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氏
-
2 # 我的數學我做主
對於應試教育
1、在基礎教育階段,在中國當前的高考體制下,抓教學成績,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2、應試教育提倡的是厚積薄發,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讀,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3、作為鄉村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大多是農村的孩子,他們需要透過學習改變命運,那麼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4、當今社會,所有這些提供公平向上機會的通道,大都要經過考試這個關口,所有這些考試也都要經過艱辛的學習。
5、自古學生苦,不努力拼搏憑什麼就有收穫?應試教育,用分數說話,個人認為還是當今最公平的選擇人才方式。
6、如果你投胎技術不好,那麼,不要怨天尤人,你就好好學習吧。
以衡水中學為例/
大家對衡水中學可能都有所耳聞,但是,我估計很多人也是被媒體帶到溝裡去了。衡水中學作為一所超級中學,它已經連續17年蟬聯河北省高考榜首,2016年考取清華、北大有139人。可是,長期以來,一些媒體把衡水中學妖魔化,把衡水中學批叛為滅絕人性的高考工廠,很多人以訛傳訛,說衡水中學學生壓力太大,教學樓、宿舍都裝了鐵絲網,防止學生跳樓。真相是否如此呢?去過衡水中學的都知道,他說那絕對是造謠。
是的,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立德樹人,不是高考和大學,我百分百認同這個大前提,就如同我知道,體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不是賽場輸贏。強身健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打太極、做瑜伽、踢足球,可以慢跑、游泳,有氧運動,這些都是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但是,具體到某項賽事,是有輸贏的,奧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同理,基礎教育階段,高考是出口也是關口,是基礎知識的競技平臺,是要分勝負的。
很多人對應試教育存在誤解,持有偏見,包括教育體制內的一些領導,緣於他們對應試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填鴨式、滿堂灌的老印象,實際上呢?應試教育早已今非昔比了。
很多學校對老師在教學方面的具體要求,對於新授課,文科類,要求老師課堂授課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另外15分鐘必須進行互動和啟發式教學,教學相長;每堂課,老師單次連續講課不得超過5分鐘,5分鐘後必須停下來,然後和學生互動;他們還有“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難點,講規律、拓展,講易錯、易漏、易混點;三不講,是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
3 # 務本求進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哈。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是中國現行教育的實質)是指以提升學生考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且看重於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與素質教育不是相對應的兩個概念。普遍認為應試教育雖存在弊端,但卻能為中國各個地區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我再描述一下目前的情況:這幾年面對這種情況國家從考試節目,題目,課程設定等諸多方面都做了改變,成果不盡如人意。國內有很多的私立,公立學校也在學習國外,做很多各種各樣的嘗試。
發表下個人看法,的確應試教育不好,所謂的素質教育也沒有多好。世界各國都在做各種嘗試,教育改革是大家都在做的事。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從立國到改革開放再到現在,時間短沒有足夠的精力和也沒有系統的研究。請相信我們自己,不就的將來國外的小中大學生也會瘋狂的來中國留學,因為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有我們這樣的教育關注度,因為我們祖國已經創造了很多的奇蹟,也必將迎來複興時刻。當然也因為,我會和大家一樣會全力以赴。我們的共識就是少年強則國強,一定要做到,也一定會做到!
