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一隻叫「阿布」大象當作哥哥,
騎著鴕鳥狂奔,和獅子共眠,
與獵豹嬉戲,跟著狒狒爬樹,
非洲原野上
幾乎所有的熊禽猛獸,
到了她這裡都失去了戾氣。
她被成為“能和動物對話的女孩”
……
蒂皮和阿布
蒂皮·德格雷1990年出生在非洲的那密比亞,在非洲叢林長大。父母是專業攝影師。之所以會選擇在非洲生活,源於蒂皮的父親跟印第安酋長的一次對話。他永遠記得1955年一位美洲酋長的話:讓人成為動物吧!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在動物身上發生過的所有的事,也會在人身上發生。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是地球的兒子。
酋長的本意大概是人應該回歸本性,跟動物和諧相處,人和動物都是地球公民。
因為受這句話的影響,女兒蒂皮在非洲剛一出生,就被放在野生動物群裡。她掛在大象「哥哥」阿布的鼻子上和“他”親吻。她站在地上,被獵豹前呼後擁著散步。還在嬰孩時期,就坐在鴕鳥「林達」背上四處遊蕩。“林達很善良”,蒂皮自述說,“它老怕把我會掉下來,我騎著它的時候常常一動不動”。
蒂皮和林達
這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人們印象裡所有危險兇殘的猛獸,都把她當做朋友,甚至是王者,「俯首稱臣」。
蒂皮在沙漠中
蒂皮三四歲時赤身裸體走進沙漠,那堆小小的柔弱的肉體,在大漠夕陽下泛出的光澤,讓人心神顫動。
蒂皮說,“動物就是我家裡人”,“我的天賦就是和動物說話”。孩子在長大成人以前,與動物之間似乎存在著那種神秘的聯絡。那些為一隻斷翅的鴿子而落淚的,不都是些孩子嗎?
蒂皮德格雷從小就喜歡自由、不懼怕野生動物,她會試圖用眼神和心靈與動物交流。
蒂皮和斑馬
她認為動物從來不兇惡,這是比較好鬥。
她認為野生動物有天敵,但也有朋友。
她把世上的人分為好人和壞人,
動物來自好人這邊。
蒂皮和變色龍
“在我出生之前,父母就在南非、波扎那和那密比亞交界的卡拉哈迪大沙漠生活了七年。在這些年裡,他們觀察貓鼬和meng,給它們拍影片,拍照片。這些憨態可掬的小生靈,在別處是見不到的。在媽媽和達杜(我是這樣稱呼爸爸的)的眼裡,狒狒和我們簡直成了一家人。狒狒是野生動物,但可以說,是它們養育了我的父母。我相信,對父母來說無憂無慮,就是真正的幸福。他們在卡拉哈迪沙漠裡與狒狒相處很好,他們甚至可以一輩子呆在那兒;再說媽媽也很想在那兒把我生下來,這樣,我就會成為一個「狒狒姑娘」,像它們的小姐妹那樣,但這念頭後來沒有實現。”
蒂皮和獵豹
一個法國小女孩,用她童真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可以肯定,沒有人在她與那些野生動物做朋友之前,告訴她不要去傷害那些動物。小蒂皮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動物,不離不棄地與野象、鴕鳥、變色龍、斑馬、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起長大。她的朋友意識來自天性,就像她覺得自己也是野生的一樣。
“儘管動物世界也有著複雜,動物也有著好鬥的性格,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小蒂皮說,“我們要與那些野生的動物交流,用我們的語言、行動、愛心去關懷關愛理解並尊敬他們。”
“我們人類當中有些人很兇惡,兇惡得一點道理也沒有,僅僅是從中取樂。這些人都是出自壞蛋堆裡”。蒂皮深信動物是出自好人堆裡的。
小蒂皮1990年在那密比亞出生後就跟隨父母輾轉於非洲南部的沙漠、叢林,與狒狒相伴,同鴕鳥共舞,大象是她哥哥,變色龍是她最好的朋友,就連危險的動物她也嘗試著去接近:小獅子吮吸著她的拇指睡得很香,兇惡的豹子向她撒一泡尿表示親暱……
她把自己當成了和它們一樣的動物,而動物們似乎也接受了她這個遠道而來的特殊成員。
