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迴伍千年

    中國不是印度,也不是埃及。大一統的觀念早就深入人心。

    西方列強也是矛盾重重,不可能直接消滅並統治所有人。並且滅了當權政府之後,社會會動亂,並不符合西方的利益,他們並不需要一個動亂的社會,因為動亂的社會不利於他們傾銷商品。

    西方列強也擋不住華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序。

    並且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只有開展了洋務運動,才會大量採購西方的裝置和機械,讓西方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大量資金。

  • 2 # 大地與海GC

    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自我覺醒的運動。也是中華文明第一次在遇到外地的時候,內部的自我反省。當時的英國,沒有過多的干涉,並且西方列強還積極的配合其運動的原因,有如下

    第一,那個時候的列強,對於中國還存在一定的重視。儘管鴉片戰爭的勝利,但是西方列強,也認為自己並沒有能力完全控制中國,他們主要的目的還是通商為主。尤其,西方的列強的發展,完全是來自東方文明在過去三百年輸入到歐洲的結果,那個時候的歐洲雖然獲得了一定的勝利,但對於中國依然存有敬意

    第二,列強那個時候的重點不是在中國。中國是他們的貿易物件。他們希望從其他殖民地掠奪的東西,以及本國的工業產品可以順利賣到中國。當中國搞洋務運動,正好可以賣他們的軍火,技術等。

    第三,西方自己的發展也是早期階段,對中國的控制力,還不夠強大。他們還在尋找代理人的階段。然後透過代理人控制中國的任務還沒有完成

    第四,不同列強之間也有矛盾,而所有的列強也希望透過和中國的合作,裝大自己

    總的說來,就是因為西方列強還沒有強大到透過自己就可以控制中國,其次,中國和西方的列強差距不足以讓西方列強隨意的打壓中國。

  • 3 # 河北小夥遊天下

    1、封建的中國在西方人看來是不文明不開化的民族,在法律、經濟等方面和西方差距巨大,在交往中也有不便之處,比如西方認為中國的法律野蠻而堅持治外法權。所以,中國的洋務運動可以是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西方加強交往。

    2、西方可以在中國洋務運動的過程中透過輸出裝置和技術獲取利潤

    3、中國的開化可以擴大中國市場,使西方生產的大量工業品有傾銷的市場。

    4、中國的洋務運動是在西方的掌控之下的,中國的技術和裝置都是相對於西方落後的,西方也不可能讓中國走向富強之路的。

  • 4 # 蔣蘇君

    洋務運動,明治維新,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三個事件的節點差不多是吻合的,我們也因此能夠從中剖析出歷史事情發生的本質。

    首先,資本主義殖民擴張並不是一定要限制殖民地的產業升級,維持較低的生產力,而是在保持核心研發技術的基礎上,帶動殖民地生產力的增強,令後者作為具備一定近代化基礎的生產中心和傾銷基地而存在。

    這種模式在今天的世界格局體系中依然可以發現。我們可以這麼想,農業文明殖民地對於工業文明宗主國的助力和依存是有限的,但如果將殖民地轉化成基礎工業文明,那麼可見收益就大得多了。

    因此,列強可以賣武器,可以賣一些不是頂尖時效的技術,可以賣教導資源,而這些,並不會對於他們的霸權地位完成致命威脅。因此,中國的洋務運動在西方列強眼中就是源源不斷的訂單和財富。

    第二,19世紀下半葉的世界格局是緊張而競爭激烈的,源頭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列強實力的變化。因此,準確來說,當時列強在東亞的注意力是相對放鬆了的。

    克里米亞戰爭,義大利統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誕生,英阿戰爭,印度起義,英布戰爭,德意志的崛起提出了重新分配Sunny下的土地(殖民地)的主張,新生的義大利盯上了苟延殘喘的奧斯曼在北非的土壤,而在非洲,英法兩國進行了你追我趕的殖民吞併,在近東,列強們為了爭奪鐵路的建設和油田的開採而劍拔弩張。

    因此,列強實際上也是陷入了激烈的競爭中,他們迫切需要中國的市場需求,需要中國的財富來充實他們過度的生產能量。

  • 5 # 1局藍山咖啡

    列強允許中國開展洋務運動,只是為了中國開放港口,讓他們的鴉片,物資進入中國,掠奪中國資源同時讓他們消耗華人意志的產品進來,達到統治中國經濟目的,在瓜分中國領土。

  • 6 # 北方的狼

    那不是允許,是武力打開了中國市場,是貿易不平等條約,其中還有鴉片合法交易,就是列強(尤其是那個可惡的不列顛)向中國傾銷鴉片的不平等貿易條約。

  • 7 # 西府趙王爺

    因為洋務運動可以給他們帶來利益,羊毛出在羊身上,虧本的買賣他們可不會做!

