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淺芳幽笛人
史上最後一位匈奴族皇帝是北魏六鎮起義中的万俟醜奴(?~530年),複姓万俟,原州高平人。
他早年跟隨胡琛起義,胡琛戰死之後,繼承軍隊指揮權,節制各部起義軍隊,聲勢日益浩大。建義元年(528年)七月,自稱天子,建立大趙國,年號神獸,定都高平,設定百官。殺死東秦州刺史高之朗,收降雍州刺史蕭寶寅。永安三年,繼續攻城略地,受到隴西王爾朱天光、武衛將軍賀拔嶽、大都督侯莫陳悅兄弟聯合攻擊,兵敗被俘,傳首於洛陽。
不過如果把羯族算作匈奴的一支的話,最後的匈奴皇帝就得是侯景之亂中的“宇宙大將軍”侯景了。侯景(503年—552年),本姓侯骨,字萬景,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羯族。初隨爾朱榮平定葛榮起義,後歸順東魏權臣高歡,因畏懼新上臺的高澄而投奔西魏,又因西魏宇文泰的對他的戒備而投奔南梁。拜豫州刺史,駐守壽陽。太清二年(548年)發動叛亂,翌年攻破建康,屠戮門閥世家。大寶二年(551年)篡位自立,自稱皇帝,國號漢。其後,梁元帝組織江州刺史王僧辯和東揚州刺史陳霸先,率軍收復建康,平定侯景之亂,侯景為部下所殺。
-
3 # 歷史紫陌閣
首先這個問題有點錯誤糾正一下,匈奴是沒有皇帝的。匈奴的最高統治者叫“單于”。大意是為廣大之貌。單于是匈奴種族的最高統領,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有絕對的統治權。之後也有叫大單于的稱呼。
匈奴的起源據中國部分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之苗裔也”。
《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
大意就是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
還有一個說法是移居到北地的夏朝後裔。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之後便成了之後的匈奴。
在歷史上,匈奴民族部落聯盟的最高首領稱為“撐犁孤塗單于”,漢語的大意是“天子廣大”的意思,漢語簡稱為單于。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呂氏春秋》:“夫孿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識之,知之審也。”《說文》:“孿,一乳兩子也。”
這個“孿”字,定義了漢文化與匈文化乃是嫡出於同一母系社會,是同源文化。
匈奴的第一任單于和最後一任單于孿鞮是匈奴第一任單于。
匈奴的最後一位北單于是逢侯北單于,公元94年--公元118年,之後北單于世系不明,沒有了記載。
匈奴的最後一位南單于是呼廚泉單于,公元195年--公元216年,是被曹操扣留的,之後南單于分之沒有了記載。這裡說的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單于。不說那位稱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單于。
匈奴的覆滅這就先從匈奴分裂說起,在公元前60年左右的時候,匈奴的單于虛閭權渠死後(擔任了8年單于),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附漢,是為南匈奴。
漠南地區的位南匈奴,漠北為北匈奴。北匈奴是純粹的遊牧文明,不受中原文明的影響。漠南因為靠近中原農耕區,而導致受到中原農耕文明的影響較大,南匈奴比較傾向於中原人,之後依附漢朝也是很正常的。
在公元89年到91年的時候,南匈奴與漢軍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將北匈奴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北匈奴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而那位“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單于就是北匈奴的後代,算是匈奴的最後一任單于,但是不是中國歷史上的。
南匈奴的覆滅實在公元195年的時候,此時算是東漢末年,南匈奴參加的中原的混戰,當時還把中國歷史上的才女蔡文姬給擄掠走了。不過不是當時單于呼廚泉,是當時匈奴的左賢王。
呼廚泉單于呼廚泉雖然是南匈奴的最後一位單于,但是記載比較少。呼廚泉單于的哥哥是於夫羅,其弟弟是去卑,也就是右賢王。
呼廚泉單于之前是於夫羅單于。公元195年,於夫羅單于歿後,呼廚泉成為了單于。於夫羅單于曾與曹操作戰,並在戰敗後歸順了曹操。202年,他又在平陽對曹操發動叛亂,後被鍾繇軍隊擊敗,再度向曹操投降,此後匈奴與漢朝修好。
呼廚泉即單于位後,此時東漢末年的曹操是魏王,勢力強盛,之後就把右賢王的王妃蔡文姬接回來了(蔡文姬在匈奴哪裡呆了12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姬歸漢”。
呼廚泉單于在一次入朝朝見之際,就北曹操扣留了。將其留在鄴城,派去卑(右賢王)去管理其國。呼廚泉最終屈身於漢朝做官,一位單于竟然在漢朝做官。之後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此時匈奴已經沒有單于一說了。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就任魏帝時,呼廚泉更是被授魏璽綬、青蓋車和寶劍。雖然呼廚泉這位匈奴王。在人們眼中可能是亡國之君。不過呼廚泉單于在推動胡漢融合、天下一家上的理念上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結語:在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之後匈奴在歷史舞臺之中逐漸消失,因為匈奴已經通入了其它民族,比如:鮮卑族,之後到了隋朝時期,統一了中原,最終融入了華夏。
參考文獻:《史記》、《三國志》、《後漢書》、《晉書》
-
4 # 尋根拜祖
作家高建群有一部風靡一時的小說《最後一個匈奴》,發行超過100萬冊。東漢時期,北匈奴西遷,他們路過陝北高原一個叫“吳兒堡”的地方時,一個年輕的匈奴士兵逃離部隊,與當地的一位楊姓少女結合,生兒育女。楊家的兒子們,就被稱作最後一個匈奴。
北匈奴為何西遷?因為他們幾次被漢軍打敗,活不下去了。這支西遷的匈奴人,從此融入中亞和歐洲。那麼,留在漢地的匈奴政權呢?誰是匈奴政權的最後一位可汗(皇帝)呢?
