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的時候,總有人喜歡一言不合就發表情包。喏,像這種:
人面紋方鼎商代
滿城漢墓長信宮燈西漢
“荊軻刺秦王”畫像石戰國
漁陽墓“偶人”西漢
長沙走馬樓吳簡之惠民簡三國
銅人形吊燈東漢
益都蘇埠屯“亞醜”銅鉞商晚期
不過,它們可不只是有趣的表情包,更是珍貴的歷史文物。今天嶽麓君來和大家講講,在它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1
人面紋方鼎
商一級文物
通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口寬23.7釐米
1959年寧鄉縣黃材鎮勝溪村新屋灣出土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1959年湖南省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長沙市毛家橋廢品倉庫廢銅堆中揀選到一批破碎的銅器殘片,經過精心修復,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青銅人面方鼎。後據工作人員瞭解,這批廢銅來自寧鄉,而且是新近出土的,出自黃材鎮勝溪村新屋灣山前臺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祭祀是商代國家一項重要的政治和宗教活動,以人作為祭品獻祭神靈的祭祀活動相當普遍,在商人的心目中,人是所有祭品中最珍貴而實用的一種,所以向神靈獻祭人,最能表現他們對神靈祖先的虔誠。
關於這批青銅禮器的來源,可能與公元前1000年發生在北方地區的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有關。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1046年,西北地區的西周武王統率四方諸侯聯軍打敗了統治中原地區六百餘年的商王朝,商紂王兵敗自焚。周武王死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趁機聯合東方商王朝舊部,起兵叛亂,聲勢浩大,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最終平定叛亂,征服東方。國家的滅亡和復國計劃的失敗,迫使大批商代貴族避難出逃。新中國成立以來,望城高砂脊遺址、寧鄉炭河裡遺址的發現,證明溈水流域應該是商末周初殷人南遷的目的地之一,而這裡出土的造型精美、工藝精湛的商周銅器,很可能就是殷商貴族遺民南遷攜帶而來的。
2
漁陽墓“偶人”
通高88釐米,體厚60~66釐米
兩臂通長172~184釐米
1993年長沙漁陽墓出土
現藏長沙市簡牘博物館
兩個“偶人”張開雙臂或手持器械,其用意無疑是要在墓室和墓道之間構築一道無形的門,以守禦來自外界的侵擾,保護死者在彼岸世界的安寧。長沙地屬荊州,漢初葬制多襲楚制,多為豎穴巖坑木槨墓,這與北方流行的洞室墓或磚室墓大有不同。北方洞室墓或磚室墓幾乎都有真實的門,且多為石質。墓門門扉常刻有獸面鋪首銜環、朱雀、龍、虎或獬豸等圖案,獸面鋪首銜環、四神以及獬豸都具有闢除不祥的作用,此目的應與放置“偶人”相同,也為守禦外界的侵擾。此外,漢代文獻中多有記載神荼、鬱壘執葦索捉鬼之事,後被人們將畫像貼於住宅大門之上,成為門神。其用意大致都是守禦來自外界的侵擾,不過一為保護生人,一為保護死者而已。有一種觀點認為,“偶人”上承鎮墓獸,下啟鎮墓俑,大致也是如此。
漁陽墓“偶人”重見天日,屹立千年而不倒,只為守護那墓主人在彼岸世界的安寧,這也丹心可鑑了。
3
“荊軻刺秦王”畫像石
公元前3世紀晚期,秦王虎視眈眈,欲並六國。燕國恐為強秦所滅,太子丹招募天下勇士,圖謀破秦之策。太子丹的老師鞠武透過燕國的處士田光先生引薦了荊軻,太子丹拜荊軻為上卿。荊軻臨危受命,借秦降將樊於期之頭,攜天下之利刃,與燕國另一位勇士秦舞陽一同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死。荊軻未能完成使命,雖死猶榮。
“荊軻刺秦王”畫像石表現的就是這一段扣人心絃的情節,它是山東嘉祥縣武梁祠名為《西王母歷史故事車騎畫像石》中的一小部分。作者緊緊抓住了情節發展的高潮而表現出緊張的瞬間景象,用誇張的手法,把荊軻刺秦王場面刻畫得非常精彩。
4
銅人形吊燈
東漢一級文物
通高29釐米,長28釐米
1974年長沙市徵集
這具銅燈的人物造型別致,像是一個少數民族模樣,體形不高,頭形開闊,額角突出,頭髮捲曲束髻,鼻子高大,眼窩深凹,嘴唇寬厚。人俑全身裸露,僅腰間圍一條狹帶。兩手向前託持一隻扁圓形燈盤,兩腳平伸向後,很像在水中游泳,形態活靈活現。
乳狀蓋下的三條懸鏈使吊燈保持平衡。懸鏈乳狀蓋面上立著一隻孔雀,也有專家稱之為鳳鳥、朱雀,朱雀是一種神鳥,或者實際上是鳳的演化。《夢溪筆談》雲:“四方取象,蒼龍、白虎、朱雀、龜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何謂鳥而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或謂之長離……或雲,鳥即鳳也。”漢代貴族把鳳鳥作為祥瑞的象徵,由於統治者的推崇,鳳鳥、朱雀成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祥禽瑞獸,以此為題材製作的燈具寄託了人們對光明幸福的追求和嚮往。
由於其獨特的藝術形象,此燈為我們留下值得探討的課題,有學者經過文獻考證,認為該燈銅人所體現的可能是林邑以南扶桑諸國風土習俗,林邑為越南,扶桑即今高棉。
聊天的時候,總有人喜歡一言不合就發表情包。喏,像這種:
