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江河
-
2 # 蕭霆龍吟
誠邀。
1:打麻將應是直到現在,也一直很盛行的娛樂活動。麻將是中國發明的,是毋庸置疑的。據說是孔子發明的,但是據歷史考證是明代時期發明的,那時候不叫麻將,叫“葉子戲”。
2:蹴鞠。古人也講究強身健體,有人會打拳,有人射箭。蹴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唐宋時期最為流行,當時有"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說法。
3:遊山玩水,詩詞歌賦,這些應該屬於比較平常的娛樂活動罷。蘭亭集序裡就描寫了山水之美和眾人聚會之樂。就更不用說好多詩詞大家在遊山玩水之時,做的那些流傳千古的古詩詞了。
-
3 # 每天讀宋詞
鬥雞
鬥雞是民間的重要娛樂活動,《全唐詩》中關於“鬥雞”的記載就有50多處,杜甫的《鬥雞》記載:“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而且唐朝很多皇帝都喜歡鬥雞,甚至還有奇葩的鬥鵝活動。在看老版水滸電視劇時,就出現汴梁街頭鬥雞的鏡頭,事實上從北宋開始,鬥雞活動特別流行,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都喜好鬥雞。當然還有鬥蛐蛐的娛樂活動。
蹴鞠有點像今天的足球,甚至可以認為是足球的前身。其實,中國的蹴鞠早在戰國時期就流傳開來,到了漢代進一步發展,而宋代則更加規範且職業化。
鬥草鬥草活動在晏殊的《破陣子》就有詳細體現和記載,“元是今朝鬥草贏”就記錄春日裡少女出遊,與其他女伴鬥草。
這是古代婦女玩的一種遊戲,鬥草還分文鬥和武鬥。文鬥很考驗植物只是儲備和文學修養和文化功底,簡單來說是對花草名,大家各自把採集來的百草放在自己手上,用對仗的方式互相報草的名字,誰的種類多,而且對仗水平高,誰就贏。武鬥就簡單粗暴多了,各自採草來,相互把草交叉,向著自己的方向拉,誰的草先斷了,誰就輸了。
聽戲、聽說書在《紅樓夢》裡,大凡有一些重要節日或者賈母及其家族成員生日都會請戲班子唱戲。而聽評書則是民間很流行的,在一茶館,點上一壺,聽著說書人侃傳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聊齋》都或多或少受民間說書的影響,都是也因為說書人的傳播在民間得到流傳。
當然,還有行酒令、飛花令這些也是娛樂方式。
-
4 # 一朵胖胖胖胖的雲
說說清代的《昇平樂事》圖冊中出現的有意思的玩具吧~~
❤~花燈這裡說的“燈”不是指燈泡,也不是指燈籠~~古代的花燈特別有意思,獨有一番情致~~
左邊穿藍衣服的童子玩的是滾燈:竹編骨架, 作球形, 自內糊色紙。中央設“ 萬向軸” , 燃蠟燭於萬向軸中央, 無論外圈如何滾動, 內中蠟燭始終直立。
這玩意是轉燈:車輪上各置一六角小燈, 推車行走, 車輪摩擦小燈底板, 小燈就會旋轉。兩小燈上有二橫穿, 頂端插紅、綠小旗, 極富情趣。
左邊的女孩子手中拿的是“獨佔鰲頭燈”:幼女平持朱漆挑竿, 竿頭垂掛一燈。底層是紅色鰲魚, 其上一藍臉厲鬼, 右手持硃筆, 上懸木鬥, 兩側有“ 七星’ 圍護, 是為` 魁星點鬥’寓意。相傳魁星掌人“ 文運’ ; “ 魁’字為一“鬼’ 一“鬥’, 故用一鬼點鬥形象, 祈禱文運亨通, 科舉順達。
八卦燈,羊燈:近景三童子. 鬧出事端。一雙髻童子肩扛“ 八卦燈 , 身穿藍緞坎肩, 正奔逃向左。右側兩童子做呼喊哭鬧狀, 腳下是一件被毀“ 羊燈” 。羊燈倒置, 車輪脫落, 羊頭分離。顯然扛八卦燈者為禍首, 搗毀羊燈而逃之天夭。情節生動逼真, 童子性格如見。
