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浪自然

    實際上我覺得這種謠言得以廣泛流傳,其最大的推動力正是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極度缺乏信心啊。

    在沿海地區,還有另一種傳言,就是“梭子蟹打水”,因為在梭子蟹殼上經常能發現像針眼一樣的東西,而且中秋前後,梭子蟹價格很貴,確實存在一定的牟利空間,可是轉念一想,螃蟹這種東西越是鮮活生猛就越能賣出高價,而我試驗打水之後,螃蟹沒多久就死了,死螃蟹的價格至少直接跌了一半,這也是很不划算的。

    後來我就買了大概三四十隻活梭子蟹放在一起,仔細觀察之後終於搞清楚,原來是梭子蟹自己殼上的那兩個硬角互相磕碰造成的這種“針眼”。我也基於這個實際觀察在網路上多次科普闢謠,但並沒有什麼效果,甚至家人也不願接受。

    大家可以看梭子蟹旁邊的兩個大刺,其實這才是“針眼”的元兇

    後來我想明白了,其實這種謠言本身並不難駁倒,比如西瓜打水,比如假包菜(這假包菜比真包菜貴多了,誰會傻到用它去作假啊!),但是,我們現在的社會上真正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比如三聚氰胺,比如蘇丹紅,比如今年315晚會曝光的純香精勾兌的“核桃露”,這些真真正正的食品造假已經把我們的老百姓嚇壞了,人人如驚弓之鳥,人人想練就火眼金睛,人人都寧可錯殺一千不願放過一個,畢竟民以食為天啊!

    吃的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在沒有安全感的時候,誰會在乎什麼謠言不謠言呢?所以,要消滅這些謠言,我們在悟空問答寫科普可能沒什麼用,甚至315晚會闢謠也沒什麼用,而真真正正的從立法、執法、監管角度,堵住這些造假的可能,建設一個能讓老百姓信賴的食品安全環境,讓老百姓吃的放心,這些謠言不是自然而然就沒有市場了嘛?

  • 2 # 營養師顧中一

    首先要看到可喜的一面,說明民眾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高,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很少了以至於沒有什麼大料好曝光了。另外這次315晚會和食藥監局等多個部門合作,請的專家也都很權威可靠,解釋得很科學,從科學傳播角度來看很成功。

    但很可悲的也是這些話題其實都是可以透過一些常識、原理來駁斥的,其實原本不應當佔用這麼寶貴的315晚會的資源。

    這裡再講講這幾個流言:

    1. 塑膠蔬菜?

    有的流言是說很多蔬菜是假的……

    鍾凱博士現場就給大家展示了“假包菜”,這其實是聚氨酯做的,也叫模擬包菜。它一般是櫥窗展示或者是用作道具,其實成本都很高。

    塑膠紫菜等一些案例都有這種情況,“造假”的成本會非常高,比真的食物還要貴,沒人會這麼幹。

    話說我作為營養師曾經想買過食物模型,可貴了,好的一套得上萬元,我後來花了幾百元買了幾個很粗糙的……

    2. 掉色就是加了色素?

    還講了一些水果蔬菜堅果“掉色”話題,其實很多天然色素都是水溶性的。比如花生皮中有一些水溶性的色素,叫做花生衣紅,是一種食品著色劑,還有很多黑色來自於花青素。

    3. 食物能燒說明是假的?

    很多食物能夠燃燒就說明是假的?其實食物中的產能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都是可以燃燒的,傳統營養學測量食物的方法之一就是燃燒法,這個跟新增劑沒有什麼關係。

    4. 葡萄白霜是農藥?

