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葫蘆金剛爸爸
-
2 # 文史宴
西晉滅吳是在公元279年~280年。西晉發兵六路伐吳,五路從北往南打,一路從西往東打。
從北往南打的五路,從東向西依次是:第一路琅邪王司馬伷自下邳(今江蘇邳縣南)向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進軍;第二路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州治在今安徽壽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縣方向),出橫江渡口進軍;第三路建威將軍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許昌東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進軍;第四路平南將軍胡奮自荊州向夏口(今武漢市武昌)方向進軍;第五路鎮南大將軍杜預自襄陽向江陵(今屬湖北)方向進軍,爾後南下長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廣。
然而關鍵在於從西往東打的一路,這一路是龍驤將軍王濬,巴東監軍唐彬統帥,自巴蜀順江東下,直指建業。由這一路東下,與前面五路一一會合,擊破當面之敵。可以說前面五路是正兵,王濬一路則是關鍵的奇兵。
戰鬥開始後,王濬與杜預密切配合,很快攻下江陵,蕩平荊州 。接著,王濬到達夏口,與胡奮合力攻陷夏口;然後,王濬到達武昌,與王戎合力攻陷武昌,王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同時,吳主孫皓把揚州的主力交給丞相張悌,張悌率軍渡過長江找王渾交戰,結果全軍覆沒。最東邊的司馬伷也渡過長江,在江南收降不少吳軍。王濬到達採石磯附近,拒絕王渾讓他上岸商量軍事的要求,率軍直指建業,無拳無勇的孫皓只能投降,至此三分歸晉,晉武帝在漢末分裂以後首次完成了統一,同時也是更大的分裂的前奏。
事後,王渾對王濬懷恨在心,在朝堂上掀起了多次風波,即所謂“王渾王濬大爭功”。
公元280年。
西晉(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後晉,史稱西晉,東西兩晉被稱為司馬晉。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泰始五年(269年),司馬炎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羊祜坐鎮荊州後,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石城相距最近,晉軍採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由於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一步步趨向晉軍。司馬炎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279年,晉軍開始發動滅吳之戰,20萬晉軍直撲東吳,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個鋒利無比的、長十餘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根數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吸引守衛建業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佔了建業。孫皓出降,孫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