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塞上老山羊

    因為“封禪”是一件很“牛逼”的大事!“封禪”對於帝王來說,是強調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也是帝王“登封報天,降禪除地”自我歌功頌德,狂“吹牛皮”,最有深遠影響的表現手法。

    《五經通義》雲:“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

    “封禪”一詞最早出自《管子·封禪篇》,早在遠古暨夏、商、週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意思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

    始皇帝嬴政封禪,有封禪的資本。漢武大帝劉徹封禪,無可厚非。至於北宋真宗皇帝趙恆的封禪,就有點譁眾取寵。

    趙恆的“文治”主要是“鹹平之治”。

    趙恆繼位後,先後任用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績有聲有色,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注意節儉,鐵製工具製作技術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又引入占城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當時,北宋經濟繁榮,邊貿紅火,貢賦通達,稅收富足,帝國的統治日益鞏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稱“鹹平之治”

    趙恆的“武功”主要是“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遷都躲避,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寇準最終說服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訂立澶淵之盟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

    然而,趙恆在位後期,任用王欽若、丁謂為相,皇后劉娥也開始逐漸干政。特別是趙恆非常喜歡封禪,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加深。其實,“鹹平之治”只不過是曇花一現,“澶淵之盟”也不過是勝利後的“城下之盟”。澶淵之盟之後,大宋王朝雖用銀錢換來了和平。但是,自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戰去兵”,禁軍河北軍和京師軍“武備皆廢”,只剩下陝西軍可用;馬知節、曹瑋、王德用等武臣逐漸被排擠,文臣們開始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權,武將們的地位一落千丈,雖國富但兵弱,為北宋王朝的覆滅埋下伏筆。

    在王欽若、丁謂等一幫溜鬚拍馬之徒的阿諛奉承之下,趙恆飄飄然了,開始沉醉於自己所謂的文治武功中,怎樣才能向世人及後世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宋真宗趙恆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封禪!

    封禪本來是古代一種極為重要的祭祀天地大典。從理論上來說,只有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帝王才有封禪資格。

    趙恆敢想敢做。公元1008年10月,經過精心準備,勞民傷財的泰山封禪大典,終於完成。趙恆風光無限,就差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了。

    趙恆的封禪,讓宋以後的皇帝們貽笑大方,嗤之以鼻。從此以後,再沒帝王上泰山舉行什麼封禪大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唐朝以後關中地區再也沒有成為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