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後院茶社

    手工製茶和機制茶往往有區別,因為做法會有差異,但手工或者機械不是判定茶好壞的原因,手工不是目的,而是要追求某種品質和表現。

    今天我們聊漫天飛的各種手工…

    手工茶具,手工茶,手工包,手工皮鞋,手工…

    於是我想,為什麼是手工?手工讓它變好了麼?

    在某種程度上是的。它代表著一種精細和用心。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節目上,說是手工對應的是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工業化工藝要求一致性,所有的東西是穩定而優秀的,這個商品或者服務達到了99%的完美程度。而手工則是我們人為地去接近100%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匠人師傅們傾注了巨大的心力,而且這種努力讓其具備了文化的因素,大家熟知的日本的壽司之神的壽司,再也不僅僅是一隻壽司。我深以為然。茶,當然也是如此。手工製茶對的往往師傅們往往也是不斷根據經驗,根據茶鮮葉的狀態來判定究竟是如何做好這一批茶。

    然而,手工的一定好麼?我完全不以為然。

    作為一個尋茶人,我們也會提到手工。但是,我得說,手工不一定就代表著好,我們也見過不少更差的手工茶。喝過甚至是掛了大師名的手工茶(當然並不貴),滋味有損其赫赫聲譽。

    手工只是一個過程,加工的過程,而遠遠不是終點和目標。因此,我在跟人聊茶的時候,反覆提到,茶葉的產區、加工、採摘時間、方法,甚至是大師制,這些從來都不是目的,我們不應該迷信這些,因為這些造成的產品的品質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也從不認為明前綠茶一定比明後的好,比如高山環境下的綠茶往往品質比較好,但往往因為氣溫低生長慢上市晚於低山的明前茶,當然市場上高山茶的價格往往會更高。此外,我們也願意去發現類似於舒城小蘭花、霍山黃芽這樣,並不那麼出名的茶,因為你同樣的價格買一箇中等的品質,選擇他們則達到了上等的品質,當然,這是在你並非對某種茶情有獨鍾的前提下。

    另外一個情況是,手工的水平、用心程度。很多時候,坦白講我並不迷信茶農茶,因為有些新手的做茶人可能水平不一定就是好的,這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而且一個專業的機械化的標準,來的要比一個不用心的手工好的多。也許開始你並不知道,也許也並不關心,但作為從業者和我們為每一個茶友提供的價值的初衷,我們卻必須清楚。當然,我們也深知一個用心的製茶師傅可能帶給你人生若初見的驚喜。

    總結一句話,手工只是一個手段,而結果才是我們消費的東西。

    最後,囉嗦一句,如果當你選茶困難時,先不要管那些營銷宣傳的口號(包括我們),先喝一喝,比一比,味對了,喜歡了,這於你,就是一杯好茶。

  • 2 # 天心365茶學堂

    當然差別很大。手工茶的價格要比機制茶貴得過。

    首先手說揉茶,手工揉捻耗時耗力,機器茶揉捻省時省力,但是手工揉捻易於控制,能在茶汁溢位、揉捻適度的那一刻完成揉捻,機器揉捻則多少有一些程式化。當然在充分的經驗積累下,也能夠把握恰當。但是機器揉捻多少會揉出一些難以解散的小團。機器的單調動作無法像人一樣時刻體察入微,所謂製茶人講究的“看茶做茶”。

    陳海標先生認為,機器加工不如手工鍋炒的核心只有一個,就是葉溫。一般滾筒殺青機殺青,葉溫是100多度。鐵鍋殺青時葉面溫度則不會太高,大部分就在60多度。這樣殺青後,存活的微生物以及活性物質相對較多,而高溫殺青呢,存活的微生物和活性物質就相對少很多。一般機器殺青就會導致茶的後期轉化慢,低溫殺青就能夠保留更多的活性。

    老百姓手工殺青雖然沒有大問題,但是一家炒得好,一家炒的不好,機器殺青,就可以非常標準化,多少溫度,多少時間,都可以精準控制。

    “別人都說手工殺青好,我就說肯定是機器殺青好,機器如果比不上手工,肯定是機器設計得不夠好。就像英女王坐那個賓利汽車,全手工嘛,還不是經常拋錨。”這是魔方設計師楊淳的理念。

  • 3 # 寵小鬥

    1.外形

    手工茶的外形比較緊細,顏色比較翠綠。機制茶外形比較寬,扁,顏色嫩黃,比較疏鬆。

    2.沖泡

    手工茶由於密度比較大,所以下沉速度比較快,機制茶密度相對較小,下沉速度比較慢。

    3.香氣

    手工茶由於炒制的時間比較久,香氣會更加醇和濃厚,喝起來更加有味。機制茶外香比較重,但是香氣持續的時間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有沒有必要參加英語等級考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