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勤奮的冷漠哥
-
2 # 雲眾地
1951年全國各地成立了互助組,而全國首批試辦社――川底合作社的情況:一,合作社在安排生產上,根據社員分配,調動了社員積極性,互助組1950年每畝18個工,1951年農業社只用14個工。入社土地統一經營,“宜甚種甚”,規模經營勞力充分,施肥及時,農作物大幅增產。由此農業合作社得到社會重視,便於使用新技術,種植試驗田。
縱觀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演變過程,大概是由互助組到農業合作社化運動,到80年代改革開放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新世紀倡導的農民合作社。經歷了一個個體到集體經濟,又由集體經營變為分散經營,再從分散經營走上新的合作經營的過程!
咱們國家農村經濟發展體制先是1950年的農業合作社俗稱人民公社到1978年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新世紀倡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歷了一個從個體經濟到集體經濟,再從集體經營發展到分散經營,再從分散經營走上新的合作經營,這樣一個不斷反覆不斷髮展,螺旋上升的演變過程,正確看待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關乎到政策導向正確理解,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於初級階段,是目前農村經濟和農業發展下必然形成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