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G數字經濟產業圈

    日前,中國移動釋出《5G產業發展與投資報告》,分析了5G對生產和生活帶來的變革,研判5G產業建設的投資機遇,探索伴隨5G發展而閃現的投資機會。

    報告指出,在5G網路重構與能力升級的新變革之下,蘊藏著萬億機遇的5G產業一觸即發。隨著商用程序深化,5G技術將推進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及AI等關聯領域裂變式發展,賦能垂直行業並深度融合,形成5G大生態,為國家競爭力提升、社會轉型和行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報告特別分析了5G帶給物聯網、智慧工廠、大影片、教育資訊化、智慧醫療等行業的變革趨勢。

    隨著5G商用程序的深化,5G將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影片、大資料及AI等關聯領域裂變式發展。

    一是萬物互聯。5G將為物與物的連線提供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和廣覆蓋的網路環境。

    二是影片升級。5G時代使用者可隨時隨地享受高畫質影片體驗,打造沉浸式感受。

    三是萬物可雲。5G不僅推動資料雲端化處理,更助力雲計算下沉至終端,形成邊緣雲計算格局。

    四是高效資料。5G網路能力使資料收集和處理高效化,提高了價值挖掘的可靠程度。

    五是智慧5G。5G為AI提供泛在化互聯環境、更新的應用場景和海量資料。

    此外,5G將以其大頻寬、低時延、泛連線的能力促進行業數字化,賦能各行各業。

    5G時代到來

    1G打電話,2G聊QQ,3G刷微博,4G看影片,那麼5G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5G不只是秒秒鐘下完一部電影這麼簡單了,還意味著機器將更加的自動化,虛擬現實,物聯網,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等一系列操作,有了更強大的5G以後,都將迎來廣闊的應用空間。

    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物體變得智慧化,到無人駕駛汽車解放雙手,再到VR和AR爆發出虛擬和現實交融的魔力,5G將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生活的便利性和豐富性飛昇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層面。

    關於5G究竟有多麼重要,高通CEO莫侖科夫這麼說:

    “5G是一種全新的網路,它能為大量裝置提供支援。5G的誕生與電力或汽車同等重要,它將對經濟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5G是一個智慧終端外溢的時代。生活中的物件如魔法賦能,不再憑藉操作者的感知,而是依仗資料的測算結果精確行事。現實和虛擬的邊界由此模糊,人性和資料的鴻溝逐漸填平。

    物業或是巨頭爭奪的合作伙伴

    有觀點稱,最遲到2020年,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最富聲譽的物業管理公司,將成為科技巨頭爭奪的合作伙伴。

    中國科技巨頭想要真正改造居民的衣食住行,就必須離開小家,尋找社群甚至是城市的合作者。高質量的物業管理公司,可能是最可靠的合作者。

    科技公司很難發掘小區不同業主之間的公共訴求;很難協調和處置不同業主,由於運用新技術而產生的可能碰撞;很難準確劃分一種新服務的成本分攤……沒有社群終端的合作,網際網路公司就只能被捆綁住手腳,在狹小的民宅內部想辦法。

    但物業公司需堅守服務本心,以較好的品牌保證客戶的滿意度。只有這樣,才能帶來業主增值服務的真正展開——只有業主增值服務的真正展開,才有5G時代智慧化社群改造的可能性。只有在獲取業主集體信任的前提之下,小區層面的萬物互聯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授權。也只有憑藉高質量的線下服務體系,這種萬物互聯所落實的具體服務指令,才可能得到有效貫徹執行。

    當前物業管理板塊的估值很誘人,但打造高品質物業管理服務的前景或許更加誘人。新智慧社群運營服務,或許是企業未來十年規模化轉型的機會。

  • 2 # 愛物管

    當前,各行各業的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都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現實還是困難重重。

    使用工具的思路沒錯,但這不是本質的問題。

    中國的商業銀行喊數字化轉型喊了近十年,但近幾年還是公認的轉型困難。儘管我們已經能看到各大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app、AI理財等,似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起碼現在大家辦理業務已經方便了一些。

    但金融科技對整個銀行體系的影響不僅僅在生產力,而是對整個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顛覆。

    比方說,現在的銀行產品要從線下遷移到線上,一個根本的變化便是產品開始面向全國,總行的威權將大大增強,其責任也更為重大。既然如此,對總行相關部門的考核,就不能再是大鍋飯的模式,否則業務做不起來。

    但很多銀行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在銀行或者一些國企單位待過的人可能都有所感觸,提需求都可能是一各很麻煩又很難實現落地的過程。

    直白來說,這就是以金融科技為代表的生產力快速發展與生產關係變革滯後(也就是機關科層組織)之間的矛盾。

    因此,所使用的工具有沒有深入影響到業務的核心,讓生產關係為之適配,這是關鍵點。

    以物管行業為例,市場上出現了林林總總的物業管理系統,有解決業主關係的、有解決使用者關係的,這些在相應的領域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是對核心的服務效率、成本效益等都是否產生了影響呢?

    這其中的矛盾不言而喻,使用了23個系統,帶來的卻只有2.87個小時的勞動效率和15萬/年/人的管理效率。

    很多的數字工具應用了,卻沒有深入影響到企業的核心——定價標準、服務組織結構和結算標準,很多企業還是不清楚人力成本的支出,也不明確有些架構可以直接砍掉。

    傳統“總部職能-區域總監-專案經理-專業經理-主管-領班”層層疊加經驗式管理架構,管理半徑非常短,大量服務成本支付不透明,浪費在各層級管理過程中的成本佔實際服務成本的30%。

    而且,數字服務標準還能根據資料的反饋,按月調整最佳化,不如傳統物企那樣一成不變,真正能讓質量和成本實現平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服務公司怎麼做,才能幫助農民開啟致富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