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吉上

    日本有個搞笑女藝人忘了叫什麼名字。她在富士電視臺節目中說,發燒41.1度都不給檢測,就說是感冒。讓她回去休息兩天,之後她還真去錄製節目了。後來實在不行,去醫院檢查出有肺炎,才允許檢測。結果是陽性。而且,日本感染路徑不公佈。最悲催的是,檢測機構週末居然還休息。所以,日本資料低,純粹是因為沒有檢測。

  • 2 # 木春山談天下

    俄羅斯的疫情不容忽視,普京都已經去莫斯科郊外遠端辦公了。

    其實你不看他們的情況和資料也能略知一二。

    目前全球都嚴控境外輸入,看看其他國家從俄羅斯入境的確診患者就能知道了。

    舉個例子吧——

    最近北部邊境的內蒙古和黑龍江連續出現數十名從俄羅斯回國的公民確診的病例。

    內蒙古連續兩天新增5例;黑龍江一天就輸入了40例。

    其實這些都說明俄羅斯的問題。

    下圖是最近幾天俄羅斯疫情增長比例,用資料說話更直觀。

    這還只是一週前的資料,現在疫情增長依然很快。

    截至4月8日俄羅斯已經超過7000例確診,單日新增1100多例,呈現加速趨勢。

    所以普京一定要重視才行。

    與此同時,日本的新冠疫情也日益嚴峻了。

    安倍宣佈4月8日之後東京等地進入緊急狀態。這就是該國疫情嚴峻的一個標誌事件。

    之前有朋友猜測是因為要舉辦奧運會,所以日本在檢測上很低調;奧運會推遲了,日本也沒有後顧之憂了,開始更多檢測,結果當然疫情就更嚴峻。

    因此,日本和俄羅斯一樣,疫情都出現加速上漲的苗頭。

    但日本比俄羅斯的經驗更豐富,處理起來可能不會有太大問題。

    俄羅斯的風險在於可能很多人還沒完全重視。

    舉個例子吧——

    當地情況嚴峻了,俄羅斯在4月初開始全國大範圍徵兵。這種群體性活動在當下的危險性如何,不言而喻吧!

  • 3 # 億星文化

    其實俄羅斯和日本治療國家的檢測數量都不足,截至4月8號,俄羅斯已經超過了7000個確診病例,在一天之內增長了1100多,可以說是呈現一種加速增長的趨勢,在前期俄羅斯方面控制的比較嚴格,但是俄羅斯畢竟是一個歐洲國家,前段時間歐洲是世界疫情的中心,俄羅斯並沒有停止一切生產活動,導致大量的感染者來到俄羅斯,同時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的交往也很密切,一直以來都沒有關閉邊境,所以俄羅斯可以說是受到了雙向擠壓。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出現大量的感染者也是正常的,再說前段時間俄羅斯的天氣也比較冷,新型冠狀病毒比較喜歡乾和冷的天氣,這一點對俄羅斯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而日本的問題則就是碰到了奧運會,日本前段時間為了爭取舉辦奧運會,在某種程度上特意規避檢測,也就是在國內的檢測數量嚴重不足,但是奧委會方面表示不會為了舉辦奧運會而犧牲人的生命,最後奧運會被迫推遲一年,這時候日本方面才開始正式提醒冠狀病毒的問題,檢測數量也開始不斷增多。雖然日本很早就開始注意中國的情況,但是讓日本防不勝防的是歐洲和美國的情況比中國還嚴重。

    在某種程度上,日本的情況大多來自於歐美的輸入型病例,而日本這個國家也是一個人員密集度高度集中的國家,特別是在東京等大城市,擁擠程度非常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開始大規模檢測的話,那麼就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的感染者。安倍在4月8號之後宣佈東京等地進入緊急狀態,不得不說調高了事件的緊急情況。現在日本的確診病例開始不斷的增多,到目前為止,累計確診5000例,在4月8號新增了514例,東京確診病例居然佔到了1/4,而且還有95個人無法確認感染途徑,可以說現在整個日本已經處於社群間傳播,如果像美國那樣檢測的話,很可能出現大爆發。

    現在全世界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已經超過了150萬,其實俄羅斯和日本的情況也特別嚴重,在某種程度上,日本可能超過俄羅斯,畢竟俄羅斯地廣人稀,人員密集程度遠沒有日本那麼大,如果日本現在開始大規模檢測的話,確診病例有可能像德國以及法國一樣多。

  • 4 # 使用者吉祥如意ABC

    資料滯後於實際感染人數是全世界目前新冠疫情的基本狀態,有專家估計真正感染的人數超過了1千萬人,而公佈的數字卻只有10%多一點達142萬,其原因是由於各方面客觀和人為條件所限,檢測的人數沒有感染的存量人數多。俄羅斯即是如此,所以以嚴厲控制疫情面目出現的俄羅斯感染人數超過了日本。

    不是俄羅斯不能超過日本,而是我們想象中俄羅斯不應該超過日本,事實上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都是世界上對新冠疫情控制最好的大國。但是,這個局面正在以突飛猛進的速度改變,俄羅斯即將面臨疫情全面爆發的前夜。這從中俄邊境口岸入境的輸入感染人數就能看出來。黑龍江省共收治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與無症狀感染者260例,其中大多數是經俄羅斯從綏芬河口岸進入的。