-
4 # 門老師領進門
應試教育,對於中國國情而言是必要的,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華人口基數過大,所以需要透過考試來篩選人才,而對於學生而言,基礎科學和語言,歷史等的學習也最能體現出孩子在未進入社會前的學習能力,自律能力等,當然這不代表著高分一定高能力,所以我們可以把應試教育看成人才篩選的基礎過程,以後同樣還會在大學中,透過社團活動,科研活動繼續篩選,總之,應試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基本形態,華夏的文明也歷來如此,但是隨著教育的持續發展和改革,應試教育也會變的更為人性化和多選擇化,比如現在的藝考,就是透過考試發掘藝術類人才,也希望孩子們以後能有更多的選擇,發現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
5 # 圭圭桔桔
自古皆應試。
隋唐就開始科舉制度,皇帝收攬人才,為帝國所用。當然,那時候走後門是慣例。宋朝之後,相對公平,十年寒窗就是為了一朝登科,為民服務,十分不易。
當然那個時候也有特長生,有考武科的。傳統禮樂射御書數中,有考駕駛的,有考騎馬打仗的,有考唱歌的,有考樂理的,庭多方面的。
目前,我們夜還是應試。以相對公平的方式選拔人才。初衷好,方法也好。
但這隻能叫做科舉培訓,訓練應試科目的做題方法和必要的技能。如果說這就是教育那就有點狹隘了。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不是育才。才在不同時空下有不同標準,按照這個標準培養人才,是培訓機構乾的事。育人是個複雜的工程,包括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等各個方面,不只事應試。
-
6 # ViVi說教育
當今社會,所有這些提供公平向上機會的通道,大都要經過考試這個關口,所有這些考試也都要經過艱辛的學習。自古學生苦,不努力拼搏憑什麼就有收穫?應試教育,用分數說話,個人認為還是當今最公平的選擇人才方式。
因為應試教育前面地追求高分,影響孩子實際操作能力,興趣愛好和天賦秉性的發展和發展。然而,我個人認為在當今社會,還沒有一個更好的教育評價體系來代替應試教育。一則應試教育較好的保證了教育的公平性,無數寒門子弟透過應試教育改變了社會階層,實現了生命質的飛躍,也撬動了日趨板結的社會分層。二則與應試教育針鋒相對的素質教育,在大張旗鼓地喊了幾十年後,也沒有見到出現大的改動和讓人喜聞樂見的改變,更難以發現素質教育可以完美頂替應試教育的方法方案。
-
7 # 茅草山莊老王
中國的應試教育是普遍存在的,從隋唐時期的科舉考試製度就開始了。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都是為了參加科舉考試而讀書,請哪個先生教育子弟是以考試為目的,在哪個私學讀書也是以考試為目的,在政府開辦的學校裡也是以考試為目的的。在科舉考試製度興起之後,許多社會底層的人要想改變命運就只有讀書,然後參加科舉考試。許多讀書人為了能考個一官半職,終其一生都在為之而奮鬥。有的人從小就刻苦讀書,參加考試,一直考到成家立業,考到子孫滿堂,考到頭髮鬍子花白也還在考。可見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對讀書人的摧殘有多可怕。
在當今社會,應試教育也是無處不在的,下到幼兒園,上到高等教育,都有各種考試,一個單元結束了要考,半期要考,期末要考,升學要考,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總之一切都似乎是為了考試而存在的。除了文化教育要考試外,各種技能的學習也要考試,比如汽車駕駛等。
考試無處不在,除了考試似乎也找不到任何更好的方式來檢測學生,也找不到考核老師的更好辦法,所以只有考試,各種考試!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實施談何容易!
-
8 # 百川談教育
2020年春冠狀病毒疫情肆虞,高考延期,舉國關注。僅此一點,足以說明高考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可見一斑。應該說,中國的基礎教育已經深深的打上了應試的烙印。其主要原因是:
1.高考還是基礎教育唯一的“指揮棒”。由於高考目前還發揮著維護社會公平穩定的底限作用,它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影響一級一級向下傳導,致使應試教育的傾向普遍存在。
2.影響基礎教育的考試評價制度和評價模式還沒有完全改變。考試成績目前還是評價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
3.考試和應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應試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改革只能是“帶著鐐銬跳舞”。
4.基礎教育的價值功利化。高考的遴選作用使基礎教育自身就承載了太多的壓力。加之由於競爭激烈使就業等社會壓力轉嫁到了教育身上。
5.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想,還只能是一種教育追求。
總結:步入新世紀的近二十年以來,儘管國家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小學課程教學制度改革,高考命題考試改革,但目前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沒有跳出應試教育的模式。 -
9 # 思路生活
應試教育普遍存在,且短期內無法改變。但有的只會了花拳繡腿的套路,而有的卻練成降龍十八掌。
1.教育資源極不平衡,好學校人人都想上。