    19世紀,那是一個工業革命之後的新時代,列強們正在從“殖民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其對外的政策,從單純榨取勞動力,掠奪資源,變成了“資本輸出”,反正就是怎麼賺錢怎麼來。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歐洲列強們在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時候,更多的是著力於經濟效益,比如通商口岸,稅收優惠等等,至於土地方面,也就是老毛子喜歡搞。

    總而言之,其目的就是強制性的跟你做生意,然後讓我賺錢,讓我的工業產品能得到一個輸出,當然還有原料獲取,以此來完成資本的積累。

    但目前的現狀,清朝時期的中國還是一個封閉式的農業國家,不是太需要你們的東西。怎麼辦?改造唄!

    讓清朝透過洋務運動,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工業基礎,從而更好地接受列強們的資本輸出。這是列強為什麼會允許甚至於支援中國開展洋務運動的一個根本原因。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這就是在“養豬”,養肥了再殺,油水更多啊!

    沒辦法,誰叫你落後呢?那就得交學費,弱肉強食,是這個世界永遠不會過時的生存法則!

    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客觀的原因!

    首先,洋務運動會給列強的工廠帶來大量的“訂單”,因為前面說過,當時的中國還是處於農耕社會,沒有什麼工業基礎。一切都得從頭開始,或者說從“買”開始。

    洋務運動所謂的“師夷長技以自強”,其實就是在“買夷長技以自強”,不停的向西方購買先進武器和軍械裝置。而當時的環境現是,列強並不是鐵板一塊,清朝也不是某一家的勢力範圍,大家都想要賺取更多的利益。那肯定就爭著賣了,因為這個錢你不賺,別人就賺了。

    所以,西方列強們不僅允許,還支援。因為誰的支援力度更大,就可能得到更多的生意。從某種角度來講,這就是一場買賣,供大於求。

    當然,養虎為患的問題,西方人可能也考慮過!但是,他們自家也不太平,分身乏術!

    英國當時要對付伊朗和印度,法國和普魯士在歐洲大陸打得不可開交,至於美國更是因為黑人問題,吵著鬧著要分家。此外還有克里米亞戰爭,列強瓜分非洲等等!

    他們沒空來管清朝,而且清朝的洋務運動能讓他們不費一兵一卒就能獲得大量的白銀,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事實上,那個時期真的是清朝翻盤的絕佳時機,日本就是在那時候完成了明治維新,走上了列強之路。

    只是可惜啊,清朝沒有把握住機會,甲午一戰,被曾經的學生狂揍,這讓列強們發現,這個看似已經甦醒的東方睡獅,原來只是在夢遊!

  • 8 # 靈石蘊

    列強允許清朝發展學習技術,大體猜測兩個原因

    第一個,傳教需要

    東西方屬於兩個文明體系,我們東方自不必說,西方由上帝當家做主,他認為神愛世人,所有人都需要沐浴聖光。當年大航海時代,船上的除了海盜,就是傳教士了,他們把上帝光輝傳播的到處都是,到處發展教民。我們東方人口眾多,當然也是傳教重點區域……

    單純傳教也沒人信,比如早期的湯若望那批人,來中國那麼久了,也沒看有多少建樹,發展多少教民,反而自己入鄉隨俗了。但是如果結合先進的科技水準,讓別人享受到技術的好處,傳教自然更加方便,你看洋務運動之後,傳教之兇狠,山東都開始鬧義和團……

    當時清政府也知道弊端,所以洋務運動準則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第二個,蛋糕做大,吃的更飽

    舉個例子,可能不是很恰當。比如賣汽車,如果清朝市場上就一個賣汽車商家,清朝雖大,他又能賣出去多少呢?可能也就大城市能買幾輛吧,放在廣場上跑著玩……

    為什麼?因為清朝沒有適合開車的路,沒有適合加油的地,沒有能維修的場所,汽車買來,不放廣場展示著玩,還能幹什麼?

