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弘文學堂
-
2 # 司雲
我會推薦《飄》(《亂世佳人》)。
《亂世佳人》是電影名,《飄》是書名,英文名《gone with the wind》,是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實際上,《飄》這本書是因為電影《亂世佳人》才出名的,現在,在書店你也會看到以《亂世佳人》命名的書了。我也是因為看了電影才讀的這本書。
電影裡氣勢恢巨集的場景,戰前的一派浮華和戰後的無限蒼涼,讓我心潮澎湃!有一個鏡頭一直銘記於心:斯佳麗經過戰爭的磨難之後,站在空曠的連一棵莊稼也沒有的大地上……讓觀眾靜默!
然而,再好的電影甚至電視劇,都不如自己去讀原著(個人觀點):原著中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可以讓你深度理解人物形象、寫作背景……用一句通俗的話講:讀原著太過癮了!
你不用怕讀原著時間太長,之所以成為世界名著,自有他的魅力所在,你會被吸引而忽略時空。
至於先讀原著還是先看電影,我認為是有區別的:先入為主,尤其是人物形象。就像我讀《紅樓夢》就是先讀的原著,後來,無論看哪一版的《紅樓夢》,都感覺人物不知道哪個地方就悖離了我心裡的人物形象。
順帶再給你推薦兩部外國名著《紅與黑》《安娜 卡列妮娜》。不過,我有位同學的父親說:不讀四大名著,尤其是沒讀過《紅樓夢》的人,別告訴我她讀過書!
拿出“讀書破萬卷”的精神讀書吧!希望你愛上讀書。
印象最深應該還是三毛的作品。因為她既可以像約翰克里斯朵夫那樣為了理想拼盡全力,又可以像安娜卡列尼娜那般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一往情深,青春年代,彷彿就需要這麼一位智慧勇敢女性來指引你。
她是睿智的女人,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智慧。把生活過成詩。她的家就是藝術沙龍,她總能在普通人身上透視人性的光芒。
她是率真的女人,初到國外,發揚過“和為貴”的傳統,後來發現人善為人欺,就再也不忍。從此世界太平。她是敢於做自己的女人。男人的世界裡,有不公,她就大聲喊出來。一次出去旅行,趕上山雨爆發,她氣憤於男人們搶佔回程的座位,她在雨裡和劣根的男人的計較、糾纏,直到所有的女人和孩子上了車……這個細節我至今記得,因為我看到了多年後《泰坦尼克號》中同樣的人性。或好,或壞。三毛給了一種唯一的選擇。
她用自己的作品告訴我們,那點痛算什麼,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就像每位成功者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隱痛,三毛小時候數學成績啊不佳,被老師羞辱,從此休學,學了美術,遠走非洲。所以中學乃至大學都陸續在讀她的書,讓我一度覺得生活再看不到光明,也總會有到來的一天。
那時候還讀普希金,還有馬克吐溫,都是歷經了生活的苦,而從不放棄的人。喜歡他們,喜歡三毛,因為我想穿越生活的沙漠,找到屬於自己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