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大神網

    父母給孩子買房,很多時候也是父母教育的必然結果。父母那一輩生活勤儉節約,從艱苦中過來,於是有了孩子後便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他們,讓他們在富足的生活中成長。這就使得我們這一輩的孩子以父母最好的條件為起點,很難再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

    我身邊很多城市裡的小孩,跟我這農村來的一樣的年紀,我在儘量存錢還房貸,他們則把每月的工資花個精光。買衣服是每個月必須要投資的,吃吃喝喝是每天必須做的,有時候錢不夠花,父母還會給他們點零花錢。他們的生活無憂無慮,似乎是孩子的狀態。房子方面,父母早就給準備好了,連房貸都不用操心。

    十足的拼爹拼娘模式。

    另外也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無限制的包容,從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所以孩子長大後很難做到像父母輩那樣老老實實工作。很多九零後,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和踏實精神。

    我剛出來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同事,跟我同一年的。因為從小受到父母嚴實的保護,同事長大到現在二十好幾的年紀,洗衣疊被從來不用自己幹。也基本沒接觸過社會,酒吧、KTV應酬之類的社交活動不讓去,晚上規定了幾點回家。因此形成了同事內向,不善於社交的性格。

    工作上受了點委屈,他爸媽就忍受不過讓他回家守著自家的小店,沒得到多少社會歷練。所以他的父母一邊溺愛著他,一邊為他的未來操心,不得不提前給他買好了幾套房子,以防他無法依靠自身能力立足。

    其實我們稍微努力一點,僅是讓生活緊湊些,減少娛樂節目和不必要的開支,供房的問題也並不大。

    只不過於首付上,對一個剛畢業才三四年的九零後來說,要在一個沒有根基,並且只領著平均水平工資的城市首付買房,幾乎不太可能。

    像前面說到的我的同學,剛畢業一兩年的時候,工資水平在兩千多,那時候的房價大概在5000一平,首付得十五萬。就算不吃不喝,算上工資增長的幅度,存夠首付也得七八年的時間。

    同學想著兩個人一起努力的話,存四五年首付買房自己也可以接受,至少不用向父母伸手。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最近兩三年房價進入了井噴模式,本來只需要積累個四五年,現在得延長到七八年以上。

    若不趁早買,恐怕遙遙無期。這時候也只能讓父母伸以援手了。

    去年我回到縣城,發現很多農村出身的同學也都開始在縣城購置房子。其中有很多是在二三線城市工作,努力個三四年,再加上父母的幫助就可以回來在縣城全款購房。

    我們這一代人,起點要比父母高,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之後,很難再回到農村。生活再遷就,也起碼得在小縣城享有基本的醫療、交通、娛樂便利。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解決了後代的教育問題。

    父母幫買房的背後,其實是城鎮化的到來,人類更新迭代進行的環境選擇與社會化發展程序中的具體體現,是必然會發生的。

    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開始並不覺得一定要買房,或者並不一定要急著買房。但人都是慾望動物,很容易受同類影響,被同質化。無論是父母輩還是現在的年輕人,看到房價只增不減,甚至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時,莫名就會陷入恐慌。這種恐慌讓人覺得,如果自己不買,自己那點資產就會縮水。畢竟資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的資源分配與社會等級界定,所以不得已也跟上了追房子的隊伍。

    所以無論是九零後啃老式的買房現象還是萬眾恐慌中對房子的投資追逐,也無論這些現象是躁動的還是理智的,我們的社會都在進步,人類還是在升級。我們需要積極看待,也需要給自己清晰的定位,可以做經濟上的房奴,但千萬別做心智上的迷途者。

  • 2 # 逸情雅趣1

    父母都希望子女好,那都要為子女付出,給予培養。除了生養這些基本的生存條件外,無外乎就是精神上的教育、環境,物質上的錢或物。目前的國情決定房子是最穩定的物質條件,逐步也就形成了社會風氣。

  • 3 # 奇點財經78050741264

    這個問題我想可能是華人血液裡流淌的土地情結吧!從封建社會的戰爭和動亂,到和平時期的安居樂業,無不牽涉到土地問題。古時候普通老百姓凡是有點錢的,首先是購田置業,皇帝對有功之人也是封田封地。那時候父母留給孩子的主要財產就是土地和房契。現在土地是國有制,父母無法將土地當私人財產留給下一代了,剩下只有將房產做為資產傳給下一代。古代有錢後是購田,現代人有錢後購房,其實都是為了一個道理:置業,當做留給下一代的資產。不知這樣的解釋大家是否滿意?歡迎朋友們補充,謝謝!

