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馬財經
-
2 # 小翠花說車
個人認為保險是平衡財務風險的一種方式,不能簡單地說是投資還是儲蓄,更多是風險保障,主要是應對突發的未來事件,它的作用更多在於給家庭而非自己。
-
3 # 慧擇保險網
怎樣理解保險,這個命題有點大,首先要明白的一點事保險不是投資,不是儲蓄,我們通常將保險定義為:保險是一種社會制度。由要保人給付一定的保險費給予保險人(保險公司或政府),在風險發生時獲得保險人的保險金給付,將風險一部分轉嫁給其他人分擔,避免風險過度集中,又可以定義為:是指以集中起來的保險費建立保險基金,用於補償被保險人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或對個人因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行為。
那麼保險的本質就是一種轉移風險的工具,當風險出現時,把風險對我們正常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所以保險是人們應對和轉移風險的重要手段,當然你可以當做是抵抗未來風險的一種投資行為。 -
4 # 石愛平993
本人認為保險是用來幫助人們轉移風險,是為人們的生活降低不確定性的金融工具。
根據我自己買保險的經驗,我把保險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型”的,比如意外險、意外醫療、商業醫療保險和住院津貼……
還有一類是“儲蓄理財型”,比如教育金、養老金、分紅險,我個人把它們稱為“強制性儲蓄”,在某個需要用錢的時候有一定的確定性,不用為錢發愁。
只是“儲蓄型”保險的年利率,一般都沒有投資理財高,它們只是“保本的錢”,而投資性理財是“錢生錢”。
-
5 # 壹保典
把保險當投資,當儲蓄的,
都是被洗壞腦子了啊!
看來是時候給你們上點猛藥了!
1、保險其實是一種賭博怎麼賭的呢?
以大病險為例:保險公司開盤了,據說每個人都有風險得大病,我們就來賭一把吧,你們每年交上來幾千塊錢,連交10年20年,然後你們這一輩子只要得了合同約定得大病,我們就賠幾十萬!沒得大病,你這錢就算白花了!
嗯,大致就是這麼個盤口!
2、保險產品的功能只是轉移經濟風險保險是金融產品,是商業商品,它能起到的作用是轉移可能的經濟損失,沒其它作用。
它不能避免風險的發生;
它不能避免被保險人的身體傷害;
它不能避免相關人的心理傷害;
它只是在經濟層面上,不至於讓人陷入絕望,陷入考驗人性的境地!
3、保險其實是一種兜底工具很多人都被推銷過養老金、教育金,可你要真的被那些24K金的數字迷花了眼睛,以為現在幾年存個幾萬,以後養老啊,教育啊,都不用愁了,那你就真的傻了!通貨膨脹就不講了,幾十年後的收益相比今天來說到底是多少?會算嗎,學學一個公式IRR,就能明白了。
核心的來了,教育金,養老金之類的,最核心的作用是什麼?
兜底啊!
假設父母遭遇意外,或生意虧損,早先給孩子準備的精英教育路線是肯定不得行了,甚至有連帶責任的,可能什麼財產都被搜個精光,孩子連普通學校上學都困難。有太多做生意失敗的老闆,後來最後悔的事情就是這個。如果有一份教育金就不同了,雖然它收益不高,但到了上中學,大學的年紀,可以100%的拿到那一份教育金,可以繼續普通的學業!
養老金也是同理,本來養老準備了股票、基金、債券,結果金融海嘯或者遭遇意外一下搞沒了,兒孫也指不上。這時候如果有一份養老金,基本的生活可以不用發愁,這才是養老金最大的意義!
其次,理財類保險更受重視的作用是理財,確切的是理財規劃!
最後,把保險當投資的,當儲蓄的,希望我這一悶棍能把你打醒!不會打暈過去了吧?我是保險經紀人,忠於客戶利益和職業操守!
-
6 # 濟南華人壽張某
保險就是解決錢的問題。對每個家庭每個人來說,錢不受損失才是最大保障!多少家庭因病返貧,因為意外致貧,
保險最重要的是購買順序,不要盲目的追求收益性理財類產品,保障型的才是保險真諦!
遠離貧困從一份保障開始!
-
7 # 智慧家族華哥
保險為滿足人類需求而存在的,根據馬斯諾的五大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是人都有生老病死,生病了怎麼辦?活的久,沒有工作能力怎麼辦?黃金的創造收入的年齡就出現意外怎麼辦?這些都需要保險來分散風險。你認為呢?