人面紋方鼎商代
滿城漢墓長信宮燈西漢
“荊軻刺秦王”畫像石戰國
漁陽墓“偶人”西漢
長沙走馬樓吳簡之惠民簡三國
銅人形吊燈東漢
益都蘇埠屯“亞醜”銅鉞商晚期
不過,它們可不只是有趣的表情包,更是珍貴的歷史文物。今天嶽麓君來和大家講講,在它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1
人面紋方鼎
商一級文物
通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口寬23.7釐米
1959年寧鄉縣黃材鎮勝溪村新屋灣出土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1959年湖南省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長沙市毛家橋廢品倉庫廢銅堆中揀選到一批破碎的銅器殘片,經過精心修復,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青銅人面方鼎。後據工作人員瞭解,這批廢銅來自寧鄉,而且是新近出土的,出自黃材鎮勝溪村新屋灣山前臺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祭祀是商代國家一項重要的政治和宗教活動,以人作為祭品獻祭神靈的祭祀活動相當普遍,在商人的心目中,人是所有祭品中最珍貴而實用的一種,所以向神靈獻祭人,最能表現他們對神靈祖先的虔誠。
關於這批青銅禮器的來源,可能與公元前1000年發生在北方地區的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有關。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1046年,西北地區的西周武王統率四方諸侯聯軍打敗了統治中原地區六百餘年的商王朝,商紂王兵敗自焚。周武王死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趁機聯合東方商王朝舊部,起兵叛亂,聲勢浩大,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最終平定叛亂,征服東方。國家的滅亡和復國計劃的失敗,迫使大批商代貴族避難出逃。新中國成立以來,望城高砂脊遺址、寧鄉炭河裡遺址的發現,證明溈水流域應該是商末周初殷人南遷的目的地之一,而這裡出土的造型精美、工藝精湛的商周銅器,很可能就是殷商貴族遺民南遷攜帶而來的。
2
漁陽墓“偶人”
通高88釐米,體厚60~66釐米
兩臂通長172~184釐米
1993年長沙漁陽墓出土
現藏長沙市簡牘博物館
兩個“偶人”張開雙臂或手持器械,其用意無疑是要在墓室和墓道之間構築一道無形的門,以守禦來自外界的侵擾,保護死者在彼岸世界的安寧。長沙地屬荊州,漢初葬制多襲楚制,多為豎穴巖坑木槨墓,這與北方流行的洞室墓或磚室墓大有不同。北方洞室墓或磚室墓幾乎都有真實的門,且多為石質。墓門門扉常刻有獸面鋪首銜環、朱雀、龍、虎或獬豸等圖案,獸面鋪首銜環、四神以及獬豸都具有闢除不祥的作用,此目的應與放置“偶人”相同,也為守禦外界的侵擾。此外,漢代文獻中多有記載神荼、鬱壘執葦索捉鬼之事,後被人們將畫像貼於住宅大門之上,成為門神。其用意大致都是守禦來自外界的侵擾,不過一為保護生人,一為保護死者而已。有一種觀點認為,“偶人”上承鎮墓獸,下啟鎮墓俑,大致也是如此。
漁陽墓“偶人”重見天日,屹立千年而不倒,只為守護那墓主人在彼岸世界的安寧,這也丹心可鑑了。
3
“荊軻刺秦王”畫像石
公元前3世紀晚期,秦王虎視眈眈,欲並六國。燕國恐為強秦所滅,太子丹招募天下勇士,圖謀破秦之策。太子丹的老師鞠武透過燕國的處士田光先生引薦了荊軻,太子丹拜荊軻為上卿。荊軻臨危受命,借秦降將樊於期之頭,攜天下之利刃,與燕國另一位勇士秦舞陽一同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死。荊軻未能完成使命,雖死猶榮。
“荊軻刺秦王”畫像石表現的就是這一段扣人心絃的情節,它是山東嘉祥縣武梁祠名為《西王母歷史故事車騎畫像石》中的一小部分。作者緊緊抓住了情節發展的高潮而表現出緊張的瞬間景象,用誇張的手法,把荊軻刺秦王場面刻畫得非常精彩。
4
銅人形吊燈
東漢一級文物
通高29釐米,長28釐米
1974年長沙市徵集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這具銅燈的人物造型別致,像是一個少數民族模樣,體形不高,頭形開闊,額角突出,頭髮捲曲束髻,鼻子高大,眼窩深凹,嘴唇寬厚。人俑全身裸露,僅腰間圍一條狹帶。兩手向前託持一隻扁圓形燈盤,兩腳平伸向後,很像在水中游泳,形態活靈活現。
乳狀蓋下的三條懸鏈使吊燈保持平衡。懸鏈乳狀蓋面上立著一隻孔雀,也有專家稱之為鳳鳥、朱雀,朱雀是一種神鳥,或者實際上是鳳的演化。《夢溪筆談》雲:“四方取象,蒼龍、白虎、朱雀、龜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何謂鳥而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或謂之長離……或雲,鳥即鳳也。”漢代貴族把鳳鳥作為祥瑞的象徵,由於統治者的推崇,鳳鳥、朱雀成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祥禽瑞獸,以此為題材製作的燈具寄託了人們對光明幸福的追求和嚮往。
由於其獨特的藝術形象,此燈為我們留下值得探討的課題,有學者經過文獻考證,認為該燈銅人所體現的可能是林邑以南扶桑諸國風土習俗,林邑為越南,扶桑即今高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