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觸景生評

    謝邀。不是量子。從物質的角度看,具有無限可分割性。從粒子角度看具有無限微觀性。而所謂“不變“的最小形態也是相對的。當人類知道原子的驚喜不亞於發現夸克和中微子的驚喜。而對量子的發現止不過是對無限微觀粒子實證路上的又一小步而已。粒子的微觀型態是極為複雜和浩瀚的。而科學……

  • 2 # 布魯諾二

    第二節,宇宙的能量機制(《能量球理論》百度貼吧能量球理論吧)

    宇宙的運轉,萬物的運動,物質的組合都需要有個能量支撐。沒有能量,一切都不可持續。是什麼在推動宇宙的運轉呢?宇宙是怎樣一種能量機制?

    宇宙物質在空間裡以慣性狀態存在,所有的物質都是慣性運動,物質的相互作用只有慣性碰撞相互作用,物質的運動表現只是碰撞效應的體現,因此能量是物質慣性碰撞效應的度量。

    傳統的能量概念,能量是物理系統做功本領的度量。能量與做功聯絡起來,這隻適用於宏觀,對於微觀領域這樣的表述就不恰當了。

    宇宙中的一切能量表現形式,都是碰撞效應的體現。宏觀上的機械能,動能,勢能,風能,水能等,表現為宏觀物體的碰撞效應。在微觀世界,光能是光子的碰撞效應的體現。電能是電子運動碰撞形成的光子釋放以及物體向能運動的表現。化學能是原子之間的碰撞形成的一系列現象。核能是原子核之間的碰撞,裂變,以及光子釋放等一系列的碰撞效應。熱能溫度等也是物質的碰撞和光子的釋放以及光子環境密度反應的一系列效應。

    能量是物質的碰撞效應,物質碰撞是主體,能量是主體的表現。物質是第一性,能量是第二性,第一性決定第二性,沒有第一性就沒有第二性。

    現代物理的質能轉換有明顯的概念錯誤,質量與能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表達兩層不同的意思。一個是實體,一個是表現,表現是要求實體發生了行為之後才有的表現,質量轉換也只能是質量分散上的轉換,不是轉換成非物質的東西?相對論中的質能轉換,物質質量的虧損轉化成了能量的釋放,這質量與能量真的可以互相轉換嗎?

    對於核能和內能的問題,我們必須從能量球理論的角度來解釋。原子核是由中子(質子)組成的,中子(質子)是由電子(能量球)組成的,(宇宙萬物都是由能量球組成)也就是說原子核由單一的電子組成。電子能量球不停地吸收光子,又不停地發射光子,且球記憶體有大量的作慣性碰撞運動的光子。當物體之間發生高速碰撞時,物體內部大量的能量球互相擠壓,瞬間擠出大量光子,形成對環境所有物質的衝擊。還有在物體碰撞中,大量原子核被碰裂,眾多核裂塊連同中子,電子,光子一起形成對環境的強大沖擊波,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這和隕石轟炸地球是一個道理,都是種碰撞效應。

    物質的內能實質是組成物體的能量球內的作光速慣性碰撞運動的光子在碰撞擠壓中被瞬間釋放,形成對環境的一種碰撞效應。質量根本就沒有轉化成能量,物質是不滅的,質量是守恆的。能量是物質慣性碰撞效應的度量。

    能量球是種動力裝置,動力裝置的各種組合物構成了宇宙萬物,裝置組合物的運動形成了宇宙的規律執行和有機迴圈。能量球動力裝置不停地吸收光子,又不停地發射光子,獲得噴射反作用力,而實現運動。光子在能量球內作完全彈性的往復慣性碰撞運動,在噴射時使能量球獲得了一個反作用力。是光子推動了能量球的運動,也就推動了宇宙萬物的運動,光子的動能是宇宙能量的支撐。

    光子大量存在於宇宙空間,原子核,中子,質子,電子都在輻射光子,地球是原子的聚集體,則整個地球都在輻射光子。光子在空間裡,在星球內,在原子間,在粒子中,在能量球內大量存在,光子無處不在。所有的星體星系都在輻射,輻射的光子遍佈宇宙空間。宇宙是光的宇宙,光子在宇宙中佔絕對質量和起絕對作用。所謂的暗物質,暗能量,背景輻射等,其實都是光子。光子是宇宙基本的物質單位和能量單位,是光子推動了整個宇宙的運轉。

    光子是完全彈性的實球體,在空間裡作光速慣性碰撞運動。光子與光子的碰撞,光子與能量球的碰撞,光子與各種物體的碰撞,基本不損耗動能,所以光速比較恆定。正因為光子的完全彈性和不耗能量,才成為宇宙的能量單位和能量支柱。

    光子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確實驚人,任何星體的執行速度與光速相比,猶如靜止。光子的速度如此之高是宇宙能量迴圈的結果。

    光速也就是光子的相對速度,光子作為一種粒子其速度也是多樣的,光子組建能量球就基本失去了動能,光子在碰撞中做了功也會降低速度,光子在碰撞中被做功就會增加速度,不同的星體由於其中心壓力的不同,能級的不同,對動能提升的不同其發射的光子速度也不一樣。

    動能是可損失和可提升的,星體中心的巨大壓力使光子被做動而得到能量的提升。光速的形成是宇宙能量迴圈和能量提升的結果。

    總之宇宙能量有個迴圈機制,光子是宇宙基本物質單位和能量單位,光子是宇宙能量的核心。

  • 3 # 喜洋洋224206081

    在我們已知的宇宙中,更確切地說,在基於人類認識所構建起來的”物質世界”中,透過普郎克最小單位所描述的物體最小型態是量子,但是卻不是最終不變的。最基本的量子剎那間都在變化,還有能、力、場、暗物質等許多人類目前尚不清楚的內容,說明人類距離最終認識物質的本質還有很長的路程。

    超弦理論試圖找到最終答案,目前還處於起步價段。普郎克最小單位下的時間、空間,否定了時間與空間的連續性,似乎違背了人類思維邏輯的常識,但是,在人類還不清楚時空本質的情況下也無法進行有效的辨別。

    時間的連續與不連續,空間的終極可分與不可分,既然已經出現在哲學的終極背論之中,說明已經達到了人類思維邏輯的的極限,如果人類的思維邏輯完全契合於四維時空中的自然邏輯,說明這個問題的終極不會有答案。因為,假設人類發現了更小數量級的粒子並建立新模型,這個問題還將永遠可以無限追問下去。

    按照全息宇宙論的觀點,任何絕對終點之前的最小單位極限都可以無限突破,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無限多更微小量級的物理世界都和我們看到物理世界一樣存在。更大的天文方向同樣如此。這也是絕對四維時空下的思維邏輯,沒有涉及超維奇變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當中的老實人為什麼都很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