據蒂皮的母親現年57歲的西爾薇介紹:“她一點也不害怕,她沒有意識到她和「阿布」的身材相差很大,甚至沒有覺得她和動物之間有著物種的差別。她會看著「阿布」的眼睛,與它說話。蒂皮遇見‘阿布’時只有18個月大,那是一個特別的階段。”蒂皮和動物的友誼令人難以置信。蒂皮兩歲時就和一個象群一起漫步,她會和幼獅坐幾個小時。成了名副其實的“小野人”。
蒂皮和非洲印第安人
生活是一場神秘的冒險,
尤其是在非洲草原,
不會因為童真的善念而改變。
小蒂皮和「朋友們」友誼的小船
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
也有「翻船」的時候。
蒂皮也曾受過皮肉之苦:有一次一頭貂狸咬傷了她的鼻子。她在1994年還遭到過一頭名叫「辛迪」的狒狒的襲擊,大概是因為「吃醋」,辛迪扯掉了蒂皮一大綹頭髮,疼得她差點掉下了眼淚。
蒂皮和非洲人學射箭
還有一次,蒂皮的豹子好友傑比把兩名非洲小男孩誤當成了獵物,並且咬住了其中一個孩子,蒂皮徑直走過去喝止了傑比,並在它的鼻子上打了一下。於是,傑比溫順地坐了下來,臥在地上,它知道自己惹蒂皮生氣了,受到攻擊的小男孩才倖免於難。
在那密比亞,蒂皮結識的小夥伴很多,其中有一個名叫穆法薩的好友,它是一頭幼獅,喜歡吮吸蒂皮手指頭,這個情景還被父親塞爾維的鏡頭抓拍了下來。“拍下這張照片的第二年我們又回到那裡去探望它,它已經長大了。穆法薩一見到蒂皮就把她認出來了,並向她友好地搖搖尾巴,就像一頭家貓那樣,但它的熱情差點把蒂皮撲倒。
蒂皮和海鳥
巴黎沒有朋友,非洲才是她的家鄉。
這是這個法國小女孩靈魂深處的銘記,
她認為非洲才是自己真正的故鄉。
10歲那樣,蒂皮隨父母回到了祖籍地法國巴黎,可城市生活對她造成了很多困擾。她們家距離著名的「蓬皮杜文化中心」不遠,這裡每天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她站在窗前,茫然面對那絡繹不絕的人流,心中卻思念著她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夥伴。
蒂皮和野兔
“我們在非洲從來不聽音樂,耳朵裡全是蟋蟀的聲音。她以前有大象哥哥作伴,如今卻沒有朋友。她認為巴黎的朋友都不夠鐵,很容易背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因為習慣於赤腳,她忍受了很久以後,最後索性脫了鞋子和襪子上學,結果遭到周圍的孩子一片嘲笑。
她的爸爸說過,都市橫行的車流,從天而降的恐怖事件,謀殺,欺騙、誘惑與陷阱,“比自然界危險得多”。
法國巴黎
在都市裡呆得太久了,蒂皮惆悵地說:“現在我什麼都沒有了。有時我在想,我可能再也不會與動物說話了。即使是回憶起以前,我也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能與動物對話。
“回到法國後,我曾經試過跟麻雀、狗、鴿子、貓、牛或者馬說話,但行不通。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想,那是因為非洲才是我的故鄉,而不是法國吧,我會一直與它們保持溝通。”
她能分清楚馬拉加西數十種蠍子的種類,卻不知《哈利波特》為何物。“城裡沒有面包樹,我只好爬到路燈杆上去。”
重返非洲,這是心底長久的呼喚,
蒂皮喜歡看夕陽,
她的小豹、小熊們也喜歡。
你知道麼?人不在動物的眼裡,
它面對著你卻在看你身後的東西。
經驗再豐富的馴獸師也沒法訓練動物的眼神。蒂皮似乎也這樣,從小就不愛拍照,她在所有的照片中都不看鏡頭。
蒂皮側影
“和巴黎相比,我更喜歡非洲,我想回非洲去。現在我還會想起動物朋友,還有炎熱的氣候和風,我們居住的小帳篷。”
蒂皮近照
談及蒂皮今後的打算,西爾維說:“蒂皮認為她是非洲的,和我當年帶回巴黎的小貓鼬一樣,巴黎不適合她,她想獲得那密比亞護照,想成為一名那密比亞大使。”
有傳言稱,蒂皮現已重返非洲,從事與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的電影拍攝工作,但沒人知道她的蹤跡。
她把一隻叫「阿布」大象當作哥哥,
