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妹日常vlog

    我認為首先給他講明白新冠肺炎的厲害之處,還有它的傳播方式,孩子也不傻,他有他的思想,就看你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講了,他應該會明白的。

    現在疫情還算穩定,沒事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出去遛遛,只要別去人多的地方,出門帶好口罩,做好保護措施就行。

  • 2 # TINA英語啟蒙

    疫情之下,家裡的2歲多和不到5歲的小姐姐在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在一起。

    多數是很相愛融洽的,但也時不時的產生各種矛盾,二寶會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愛,會哭鬧打滾,甚至會用打人的方式來得到控制權,而大寶通常就會很委屈的哭出來。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通常都是偏向老大一些,因為老大已經懂事兒了,所以感到委屈,更需要情緒的疏導。讓她倆儘快分離,先去房間幫助老大從委屈憤怒中恢復平靜。

    讓她恢復平靜的方法,首先要關注寶貝被打到了什麼地方,然後很理解她的為難。

    等到她稍稍平靜之後,我就會用繪本故事或是動畫片來引導她理解爭吵這個事情。

    比如《大腦特工隊》這個動畫片來解決這個問題。

    “大腦裡只要依靠5個小精靈相互配合的運轉”

    黃色小精靈代表快樂

    紅色小精靈代表憤怒

    綠色小精靈代表智慧

    藍色小精靈代表傷心

    白色小精靈代表膽小

    5種情緒一起工作,當出現某些時刻導致一種情緒突出時,這種情緒小精靈就會出來控制全域性,一頓電腦大腦操作,記憶庫就會產生一個相同顏色的記憶球。在所以的記憶裡面,有些會讓人終身難忘,就會產生金色小球。

    我家女孩子,這個階段非常喜歡閃閃亮亮的金色,所以她馬上就能平靜下來,認真的聽我的故事。

    "妹妹2歲,她的憤怒小精靈比較強大,所以她會哭鬧,無理取鬧”

    "那我呢,媽媽?"

    "你現在經常都比較快樂,所以你的大腦快樂的小精靈會比較強,慢慢的你看越來越多的書,智慧小精靈就會越來越強啦"

    關於情緒調節這麼深奧的道理,寶貝一下子就能聽懂了,她會時不時的問我,“媽媽,現在我大腦裡是不是快樂小精靈在製造記憶呢?”

    所以,我們在幫助寶貝們疏導情緒的過程,可以多運用他們喜歡的角色來童話化,寶貝能容易理解,也會幫助他們快速的平靜下來。

  • 3 # 湘妹子三妹

    孩子,喜歡在Sunny下奔跑,喜歡窗外的生活,對世界充滿好奇,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天生活潑好動的他們只能站在窗內等待疫情結束,所以,孩子難免產生焦慮的情緒,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三點經驗可以分享!

    第一,讓孩子瞭解什麼疫情,疫情會產生哪些危害,如何預防疫情,疫情期,如何保護自己!透過孩子熟悉的事物來解釋疫情,孩子就不會過於害怕了。一般來說,我是透過講故事、看漫畫的方式讓兩寶貝來了解疫情。

    第二,陪孩子一起玩。孩子是最有感知力的生命體,父母的陪伴會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力量。在家裡,有很多的親子游戲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忘記窗外病毒正在肆虐!比如和孩子一起畫畫、捉迷藏、跳繩、做手工、玩積木等等!

    第三,關注孩子的內在情緒。當孩子說出內心的擔憂時,其實就是在向父母發出求救的訊號。此時,父母要做的是,耐心地傾聽,認可孩子的體驗,並和孩子一起探討影響情緒的原因,瞭解孩子所擔心的問題,從而幫助孩子化解情緒!

    第四,父母應該積極進行自我調適,不向孩子傳遞負面情緒,並適時隔離外部疫情資訊。恐慌和緊張情緒和“新冠病毒”一樣有一定的傳染性,家長如果不能調節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也可能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更加不安和緊張。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這次疫情讓孩子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長大後,孩子需要花很長時間來治癒,所以,及時恰當的疏導孩子的情緒尤為重要,家長們需要重視起來!