    僅4月7日0-24時,新增確診病例25例,都是從綏芬河口岸入境,新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86例,其中有85例,也是由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託克經綏芬河口岸入境。一天之內竟然達到110例,就是人民幣110元也不是個小數,何況新冠感染人數。順便說一下,這兩天從俄羅斯過來的境外輸入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比較大,4月7日85例,4月8日23例,這裡有必要就此囉嗦幾句。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詳細感染詳細情況我們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具有傳染性,但傳染力和傳染速度卻不甚瞭解。據本人推測,無症狀感染者不全是壞事,首先它自愈能力強,很多人不知不覺地就好了,並且比較輕鬆地獲得了自身免疫力。而無症狀感染者只有在密集性環境下透過交叉感染才會具有超強傳染力和傳染速度,因而注意隔離或社交距離是十分關鍵的一環。由此我們可以反推俄羅斯在嚴格控制疫情的情況下,為什麼仍然難免爆發的命運。

    世界新冠疫情是一波接著一波爆發的,第一波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南韓、日本等亞洲國家。第二波是以義大利為中心的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第三波是美國為中心的南美國家。俄羅斯或印度可能是第四波……。俄羅斯對第一波的防控起步較早,不但最早先後斷了中國和韓日的航線,而且總理米舒斯京說不排除驅逐外籍新冠感染者,那時還只有少數幾例我們國籍的感染者。於此同時,對第一波國家人員也限制了入境的措施。這也是在第一波感染中俄羅斯疫情情況相當好的原因。

    在隨後一段時間歐洲的第二波感染,俄羅斯卻沒有及早啟動外部防控措施,更沒有在國內展開相應的內控隔離和追蹤歐洲入境人員的狀況。只是到了第三波美國疫情如火如荼的時候,俄羅斯才釆取了全面封閉國境,全國帶薪放假一個月等隔離封閉措施。但是,已經晚了。新冠病毒乘第一波與第二波的空檔間隙不知不覺進入了俄羅斯,恰遇內部防控措施沒有跟上,甚至集會遊行還不斷出現,因此聚集性交叉感染就潛伏了下來,並透過更多的多點分散聚集性在繼續擴大規模。

    俄羅斯的實際感染就是這樣形成的,檢測數量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公佈的資料是建立在檢測資料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真實情況上的。疫情防控是一個密閉環,它就像一個充氣內胎,不能有一處漏氣,俄羅斯顯然在歐洲方向上漏了氣。防控不夠嚴密的還有像綏芬河口岸出現的情況,那裡的許多輸入病例都是在俄羅斯就感染的。4月5日米舒斯京要求中國用專機和專列接回願意回國的中國公民,但就在中國與之進行協商的階段,在俄的留學生和務工經商人員卻碾展轉折湧向了中國口岸。儘管此前中國提前通知了俄羅斯口岸我們臨時間隔性地關閉了中俄口岸,因而造成了從俄羅斯歸國的中國公民大量集中在中國口岸俄方一邊,大有俄方任其衝關的姿勢。

    我們不好說俄羅斯這種做法外交上有什麼不妥,但從防疫的角度看,這麼多人利用各種交通工具長途跋涉從莫斯科等地流出,俄方沒有釆取任何防控措施例如乘坐交通工具、住宿吃飯、中途轉車等聚集性場所測體溫或對巳經感染者和無症狀感染者隔離,這是標準的漏氣行為。它不但會造成俄羅斯國內沿途公民感染,也會造成中國歸國公民之間互相感染,甚至是兩國群體聚集性交叉感染。

    石油大跌,盧布大跌,疫情即將爆發,俄羅斯面臨的現狀不容樂觀,壓力空前,一些急於甩包袱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做法簡單粗暴了一些,從防疫的角度看有點顧此失彼,而防疫最怕的也是這一點。日本的某些情況處理類似於俄羅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人數雖然有大規模增長趨勢或爆發趨勢,但和南韓一樣很快就控制住了。也是在第二波和第三波的空檔時期,對歐美的防控有所鬆懈,對歐美人員出入境和本國公民歸國都如此,因而引發了社群區域性小規模聚集性爆發。

    和日本不一樣的是俄羅斯事實上已經爆發了,而只是數字公佈滯後看似處於爆發前奏。日本的情況還不能確定必然會爆發,而且從經濟能力和醫療條件方面看日本要比俄羅斯強很多。所以,俄羅斯感染人數超過日本也沒什麼奇怪的。

  • 5 # 視網雜談

    首先,俄羅斯政府沒有重視,簡單地封住國門之後,沒有隔離、戴口罩、檢測,這樣就不能控制國內疫情傳播擴大;其次,國民整體素質沒有日本人高,有歐美人崇尚自由、強調個性的傳統;第三,俄羅斯長期受制裁,經濟實力太差,不能像日本那樣大規模的停工、居家。

  • 6 # 我跟你有個約定

    1 俄羅斯人口基本比日本稍微大一點

    2 日本醫療水平整體比日本高一點

    3 日本政府更加的重視

    4 俄羅斯國土面積大,不利於管理

    5日本國民對疫情的防範意識高於俄羅斯

    但是呢也不能簡單的看他們官網所釋出的疫情資訊,不排除日本政府有部分疫情隱瞞的事實

  • 7 # 剛柔相濟1236

    有個主要原因,西方人比起東方人,文化的差異,西方崇尚自由例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東方人認為在大事前,要以不變應萬變。冷靜對待。躲在家裡,靜觀其變,疫情過去了繼續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單反拍攝影片時應該如何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