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哥經典老歌

    由於疫情影響,跨省打工有的真成問題,有的城市建設專案減少,打工機會相對較少。

    雖然國家出臺整治農民工欠薪制度,但到年底農民工上訪事件也頻頻發生!主要是整個房地產開發資金緊張,以房抵工程款,承包人拿錢墊付,到小包工頭那就得給你車庫、倉房或網點抵工資!到個人著就沒錢了!

    2022年疫情還未結束,如果能到外地打工的,一定要找個信用好的包工頭!在本地打工的,一定要幹完就給錢,哪管價格低也要現錢,不給現錢不幹。否則後患無窮!

  • 2 # 曉軍49860

    農民工2022年應在家種好地,閒的時候應休息休息,防止老了落下毛病,應保證身體的健康。把自已的家建設好,論家還是故鄉情。

  • 3 # 開啟車窗看景色

    農民工2022年該何去何從呢?

    1、今年的疫情仍是未知數,總覺得不是很樂觀;

    2、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建議今年在農村呆上一年,幫助家裡做好田間勞動,無後顧之憂後,才能安心的出去打工;

    3、非出去不可的話,需找對打工地點、找對打工物件、找對打工門路、找對適合自己本領、手藝的工地或者場所;

    4、找到原來打過工的地方,工資保證、生活保證,如果繼續用工可前去應聘;

    5、找信得過的企業打工,按月開支或階段性開支,不能找年底一起結算的用工單位,防止年關開不出來支;

    6、找對用工單位或私營企業,是農民工出去打工的首要前題;

    7、一、二線城市、沿海發達城市、工業城市就業門路多,也缺少有一技之長的工人是農民工的首選。

  • 4 # 老龍2153

    總的概括地說,該幹什麼就去幹什麼。也就是說21年你在哪個地方哪家企業上班,22年,繼續在哪個企業上班,如果哪個地方疫情特別嚴重,哪個企業經營不景氣,你才找可靠的企業上班,如果想回農村創業,要有好專案、充足的資金,哪也行。拿我鎮39家正在生產運營的企業來說,除少數企業滿員生產外,大部分企業缺員工,特別是紡織女工更是難求,月工資4ooo元左右,包吃包住。

  • 5 # 安逸風聲W

    我認為不是找問答,而是找自己你適合什麼,喜歡什麼,有什麼技術專業,有什基礎,有什麼條件,深思,分析判斷,決策吧。第二沉下心來學習,國家十四五戰略規劃,跟著國家政策方向走,第三找些親朋好友優秀人才坐談交流討論,第四,作些社會,市場調查,再評估結論選擇吧,社會,農村都是廣闊的天地,都容得下你的身子,就看是否優秀而己。

  • 6 # 董樹明

    據多方建議,疫情還是很不樂觀,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少出門不聚集。為了經濟生活外出打工還是就近的好,不要走的太遠的地方。疫情期間家跟前掙不到錢,到外地也是一樣的。回又回不來吃住無人管進退兩難怎麼辦!

    等情況好轉再出去掙大錢,那多好呀!家人放心!

  • 7 # 明舫雜談

    農民工2022年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疫情還未結束,跨省打工或回老家還有一些難度。在家種地,開展多種經營,陪伴一家老小也是一種選擇。日子總得繼續往下過吧!

  • 8 # 新疆街拍江峰

    農民工2022年該何去何從呢?

    9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湧向城市,在建築工地,工廠流水線,快遞,外賣,餐飲等行業都可以看到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影子。這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給城市帶來了活力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經濟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進城務工也為廣大農民朋友帶來了財富,促使農村人口增收,農民生活再也不用靠國家分的兩畝半地了。

    2020年,隨著武漢疫情的暴發,全國各地封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而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較蕭條,城市大量小微企業倒閉,實體經營困難,失業,降薪隨處可見,而由於受疫情影響,人們消費方式與消費觀念發生改變,各種小生意也難以維持,總而言之一句話,城市的錢是越來越難賺了。

    而反觀一下農村,糧食價格穩中有升,土地租賃價格翻了兩倍,而肉價,蛋價,菜價都是穩中有升,而在農村生活,好象更是和疫情沒有什麼關係,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彷彿都未受到疫情的影響,農民朋友們依舊是我行我素,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

    對於2022年的農民工來說,該何去何從呢?

