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自強書畫藝術

    李世民(公元599-649年),高祖次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誅太子後登位,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帝王,他是一位文武兼備,開創貞觀之治的聖明君主,這是婦孺皆知的史實。同時李世民在書法史上也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唐代的書法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李世民身體力行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

    唐太宗曾向全國頒發詔書並花費重金進行大量收購書法名家書帖。夜《書苑菁華》中又有記載:“太宗皇帝肇開帝業,大購圖書,寶於內庫,鍾毒、張芝、芝弟農、王羲之父子書四百卷,及漢魏宋齊梁雜跡三百卷”氣由於皇帝的權威和重金的誘惑,使得全國上下還掀起了一陣搜求進獻,出售交易的熱潮,這樣一來法書名畫便不斷的,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由此可見獲得經典法帖之不易。張懷瓘曾在書中記載:“貞觀十三年為購求王右軍書,以貴价酬,四方妙跡,靡不畢至”。為了不魚目混珠,太宗皇帝還專門任命褚遂良和王知敬對墨跡“細加鑑裁,整理編目。”據書中記載“當時莫能辨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鍾誤”這足以表現唐太宗對書法墨跡的重視。

    唐太宗並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作贊,他的提倡與推崇確立起了王羲之‘‘書聖”崇高的地位,可謂影響了從唐至今一千多年的中國書壇。並開創了行書刻石的先河。將書法藝術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在選官、教育、學術等制度中都強調與書法有關。他書學“大王”,筆力遒勁,氣韻生動,為一時之冠。傳世書跡有《晉祠銘》、《溫泉銘》、《屏風帖》等。

    宋代朱長文在《續書斷》一書中將太宗的書法列為妙品。清人王佐作詩讚曰:“平生書法王右軍,鸞翔鳳翥龍蛇繞,一時學士滿瀛州,虞褚歐柳都拜倒。”由於太宗皇帝的雅好和提倡,以及在科舉制度中的強調,使得朝野上下競相學習書法,掀起了一股學書熱潮,可謂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書法藝術在這種氣候與環境裡,呈現出一種繁榮的局面。

    他強調書的筋骨。他主張: “今吾臨古人之書, 殊不學其形勢, 惟在求其骨力, 而形勢自生耳。”骨力之說雖然不是李世民首先提出, 但他的這種強調, 是為了增強書法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風貌和凝重的力度, 這無疑是給後代故作姿態的書法家預留了一劑良劑。

    據北宋《宣和書譜》卷一《太宗傳》中記載,唐太宗寫一個“戟”字,故意留下“戈”沒有寫,隨後請了虞世南給自己填上。完成後便請魏徵來賞,不料魏徵看過之後便指出,只有“戈”字有王羲之的精髓,太宗聽後不僅沒有生氣還更加努力地向虞世南學習書法。經過長期的陳末和實踐終於自成風格一一飛白書。太宗不僅在書法創作中有突出的表現,而且他習書之餘,還有《筆法》、《指意》和《筆意》三篇數學論文。

    由於太宗皇帝喜書善書,且他又非常重視書法人才,這便致使太宗皇帝周圍的大臣也多為善書之人。如虞世南、歐陽詢、房玄齡、杜如晦、髙士廉、李靖、裙遂良等等。其中虞世南書法親承王羲之七世孫一一智永禪師,並深得二王精髓且自開風貌,唐太宗對其器重有加。史書記載,虞世南時常冒犯天威而直諫,但太宗皇帝並不怪罪於他,還稱讚虞世南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初唐因書法寫得好而受到重用和提拔的人不在少數。

    唐朝大臣書法家虞世南死後,無人與太宗討論書法,宰相魏徵在此時向太宗推薦了褚遂良,唐太宗便下詔令封褚遂良為侍書。裙遂良因“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而深得太宗賞識,逐漸位居中樞之要職。當然柳公權受到重用不能完全歸功於書法,但書法的作用不容小覷。太宗不僅重視書法人才,還非常注重書法人才的培養。他於弘文殿旁設定了弘文館。弘文館的職責有:一、校驗、整理書籍;二、撰寫官書;三、培養教育人才。在書手的選拔上,太宗一直非常嚴格,據記載,貞觀元年太宗下詔讓五品以上的官員子孫善書者為書手,還派書法名家虞世南和歐陽詢親自傳授這些學生。唐太宗以上的做法廣泛的推廣了書法藝術,對書法的普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青史留美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文功武略,英名蓋世,不愧為唐代帝王書法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巔峰賽77連跪,成史上分數最低玩家,網友:反向衝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