  • 4 # 心理繪畫諮詢師娜娜

    在疫情期間,在這個延長的假期裡,我們大家多多少少心理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焦慮、緊張、恐慌、害怕等等);我們長期被約束在家裡,尤其是孩子,長時間被限制不能外出,長時間的待在家裡。那麼孩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著怎樣的感受呢,又是怎麼理解的呢?

    在這個疫情期間,我和孩子透過心理繪畫、曼陀羅、親子互動等方式陪孩子度過假期。今天分享一下心理繪畫的方式是怎麼做的吧。

    首先,我們父母要和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麼長時間的待在家裡?我們以孩子聽的懂的語言方式告訴孩子,這場病毒來勢洶洶,猶如暴風驟雨,我們只有帶在家裡才是安全的,風雨過後我們才會安全,我們才能自由的出去玩耍。

    第一:這時我們可以讓孩子畫出現在自己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準備A4紙,各種彩筆,可以選擇孩子自己喜歡的種類,找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讓孩子把情緒畫出來

    孩子想怎麼畫就怎樣畫,父母不要做任何的干涉和評價。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簡單描述一下自己的畫的是什麼。

    第二步:我有魔法棒。

    是的,病毒雖然很危險,但是我們肯定會戰勝它。我們的白衣天使會把病毒消滅掉。

    最後,我們變好了。

    疫情過後,萬物復甦。我們可以出門玩耍,做我們喜歡的事情。到郊外去放風箏。

    同時,我們的爸爸媽媽要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日常爸爸媽媽可以多抽時間與孩子共同做一些小遊戲,陪孩子做孩子喜歡的事情。比如:一起搭積木,看故事書,你來比劃我來猜,一起運動等一些互動遊戲;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活動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一起做家務,打掃衛生,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

    無論是繪畫還是其他的方式,我們體驗的過程就是一個疏導和釋放的過程。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早日重返校園。祝願我們的大小朋友健康快樂的成長!

  • 5 # 斐奇媽

    疫情之下,孩子們由於固定在一個較小的環境裡面,所以情緒可能會有些異常。

    其實這種情況大人也會有。但是作為家長,孩子的情緒異常時需要我們慎重對待的。

    前幾天剛才看來一個華東師大兒童心理學專家的告家長電視節目。

    裡面就提到幾個孩子情緒問題的解決方法。

    首先,不建議一直跟孩子提學習考試等等。這樣無端會給孩子一些壓力。

    其次,不建議對孩子長時間教育交談。這樣的交談,效果不好而且還會給孩子負面情緒影響。

    最後,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放鬆時間,可以一起下棋,打牌,看電視,聊天等。找個時間,一家人好好放鬆放鬆。聊聊天也是好的。這樣就能起到家裡凝聚力的積極作用。讓孩子對家裡信任,放鬆。

    結合我們家的實際情況,

    我們疫情期間孩子在家的時候,如果是週末我們也在家,會仔細安排好飲食,茶水,水果,點心等,準備一些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關心。

    然後每個週會考慮安排一個電影或者看書的時間,讓孩子能放鬆,娛樂下。

    帶孩子做些運動,環境精神壓力,鍛鍊身體。比如陽臺上跳繩,拉筋等。。。

    然後及時調整不合適不恰當的交流溝通方式,多和孩子良好溝通交流。、

    相信這些對您有幫助。

  • 6 # 心理諮詢師林燚

    我不知道題主現在是在哪個地方,如果對於中國大部分地域來說,新冠疫情已經處於後疫情時代,而這個時候也恰恰是各種應激反應表現出來的時候。以下是有關於疫情下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的幾點考慮:

    1.需要考慮您的孩子年齡多大?幼兒期,青春前期,還是青春期。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心理特徵。

    2.家庭的氛圍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在疫情下,每個人都難免地感受到了應激的壓力。作為父母親,我們的情緒穩定性很重要。父母親的良好示範可以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引導。

    我們如何去覺察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坦然面對自己此刻的一切情緒,不以破壞性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關愛自己,關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這些都會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榜樣。