  • 4 # 靜心90907

    給孩子們攢房真的是一種社會趨勢,特別家庭裡有兒子的,都會為兒子備一套婚房,一個是為了減少孩子們以後的壓力,現在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了,誰知道二十年後房價怎麼樣,孩子在社會上混得好不好,至少現在努力給孩子攢房,孩子們不會感覺自己是漂流族,在外不順心時至少感覺自己也有個家可以依靠,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覺得努力攢房也是現在父母的心願!

  • 5 #

    這個問題很直接的一句話那就是讓自己的孩子以後後壓力更小起點更高生活更優越不用再像老一輩一樣吃苦為生活愁,現實社會也沒辦法呀沒房沒車老婆都不好娶了,不是父母想要給孩子攢房子,現實社會的逼迫沒辦法,外面的社會很豐富精彩兒女外出 回家裡如果條件差的買賣東西交通又不方便的那種孩子也不想呆呀,城市的熱鬧讓現在的年輕人呆家裡很枯燥無味,再一個攀比心理現實的社會讓父母提前白了頭只為讓孩子能過的更好,也希望大家不要事事靠父母多為父母分擔,房子車子自己努力點生活拮据點什麼都可以自給自足

  • 6 # 拼未來i369

    我現在在上大學,再過幾年也即將步入社會,面臨成家立業的問題,有時候在家也能聽到父母已經在為我的將來做準備了,他們已經為我將來買房子在攢錢了。我作為一個兒子,以前也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能自己攢錢買房呢?我想了想,我認為有這樣三個原因:

    第一,房價太高。我想每一個子女在步入社會之前,一定會想著自己賺錢養家,自力更生,並且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但是當走出學校這個象牙塔之後,一切都不是那麼容易。房價太高,而自己工資太低,而且自己工作時間短,也沒什麼積蓄。那麼父母就會集全家之力,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幫子女買房,或者付個首付。

    第二,父母給子女買房已經成為一種觀念。中國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的,因此父母給子女買房幾乎就成了一種傳統,一種固有觀念。在我們老家這裡,不僅買房,就連結婚都是由父母花費的,要結婚,那就必須有套房子。我聽說過有父親拒絕給兒子結婚買房然後兒子就和父親斷絕關係。不僅是父母,就連子女的思想都是根深蒂固的,子女認為父母給他們買房就是理所應當的。

    第三,歸根結底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中國的父母操勞大半輩子,都是為了子女著想,都是在為子女的生活做準備。給他們買房子,就是為了讓子女踏實安心的生活,解除後顧之憂。就像《斑羚飛渡》裡的老羚羊一樣,為了子女的生,就算是自己死,他們也在所不惜。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愛啊!

  • 7 # 搗鼓閒地瓜

    攢錢買房,有很多原因。

    1.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無條件的愛。不管你在哪裡,父輩們心裡想的是,沒問題,在哪裡我都給你買房,買不起也得努努力試試。為什麼老一輩要買房呢?因為他不想看著自己的孩子租房受苦,租房就受苦嗎?是的,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有自己的房子在,那就是自己的窩,心裡就踏實。這也是華人的不能說傳統思想,也算是土地情節。在老一輩,結婚後就是得要分房住的。就是結婚了,就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住了,父母會把自己的院分一部分出來給剛結婚的孩子,或者孩子自己找地方蓋自己的房子,或者找個別的地方搬出去住。這裡,房子所承載的更多的是一種儀式,讓新人從此正是開始自己的生活。

    2.為什麼要買房,就因為中國丈母孃!沒有那麼一幫女人,中國的房價會漲的這麼快嗎?從溫州炒房團開始,席捲整個中華大地,越來越多的丈母孃加入這個陣營,沒房沒車還想取我女兒?沒門~~正是有這個意識存在,所以得出結論,結婚是需要房子的。家裡是女孩的現在生活都很滋潤,沒必要為了房子擔心,這不是女孩家的事,可是小夥子們的家長就很受累了,現在結婚買房,感覺天經地義一樣。並且現在男女比例失調,所以,如果生的是兒子,那這輩子只能多多掙錢,掙錢給孩子能找上個媳婦。