    315晚會中透過實驗判斷葡萄上的白霜是不是農藥,進行了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測定,做了一些試驗。液相色譜檢測方法顯示,葡萄白霜和農藥相比頻譜不一樣,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一些糖類,不含農藥。脂溶性成分結果表明脂溶性成分主要是脂類、醇類和醛類等天然蠟質成分。

    作者:顧中一,註冊營養師。清華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碩士。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八年三甲醫院營養師經驗,多位明星私人營養顧問。作為專家接受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採訪,錄製《天天向上》、《養生堂》、《我是大醫生》等節目。2017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2015十大影響力醫療大V、健康中國2012年度風尚人物。

  • 3 # 莊稼醫生線上

    首先,對於這樣的謠言,消費者和吃瓜群眾儘量要先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不能自己沒搞明白就加個標題黨又轉發了,最終傷害了整個市場,傷害了最底層的農民。造謠傳謠成本低,還能混個點選率,在自媒體時代,點選率意味著變現,謠言打擊不夠,成本低造成了容易傳謠的土壤。

    第三個官方及時闢謠不夠,打擊不夠嚴厲。當謠言產生的時候,要有權威的官方及時闡明真相,避免謠言進一步擴散,在以前這方面官方和一些社會團體做的不夠,可喜的是近年來,官方積極作為加上網際網路有效管理,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官方的及時闢謠和真相還原,是瓦解謠言土壤的有效辦法。

    總之,謠言產生既有環境因素也與每個人的主管因素有關,多動腦主動探尋真相,少信謠傳謠,這樣的事件會越來越少。

  • 4 # 你是我的小旺財

    如果說信謠者是因為對於網路的不瞭解,那麼製造謠言者,又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呢?這群人難道真的不知道,這些訊息都是假的嗎?當然不是不是,他們的心中比誰都清楚這些是假的,。

    因為他們是一群深知網路傳播規律的和人類心理人,他們知道老百姓最關心的其實是衣食住行這四件事,在這四件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食。

    透過對食物的謠言,來獲取流量吸引關注,在某一段時間裡,成為了一種見怪不怪的方式。

    他們在從謠言中獲利的同時,也在深深的傷害者辛苦勞動的農民們,很有可能因為他們的一句話,讓辛苦一年的農民血本無歸。

    雖然最後的造謠者都接受了到了法律的制裁,可他們所造成的影響卻沒有消散,因為抓他們的新聞和闢謠的新聞,傳播量遠遠沒有謠言的高。

    這時,為了讓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瞭解真相,為了讓辛苦一年的農民不再受到傷害,也只能透過3.15這樣的平臺來進行闢謠了。

  • 5 # 話食科普

    有網友問我,我怎麼看?

    答案搶先看:

    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反覆證明,即便一個錯誤說法被修正,它在人腦中的影響也可以是持續性的。這些謠言上榜理由不過就是被傳播廣了,三人成虎就是這個道理。

    【謠言如何被相信】

    謠言如何被相信?

    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有一套解釋。首先,在日常的溝通中,人們有一個“隱性的規範”,即預設對方跟你說的話是真誠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顯著的反面證據讓你對此產生懷疑。

    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芬·萊萬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的解釋,儘管人們可以對一個信念產生懷疑,但這需要較高程度的注意力、資訊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資訊時就存在高度不信任。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是傾向於接受資訊而不是拒絕它的,因為並沒有突出的標誌物提醒聽者對它產生懷疑。甚至,一部分學者還提出,一個人如果要理解一個說法,那麼他必須至少暫時性地接受這個說法為“真”。換句話說,“相信”是人類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

    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反覆證明,即便一個錯誤說法被修正,它在人腦中的影響也可以是持續性的。換句話說,即便人們能夠意識到錯誤資訊被糾正,強烈的信念也仍然會影響他們的判斷。

    為什麼會這樣?