匈奴政權的最後一位可汗叫“欒提•呼廚泉”單于北匈奴西遷後,南匈奴依然存在,他們生活在河朔及今內蒙古南部地區。羌渠單于之子呼廚泉因為護送漢獻帝東歸立功,被曹操任命為繼任單于,呼廚泉就是匈奴政權的最後一位可汗。
曹操雖然任命呼廚泉為單于,可是卻將他留在身邊,把南匈奴之地分為五塊,指派右賢王負責管理,五部又分別由漢人擔任司馬,監管右賢王。
很顯然,匈奴政權掌控在了曹操手上,呼廚泉只是個傀儡。
延康元年,曹丕受禪登基。呼廚泉去匈奴可汗號,接受了曹魏政權的冊封。至此,歷時五百年的匈奴政權,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呼廚泉就是他們的句號。
匈奴後裔劉淵建立的前趙政權,最後一位皇帝劉曜匈奴政權雖然滅亡了,但是匈奴人還在,他們的後代,還在為重現祖先的榮光而奮鬥,劉淵就是其一。
劉淵是呼廚泉單于的侄孫,於夫羅單于的孫子。一個匈奴人怎麼姓劉了呢?原來劉淵號稱,當初高祖劉邦以公主和親匈奴,自己就是公主的後人,所以身上有漢皇血脈,於是認祖歸宗,改回漢姓。其實這僅是個貼金的手法,兩漢和親匈奴的公主一律是“假冒偽劣”。
“八王之亂”末期,劉淵趁西晉奄奄一息之際,在長安登基,改國號為“漢”。後來劉曜奪了劉淵的孫子劉粲的皇位,改“漢”為“趙”。所以,劉淵建立的政權,史稱“漢趙”,或“前趙”。
劉曜是劉淵的侄子,此人英勇善戰,西晉就亡於其手。歷史上上位次數最多的皇后羊獻容,也被他順手擄走,還給他生下了一子。
劉曜在與羯人石勒的征戰中失利,他被俘遇害,由匈奴後裔建立的第一個政權滅亡。
匈奴後裔鐵弗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最後一位皇帝赫連定趙漢政權滅亡後77年,另一個匈奴後裔赫連勃勃,再次建立了一個匈奴政權——大夏。
北匈奴滅亡後,北方草原又興起一個少數民族鮮卑,人們把男性匈奴人與女性鮮卑人通婚的後裔,叫做鐵弗人。
赫連勃勃就是鐵弗人,他與劉淵同祖,也有說他是光武帝劉秀的次子劉輔的後人。赫連勃勃野心勃勃,他將自己的劉姓改成了“赫連氏”,意思是“雲赫連天”。
赫連勃勃在前秦皇帝苻堅的支援下,在西涼征服羌人,最終背叛前秦,建立了大夏政權。赫連勃勃去世後,他的嫡子赫連昌即位。三年後,赫連勃勃的庶子赫連定,打敗哥哥赫連昌,搶過了皇位。
赫連定登基後,與北魏發生激烈的軍事衝突。四年後,在北魏與吐谷渾的聯合打擊下,赫連定被吐谷渾擒獲,獻給北魏,匈奴後裔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大夏,就此滅亡。
從此,匈奴政權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匈奴民族也逐步融入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
回覆列表
在兩晉百餘年的大亂世當中,匈奴族作為“五胡亂華”的主力之一,曾建立過漢趙(前期稱漢,後期稱趙,即前趙)、北涼、胡夏等3個政權,除北涼外,其他兩個政權的國君均仿效中原稱皇帝。在8位匈奴族皇帝中,最後一位則是胡夏末帝赫連定。
赫連定,小字直獖(音同焚),匈奴鐵弗部人,胡夏武烈帝赫連勃勃第五子,赫連昌之弟,自幼兇暴無賴。赫連昌在位時,國勢急劇衰落,不僅接連丟失長安與國都統萬城,連他本人也被死敵北魏擒獲。赫連昌被俘後,其弟赫連定被擁戴為皇帝,時在元嘉五年(428年,注:考慮到正統性,本文全部使用劉宋年號)。