    但是,如果清朝有了自己的汽車廠,知道汽車的種種優越,他會不會修馬路,會不會建設煉油廠,會不會增加種種配套設施呢?肯定會吧。而各種設施齊全了,汽車需求是不是就更多了呢?最初的那家汽車商是不是就能賣出更多的汽車,從而把汽車賣到大清各個地方呢?答案當然肯定!至於如何保障大清產的汽車賣不過自己,估計誰心裡都有數,保持技術領先就好……

    列強支援大清開展洋務,道理一樣

  • 9 # 帥帥de阿喆

    列強作為資本主義國家,他們不怕資本輸出,愁的是沒有資本輸出地,中國當時有4億人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列強做夢都想讓他開啟國門,但是舊中國保守封閉,每開啟一點都要透過戰爭,戰爭成本太高,中國那麼大,得打到什麼時候,所以當滿清搞洋務的時候,列強看到了希望,因為這種技術上的全面革新,必然會引起對腐朽制度的質疑,滿清也必然會改革制度,開啟國門,這是列強希望的,之後的康有為變法就證明了這點

  • 10 # 歪史

    日本經歷倒幕運動,親政的明治天皇開始進行明治維新,同時期稍晚的清朝也開始洋務運動,但是,東方兩個儒家文化圈的過度相似的經歷走上了不同的結果,滿清一開始就是治標不治本的樣子工程,而日本則是自上而下的全民革新運動。

    無論是倒幕運動還是明治維新,天時地利人和,日本都佔全了,明治天皇即位之後,不滿幕府的各藩都掀起了尊王攘夷運動演變為倒幕運動,取得成功之後,明治親政,開始自上而下的明治維新。

    對比當時的洋務運動,非常成功,中日兩國這時候開始分道揚鑣,一個擺脫儒家文化圈,30年後,晉位新列強,一個繼續在清朝的禁錮之中苟延殘喘,最終被迫遜位。

    兩國之所以發生如此大的差別,去除內部的國情不同,日本同時期有著清朝不具備的一個個優勢。正是這個優勢,直接導致了兩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力大幅度增加,不再滿足於日本本島,野心逐漸擴大,開始覬覦周邊的土地,最主要的夙願就是經歷北韓半島作為跳板而入侵中國,當時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無力應付,防漢甚於防賊。

    完成工業革命的歐洲積聚了大量的財富,為了維持領先地位,積極地開疆闢土,這時候世界上能夠瓜分的土地基本上都被瓜分完了,除了部分亞洲區域仍然苟延殘喘、或者被列強有意保留倖免遇難。

    日本很幸運地沒有被更多的列強盯上,因為他們當時的目光都在盯著龐大的清朝,朝思暮想的想從中國攫取一塊土地,中國意外地成為日本的擋箭牌。

    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大贏,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再次大勝,正式躋身一流國家,這和其他亞洲國家不是不思上進就是變成殖民地相比,日本國民自豪感、自信心都大幅度提高。

    提高的結果就是野心再一次膨脹。然而,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日俄戰爭十年後,歐洲爆發二戰,俄國爆發兩次革命,這時候的日本儼然世外桃源,本土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反而大發橫財。

    一戰極大的削弱了歐洲的綜合實力,日本乘機壯大,同時期的蘇俄陷入內戰,新生的蘇維埃無暇顧及東方,將重心移回歐洲,美國也涉足歐洲,而中國則陷入軍閥割據的亂世之中,日本則抓住這個機會,基本上獨佔了當初列強的所有成果。

    至此,對日本來說自打立國以來都沒有遇見過這樣的好機會。自從豐臣秀吉籌劃入侵中原,到田中奏摺,日本夢寐以求的入華計劃引來了最好的時代。

    而中國呢,從洋務運動開始,滿人的主要目的是保大清不保中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甚至,貴族們的思維更加陰險:寧與友邦,勿與家奴。滿洲貴族們心心念的是自己的皇位特權,而不是家國社稷。

    所以,從一開始,洋務運動就不可能成功,他只能延緩清朝滅亡,事實上也確實延緩了清朝的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森納又又又又又輸球了,溫格還能續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