    3.對於幼兒來說,在這個時候,我們學習幫助他命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多多陪伴孩子,透過講故事、繪本、遊戲、畫畫等等方式,幫助孩子疏解表達他們的情緒。

    如果孩子有疑問,網上有很多公益機構製作的專門給孩子看到新冠疫情繪本或者影片,給孩子一些正向的引導,幫助他從科學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次的疫情。

    5.幫助孩子和自己建立一個科學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表,儘量保持與平時一樣的生活習慣。有助於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當然,也許現在大部分地區已經復工復課,這個時候也許有的孩子會表現出對於學校生活的不適應,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度過這樣一個艱難的階段,理解接納他的各種表現。

    6.不管是幼兒、兒童還是青少年,此時家人之間的相互陪伴和支援都顯得很重要。彼此的理解和關愛更有助於大家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

    7.有關於這次新冠疫情,中國心理學會和註冊委員會推出了很多可以自己用來練習的放鬆練習。喜馬拉雅上也有不少類似的可以用來放鬆,冥想的引導語,您可以做一些類似的練習。

    8.一個小練習。每天三件好事,可以每天跟您的孩子家人一起分享彼此生活中可以想到的三件好事。比如吃到一樣好東西或者諸如此類,任何可以帶給你好的感受到事情。

    實際上,孩子其實比我們想象的更有智慧,相信他可以很好地應對好自己的問題。

  • 7 # 睡眠管理師

    疫情下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疫情之下孩子也有負面情緒,那段時間受疫情影響的不止是大人,還有孩子,真實又心疼又無奈。孩子他們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會有負面的情緒。當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作為家長應該及時正確的幫助孩子消除,以便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情緒產生的原因

    年幼的孩子並不懂得這場疫情,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家長能透過孩子熟悉的事物來解釋疫情,給孩子講述疫情的相關知識,讓孩子的認識不至於太片面,孩子就不會過於害怕了,當孩子對疫情有了正確的認知後,認識病毒的來源、傳播途徑及自我防護方法後情緒就很容易緩和下來。

    如何避免孩子的情緒崩潰,我們可以這樣做:

    1、多與孩子聊天

    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與孩子聊天,多問部他們什麼事情能夠讓他們開心快樂或是生氣緊張。同時要幫助孩子學會用正確地方式將負面情緒消除掉。

    2、多安慰

    當孩子正在生氣或是感到憤怒或是感到沮喪,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在發現了孩子出現這種情緒時,應該用鼓勵的方式進行引導,而不要總是覺得自己很無助。

    3、把話說到孩子的心裡

    有些家長總是會講一些大的道理,這些道理聽起來都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或許是起來作用不大。要搞清楚孩子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上才管用。

    4、轉移注意力

    當發現孩子有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透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消除負面情緒。孩子的注意力是最容易分散的,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來消除負面情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結

    心理學家認為:反覆接觸的資訊也是一種應激來源。反覆接觸負面資訊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間接創傷,造成一種惡性迴圈,使孩子陷入恐懼、焦慮之中。平時的生活一直是無憂無慮的,突然遇到大規模的疫情發生的情況下,孩子產生恐懼與焦慮等負面情緒,也是在所難免的。

  • 8 # 肉肉的Romee

    在疫情下兒童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們的感知能力特別強,而認知能力又有限,他們通常從父母的情緒和狀態裡,拼湊與事情相關的細節。許多成人的痛苦都與童年有關,童年習慣了快樂的孩子,以後會不斷重複快樂,而童年在痛苦中度過的孩子,長大後只有在愛的客體中才能得到修復。所以疫情下父母的處理方式尤為重要。我們先來看3個案例。

    案例1:“媽媽,我要出去玩!”媽媽說不行,出去會傳染。孩子不依不饒:“我就是要跟你去超市!”媽媽急了,吼了孩子一句:“傳染會死掉的!”孩子默不作聲,不再吵鬧了。

    案例2:一位家長來電說,孩子上網課,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這樣的聽課狀態,我真的非常著急!家長天天因網課與孩子起爭執。

    案例3:一位家長來電說,孩子馬上就要中/高考了,但孩子卻控制不住玩手機,在家老發脾氣,他也想考好的大學,但現在複習失控了?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了?