赫連定稱帝后,立刻派出使者前往魏都平城求和,但遭到魏帝拓跋燾拒絕,後者明白無誤地要求胡夏儘快投降。赫連定當然不肯這樣做,為了“以戰求和”,他只能訴諸於武力手段。勝光三年(430年)九月,赫連定派其弟赫連謂以代進攻北魏,意圖收復故都統萬城。然而,赫連謂以代根本不是魏軍大將拓跋隗歸的對手,一戰便被擊潰,士兵陣亡者多達萬餘人。
赫連定見魏軍強勢如此,只好在採取守勢的同時,遣使跟昔日的敵國-劉宋聯絡,約定共同擊滅北魏後平分其疆土。按照約定,兩國先瓜分黃河以北地區,其中,從恆山以東劃歸劉宋,恆山以西則劃歸胡夏。其實,早在赫連定遣使聯絡劉宋之前,宋文帝已經發動針對北魏的北伐行動,時在元嘉七年(430年)三月。
在主帥到彥之的指揮下,宋軍起初勢如破竹,一度奪回洛陽、虎牢、碻磝(音同敲熬)、滑臺四鎮。然而,到了同年的十月,北魏展開強勢反擊,由於宋軍軍力不足,加上文帝對戰事的“瞎指揮”,導致前線宋軍接連戰敗,先前收復的土地也相繼淪陷。元嘉八年(431年)二月,隨著滑臺等地的失守,宋軍新任主帥檀道濟被迫撤回淮南,劉宋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由於宋軍連戰連敗,導致胡夏、劉宋聯手消滅北魏的計劃根本無法實施,但即使如此,當拓跋燾得知赫連定的陰謀後,在勃然大怒之餘,還是親自率大軍進攻胡夏的陪都平涼。為了增強勝算,拓跋燾遣使聯絡西秦國主乞伏暮末,約定共同滅掉胡夏,並允諾事後將胡夏的平涼郡、安定郡贈給西秦以做“報酬”。乞伏暮末貪圖胡夏的土地,果然派軍騷擾胡夏的邊境,但很快便被擊敗。
雖然赫連定擊敗西秦的侵擾,但兵力分散的現狀,還是讓他難以應付魏軍的強勢進攻。元嘉七年(430年)十一月,拓跋燾率魏軍包圍平涼,並切斷城中的水源和糧草運輸線,導致夏國的人馬飢渴交加、無心戀戰。在堅守1個半月後,守將赫連度洛孤獻城投降,而在此之前,赫連定早已逃往上邽避難。拓跋燾攻佔平涼後,率主力東返以處理對劉宋的戰事,赫連定由此贏得喘息之機。
雖然損兵折將很嚴重,但逃到上邽的赫連定手下依然有精兵數萬,而他也始終不肯放棄復興胡夏的夢想。為了擴充地盤,赫連定將進攻的目標首先對準西秦,計劃在將其吞併後,再揮軍北上消滅北涼,等到佔據地域廣闊的涼州後,便可與北魏長久相持。對赫連定利好的訊息是,西秦此時正遭遇大饑荒,甚至連都城南安都出現人相食的慘景,國力已經極度衰微。
正因如此,赫連定消滅西秦的戰事,幾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收場。元嘉八年(431年)正月,赫連定突襲並擊敗西秦大將姚獻,然後派叔父赫連韋伐率軍1萬進攻南安,乞伏暮末沒有做任何的抵抗,便用牛車載著空棺材出城投降,立國47年的西秦至此滅亡。乞伏暮末投降後並沒有保住性命,僅過了半年時間,便連同宗族500餘人一起被處決。
赫連定剛剛滅掉西秦,便迫不及待地實施吞併北涼的計劃,為此他劫持西秦的百姓十餘萬人,準備從治城渡過黃河。可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夏軍半渡之際,埋伏在岸邊的吐谷渾3萬騎兵突然發動進攻,赫連定在倉促之間迎戰,結果很快便被擊潰,連他本人也被擒獲。吐谷渾跟北魏同源同種,與北涼長期結盟,跟胡夏一向勢不兩立,這次進攻赫連定,可汗慕容慕明顯蓄謀已久。
隨著赫連定的被俘,立國25年的胡夏帝國就此滅亡。事後,慕容慕派侍郎謝太寧出使北魏,向拓跋燾呈上奏章,表達兩國修好之意,並以赫連定作為“籌碼”,從而得到拓跋燾的同意。次年(432年)三月,赫連定被押到平城,隨即被下令處決。隨著赫連定的被殺,中國史上最後一位匈奴族皇帝的人生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