太平有象燈:一童子左手持金魚燈, 右手拽繩索牽引一車燈。車燈主體為一隻白象, 象背馱蓮座寶瓶,瓶中有如意、畫戟, 戟上懸有“ 萬”字與雙錢, 雙錢寓意“ 福壽雙全’ 。
太平有象原為“ 太平無象” , 唐大和六年, 牛僧孺應答上御曰: “ 太平無象, 今四夷不至交侵, 百姓不至流散, 雖非至理, 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 非臣等所及。” 意思是時世安樂. 天下太平, 並無一定的標準。宋陸游有詩曰:“ 太平有象無人識, 南陌冬肝搗面香。’ 此後遂有` 太平有象” 之謂。
仙鶴燈:此處仙鶴燈為仙鶴造型的燈綵。清代另有一種“ 仙鶴香” 也名仙鶴燈。此處仙鶴應為紙絹彩扎, 作引頸長鳴狀。鶴背上可見長方孔, 孔內有紅燭點燃。
靈芝燈:鶴前一童子雙手摯舉“ 靈芝燈’ 。木雕或彩扎的靈芝如生, 上立紅燭。
❤~竹馬騎射遊戲竹馬:竹馬是古代兒童遊戲的著名器具。這裡有兩童子佩戴竹馬道具, 紅馬白馬各一。馬分前後兩部, 竹扎骨架, 裱糊紙絹, 分別拴掛腰間, 人在當中, 情同騎馬。騎紅馬者持戟, 自山石後奔出; 騎白馬者正拉弓搭箭。
各種動物形象的燈:前景一童子左手舉鷹燈, 身後可見一具狗形車燈。顯然這裡正在表演“ 牽黃擎蒼’ 出獵情節。右側童子牽兩具車燈, 一為兔, 一為鹿, 是為騎射者提供的獵物。小孩子們把古人出獵情景表演得惟妙惟肖。
❤~耍玩傀儡童子右手擎舉一具杖頭傀儡。傀儡造型別致, 啡衣、綠褲、白裙, 手持太平鼓, 鼓鞭自袖中出. 內部設機關相連。童子左手牽動繩索, 操縱鼓鞭擊打鼓面。這樣的傀儡實際上相當於一個手動的“ 機器人“ 。難得畫家有如此精詳的描繪。
❤~撲撲瞪撲撲瞪是用玻璃吹拉而成的音響玩具。形如葫蘆. 上部有直嘴; 底部極薄, 稍有凹進。吹氣時底部隨氣壓變化而裡外抖動, 就會發出“哆哆” 的響聲。連續吹吸時聲響連成一串。撲撲瞪的造型除葫蘆形之外, 又有蘋果形、半球形等。
這張圖中前面兩個童子正在看瓶子中的小魚,而後面那個童子則在吹撲撲瞪。
❤~太平鼓童子手持“ 太平鼓” , 右手執鞭擊之。太平鼓為清代民間舞蹈樂器, 鐵條骨架, 蒙羊皮, 且擊且舞, 唱“ 太平歌詞’ , 名“ 擊太平鼓“。今圖中太平鼓為“ 壽桃“ 造型, 鼓柄之下串掛數枚金屬環,擊鼓時振動發聲, 相得益彰。
注:以上內容來自雜誌《Forbidden city》中的文章《昇平樂事:——<昇平樂事圖>中的玩具》(王連海)。
-
5 # 嘟嘟6569
現代人悅娛樂方式很多,唱歌、看電影、看電視、棋牌、玩遊戲等,相比之下,古人的娛樂就少的多了,那麼,古人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娛樂呢?常見的蹴鞠、聽書等就不囉嗦了,說些鮮為現代人知道的,
1、聽俗講
就是到寺廟裡看僧尼表演佛經裡的故事,與看戲差不多。
2、木射
用木球做箭矢,用木樁做箭靶。把球著地滾出,稱為射球。
3、投壺
也稱射壺,是一個亦俗亦雅的遊戲。
4、曲水流觴
就是投杯於水的上游,任其流下,停止在哪裡,那麼正坐在旁邊的人就要端起酒來喝光,同時賦詩一首。多為文人雅士所好。
5、鬥百草
以花草名相對,以答對精巧者勝出,原是端午習俗。
-
6 # 尋料
其實古今同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一套遊戲手冊,差距較大的就是自打進入工業社會後,雖然人民的娛樂活動與古代有了很大不同,但幾乎大眾化的娛樂活動都與古代息息相關,也很好解釋,文化沒有斷代,很多東西都保留了下來,並順著時代要去變化改進。
在我們童年時男孩流行捉迷藏,鬥牛,女孩則喜歡跳皮筋,最可怕的是,中國這麼大,跳皮筋的動作是如何做到全國統一的?
