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醬油君趣科普
-
2 # 一個三農媒體人的日常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我們鄉鎮讀完小學和初中,到縣城讀完高中,到楊凌讀完大學,畢業後進入西安多年跑三農採訪。可以說,我目前的足跡,是典型的“從農村包圍城市”。多年來,隨著在城市和鄉村間的不間斷持續奔走,現在越來越感覺到,現狀,正如流行的段子那樣:“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然而“農村路也滑,套路更復雜”!
現狀,正如歌手“MC魏小然”在其《那些年》專輯中的一首《城市套路深》中唱的那樣:
你總是說城市套路太深
你要回農村
可是你卻不知道農村路也滑
感情更復雜
城市套路太深 愛情難捨難分
只有你給的甜蜜 我是還無法忘記
曾經萬般努力 只為出人投地
如今風過花落去 享受你給的孤寂
……(感興趣的可以聽聽!)
在中央層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中央檔案首次提出“城鄉融合發展”的概念。從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到2012年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再到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城鄉融合發展”,這反映了中央政策的一脈相承,又在與時俱進。
未來如何“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正如浙江省副省長孫景淼在“中國城市學2017年會”開幕式上演講中說的那樣,要“深入推進四個融合”:一是推進農業農村農民“三農”融合。二是推進一二三產業的“三產”融合。三是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四是推進創新創業創造“三創”融合。
“行者山頂楊”認為,不管怎麼發展,核心還是做到“城鄉的文化融合”。畢竟,文化才是永恆!
-
3 # 鄉野劉三姐
進不去的城市也就是說農村人想進城,因為條件不好在城市買不起房子所以進不去,
回不去農村現在農村人攀比心都比較高,如果出來打工賺不到錢,回去了別人都會看笑話的,所以還是在外面多打幾年工多賺些錢在回去,現在城市的房價那麼高打輩子工也買不起房子,而且產權才70年以後還是別人的房子,還不如賺回老家自己蓋房子比較合適,老家山清水秀空氣也特別好,沒有汙染,吃水吃菜都不用自己花錢買,住在城市一天不勞動就餓死了,還是住農村比較好,你們是怎麼想的說說看看。
-
4 # 孫洪光聊教育
現實是存在的。城市發展很快,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吃住行,三隻攔路虎擋住了進城追夢的人。吃,吃還好,年輕人可對付,早餐街頭解決,晚餐加班後不知幾點解決,付出的是身體的代價;住,住是猛虎,來城裡得啃老啊,用父母掙的每月幾千元工資,來買城市幾萬一平幾百萬的房子,真要了老爹老媽的命了;行,行住在便宜處,離工作單位遠,比雞起的早,比狗睡的晚,一天路上幾小時啊,真不是人的生活。就算勉強進來了,資金資源環境,哪個與自己都沒關,拼命了幾年,人瘦了,頭髮掉了,媳婦都沒混上,只能逃離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大都市。城市雖好,離自己怎麼那麼遠啊?!
回農村,怎麼回啊?上學就離開,大學畢業一看,沒在農村十來年了,農村的生活離自己也很遠了。工作,回去幹什麼?誰還會種地啊!吃,吃什麼啊?在城市上學多年,小吃小特色,都是自己最愛啊!洗澡,看電影,唱歌,娛樂等,我們還怎麼回啊!沒出來讀書的,成家種地生孩子,我們一無所有啊?!
進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農村。我們這一代人的憂愁誰給解啊?
-
5 # 鄉約小林子
★對於農民工,很難融入城市之中!在農村生活習慣了,一下子來到城市裡面,確實很難融入到日常市民的生活當中去,由於工作辛苦,工資低下,大批的農民工就像一個城市的寄居者。雖然筆者現在在上海,但是一點也不喜歡城市的生活,可是我也不能回到農村無所事事!真是上下兩難,舉步維艱!