    我認為,如果你是60.70後呢,可以嘗試著在農村發展了,近年來農村的面貌已經發愁死了鉅變,而2021年,國家又把鄉村振興計劃列入十四五規劃做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未來的農村可能將會有巨大變化,同時也會有更多的機會,比如說國家將要解決快遞的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快遞業在農村將會量個新機遇。而隨送鄉村振興計劃的推進實施,農村需要大量的有眼光,有知識的新農人參與,如最近網路中最火的張同學,麥小登等代表人物,可以快速的把家鄉的農產品帶出大山,去掉中間商,把農民的農產品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農村現在需要這樣的新農人,所以三農自媒體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與其在經濟蕭條的城市中去幹一天掙一天的錢,不如拿出一年的時間在自媒體做沉澱,或許一年後自媒體是你最好的出路,這和進城務工相比,那就是挑水和修水管,進城務工是幹一天掙一天,而自媒體做成功了,將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既然要把農民的農產品直接送上市民的餐桌,哪就需要大量的保鮮庫,冷庫,如果你手頭有資金,可以考慮修保鮮庫,冷庫用來出租,現政府還有30%的補貼(各地情況不同,可前往村委會諮詢),所以說修保鮮庫,冷庫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對於養殖業,奉勸大家還是慎入,因為對於長期在外務工的你來說,要發展養殖業,首先缺少的是基礎設施,而修建基礎設施,將要投入大量資金,而養殖業的不確定性太高,現在掙錢的養殖戶都是上了規模的大戶,他們手頭有多年來積累的雄厚資金,並且有政府扶持和大額補貼,就象我一個發小,養牛30年,現在是全縣的最大養牛戶,一年國家補貼就有三百多萬,小散戶只是陪襯而已,一但行情下行,那必定是虧損,而就算行情穩定,剛剛回本,卻發現基礎設施老化了,訪升級了,所以一直處在投資-掙錢-再投資-掙錢再投資的迴圈中,除非你有雄厚的資金支援和強大的背景,否則見效很慢的,風險也很大。

    而種植業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一點兒,縱觀國際糧價,糧食的價格可能還會有上升的空間,但種植糧食的利潤很低,而成本卻很高,所以只能從量上來趕,就我們當地而言,種植玉米如果是租賃的土地的話,每畝地將的利潤在六百到七百元,如果是個人家庭而言,可以種植200-300畝左右,我姐姐家裡每年都種植200畝玉米,由於土地是前幾年租的,簽了五年,所以成本相對較低,200畝地每年也有二十多萬的純收入,這對於一個兩口人的農村家庭來說,可以說是奔小康了,所以說,要追穩的話,還是種植業風險小,當然這是針對我們當地的農村來說,因為我們這邊的土地全是滴灌,不是靠天吃飯的。

    總之,2022年,也不是說2022年吧!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裡,城市的機會越來越少,錢越來越難賺,國家將對農村實話鄉村振興計劃,在未來十年將會有七百億資金注入農村,與其現在到城市掙那勉強度日的辛苦錢,不如靜下心來在農村佈局,三到五年,你一定會有收穫。

  • 9 # 聰慧溪水td

    這問題,那問題,我認為農民工只要自己“硬"得起來統統不是問題。

    我是在工地上幹了多年的農民工,只要你有技術,肯吃苦,農民工的收入並不少。最怕的是拖欠工資,辛辛苦苦幹到頭,結果很難拿到錢。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能出臺更好的政策,來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船到橋洞自然直"。我相信全國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春節後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 10 # 熱愛生活的飯糰

    我看央視新聞節目後面的廣告口語是“民族要發展,鄉村要振興”。肯定是對鄉村振興愈加重視。普通農民工靠體力勞動,在城市也沒有歸屬感,最終也還是會回到農村。只不過人都有一種惰性,在哪時間久了,懶得重新折騰。這些年農村發展好多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極了。我看我留在老家的同學,也都開上車住著漂亮的新房,新年裡衣服穿的也很不錯。我甚至覺得他們沒有壓力,比在外面滋潤多了,吃的穿的都比在外打工的還好。在外打工,付出多支出大,掙錢不易,倒還顯得摳摳搜搜。

    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我看好多動一動的比原來混的差的很少,基本上都比之前好。“天無絕人之路”,這會兒疫情鬧的,說啥也是白說,好在農民工退一步老家還有房有地,不是那麼愁人。漂泊半生,都回家也好,多陪陪家裡的老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年裡怎麼樣催婚才最有效又不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