    3.曾經大概是在十年前吧,在電視上還具體討論過,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在上海就一直租房子住,把家裡裝修的很豪華,也有很多智慧的東西。他分析的頭頭是道,一個月能掙多少,月租多少,裝修多少,幾年後怎樣怎樣。我敢說,他現在估計悔的腸子都青了。這十年,沒有一項投資能和投資房產匹敵。所以,正是因為房價的爆發式增長,才會有了必須買房的想法,並且越早越好。現在很多同齡人真的把孩子的婚房都準備好了。

    最後,原因不去管,你當了大人你也許也會有這個想法。我們要記得父母的付出,等他們慢慢老去的時候,要儘量孝敬他們。

  • 8 # 佛雨66363

    這個個人認為可以說是中國根深蒂固的一種傳統繼承吧!帶有父母對於後代的一種愛的美好希望!

    對於現在來說,更多的是到城市買房,因為城市有更好的各方優勢,比如教育,工作,交通,醫療!還有很多在農村會給孩子蓋新房用於將來孩子結婚居住!記得以前小時候老家每家鄉鄰都會給孩子結婚分配新房。一是以前孩子多,所以結婚後都要分家單獨居住。二是和老人一起難免有些矛盾摩擦,以前都是各自照顧自家生活!三成家立業是人生一件大事,安居樂業,開枝散葉。四一份產業的繼承,一個根。五就是父母對後代的愛了,希望他們和和美美。曾聽到一對父母說,“只要孩子們過的好,咱無所謂,受啥苦都行,人家讓幹啥就幹啥,早晚不還是給人家乾的。”能代表大多數父母心理吧!

  • 9 # 元元姐一一流浪寵的家

    中國父母大多數為子孫後代著想。希望家庭興旺,子孫後代幸福。房子又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關乎人民的生活質量,是不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父母不幫忙,兒女可能一輩子受苦。沒有辦法,父母傾其所有。也為兒女買房子。這是大多數華人的想法。但反過來為兒女傾其所有,最後的結局也不一定換來兒女的心。父母有時又偏心,為兒女盡考製造了更多的矛盾。特別是太偏兒子的。如果沒有責任感沒有擔當,在父母還能動的時候想方設法送到女兒家,自己拿存款,拿工資時間長了會成習慣,到父母不能動需要出錢出力的時錢也沒ζ,出力也困難,要求I姐妹負責,更離譜的競能說出請保姆誰有閒錢誰拿點,老人還要放在姐妹家,他只負責有空來看看。這樣沒有良心,所以這也是件很矛盾的事。自私的父母不管子孫,老來更難的老來也難!而且這樣的難題有錢的人家一樣也發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是不是中國的習慣有問題。也該學習西方用法律形式定下來父母養子女到多大年齡。老來政府來養"老。傳統文化說的有理,但假考的有多,更多的是悲傷。

  • 10 # 方建華

    中國是一個關係的社會,做什麼都要講關係,就是自已的孩子上學,自已生病了都要找關係,沒有關係不好辦事,就是這樣的道理。

    關係社會導致的結果就是拼爹的社會,所以你到外面,別人都會問你是誰的孩子,孩子去讀書,老師都會問你的爸爸是誰,這都是在拼爹,有一個好爹非常重要。

    在拼爹的社會,孩子要想靠自已的能力,能買得起房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房價太高了,一套房子幾百萬甚至千萬,對於一個月拿幾千塊工資的孩子,怎麼能買得起房子,建房子、買房子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大的事情。

    因為結婚生子,成家立業,都需要房子,沒有房子就沒有家。

    當然在中國,一個男人沒有房子,跟本沒有女人願意嫁給他,這是一件很現實的事情。

    所以父母為了讓自已的孩子可以生存下來,就是拼了命,也要給自已的孩子建房子,賣新房子,在中國孩子結婚都要買新房子,住新房子,沒有新房子,結果沒有女人願意嫁給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率高,怎麼提升中國媳婦困境?保證一個家庭的完整?大家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