-
6 # 欣欣向榮35967
城鄉發展不平衡,現在是工業化社會,城市作為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各行各業的人為了生存和發展。首先就會選擇投身到城市裡去。政府在對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問題上。首先重視的也肯定是城市的發展。
現在的農民。如果單靠在農村種田,附帶搞一些養殖業。是賺不了多少錢的?規模化的發展養殖業。又沒有太多的錢去投入。風險也比較大。所以大多數的農民還是選擇了進城務工。農民到城裡來闖天下。大多數是不具備多少優勢的。和城裡的工人相比。他們沒有穩定的工作。和大學生相比。他們的文化知識欠缺。想要完全的融入城市。成為城市真正的一份子。那真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所以現在的農民。就像問題所說的那樣。城裡進不去。農村回不來?身心長期遊離於兩者之間。農民在城裡掙了錢。回農村蓋上了樓房。農村的房子空著沒人住。一年四季,卻在城裡租房住。孩子上學也是個問題。在農村上學,沒人照顧。教學質量也不理想。領著孩子到城裡來上學。經濟上的負擔又太重。
國家現在非常重視三農問題。也在不斷的想辦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希望農村能儘快走上健康發展之路。使廣大農民朋友能擺脫現在這種進退維谷的現狀。
-
7 # 探村博士聯盟
個人認為“進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在中國現階段的確存在。
首先來說說“進不去的城市”,城鎮化背景下,城市產業發展的拉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推力使得農業人口湧入城市,城市在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和更高收入的同時,卻無法提供足夠的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戶籍、房屋、入學等政策制度就成了農民無法進入城市的門檻,於是就形成了大部分農民在城市工作掙錢卻無法居住生活在城市的情況。
當然,城市也分大中小之別,由於農民進城往往從事的是建築業、製造業、餐飲業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所以目前的情況是大城市能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但是大城市進入門檻高,對進入者的經濟、文化實力要求高,而進入門檻較低的中小城市又難以提供足夠數量的就業崗位,所以這也是農民進入城市的矛盾之處。
然後說一說“回不去的農村”,個人覺得這個現象主要發生在新生代農民工的身上,60後的農民工雖然在城市打工,但是他們在此之前或者同時仍然具備耕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對農村也存有較強的歸屬感,所以這一輩的農民仍然是能夠回去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打算到了一定年紀便回到農村養老。
但是60後的下一輩即80、90後新生代農民工,不少是獨生子女,自幼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成長,很多甚至從未接觸過農活,常常是接受完九年制義務教育或高中畢業後便來到城市打工,對農業耕作技術不熟悉,對農村生活也不適應,這裡的“回不去”更多的是指生活方式和觀念上的不適應,而且他們中的一些為了讓下一代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會集上兩代之力盡量留在城市,在和不少60後農民聊天時也發現他們自身也不大希望孩子繼續留在農村,所以這裡的“回不去”多半是主觀上的選擇,而城市的“進不去”更多的則是客觀上被迫的接受。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感想,歡迎拍磚!
青椒博士(合肥工業大學)
-
8 # 南派三嫂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主要是指受過一定教育,或在城市打拼了很多年,但收入並不突岀,在城市不能以金錢與人脈為條件融入,只能生活在邊緣,或單身租房,或家人分離。就算勉強將家人接來身邊,小孩上學,老人醫療,經濟上面,各種條件都非常有限制,所以只能含混度日。而若想回去,農村老家已生疏多年,許多人種養均一竅不通了,且農村創業也需熟門路,有人脈,談何容易,尤其受教育出去的一群人,都寄託了上輩全家的希望,讓他們走回頭路幾乎不可能,也行不通,個別創業成功的不具普遍意義。
實際上這群人是農村的精華,大勢上是農村人囗會流入城市一去不回頭的,也許隨著國家政策上的完善,還有個人的努力,這些人能緩緩在城市紮下根來,。
u
-