    你的家庭是不是也在上演和上述類似的情況呢?那麼疫情中,我們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作為家長究竟該怎麼做呢?

    疫情下孩子需要什麼?

    1.安全感。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我們的孩子受到驚嚇時無意識地喊出“媽媽”,所以安全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求。突發的疫情將我們的生活打亂,安全感可以支援我們面對混亂,讓我們身處混亂中卻不被吞噬,安全感越足,對於不確定性的忍耐力就越大。安全感包含了親密、依賴、信任的親子關係,舒適的家庭環境,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安全感,大人良好的情緒、溫柔的擁抱、耐心的解釋都能為孩子增強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會更自信。

    2.穩定感。突發的疫情,讓我們都有失控感。孩子就更是,生活被打亂,還要每天上不怎麼適應的網課。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迴歸到秩序與穩定的生活當中,這樣孩子才會有穩定感。這就像暈車的人,為什麼司機永遠不會暈車,就是因為他能掌控,知道什麼時候會轉彎,什麼時候會剎車。孩子們也需要這種可控感,需要穩定的生活、穩定的情緒、穩定的心理狀態。規律的生活作息,多角色的情感支援都能增加孩子的穩定感。

    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重要的是不是我們說什麼,而是如何告訴孩子,針對不同的孩子用什麼樣的方式說,用什麼情緒說。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我們可以透過故事,遊戲,繪畫的方式和孩子分享。對於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我們可以和他一起討論,怎麼做好自我防護,和孩子一起透過疫情中真實的故事,帶著孩子一起積極樂觀的感受生命,探討死亡,同時激發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2.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當我們告訴孩子疫情的事實時,孩子可能會震驚和恐懼,這樣時候父母不要說“不要怕,你要勇敢”,可以說“媽媽也害怕,大家都會害怕,但是我們很快就能戰勝它了”。

    這樣表達你就是在接納他的情緒。首先你要允許孩子有擔心、害怕、恐懼、焦慮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只有孩子出現了過度的負面情緒,或者出現軀體症狀和行為問題,如強迫洗手、睡眠問題、頭痛、注意力很不集中、總是發脾氣等症狀時才是過度的。

    心理學重視人的情感,因為情感是人獨有的精神現象,我們要鼓勵孩子以習慣的方式表達經歷和體驗,尤其是情感體驗。同時我們要看到任何情緒都有積極的作用的,包括負面情緒,這就像我們走在馬路上,突然有一輛汽車向我們迎面而來,我們會迅速做出反應,跳到一邊去,以避免傷害,這是恐懼情緒激發了我們自我保護的本能,我們要深深的接納並感謝負面情緒。

    3.學會正向關注,激發孩子動力。孩子心理一般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孩子自己的力量,另一種是世界的各種力量,我們稱為異己的力量,這種異己的力量主要來源於父母,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異己的力量。父母欣賞孩子時,孩子的異己力量會無限強大,激發孩子奮進;當父母一次次打擊孩子時,孩子的異己力量就很很弱,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變得不願意去嘗試和改變。

    案例2中那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上網課的時候一點都不認真,老是走動,你看到了他走動,卻沒有看到他每天按時坐地電視機下的行為;案例3中面臨中考高考的孩子你看到了他控制不住玩手機的行為,卻沒有看到背後他想變好的心理,玩手機只是他逃避問題緩解焦慮的方式。你發現了嗎?只有我們注意到的才會被我們看見,這就是心理學的視框,可怕的是,我們都是注意問題發現缺陷的高手。我們越關注他的缺點,孩子會越焦慮,做出更多讓家長惱火的行為。

    當我們不以問題或缺陷的思維來看待孩子時,孩子不一定會立即發生積極的改變,但是我們家長的內心沒有那麼焦慮了,當我們自己的心情愉悅時,孩子的行為也會變得正向積極,這就是一個良性迴圈的開始。所以如果孩子每一次好的行為都能被父母看見,他會更認真學習。父母的讚賞與正向關注,是孩子不斷向上的精神動力,我們不要總想著去消除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是要從內心去激發孩子的動力。