-
8 # 商業保險揭秘
怎麼理解?透過產品,透過保險公司公開的資料來理解。
17年湖北省平安理賠資料:疾病醫療14.9萬件,件均賠付2880元,意外醫療5.7萬件,件均賠付2180元,這兩型別的理賠數量上佔97%以上,達到20.6萬件,佔總理賠金額的一半左右,5億多。重大疾病4000件,79000元,疾病死亡1600件,64000元,意外殘廢650件,35000元,意外死亡460件,是最多的198500.疾病殘廢只有2件,件均理賠14000元。平均賠付一萬以上的理賠數量只有2%。總理賠金額10個億多一點。
前幾年某安湖北代理人一共有2萬人,保費收入40多個億。17年我算有50個億(其他文章有人指出17年湖北省的保費收入是150個億,如果是這個數,我了個去)。平安17年個人客戶總數在5000萬。我按湖北省人數做折算,可以認為大概有250萬客戶。人均保費支出2000元(6000元),基本符合雙十原則。人均理賠分攤成本在400塊(不變),400%(1500%)的利潤吧。這利潤率大概只有販毒才能比得上了。對了,保險代理人都說保險每個人都要有,就是屬於大眾消費品咯?我也覺得是的,但怎麼大米,汽油,大豆等等其他大眾消費品的利潤就沒這麼高呢?那個質疑說很多行業都這樣的,為什麼我唯獨說保險業呢?這就是我的迴應咯。你們不帶這樣雙的啊。還有啊這個只是平均的,具體到一些產品啊,可以有更高的利潤率呢。
這裡其實我是隱含了一個問題,但是不影響定性分析,我會在文中後面說出來。
請看圖一
綜合以上資料,上面事件理賠發生機率和人數分別是
疾病醫療:5.96% 149000人
意外醫療:2.28% 57000人
重大疾病:0.16% 4000人
疾病死亡:0.064% 1600人
意外殘廢:0.026% 650人
意外死亡:0.0184% 460人
以上資料意味著什麼呢?平安湖北省2017年98%的理賠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理賠比保費少,如果按照保險的真正意義來設計產品,理賠數量太少,太難看了啊。現在把理賠門檻降低,數量提高49倍,理賠成本只翻了一番,但是保費可以以數量級增加啊。
保險真正意義並不是有什麼事都給保,而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對家庭的最大保障。2017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7萬元。我個人可以認為少於這個數1-3倍的理賠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這個支出對於家庭來說不會太過沉重,基本每個家庭都會儲備這些現金或者資產,就算沒有保險也不會對生活帶來影響,這種理賠雖然不是小機率,其實也不小了,但是對保費的增加有明顯的促進做用的,你想想,如果一個保險大而全到撲個街擦傷扭傷都給賠,98%以上的理賠沒有意義,但是保險公司卻要養一大群理賠人員(理賠100和理賠10萬人力資源成本上區別沒有數字上大的),而你買的保險所支付的保費其實只有一小部分做為理賠基金,那保費得多高?這保險其實是不值得買的。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代理人做所謂的專業保險規劃的前提,都已經違背了保險的根本原則,代理人優先考慮的是投保人最大能承受的保費支出(雙十、標普,其實這也沒錯,錯就錯在後面,錯在產品不合理而已),然後再根據這個預算先做大人,後做小孩,最後老人(扯的,不會給投保的)的妥協而已,再從有限的幾個保險產品裡做預算,其實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結果就是造成了有效保額極度低下,保障大打折扣的現象,這是一份除了代理人之外沒有意義的保險。就是因為重大理賠少,這個缺陷顯得不明顯,就算髮現了也容易以各種理由忽悠過去。
有效保額是我發明的一個概念,因為不幸的事件發生機率本身很小,這些不幸事件之間有些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或者說能同時發生,但是機率是兩者機率再相乘,少到可以忽略的。家庭保險也不只能先考慮大人後做小孩,最後老人。理論上三者發生不幸事件的機率不會有數量級的差別,但是家庭2人甚至3人同時發生的機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們家庭真正的保額,並不是簡單所有保單的保額總和,那個是理論上的保額,也不可能實現的保額,您見過全家一起患重病,然後全部發生意外的例子嗎?沒有。所以家庭有效的保額只能算成家庭各成員各份保單上各種保額的加權平均,具體演算法要有大量資料支援,可以做為大學本科畢業論文了這裡就不說太多了。