9 #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進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這是當下中國“城市化”程序中無法迴避且客觀存在的事實。他是“新生代務工人員”既渴望又無奈的心聲。與父輩不同“新生代務工人員”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甚至擁有嫻熟的工作技能,善於學習,也懂得如何融入城市文化。他們希望透過自己的拼搏奮鬥有朝一日能紮根在城市為自己的下一代創造機遇改變命運。然而理想固然美好,可現實卻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房價折斷了他們購房的夢想。沒有房子就意味著要付出更高昂的生活成本。工作問題、看病就醫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等都是他們留在城市中無法迴避的困擾。擺在面前的選擇,要麼繼續生活在城市的邊緣;要麼回到生養他們的農村。可是對於新時代的他們來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嗎?雖然空氣清新卻遠離了繁華便捷的生活他們還能習慣嗎?農村同城市相比,在收入、教育、醫療、服務、交通等各方面形成了巨大的落差。無疑現實讓他們困惑,彷徨在城市與農村之間。
-
10 # 北國清雪
《進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這句話是針對一大部分個別人講的。而且這部分人大多以年輕人,有學歷又心懷夢想的人為主,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那種處境和想法的?因為城市以它獨有的燈紅酒綠,車如龍人如流水的氛圍吸引很多鄉鎮人員前來淘金,鍍金,以求得自己最有光明錢(前)途的創業和發展。城市的錢多啊,從一些歲數較大又無什麼技能的農民兄弟來說吧,從最低算起,假和幹在城市打掃衛生的活,一個環衛工一個月能掙一千元出頭,而在鄉村種幾畝地一年到頭,費力操勞也就幾千元而已,如果去掉了雜七雜八的本錢,不倒貼就不錯了。所以,鄉鎮裡的一些人寧肯放棄土地也要進城打工,畢竟一年到頭三兩萬元還是可以掙到的。而一點有較高文化水平的年輕人,他們是很難待在平靜,寂寞的農村的,他們有大把時間和一腔熱血,更有一顆不甘碌碌無為的心,所以,他們湧入一些大中小城市,尋找掙錢的好工作,好契機,以期待擁有一份城市戶口。年輕人永遠是不會寂寞的,天南地北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自然就會有許多的共同浪漫話題,因此,這就形成了以年齡為分水嶺的兩種思維了。一種以年齡大的農民兄弟為主,他們即可以在城市裡打工,又可以隨時回鄉種地,因為他們適應了這城鄉兩者生活的節奏了。而另一種以歲數年輕者為主,他們習慣了城市裡那種熱鬧的,很愜意的,很浪漫的快樂生活,你想讓他們回鄉下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那是絕不可能的。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一個城市戶口問題?和工作及收入問題?城市戶口那是很難拿到的,但是有錢也行,一切都好說。如果掙不了太多的錢,那麼一切將亳無意義。因為拿不到城市戶口,將意味著你享受不到有城市戶口那樣的各種福利待遇。而回鄉下又不願意和很難適應那種種地的生活。因此,"進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這句話是很多打工者最無奈時的吶喊。最矛盾,最心痛時的心聲。無論進與退都是一個兩難選擇。
回覆列表
我是大巴山上的農村娃,這句話應該已經成為了大多數這一代人的心聲,父母拼盡全力把自己從大山裡送出來,或者在縣城買房子。但是能力有限,又沒辦法讓大家在還沒工作就已經在城市紮根。那這種情況下,重視教育,所有人都有了我們大學文憑,那這種時候我們的局面如何呢?
進不去的城市你從出生一直生活在低層次的家庭和社會里面,生活上你沒有融入社會,交際上家庭無法讓你在城市活的順風順水。畢業之後,你發現自己碌碌無為,根本不可能是白領月入幾萬,根本不可能農村孩子創業快,你發展社會都是殘酷的。能力一樣,人家出來直接去了好企業,什麼都包。你只能去一把企業,五險一金還想拖,每個月給你一個三五千,能生活不能發展。人家出來一年存錢5000,加上父母給的995000,可以買一套百萬房產,你還在擔心下個月房租從哪裡來的問題。的確,一般人進不了城市,人進了,心未來!
回不去的農村試問有誰現在呆慣了城市的繁華,到哪裡都能買到東西,到哪裡都有可口飯菜的感覺。這裡娛樂醫療什麼都發達。你已經習慣了生活就應該這樣,你還能堅持下來,每年在地裡勞作365天,然後一看,一年賺1萬的生活嗎?你習慣了讀書穿著乾淨衣服,有素質教育,還願意自己的孩子回去接受只有一個老師兩堂課的教育嗎?答案是不,你死都會撐著!
生活就是這樣,總會那麼多的不努力。抱怨起點是最壞的面對方式,越努力越幸運,感恩父母讓我們認識到城市,感恩自己那顆不願意回農村的心!加油,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