騎著鴕鳥狂奔,和獅子共眠,
與獵豹嬉戲,跟著狒狒爬樹,
非洲原野上
幾乎所有的熊禽猛獸,
到了她這裡都失去了戾氣。
她被成為“能和動物對話的女孩”
……
蒂皮和阿布
蒂皮·德格雷1990年出生在非洲的那密比亞,在非洲叢林長大。父母是專業攝影師。之所以會選擇在非洲生活,源於蒂皮的父親跟印第安酋長的一次對話。他永遠記得1955年一位美洲酋長的話:讓人成為動物吧!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在動物身上發生過的所有的事,也會在人身上發生。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是地球的兒子。
酋長的本意大概是人應該回歸本性,跟動物和諧相處,人和動物都是地球公民。
因為受這句話的影響,女兒蒂皮在非洲剛一出生,就被放在野生動物群裡。她掛在大象「哥哥」阿布的鼻子上和“他”親吻。她站在地上,被獵豹前呼後擁著散步。還在嬰孩時期,就坐在鴕鳥「林達」背上四處遊蕩。“林達很善良”,蒂皮自述說,“它老怕把我會掉下來,我騎著它的時候常常一動不動”。
蒂皮和林達
這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人們印象裡所有危險兇殘的猛獸,都把她當做朋友,甚至是王者,「俯首稱臣」。
蒂皮在沙漠中
蒂皮三四歲時赤身裸體走進沙漠,那堆小小的柔弱的肉體,在大漠夕陽下泛出的光澤,讓人心神顫動。
蒂皮在沙漠中
蒂皮說,“動物就是我家裡人”,“我的天賦就是和動物說話”。孩子在長大成人以前,與動物之間似乎存在著那種神秘的聯絡。那些為一隻斷翅的鴿子而落淚的,不都是些孩子嗎?
蒂皮德格雷從小就喜歡自由、不懼怕野生動物,她會試圖用眼神和心靈與動物交流。
蒂皮和斑馬
她認為動物從來不兇惡,這是比較好鬥。
她認為野生動物有天敵,但也有朋友。
她把世上的人分為好人和壞人,
動物來自好人這邊。
蒂皮和變色龍
“在我出生之前,父母就在南非、波扎那和那密比亞交界的卡拉哈迪大沙漠生活了七年。在這些年裡,他們觀察貓鼬和meng,給它們拍影片,拍照片。這些憨態可掬的小生靈,在別處是見不到的。在媽媽和達杜(我是這樣稱呼爸爸的)的眼裡,狒狒和我們簡直成了一家人。狒狒是野生動物,但可以說,是它們養育了我的父母。我相信,對父母來說無憂無慮,就是真正的幸福。他們在卡拉哈迪沙漠裡與狒狒相處很好,他們甚至可以一輩子呆在那兒;再說媽媽也很想在那兒把我生下來,這樣,我就會成為一個「狒狒姑娘」,像它們的小姐妹那樣,但這念頭後來沒有實現。”
蒂皮和獵豹
一個法國小女孩,用她童真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可以肯定,沒有人在她與那些野生動物做朋友之前,告訴她不要去傷害那些動物。小蒂皮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動物,不離不棄地與野象、鴕鳥、變色龍、斑馬、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起長大。她的朋友意識來自天性,就像她覺得自己也是野生的一樣。
“儘管動物世界也有著複雜,動物也有著好鬥的性格,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小蒂皮說,“我們要與那些野生的動物交流,用我們的語言、行動、愛心去關懷關愛理解並尊敬他們。”
“我們人類當中有些人很兇惡,兇惡得一點道理也沒有,僅僅是從中取樂。這些人都是出自壞蛋堆裡”。蒂皮深信動物是出自好人堆裡的。
蒂皮和獵豹
小蒂皮1990年在那密比亞出生後就跟隨父母輾轉於非洲南部的沙漠、叢林,與狒狒相伴,同鴕鳥共舞,大象是她哥哥,變色龍是她最好的朋友,就連危險的動物她也嘗試著去接近:小獅子吮吸著她的拇指睡得很香,兇惡的豹子向她撒一泡尿表示親暱……
她把自己當成了和它們一樣的動物,而動物們似乎也接受了她這個遠道而來的特殊成員。
蒂皮和獵豹