這是很令人驚訝的一點,但是回顧歷史,中國古代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娛樂活動?
一:弄蟲
現代人喜歡搞一隻貓或者一隻狗養著,但古人更喜歡玩蟲子,還玩出了門道。
清代袁枚在《子不語》中就講了一個乞丐養了一隻癩蛤蟆,讓它講課,癩蛤蟆就叫個不停,乞丐要是說:“止”,癩蛤蟆就會立刻停止叫。
這個我是真佩服。
二:投壺
這項活動覆蓋面很廣,上至貴族,下至百姓,找個瓶子,那一些小枝幹,站遠一點,往裡丟,想來也很熟悉,到現在這項活動還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三:葉子戲
你以為華人民熱衷於鬥地主是現代才出現的?幼稚!早在漢朝,人們就開始用葉子玩打牌了。雖然直到唐朝才有了相關的文字記載,但這是可考證的最早的撲克牌雛形。
其實還有很多娛樂活動,譬如曲水流觴,就很有文學意境,深受文人喜愛,還有擰酒令,把一個不倒翁擰動,旋轉後臉對著誰誰就要喝酒......
只能說很多東西要學會順應時代,不必懷念過去,現代就有很多好玩的東西,譬如我最喜歡的:王者,既可以帶妹上分,又可以耍帥,只要技術好,年年把妹找。
回覆列表
別看中國古代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電影,沒有酒吧,但早在近1000年前的宋代,人們就喜歡追劇,其熱情程度不亞於前幾年哈韓族追韓劇那樣狂熱;喜歡看大片,其熱情程度不亞於美國大片上影;喜歡看泡吧,娛樂豐富性絲毫不亞於現代酒吧。
中國古代的追劇其實就是現在的評書的前身——說書。當時有許多職業說書人,他們根據歷史編成許多吊人胃口的故事,儘量多一些伏筆,多一些包袱,到關鍵時候就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這些說書人說書的地方,一般都是人口密集的城鎮,除了商賈官宦,還有許多女眷、老人,還有一些不愁吃不愁穿的富二代官二代,他們會因為聽了一次說書,就被故事給迷住了,每次說書人開始說書之前,早早地來看說書的地方,等著說書人的出現,巴不得快一點知道“下回分解”的結果。
中國古代的大片其實就是戲曲。戲曲的出現比說書要遲一點,大概在宋末元初的時候,元曲是中國戲曲發展的顛峰時期。中國戲曲的故事情節也來自歷史故事,也有一些來自野史,戲曲家們透過藝術加工,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這些經典之作如果剛好又是當時的名伶出場,那票房可以說是平時的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是一票難求。這些戲院也像現在的電影院一樣,為了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吃得也津津有味,其供應的茶水食品的檔次,絕不亞於現在的可樂、爆米花。
中國古代的泡吧其實就是酒肆。這些酒肆不僅有好酒好菜,還有評彈、口藝等表演,讓你一邊吃大餐一片欣賞藝術,就像音樂餐廳一樣。有的酒肆會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歌妓,陪吃陪喝陪唱,與現代的卡拉OK和迪吧相比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