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老男孩

    宋江,他是《水滸傳》中主要人物。

    他謙虛謹慎,疏財仗義;他任人為才,具有高超的管理才能和軍事才能,創造了梁山泊轟轟烈烈的事業。

    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義是他的本色,報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義做為實現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將招安視為義軍最完滿的歸宿,其思想直接關係到梁山的成敗,他是水滸的靈魂,是主題思想的體現者。

    宋江年輕時曾任是鄆縣押司,後因殺死閻惜婆刺配江州,被晁蓋等人救上梁山,晁蓋身亡後任梁山寨主。

    受招安後,宋江被宋徽宗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最後被高俅用酒害死。

    作為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角,他的一生可以分為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的朝廷忠臣——悲慘的結局機構階段,宋江的一舉一動決定了梁山的生死存亡。出身和經歷是形成宋江矛盾性格的重要因素。

    他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深受傳統教育,一直希望建功立業,“封妻廕子”;走入社會後他在縣衙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養成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的他社會地位低微、與江湖好漢的結交時瞭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富有正義感。宋江具有“救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的義行。他的地位很低,是山東鄆城縣掌管文書的下級官吏,之所以能馳譽江湖,主要是因為他的“義”行。正因為他的這種“義”行,人們把他稱做為“及時雨”。他酒後失態,被迫上梁山的宋江一直把梁山當成臨時棲身之所,作為建功立業的一個跳板,根本不同意終身落草,既他的造反動機不純,

    受招安後,他以“忠”滅“義”,他的矛盾性格充分暴露出來。所以梁山好漢的結局是悲慘的,一心歸順朝廷賣命的宋江也是落個被毒酒賜死的下場。

    記住特點:

    1.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揮金如土,結交天下英雄豪傑。

    2: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和軍事指揮才能,求賢若渴,胸懷寬廣。

    3:造反動機不純,“忠”滅“義”,對梁山義軍的失敗應負主要責任。

  • 2 # 揮弓探賾

    從前,山東有個叫王倫的秀才,寒窗多年,讀書萬卷。他不求功成萬世、名揚千古,但求他日金榜題名時也能笑著說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遺憾他並不是上天眷顧的那個幸運兒,甚至連個舉人的名頭都沒有撈到。倒也省卻了范進中舉那般的癲狂,不想再在前途未卜的科舉路上徒耗青春的王倫,去開闢了一個我的地盤我做主的世外桃園。他的新家叫做,八百里水泊梁山。

    王倫並不想造反,能養活自家的兄弟就行,犯不著與官府產生衝突。梁山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地方官也不會吃飽了撐的去找王倫麻煩。相安好多年之後,這樣和諧靜謐的氣氛,卻被林沖的到來,打破了。等到晁蓋一行人,上了梁山,問題嚴重了。王倫建立梁山的初衷,只是想在大宋的版圖上劃出一個小圈圈,自由自在地過點小日子。曾經整個八百里梁山泊都是他的,並且自己已經營了那麼多年,可憐身後卻無好漢之名。

    當時的宋朝,昏君當道,官府腐敗,陷害忠良,民不聊生,許多正直善良的好漢被迫落草為寇,直至受到朝廷的招安。

    七八百年來,人們對是誰斷送了梁山事業和好漢性命,褒貶不一,吳用、晁蓋、武松?但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宋江,梁山眾多好漢死得那麼悲慘,為昏君而報國實在是可笑。浪裡白條張順,忠肝義膽,感動了天地,被龍王封為金華太保,死後成了神仙。在宋江徵方臘前,張順託夢給宋江,指出了破敵之策,為宋江大軍擊敗方臘做出了貢獻。

    受招安,徵方臘,英雄末路,豪傑氣短。西風古道,日暮鄉關,往事如煙,哪堪回首。梁山豪氣,風光不再,水泊理想,已然破滅。封妻廕子,與吾何干,佛門聖地,亦非淨土……

    水滸弟兄,徵方臘得勝而歸,駐紮杭州六和寺。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同碧。夜半,忽聽得寺外雷般聲響,智深只道是戰鼓擂動,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了出來,待要去廝殺,眾僧攔阻,方知乃是錢塘江潮信。“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智深廝殺半生,弘揚佛法,至此見性成佛,終得正果,無怨無悔,瀟灑人生,獲一個圓滿達涅槃境界。他最恨招安,六和寺坐化,頗使人震撼,每次讀來,都不由蕩氣迴腸,感慨萬千,或潸然淚下,或扼腕而嘆,每每諮嗟不已。

    那宋江為什麼不反呢?宋江是不可能造反的。以當時梁山的實力,佔據水泊梁山堅守不戰,最多隻能堅持個三年五載。要是真造反了,被趙佶王朝派兵鎮壓他們,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即使朝廷不會動真格來弄死他們,也只能在梁山落下一個被後人唾棄的草寇之名,餘生都會鬱鬱寡歡。歷史不存在假設,只是宋江在無奈的情況下的歸順,不是投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因醉駕被捕,這對孩子的高考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