    科研人員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猜測,目前並沒有一致的答案。不管原因為何,一個沒有疑義的事實是,對於已經接收了錯誤資訊的人來說,讓他們回覆到從未接觸過的狀態,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一個錯誤資訊在出現後立即被糾正,那麼乍看起來,這種糾正是起了作用,一些人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當他們再仔細去考察這個現象的時候,他們發現,這種改變只發生在起初就對錯誤資訊傾向於不信任的人身上。如果一個人本來就很相信錯誤資訊,那麼糾正資訊不但不會起作用,反而還會加深此人對糾正資訊的信源的不信任[1]。

    【均有上榜的可能原因】

    【總結】

    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反覆證明,即便一個錯誤說法被修正,它在人腦中的影響也可以是持續性的。這些謠言上榜理由不過就是被傳播廣了,三人成虎就是這個道理。

    參考文獻

    [1]黎在珣.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謠言?[EB/OL].(2015-01-02)[2018-03-1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17-855921.html .

    [2]柳啟沛.合理膳食 均衡營養[J].上海調味品,2000(01):32-33.

  • 6 # 飲食參考

    哈哈,我來答,這個是我上鏡的!

    春季:假包菜

    網上曾經流傳一個小影片,一個人用塑膠或蠟的材料做成了一個逼真的包菜,人們不禁感嘆,連包菜都能做假了。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這不是假包菜,而是模擬蔬菜,主要用於櫥窗展示或課堂教學。

    比較便宜的模擬包菜是用聚氨酯做的,用手一掂量就知道,特別輕。

    如此易識別的假貨,造假的人除非是腦子進水才會這麼幹吧。

    更何況,我這個模擬包菜賣20-30元一個,比真的貴多了,你說造假的吃飽了撐的?

    類似的還有塑膠紫菜、塑膠大米,都是造假的成本比真東西還貴。

    商家注了水賣不出去,豈不是得不償失?

    秋季:花生染色

    花生泡水,竟然水都染紅了,肯定是無良商家染色的吧?

    其實,食物掉色的原因主要是水溶性的天然色素。

    花生泡水,水裡的紅色來自花生衣紅,一種天然色素。

    類似的還有紫米、黑花生、紫薯、桑葚、黑枸杞等食物的掉色,都是花青素的緣故。

    (紫皮茄子裡面也是花青素呢)

    冬季:食物可燃

    麵條、薯片、餅乾能點燃,是不是加了什麼新增劑?是不是加了化學膠?

    其實各種食物的成分最主要的一般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三種東西都是可以燃燒的。

    所以食物燃燒太正常了,跟食品新增劑沒什麼關係,也不是因為加了膠。

    葡萄白霜=農殘?

    有人說有些葡萄外面有白霜,那是農藥殘留,吃了會中毒。真是這樣?

    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研究人員用兩種先進儀器進行了檢測。

    結果顯示,葡萄的白霜主要是對人體無害的天然蠟質,成分是糖類和脂類、醇類等有機質。

    其實絕大多數農藥殘留是看不見的,葡萄白霜如此均勻,也不像人為處理的結果。

    而植物表面有天然蠟質並不少見,李子、冬瓜、藍莓等都有這樣的白霜。

  • 7 # 豫鄉文旅

    當他們最終知道傳播謠言而讓他們一年到頭在田地裡白忙活而賣不出去的始作俑者,是自己的兒女、孫子女的話,心會有多疼知道嗎?而恰恰在微信群內,還時不時的看到這些還在流傳,而傳播的人就是這些吃農民糧食長大的。你的小手指輕輕一點,農民忙活一季子的包菜、西瓜和地瓜就全完了,賣不出去了,砸在手裡了,那可是真金白銀的,說沒就沒了。

    沒有真知灼見,就要心生警惕。但不要輕信,輕信是魔鬼,他會奪取你的心智和靈魂,人在輕信的狀態下是不安全的,為了心安,往往會把謠言轉發出去,以期得到大家的庇護和慰藉。但更多的是心靈荒蕪的人,閒得無聊愛生是非唯恐天下不亂。只有被懲戒的時候,才會幡然醒悟哭爹叫孃的了。

