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姐小廚房
-
2 # 空山人語
我們這邊是清明,十月初一,正月初三,座標河南南陽。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這麼大,想必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
3 # 蘇哥說事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祭祀的時間也不同,拿我們東北黑龍江來說,一般過了七月初十就可以了,當然嘍,一定要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陰天是絕對不可以的。
-
4 # 文慧142820636
我們這七月十五是燒去年七月十五前去世的人,從去年七月十五後過世的人只要今年過了農曆七月初一就可以燒,選日子男單女雙,燒多燒少不限。
-
5 # 萬事如意888
謝謝悟空,我淡淡本地的風俗吧,每年都要給死人老前輩燒紙錢的日子。有清明節,中元節,冬至節,這三個節日都要燒紙錢和在家燒,菜,酒,豬肉,雞肉,豆腐,魚等等。過年和正月初一就不說了。今就說說中元節吧,中元節就是我們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按我地習俗,在七月十四日下午,先做好發糕,米飯,米糕,自己不能先吃,熟後要先裝一碗米飯,一碗發糕和米糕。然後自己就可以吃了。吃好就可以燒菜了,豬肉,雞肉,豆腐,青菜,魚各種菜燒好,就可以在家燒了。我地大部份人都在中元節前一天,即七月十四日燒拜。
-
6 # 五金員工陳可為
十三,十四是時節,人們農忙後悠閒自在,吃二日豐盛的晚餐,聽老人說舊時地主請長工務農,農忙完畢,財主佬請長工吃飯,酬勞長工。十五是中元節,俗稱鬼節,是一年之中最大的鬼節,清明節放鬼出關,中元節送鬼入關,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兒童時代聽老人講過。我的家鄉是,十五祭祀亡人,一般是豆腐拜祭,茶葉.酒,米,面,花生等祭祀品,傍晚在十字路拜祭燒冥紙,把拜祭完的祭品灑在地上。所以有句老土詞送鬼吃豆腐一騙鬼。
-
7 # 東輝影視
華人一般都在清明、農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過大年期間祭祀。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
8 # 農民想創業
七月半在我們農村俗稱鬼節,月半,書面叫法為中元節。
在我們老家農村,只要到了七月十四這天,中午的時候做上一桌豐盛的飯菜,供上美酒,香火,來祭祀已故的親人和祖先。當然上午還要將紙錢包好,寫上已故親人祖先的名字,還要寫上子孫後代的名字某某某月半寄錢。然後到了傍晚時分,將紙錢對著親人祖先墳墓的方向跪拜焚燒。
小時候也不懂,就追問父母這天是什麼日子?父母回答今天是鬼節,每個孩子都是從小聽著老人講的各種鬼故事長大的:鬼節這天陰曹地府開門放鬼魂,所有的魑魅魍魎在鬼差的押解下,可在陽間活動一至數日,類似於監獄中的放風,一年只開一次鬼門。所以到了晚上要關門閉戶,有不聽話的小孩兒晚上跑出去,便會被鬼帶走。後來長大了透過書面瞭解七月半是明間初秋慶獲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其文化核心是盡祖盡孝。七月半一直流傳至今也是為了給子孫後代做個榜樣,要懂得感恩,尊重父母,孝順父母!也要讓子孫後代將這種好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
9 # 程譽1
清明,中元節,是人們對己逝者的一種懷念,掃墓,燒紙錢,以表示自己沒有忘祖宗,二十年前,我們清明去掃墓,擺供品,燒香紙,這些年,森林長好了,都不敢燒了,只是去看看,擺幾束花,擺點供品,至於中元節,離世的親人,不滿一年,七月初一就燒香紙,泡好茶,擺上水果等,叫接祖宗回家了,以後天天都要先把供菜飯供上燒上香,後人才吃飯,到七月十三就燒包封等,送先人回去,要是逝者滿一年的,七月初幾接沒關係,但十四送,對這個傳統節日,我的理解是,中元節,就好向是探親假一樣啊,還有就是,對沒有後代的己逝者,沒人接的,我們地方叫孤魂野鬼,送祖宗時,會先燒點給《它們》,然後才燒給自己的祖宗,當然了,不迷信,不汙染,我們家送時燒香紙用一大盆燒。我沒見過爺爺奶奶,但父母是我養老送的終,映像深刻,忘不了,但願父母在那邊,無病無災。
-
10 # 一品小十六
關於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咱們農村所謂的七月半、鬼節,給亡人燒紙這個事兒,各地的習俗好像都不太一樣,有的地方是7月14日燒,有的地方是7月15日燒,我們這裡一般都是當天7月15燒,所謂燒紙就是送錢。
相傳農曆的七月十五這天,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是死去的先人回家探親、吃飯的日子,走的時候當然要帶點錢回去花花,那麼這錢在哪天燒才最合適呢,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管在哪天燒他們都收不著,而且燒的也不是真錢。不過我們活著的人為了祭奠先人,給自己一點心理安慰,才想出了這麼個法子,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每年從七夕之後就有人在十字路口燒紙錢的了,大概在十字路口是能送出錢的地方,燒紙沒有在自家門口或者樓下燒的,都要找個十字路口,選擇哪一天燒的都有,我們這裡一般還是在十五這天燒,畢竟這一天才是正兒八經的鬼節,燒了的紙錢才算有效吧。這一天的習俗不光燒紙錢,還要做包子餃子來供奉。
明天就是七月半,我們當地的習俗是中午要包包子吃,晚上要包餃子。包好之後都不能先吃,而是要先供奉給先人,一般只能供奉單數,三個五個之類的,晚上的時候還要上墳放鞭炮,以表示對逝去人的尊敬和重視。
不過明天晚上最好不要出門,尤其是男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特別強調男子不能出門,因為說有的鬼魂出來放風之後,可能在關大門之前沒有來的及回去,這樣就遊蕩成了孤魂野鬼,所以明天不能到處亂竄,天黑之前要趕緊回家。
七月十五是鬼團圓的日子,八月十五是人團圓的日子,一年又一年,過完七月半,還有一個月就過八月十五了,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七月十五的紙可萬萬不能十六再燒啊。
-
11 # 充明一生
按照傳統習俗,我們這裡是每逢亡人祭日應該是前三天後四天都可以燒吧,這也是一種傳統美德一代傳一代吧,人活著要多孝敬老人死後也要孝吧,有些人是對老人是活著不孝死了孝忽鬼吧。
回覆列表
華人一般都在清明、農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過大年期間祭祀。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