據蒂皮的母親現年57歲的西爾薇介紹:“她一點也不害怕,她沒有意識到她和「阿布」的身材相差很大,甚至沒有覺得她和動物之間有著物種的差別。她會看著「阿布」的眼睛,與它說話。蒂皮遇見‘阿布’時只有18個月大,那是一個特別的階段。”蒂皮和動物的友誼令人難以置信。蒂皮兩歲時就和一個象群一起漫步,她會和幼獅坐幾個小時。成了名副其實的“小野人”。
蒂皮和非洲印第安人
生活是一場神秘的冒險,
尤其是在非洲草原,
不會因為童真的善念而改變。
小蒂皮和「朋友們」友誼的小船
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
也有「翻船」的時候。
蒂皮也曾受過皮肉之苦:有一次一頭貂狸咬傷了她的鼻子。她在1994年還遭到過一頭名叫「辛迪」的狒狒的襲擊,大概是因為「吃醋」,辛迪扯掉了蒂皮一大綹頭髮,疼得她差點掉下了眼淚。
蒂皮和非洲人學射箭
還有一次,蒂皮的豹子好友傑比把兩名非洲小男孩誤當成了獵物,並且咬住了其中一個孩子,蒂皮徑直走過去喝止了傑比,並在它的鼻子上打了一下。於是,傑比溫順地坐了下來,臥在地上,它知道自己惹蒂皮生氣了,受到攻擊的小男孩才倖免於難。
在那密比亞,蒂皮結識的小夥伴很多,其中有一個名叫穆法薩的好友,它是一頭幼獅,喜歡吮吸蒂皮手指頭,這個情景還被父親塞爾維的鏡頭抓拍了下來。“拍下這張照片的第二年我們又回到那裡去探望它,它已經長大了。穆法薩一見到蒂皮就把她認出來了,並向她友好地搖搖尾巴,就像一頭家貓那樣,但它的熱情差點把蒂皮撲倒。
蒂皮和海鳥
巴黎沒有朋友,非洲才是她的家鄉。
這是這個法國小女孩靈魂深處的銘記,
她認為非洲才是自己真正的故鄉。
10歲那樣,蒂皮隨父母回到了祖籍地法國巴黎,可城市生活對她造成了很多困擾。她們家距離著名的「蓬皮杜文化中心」不遠,這裡每天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她站在窗前,茫然面對那絡繹不絕的人流,心中卻思念著她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夥伴。
蒂皮和野兔
“我們在非洲從來不聽音樂,耳朵裡全是蟋蟀的聲音。她以前有大象哥哥作伴,如今卻沒有朋友。她認為巴黎的朋友都不夠鐵,很容易背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因為習慣於赤腳,她忍受了很久以後,最後索性脫了鞋子和襪子上學,結果遭到周圍的孩子一片嘲笑。
她的爸爸說過,都市橫行的車流,從天而降的恐怖事件,謀殺,欺騙、誘惑與陷阱,“比自然界危險得多”。
法國巴黎
在都市裡呆得太久了,蒂皮惆悵地說:“現在我什麼都沒有了。有時我在想,我可能再也不會與動物說話了。即使是回憶起以前,我也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能與動物對話。
“回到法國後,我曾經試過跟麻雀、狗、鴿子、貓、牛或者馬說話,但行不通。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想,那是因為非洲才是我的故鄉,而不是法國吧,我會一直與它們保持溝通。”
法國巴黎
她能分清楚馬拉加西數十種蠍子的種類,卻不知《哈利波特》為何物。“城裡沒有面包樹,我只好爬到路燈杆上去。”
重返非洲,這是心底長久的呼喚,
蒂皮喜歡看夕陽,
她的小豹、小熊們也喜歡。
你知道麼?人不在動物的眼裡,
它面對著你卻在看你身後的東西。
經驗再豐富的馴獸師也沒法訓練動物的眼神。蒂皮似乎也這樣,從小就不愛拍照,她在所有的照片中都不看鏡頭。
蒂皮側影
“和巴黎相比,我更喜歡非洲,我想回非洲去。現在我還會想起動物朋友,還有炎熱的氣候和風,我們居住的小帳篷。”
蒂皮近照
談及蒂皮今後的打算,西爾維說:“蒂皮認為她是非洲的,和我當年帶回巴黎的小貓鼬一樣,巴黎不適合她,她想獲得那密比亞護照,想成為一名那密比亞大使。”
有傳言稱,蒂皮現已重返非洲,從事與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的電影拍攝工作,但沒人知道她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