中國是人口大國,需受教育人口數以億計,僅每年的高三考生就以幹萬計。中國教育資源,農村與城市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省與省之間,即使身處同一城市的不同學校之間,教育資源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就只佔很少比例,好學校意味著更多大的希望和更好的前途,人人都想上。每年畢業的大學供過於求,就業壓力十分巨大,好的單位非985、211學校的學生莫屬,由此可見好學校才有好未來。
2.以分錄取最殘忍,但也最公平。
由於受教育人口太大,好的教育資源又如此稀缺,中國不可能採取國外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方式來錄取學生,為避免這種人為評價的靈活性和可能的潛規則,只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以考分論成敗。這是所有選項中,最為公平,也是最殘忍的那個,但以分錄取也為中下層家庭學生打開了一扇透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窗。
3.應試教育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
應試教育由來己久且普通存在。由於高考只以分數論成敗,所以從幼兒園到高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高考這個指揮棒來的。
用分評價學校、老師和學生雖然簡單、粗暴,卻非常實用,素質教育儘管非常重要,但由於差異化多,主觀性強,難以進行標準化考核,而且,有些素質的培養在短期內根本看不出效果。
4.應試教育一切以會考、考好為核心。
應試教育以提高考分為宗旨,其他無關的如理科生的歷史地理,不用考試的次科如美術、音樂及體育等都不上或少上。
為了考試,老師和學生透過以下方式來達成,以重點、難點,尤其是考點為核心展開教學工作,將所有考點模組化並對應各種題型,反覆講解各種題型的解題套路,再一個殺手鐧就是要求學生對各種題型進行瘋狂的刻意訓練,刷數不盡題,進行數不完的考試,簡單地說,老師專注於做題的套路,學生專注套路的熟能生巧,分工合作。
5.應該教育下的學生,有的只會套路,而有的卻培養了素質和能力。
由於套路是老師精心琢磨分析總結出來的,大部分學生只會照方抓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但見到沒做過的題,就兩眼一摸黑,毫無辦法,這種學生將成為應試教育的受害者,無思考,無主見,無變通,即使高分,能力也很欠缺。
反之,有的學生則會去琢磨與分析老師套路的原因,並自己也學著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套路。
所以,有的人離開套路毫無辦法,而有的人卻用別人的套路形成了自己的能力與素質,高下立分,勝負立判!
-
10 # 智睿高中英語
您提出了一個敏感而尖銳的問題。
恕我直言,我首先表明我的態度,僅供商討,不喜勿噴。
一、在教育學或教育管理學中,從來就沒有“應試教育”一說,也沒有它的一席之地,因為它不是一種教育類別,不屬於任何一種官方和學術界認可的教育形態。
素質教育就是好
二、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全面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國在上一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推出一些深化素質教育的政策措施,也曾經湧現出了一批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小學先進典型。在後來的較長時期的討論中,逐漸出現了一些折中的看法,即素質教育不是沒有考試,應試教育雖然是“民間”稱謂,但不是“洪水猛獸”,畢竟反映了一些社會現實,兩者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並非反義詞。
三、應試的情況在社會中是實際存在的,但是說應試教育是普遍存在的,筆者難以認同。一種稱之為教育的,它本身是有一套體系的,素質教育就是如此,素質教育只是把考試作為一種評價手段和工具,不是目的,也永遠不會成為目的,而“應試教育”只是為考試而考試,把手段當成了目的。
不要啊!
四、有人把中高考與應試教育相提並論,筆者亦難認同。以高考為例,絕大多數普通高中學校在學校管理、課程設定與實施、招生收費等方面規範辦學,開足開齊必修課、選修課,也推出一些校本課程,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中生。國家早已明確“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優秀人才和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勞動者”。而高三學生面對的高考,是國家的一種考試製度,是在學生完成了高中學業、參加了畢業會考之後,為高校選拔優秀人才而使用的手段,屬於選拔性考試,但它不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全部,筆者認為,普通高中為中、高等院校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體現了一部分教育目標的實現。近年來教育部門為糾正把中高考等同於 “應試教育” 的片面看法,已經採取了包括“不下達中高考任務指標、不對外公佈考生成績、不獎勵中高考狀元、不在媒體釋出中高考喜報”等多種硬核舉措,“片追”熱度大大降溫,收到初步效果。但是要從根本上徹底消除“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尚需時日。
思考一下
總而言之,應試是客觀存在的,但“應試教育”是要旗幟鮮明反對的,我們要大力推行和深化的就是素質教育,特別是要培養新時代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回覆列表
教育不應試要她幹啥。
教育要應試,生活,生產,工作,家庭教育,考試。
教育要應對無數考試。
不懂應試的教育是書呆子,是廢物。
教育為應試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