    4、給孩子創造全方位多維度的支援系統。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支點多的物品會更穩定。人的心理也是一樣的,疫情期間我們要讓孩子與親人、朋友、同伴、老師、同學保持良好的接觸和聯絡,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不同的角色,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援。

    5、積極的行動與改變。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快樂,會產生喜出望外的興奮感,從而增強自信心,這又使其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功,形成良性迴圈,這就是“幸福強化效應”。所以家長要接納現實,活在當下,帶著焦慮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為孩子制定計劃,保持作息規律,保持情緒穩定,安排好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形成良性迴圈。

  • 9 # 欣欣媽媽2020

    運動是一種很好的疏導孩子情緒的方式。疫情嚴重不允許出門的時候就在家做運動,比如跟著KEEP做。允許出門的時候就去跑步,跑步可以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和不滿的情緒。

  • 10 # 辰雅悅讀

    一、帶領孩子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瞭解疫情應對的進展,分享抗疫過程中的英雄事蹟等等,可以透過影片、親子解讀、聊天拓展等方式,讓孩子從正面的角度看到病毒並沒有想象中這麼可怕。不僅僅是文字或語言,一些資料和圖形的展現方式對孩子可能有更好的觸動,比如國內外不同地區感染人數增加或減少的資料條、感染人群的分佈圖,靜態動態結合更形象。

    二、引導孩子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他們心目中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抗戰疫情的方式方法等,什麼繪畫形式都可以的,孩子們可以天馬行空,把病毒想象成是一種怪獸,他們用自己設計的武器來打敗這個怪獸,這個武器可能是洗手液瓶子造型的,也可能是口罩大俠變身的。大一點的孩子如小學以上還可以作出不同的手抄報,很多影片平臺都有很多好看的模板,也有不少平臺會組織畫作的小型比賽,孩子們可能更有興趣參加。

    三、家長無論在和家人的日常聊天亦或是親戚朋友的電話聊天中談到疫情相關話題的時候,都注意避免過渡誇張或者一驚一乍的語氣,引起孩子的不安情緒,更加要拒絕信謠、傳謠等行為,如果孩子能獨自使用手機/I PAD等電子產品,也要多密切觀察是否會受到不當傳言的誤導。

    四、帶領孩子保持良好作息,少熬夜,合理安排家庭健康飲食和營養搭配,居家不忘運動。很多運動型的app或者某些微訊號中都有打卡健身的組織活動,也可以選擇合適的專案帶著孩子參加,或者鼓勵孩子和大人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專案,互相打卡激勵,形成記錄,追逐目標。記錄是一種很好的總結方式,一段時間過去,或許不僅能看到自身真實的變化,此外看著記錄的內容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2020年的疫情,註定是寫進歷史的一段不平凡經歷,每個家庭的生活可能多多少少都在各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也有很多人找到了新的機會,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感恩一家人的健康和團聚。

    今年過年期間,剛好去了孃家過年,因為疫情耽誤了復工,對工作和其他一些事情的安排都受到了些阻礙,可是自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之後,除了生孩子休產假期間,第一次有這麼長的時間陪伴著自己的父母,真切地感受他們的日常生活節奏,媽媽的一些絮絮叨叨,爸爸保持自己唱歌的愛好活動,這跟平時隔著電話聽他們講述,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第一次陪孩子度過了這麼長的寒假,陪著他開始了一直惦記著卻總沒有堅持好的親子朗讀。

    在給他讀童話故事、兒童文學的期間,自己也透過閱讀發現了孩童類文學作品的魅力,它們比那些正兒八經的所謂育兒書籍更能讓人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和思維活動,於是找到了一些處理親子矛盾關係的好技巧、好方法,運用於實踐當中,最近是受益匪淺。孩子也沒有形成對疫情或者病毒的負面情緒,不能復學在家上網課期間,作為小學一年級學生的他,能快速順利地進入狀態,按時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最近復學了也能順利適應在校生活,對於一整天都要戴著口罩上課、每天要隨身攜帶健康包等等學習以外要注意的事項,都沒有不良的排斥,我覺得他也正如自己畫作中舉著三叉戟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小小英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期間有人聚眾打了麻將怎麼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