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拜讀中國

    中國的聲樂發展史

    華夏之聲的不同內涵:

    1-聲樂與天文

    聲律——氣的不同頻率!體現宇宙的本質規律! 莊子——萬物通一氣爾!

    “唯樂不可以為偽”《禮記·樂記》;“聖人觀五行之象麗於天,五辰之氣運於時,五材之形用於世,於是製為宮、商、角、徵、羽,以考其聲焉。”

    曆法為什麼叫做律歷? 干支曆法都是透過音律作為支點而建立起來的,所以古人稱“律歷”! 古代曆法都是以計算冬至日時刻為基礎的——上古曆法規定以遐灰侯氣法測出黃鐘宮音時刻定為太陽迴歸點的冬至時刻,以此定為歲立。

    根據黃鐘甲己土寅月得丙寅,建立五虎遁月以明紀歲和紀月間的干支關係。 根據黃鐘甲己土甲子時冬至,建立五鼠遁時以明紀日和紀時的干支關係。 這樣年月日時的干支曆法體系建立。

    2-聲樂與治國

    聲律律歷之本,律歷治國之根! 《漢書》:“虞書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 《晉志·律歷中》“以系順兩儀,紀綱萬物”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禮記•樂記》: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樂 用來教化人心,促進政令通暢、人心和順。

    聲樂——體現了國家治理和社會秩序! 周禮禮法:天子八佾,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 季氏設定六十四人的大型舞樂隊。所以孔子談到季氏時,就說: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聲樂與修身

    天地合氣而化生的萬物,聲樂是氣的振動,天人合一!

    心律、腦波、血流、脈動、氣機或隱或顯的訊息生長、大小相套的迴圈代謝都有著豐富的節奏和音訊,須臾不離於宇宙生命之“道”

    《神相全編·正聲歌》:

    “木聲多遠實,鳴亮其喉間。火聲焦且散完響望中聞。土聲沉重遠,一響眾人驚。金聲完遠妙,焦破不堪聞。水聲無散亂,清淨成群倫。”

    嘗百草發明了——藥,削桐為琴,繩絲為弦發明了樂;

    “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漢代楊雄《楊子》:“昔有神農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

    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天地萬物,一人之身,此之為大同!

    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優美的音樂,就是契合人的自然本性的天然能量平衡大餐。達到“大音希聲”的至樂境界。

    心,就是人體節奏的掌控者!

    什麼是健康:

    健——“一炁周流”一直在轉,輸布氣的動力充足;。

    康——五條路匯在一起叫康,五路就是五行和五臟和諧相處!

    《黃帝內經》: “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與天地相參。” “肝在音為角;心在音為徵;脾在音為宮;肺在音為商;腎在音為羽。”

  • 2 # 泓厓子兮

    關於中國音樂發展史,論述太多而且已經相對成熟,在此不再贅述。我想談談中國音樂發展史對中華文明的意義。

    首先,中國音樂,無論器樂系統還是聲樂系統,還是表演形式多樣性,亦或與其他藝術門類相融合如戲曲裡的伴奏;無論是宮庭音樂還是鄉野音樂,還是禮制之樂,亦或民俗音樂,都是中國傳統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的重要部分,這種方式透過生活方方面面滲透到傳統基因裡,甚至成為中華文明某些重要標誌,比如"琴棋書畫”是中國文人的重要標誌,其文明之意義深遠,這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以至追求天人和一的哲思,好比“Teana",就是形容音樂的較高境界,本身對文明就是重要貢獻。

    其次,中國音樂,其體系之博、地域之廣、人文之深、傳承之遠、影響之大,都是世界音樂史所獨一無二的,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的核心載體與形式,對人類文明的意義不言而喻。大到國家民族,樂禮詩治,小到家庭個人,修身齊家,無不展現音樂對中華文明的重大意義。

    最後,就是中國音樂,特有的音樂思想,深入人心、滲入骨髓,對中華文明的哲理、科學、藝術、宗教、思維與智慧無不深入影響著中華文明的物質或精神層面。

  • 3 # 隨心詩話1

    中國音樂發展史,你是怎麼看待的?

    中國是禮樂之邦,上古音樂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周代孔子也很注重樂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確,樂的興起,推動了文化的前進與發展。中國的音樂,善於汲取其他民族的精華,逐漸形成華夏音樂的獨特風格。音樂還可以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對人類文明和相互融合起了很大的作用。

  • 4 # 素能

    中國音樂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有七幹年的發展史,從九韶到樂府,從民歌到雜劇,從戲曲到西洋,最後到現代的東方音樂。中國音樂發展史是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生產生活的展現;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民群眾、藝木家的藝術發現、不斷探索、積極創新的結果;是中國藝術不斷豐富完善的表現。

  • 5 # 半城繁華半城傷

    中國音樂,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時代,據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的音樂文化。中國音樂曾經對中國周邊地區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從孔子傳六藝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樂,中國音樂又在吸收外來音樂要素的過程中不斷充實發展。中國素號“禮樂之邦”,古代音樂在人格養成、文化生活和國家禮儀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學習步驟。

    器樂

    1、骨哨

    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是河南舞陽的賈湖遺址出土的"賈湖骨笛",其年代的上限為距今9000年左右。因其複雜性而被命名為骨笛,而非骨哨。骨哨相對骨笛簡易得多。

    2、陶壎

    陶壎在古代主要為誘捕獵物所用,是中國最古老的閉口吹奏樂器。

    3、骨笛

    骨笛是笛子的一種,也是最早的樂器。又稱鷹笛或鷹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邊稜氣鳴樂器,藏語稱當惹。用鷲鷹翅骨製成,流行於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甘肅省等的藏族牧區。常用於獨奏。是藏族青年喜愛的自娛性吹奏樂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間勞動休息時吹奏自娛。

    擴充套件資料

    1、傣族音樂

    傣族音樂和南亞地區緬甸、泰國的音樂風格類似,曲調婉轉柔美,典型的樂器是葫蘆絲和象腳鼓,葫蘆絲獨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樂風格。

    傣族音樂分為聲樂和器樂兩種基本形式。它主要包括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歌從內容和體裁上分為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曲等。

    2、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是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老人中間演奏的音樂,據說是從明朝時中原地區傳入的,由於當地原來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終原汁原味地流傳下來,現在只有一批老人樂隊可以演奏,正在培養接班人,是中國14世紀音樂的活化石,受到音樂界的廣泛關注。

    3、侗族音樂

    侗族“大歌”是中國唯一採用和聲的民歌系統,基本為女聲無伴奏合唱,由各聲部嗓音的和聲配合非常和諧,曾在國際引起轟動,並多次獲獎。

    4、維吾爾族音樂

    維吾爾族音樂基本是阿拉伯音樂風格,非常注重節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達幾十種不同的節奏,樂器主要是都塔爾和熱瓦甫,最大的是彈布林。維吾爾族的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包羅永珍,是許多民間音樂的源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化農業中國應該走高產高效還是走生態優質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