是只好自掏腰包,在剛果河東岸建立了殖民地,也就是“剛果(金)”。

    然而,看上非洲剛果的,不止是比利時,英、德、法、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也看上了剛果,因此,這幾個國家罔顧非洲政府的意願,在德國柏林開啟了一場十分無恥的殖民瓜分會議。會議的結果就是保留剛果(金),但它背後的操縱者其實是美國和德國。

    利奧波德為了加大生產,想要索取更加低廉的勞動力,自然而然的,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國,而他費盡心思與李鴻章簽訂的《中剛天津專章》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其實,李鴻章之所以會同意簽訂這個專章,更直接的理由是剛果背後的美國和德國。說實話,如果不是美德想要一個傀儡來統治剛果,或許利奧波德連自己的比利時都要失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自主武器相比於印度進口先進武器,有什麼優勢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