這裡問題就來了,家庭要取得全面的保障,保費支出應該是平均有效保費乘以家庭人數再乘以保單數(重疾、意外),各項保險的保額要均等,人與人之間也要相對均等的。這樣才能起到保險的真正作用,不然就會出現有效保額不夠,或者生錯病,病錯人、買了意外險的人,重疾額度不夠(相對也是)這種尷尬局面。這樣看來,湖北省的家庭保費支出應該都要5位數了,你要買的話,家庭保費支出起碼也得大幾萬啊,基本這個你要買就是100%要支出的。但是上面有兩個數字非常尷尬。總理賠裡有98%的理賠,平均理賠金額只比平均保費高一點點,而且理賠金額佔了總理賠的50%。
當然不同險種的發生機率不一樣,槓桿不一樣也就是費率會不一樣。有些大而全的保險甚至意外、重疾共享的保額的費率比其他家分開買同樣保額的費率要高,這裡就不點名了。
到這裡,您看看你手上買了的或者將要買的保險,如果按有效保額的概念來算保障,究竟有多少意義。或者是你按有限保額的概念來重新配置保險,算一下保費得多高。
真正起到保險大槓桿作用的理賠機率,是少於重大疾病的0.16%,略高於意外死亡的0.0184%。大概在萬分到千分之一的區間以內。而且絕大部分在於重疾,重大疾病的理賠金額,也就是保險公司給的真實平均保障也不高的,以上面資料來看也就10萬不到,完全就是全家人幾年的保費而已,按有效保額的概念來時間更是短。
絕大部分代理人都喜歡說對所有人說如果沒買保險,重疾需要幾十上百萬的時候怎麼辦?或者時不時曬一下過百萬的理賠案例。麻煩大家去看看理財分紅型的重疾險,保額達到幾十上百萬的時候保費是多少吧,再者每個家成員都按這個標準配置後,保費支出還得加倍增多。看看還剩下多少家庭負擔的起吧。買了他們推薦的保險萬一真的發生幾十上百萬的醫療支出,絕大部分人都是覆蓋不住的,他們完全是在詭辯的,廣告詞你也相信?確定你付得起保費再說吧。見過太多的家庭花了大價錢,有效保額只是保費的幾倍,他們卻以為自己有幾百萬的保額,都是幾百萬身價的。
我們再看看圖二:
大家看到沒?重大疾病的4000例裡,top10第十理賠也就50萬左右,都是買了多個保險產品綜合理賠才有這麼多的,不得不說這裡的理賠是有點疑問的。而且還有豁免金額資料很有意思,有空再解剖吧。
再來看圖三,在這個資料裡98%的理賠都是50萬以下,50萬以上的按比例應該有80例左右。但是在前圖裡,top10裡最大不過80多萬,最小的50萬。難道有70個都是個50萬理賠?資料有問題,呵呵。
再分析一下,其實這上面的客戶都是聽了商業保險代理人的建議,按自己家庭收入來配置產品的,雖然可以買多點增強保額,但是不可能加多幾倍保費支出吧?圖上卻充分表明了有71%客戶的理賠都滿足不了需求的,同時也意味著如果一旦發生理賠,總客戶裡有71%保額是不夠的,是屬於無意義的保險,因為一般賠付儲蓄,或者省下來的保費足夠覆蓋了,遇到真正的不幸事情發生,你的有效保額太低了啊。萬一不是投保人發生不幸事件呢?你還沒算上其實老人發生重疾的機率是最高的,但是目前老人肯定是拒保的,就算有,保費也是天價,保費比保額高。就算20年前現在的老人當時還能算是年輕人的時候買了商業保險。您看看他現在那可憐的保額和現金價值?大部分家庭的保險都是有問題的啊。
以上的分析只是死差和費差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利差沒有體現。有些代理人直接跳出來說你懂個屁,保險公司的利潤來自死差費差和利差,他們根本不懂保險,只是死記硬背上線教的東西。同時本文也在不斷的更新當中,剛開始也沒把利差考慮進去。同時也有人提出演算法不太公平,因為有些險種是100%理賠的,其實應該說是返還,另外一方面目前保險人群還是相對年輕。往後理賠率會越來越高。
這裡我就增加利差的內容,並針對這一項進行分析。對於大部分非消費型的保險來說,都不是保終身的,這裡是人為的拉低了理賠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費。有一小部分特別是重疾險是保終身的,有事理賠沒事返還。所以按總保費收入來除理賠是不夠準確的說話我部分認同。首先我不認同返還部分是屬於理賠,這個本身如果是合同里約定的高機率事件。返還的部分是用你交的保費通過幾十年的長期投資所得的部分而已,是屬於利差。你交的保費算入保費收入裡面是沒毛病的,這部分的產品,還是有小機率產生理賠的,和一般的產品沒區別,理賠從保費裡出還是利差部分來出這個我們深究也沒用啦。所以非理財分紅型的利潤率也不低,保費巨大,深受保險公司特別是代理人的歡迎。不信你用非理財型的保費用來做4%的定投算複利,再和保險理賠+返還的總和比較一下?