    如果說謠言止於智者,那麼代價是很大的。社會上智者有幾個?等到智者出現的時候,社會負效益已經產生了。所以我們要做的的是,除了智者,還要加強對傳播謠言的人的懲戒力度。說造謠整治誰,誰傳播謠言,整治誰,不喝幾天好茶不吃幾天官飯,一般很難有效果的。

    和諧,具體到三農,就是對農民多些信任。質樸善良的農民,還是絕大多數的。

  • 8 # 葉添樂

    315曝光季節謠言,讓那些假貨、西瓜注水、薯片點燃均上榜,我覺的這是好事。我身邊也有類似的假貨。比如買了桔子,一時忘記沒去吃它,放了半年它還是很新鮮,沒有一點腐爛的痕跡。這就說明這桔子不對,肯定添加了防腐劑了。還比如買年糕。無任何新增劑的年糕很容易長毛。這說明好的,如果放著不會壞掉,那就有問題。為什麼我們身邊生大病的那麼多,其實就是那些不健康的食品造成的。希望大家都能夠從自我做起。杜絕一切假貨。多多的曝光那些不良商販。嚴厲懲處那些造假,製假售假運假的企業及監管不力的部門。

  • 9 # 白衣奶爸

    就今年的315晚會來說,應該農業方面的謠言闢謠工作做得非常的好,首先我們日常的三餐,還有其他的水果蔬菜的攝入都離不開我們的三農產業。那麼關於我們的三農產業,除了抓好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現在在網路化時代需要注意的,就是避免各種謠言到處飛滿天,然後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生產運輸和銷售,從而造成巨大的農業經濟損失,造成農民伯伯們顆粒無收,果實累積在倉庫無人購買等等這些非常慘痛的情況。

    首先應該來說,由於中國現在各行各業,逐漸往正規的發展,特別是我們進入市場銷售的這些水果蔬菜,大部分還是有透過質檢部門嚴格的檢查的,只要大家是在比較正規的商場購買大部分還是能夠保證安全的。

    於是乎,大家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假包菜,西瓜注水等等這些謠言很容易透過網路傳播的形式,給大家造成很大的這種心理壓力,大家可能會覺得不能買包菜了,因為都是假的,不能買西瓜了,因為都怕它注水,如此以往影響了水果蔬菜市場的正常銷售造成農民的損失,這樣子的代價是非常慘痛的。

    我們經常有看到某某地區的農民種了一年的蘋果,然後賣不出去,在田裡都爛壞了,某地區的農民種了一年的柑橘,也沒有賣出去,然後在倉庫裡面也爛壞了,因此可見中國的農業生產是有很大的空間,那麼在銷售方面呢,還是要多保證其安全,進一步促進其銷售,促進經濟的拉動作用。

  • 10 # 徐言法事

    給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

    現在該影片已經被封禁了,我大概描述一下影片的內容:

    兩位“青島大姨”在某蛋糕店購買了一份肉鬆蛋糕。兩個人做了一個試驗,把蛋糕上的肉鬆扒下來,放在水杯裡用筷子攪動。慢慢的,杯子裡的白水變得渾濁,金黃色的肉鬆漸漸變成白色絮狀物。其中一位大姨用激動、氣憤的語音進行配音

    ——“看看XX店買的肉鬆蛋糕,我吃了一口就覺得味道不對,肉鬆是棉花做的!!”

    影片完。

    我們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食品安全問題最能挑動公眾敏感的神經。

    當天晚上,該影片在網路上瘋狂的傳播。

    第二天,影片中的蛋糕店被“憤怒”的市民圍堵了,其中有顧客,也有看熱鬧的,群情激憤的控訴蛋糕店的“惡行”。真實場景如下:

    當地食藥部門的輿情反應還是比較迅速的,執法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檢查,對群眾進行勸離,並於當天晚上釋出官方微博訊息,通報處理情況。

    蛋糕店不得不暫時停業,肉鬆的供貨商連夜飛赴青島配合調查。

    所謂的“棉花肉鬆”真的是棉花做的嗎?

