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裸羊貝戒

    因為牡丹被偷走了,牡丹產地西安,古代又稱雍州之地,牡丹雍容華貴說的就是長安牡丹,然後今天被偷井蓋的偷跑了

  • 2 # 孝陵衛小校

    關中地區開發過度,已經無法支援國都所需的物質基礎

    植被的破壞

    隋唐時期,隨著經濟開發程度的提高,關中平原地區已經沒有什麼森林可採,終南山的可用木材已經不多,岐山因不斷砍伐而在宋代成為一座無樹土山。甚至唐敬宗欲造二十隻競渡船,需從淮南採伐船材。

    地狹人稠

    關中附近成為唐代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到唐天寶初年,京畿道人口近300萬餘人,“地狹人稠,耕植不博”,“關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為解決糧食問題,唐政府一邊鼓勵大量開墾荒地,砍伐森林;一邊發展漕運,調運關東糧食接濟京師。

    自然災害頻繁

    森林等植被的過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

    據統計,自唐武德七年至開元二十九年的100多年裡,京畿地區旱災10次,水災7次,蝗災3次,計20次;都畿地區旱災1次,水災12次,共13次。

    關中喪失經濟優勢地位

    與關中自然條件逐漸變壞相對應的是東南地區的開發,唐朝加大了對漕運的管控。

    漕運成為朝廷存亡的關鍵,非漕運則國運無以延續,漕運不興則王權亦衰。

    安史亂後唐朝財政之所以屢屢拮据,朝不保夕,煊赫一時的大唐政權之所以姑息方鎮,難以再振,根源正在這裡。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有賴大運河與江南經濟重心相聯絡,可大量漕運江南物質而無絕糧之虞。

    民族關係的變化和時代中心問題的轉移

    抵禦少數民族的襲擾,實為中原王朝的首要戰略任務,也是時代的政治鬥爭中心和民族鬥爭中心。王朝安危,繫於西北。關中是連線華北平原、成都平原和西北草原的樞紐區域,守一處而控三面。東出函谷,俯視遼闊的華北大平原,制內御外,左右逢源;南下或北進,拓疆土於萬里之外,足以與其他民族一爭長短,因此西安才長時間裡做了中原王朝的統治中心。

    中唐以後民族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契丹、渤海、女真等少數民族相繼崛起於東北。北方民族的興起,極大地改變了中唐以後的政治地理格局,東北地區成為時局關注的焦點和時代問題的中心。北京的政治地理價值突顯,長安政治地理價值下降,以長安為都已不再適應新的政治地理形勢和歷史發展的要求。政治的經濟的民族的地理的等多種因素一起要求都城東漸北移。

    參見王明德:《論中國都城的東漸》一文。

    另外關於唐朝以後各朝的建都,個人認為有很大的偶然性,相關內容見之前的回答《宋朝之後,為什麼所有朝代都不在河南建都了?》

    連線: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1138146581938445/

  • 3 # 傅斯鴻

    唐朝以後關中地區再也沒有成為政治中心,主要的原因有這麼幾個:

    第一、唐末長安城屢次被毀。黃巢起義殺入長安,唐僖宗逃亡西蜀。接著楊復光、拓跋思恭等人收復長安。黃巢從長安撤逃時,一把大火把長安大明宮以及街市焚燬。接著,唐僖宗還都,田令孜與王重榮爭奪河中鹽池,王重榮率兵進長安,又將長安劫掠了一遍。此後,李克用攻打王行瑜,長安再度遭到李克用劫掠。李茂貞劫唐昭宗時,長安又被李茂貞的人馬放火焚燬。等到最後朱溫從李茂貞處把唐昭宗搶過來時,長安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這還不算,朱溫連長安城裡的廢舊木頭都沒放過,用來在渭河上面搭建浮橋。至此,長安城只剩下了破敗的瓦礫。

    第二、運河的便利條件,讓關中地區失去了建都的意義。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經濟中心已經難移。當時天下最好的兩個州,揚一益二,都在南方。加上連年的戰亂和藩鎮割據,北方在經濟方面完全要靠南方補給。而這個補給的通道就是大運河。當時大運河的中心在洛陽,隨著汴河水系的修復,大運河的中心又在開封。長安失去了成為政治中心的經濟支撐。

    第三、關中環境的破壞。長安自北周以來至唐朝,幾百年來一直是中國的政治中心。當年八水繞長安的景象讓這座國際大都市成為人們紛至沓來的地方。人口的膨脹讓關中地區的土地開墾負荷沉重。僅有的八百里秦川根本養活不了這麼多人,那麼就只能向北去黃土塬上開墾出更多的耕地。這樣一來就對關中地區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關中水系遭到破壞,土地沙化日趨嚴重,土地無法休耕,森林面積減少,糧食也隨之減產。

    綜上三個因素,導致了唐朝之後,關中再也沒能重新恢復,政治中心東移成為必然趨勢。儘管趙匡胤、朱元璋都曾想要定都長安,但是礙於經濟因素都沒有能成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慶檔《羞羞的鐵拳》、《英倫對決》、《追龍》哪部更好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