無論保到60 70還是終身,機率雖然高一點,但是費率也高啊。而且這型別的保險你有沒有發現讓你出一堆的錢,但是最終算下來保費和保額相差無幾,更大的風險在於你現在年紀輕輕的買了保幾十年甚至終身的產品,費率是低,但是到老了你覺得這些保額會夠?到你年紀大了再買,費率直線上升,甚至拒保,失去意義了。再說一句,所有的保費交到保險公司,都會產生利差的。算上這部分的收益,好過賣軍火、販毒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想方設法去往這一塊鑽,萬億市場規模啊。
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目前商業保險太貴,利潤太豐厚了啊,保險公司自己賣這些所謂的產品,一方面談保障,另一方面卻給不到大部分客戶足夠的保障,還嫌客戶窮咯。再一次從不同角度來證明我上面的論點。
單純意外死亡的機率實在太低,單買這個的保費太便宜了而且通常不會被拒保啊,意外是和年齡沒有正相關的。
所以說問題的關鍵就回歸到重疾上面來了,家庭的主要風險就在於這裡。根據公開的資料統計重疾裡有80%的是癌症,根據某互助裡17年的資料啊。我幫助過幾百人裡,他們最高得到30萬幫助,最少也有5萬啊,而我只付出20塊不到去幫助別人。資料是不是很嚇人?
最後結論:對於99.99%的人來說,只要你不要一發工資全花光,至少你把不少於保費或者家庭總收入的10%用於定投抗家庭風險就可以了,並且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你不買任何保險都沒關係的。對於你相信代理人離開資料談風險的忽悠說法:萬一發生就是100%?風險一旦發生怎麼辦?你能保證不是你?…………我也有解決方案的。你買純消費型的重疾加意外就好了啊,一年沒多少錢,代理人說的一旦不給續保, 通常都是你年紀大了啊,你按我用保費來定投,年紀大了後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比你的保額還多啊,我還要你保險公司保障個屁啊,不信拿起你自己的保單算一下咯。還有我能確定20年前辛辛苦苦供的保險,那些人現在再看看他們的保額,現金價值等,他們正在嚎啕大哭呢。
如果你不想成為這萬分之一的其中一個,這個是沒辦法避免的,但是可以人為降低機率,我們也可以透過最低成本給自己家庭帶來最大的保障,千萬不要相信絕大部分代理人的話,消費型的保險,互助,社保醫保最重要的是家庭定投投資已經夠用了。不幸事情發生也沒辦法,但是他不會因為你買了保險就不會發生,甚至某種意上來說,買了機率還會高。不信你看看兩部一樣的車,一部只有交強險,一部有200萬第三者,你看誰的事故率高?代理人的營銷都很牛,讓你覺得如果買了他們的產品,錢還是你的,您身價已經是百萬?而且出險還有賺的感覺?對不對?其實都是坑啊。
再套用一下代理人們的邏輯:哪怕是千萬分之一的發生機率,你能保證不是你?萬一是你怎麼辦?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拿收入的10%來買雙色球,要不一年買一次,中頭獎機率可以達到千分的級別,要不每個月買一次每個月都有萬分價格的機率,還沒算上其他等獎呢?理論上你中頭獎的機率和發生重大理賠的機率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
9 # 戴你投保
我是從業者,保險公司出來的很難做到不騙人。
以為培訓就是教你如何騙人,大多數從保險公司出來的也是因為厭惡哪種方式才出來的。
我現在在保險經紀公司,專業知識提升了,業務面廣了,對接的保險公司也多,所以客觀一些。
-
10 # 滄海帆心
形象點的話可以這麼理解,上大學有什麼用呢,上名牌大學又有什麼用呢?從大規律上講短期可能沒有差別,可能前期沒上大學的還要快活些。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發現開始不一樣,都過了一輩子,生活質量不大一樣。相同條件下有保險和沒保險在沒發生風險的時候,有保險的比沒保險的多花錢,有風險的時候有保險的比沒保險的更有錢。這時心態必然不一樣。保險讓生活更有質量。
回覆列表
保險對於我來說即是保險,也是投資。
現在都有很多不同種類的保險,能夠符合不同人的需求。
年金保險的話(短中長期理財規劃都絕佳):短期保證資金安全同時有收益,中期收益穩定同時資金週轉靈活,長期穩定現金流滿足各階段規劃,實屬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