    三天後,當地食藥部門釋出公告——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報告,抽檢肉鬆經過DNA檢測,未發現棉花基因。肉鬆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訊息系謠言。

    蛋糕店重新開業,食藥部門的公告被做成展板放在店門口,以示清白。

    另外,還有專業人士進行了科普:肉鬆屬於肌肉纖維,成分為蛋白質,應該是入口即化;棉花屬於植物纖維,不可溶。兩者雖然形態相似,但棉花是嚼不爛的,兩者口感具有明顯區別。並且,棉花的成本未必低於肉鬆。

    傳播影片的“青島大姨”後來怎麼樣了?

    “青島大姨”拍攝的影片內容不實,惡意傳播給店家造成了經營損失,也給社會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亂。

    據當地警方訊息稱:編造併發布“棉花肉鬆”影片的王某(女,61歲)和黃某(女,65歲),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依法行政拘留五日。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隨意傳播謠言,後果很嚴重!

    這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網路的擴大傳播效應不可小覷,朋友圈的一條訊息會一傳十、十傳百,呈現幾何級數的傳播速度。一條謠言在網路上的瘋狂傳播,後果很嚴重。

    1、給商家、廠家帶來經濟損失

    網路上傳播的謠言,比如說315晚會曝光的西瓜注水、乾果掉色等等,一旦大範圍傳播,第一影響的就是商家、廠家或者最底層的農民,他們會因為謠言而導致銷量減少,甚至停業破產。即使後期查明真相,闢謠成功,也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即使謠言的釋出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對於商家廠家來說,也往往索賠無門,白白承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2、給社會公共秩序造成混亂

    人類有與生俱來的從眾心理,社會公眾的情緒一旦被點燃,極其容易導致狀況不可控。尤其是像食品安全、兒童安全等敏感話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們非常容易產生恐慌,然後會有一些動作,比如說與商家廠家發生消費糾紛、圍堵當事企業,容易發生群體性事件,給群眾帶來二次傷害,給社會公共秩序造成混亂。

    3、謠言傳播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案例中的兩位大姨,均年過花甲,可能一輩子清清白白,沒有進過牢房。就因為一段影片,體驗了一次“拘留所五日遊”,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毫不懷疑她們製作並傳播影片是出於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正義感,但是她們也為自己的無知和魯莽付出代價。

    網路時代,對不明真偽的資訊需要心生警惕

    網路時代造謠的成本很低,低到ctrl+C、ctrl+V就可以完成。面對鋪天蓋地的真偽不明的訊息,我們應該怎麼做?

    1、不造謠。很多謠言的始作俑者,是為了好奇、好玩,尋求刺激。例如“XX機場發現炸彈”、“某某地方發生地震,死傷XX人”之類,謠言編造者都有一個個奇葩的理由。話說“好奇害死貓”,其實好奇不一定能害死貓,卻能讓這些“閒得蛋疼”的造謠者付出代價。

    2、不信謠。網路傳播的假訊息,往往會來自一些陌生的網路平臺,這些平臺的目的不一,有的是為了博人眼球、蹭熱度,有的是為了營銷圈粉,卻唯獨不是真心為了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但是,轉發的人裡面,卻有很多人真的是一腔熱血、憂國憂民,結果好心卻辦了壞事。進行一定的知識儲備,對於謠言具有一定的鑑別力,已經成為網路時代的基本生存技能。

    3、不傳謠。謠言止於智者。我們無法要求每一名社會群眾都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對於自己不清楚不確定的訊息,我們要做的並不是一些謠言中的誘導“動動手指,轉發”,更需要的是我們應當心生警惕。與自己無關的,刪除不看。與自己有關的,多方求證,信任官方權威和專業人士,萬萬不可貿然轉發。

    最後,徐言提醒大家:造謠傳謠,成本很低,代價很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鄉鎮快遞站點取快遞還加收三塊錢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