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傑士
-
2 # 玉見沈華
中國的古建築以院落為組織單元,一般是從坐南朝北的軸線,來進行對稱的分佈,主要的建築一般都處於主線之上,次要的建築佈置在兩側,體現出中庸之道。
由於各個院落的功能不同,位置不同,則他們對應的等級資訊表現也就更加明確,充分的表現出古代的社會封建思想,反映的儒家禮制以及中國尊卑的級別的特色,這是中國建築古典,特別是古典建築與西方其他國家建築的最大區別,在儒家學說的影響下,禮制同政治相關聯,建築是跟等級相制約的,一個建築或者是建築群,從最初一開始決定建造時,它的等級規模就已經明確,而在營建過程中以及建成後使用中都是要嚴格按照它的等級形式,體現它的功能,建築與禮制密不可分,互相關聯,這也是它區別於國外建築的不同之處,還有一點,儒學觀念在漢代的時候被推為正統以後,區別於國外以宗教為主的建築體系,中國的建築在情感裡面,以及儀式上的發展,強調了神人同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多的是講究中庸,注重尊卑的等級,考慮到人在其中自身感受,更重於物本身的表現,這種創作本身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也是儒家理性思想的結果,基於這種理想和設計的理念,對您的解釋我是認可的,但是由於圖片不能完全的表現出這間房子的中軸線以及整體的建築風格,不知這種解釋是否也有會有牽強和其他的含義?
因為,儒學文化,它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表現和影響都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起翹的屋簷與一進一出的庭院完美中,它的設計風格是要淋漓盡致的展見出來,而這些東西在您的照片上看不出來,供您參考。
-
3 # 西河沿142號
中國氣質是什麼?剛毅,堅韌,明達,內斂,和圓,周正…其實幾乎沒有一個或幾個詞彙能夠包涵中國氣質,中國氣質凝鍊於中國文化當中,就如同徽派建築,川派菜餚,海派清口…其實都一樣在各自的領域當中自成一家,既然中國文化如此寬博浩瀚,又豈是一面石牆,一處宅舍能代表的了的…
-
4 # 夢境傳說990
認同,這座建築體現了當地風土人情的韻味,我們可以從細節上看出其中文化意義,樸實善良睦鄰友好為他人著想,非常符合華人傳統道德修養的品質
-
5 # 建聞君
一、方峪古村的歷史
方峪古村是明代的洪武年間,山西的方姓家族遷移過去,其後代自此以後在這個地方定居繁衍。雖然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大約還有300多棟明清期間的山地民居儲存完好,有些古代水井還可以打水。吳家大院到如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濟南儲存比較完好的古村落。
正如題主所說,方峪古村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提倡修身養性,禮、義、智、信等是儒家的中心思想的核心部分,其中還包括忠、孝、勇等等。其中的“謠言傳播於愚昧人中間,謠言止於智者。”可以體現出儒家提倡忍讓,而不主張武力。方峪古村在修房子的時候,把排水槽做成不影響其他人的樣子,也體現了“生活禮儀、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
二、古建築的背後體現的是當時的文化。明代是理學占主導地位,而理學是朱熹改造了的儒學,所以其本質上還是儒家文化。“內聖外王”是儒家文化的總結,也就是說透過透過提高自身的修養來稱為聖賢。“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在成為聖賢之後該做的事,“仁義禮智”是儒家文化的指導方針,其中核心的是“仁”和“禮”。
仁就是愛,對君王來說,要有“愛心”來推行仁政;對於富商來說,要有“愛心”幫助弱者;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要有“愛心”對待身邊的人。禮的意思也比較簡單,就是我們常說得講禮儀,遵守道德規範。
透過對儒家文化的瞭解,你是不是發現方峪古村是一個重禮儀的古村落,是典型的儒家文化。方峪古村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村落,代表不了我們傳統文化,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正是由每一個小部分組成的,缺一不可。如今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開設,也是代表著儒家文化受全世界的追捧,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
6 # 書瀨熊閱讀書屋
儒學自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崇儒術”以後的兩千多年中,始終是居於統治地位的一種意識形態,對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切方面有著重大影響,是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中的精神主軸。雖然漢代以後有道教的創立和佛教的傳入與興盛,但佛、道之學始終居於附從地位。在華人心目中,儒學才是正統。
儒家思想對建築價值觀產生巨大影響,它左右著中國古代建築的營造技術(形)和建築營造制度(制)。相對於儒家思想的積極入世來講,道家和佛教則是出世的(道家本質上是順世),因而對建築的價值影響也始終處於附從地位。
儒家思想講究天人合一,追求仁、義、禮、智、信、中庸與和諧,講究等級秩序。儒家思想對古建築的影響,突出體現在建築型別、選址、規劃、設計和佈局上。
天人合一是儒學的最基本思想。中國自古以來,始終認為人是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天、地、人是一個整體,即強調“天人合人”的宇宙觀,中國古建築充分體現了這種觀念。中國古建築和自然環境是相融合的,不是與自然對立的,並藉助於自然環境,以構成視野廣闊、富有生氣的畫面。
中國古建築這種崇尚自然的趨向,在古園林建築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園林的氣質與中國繪畫極為相似,雖寄情思于山水,而超乎山水本身之外。無論是曲折的池岸、彎曲的小徑、自由多變的假山,還是點綴其間的亭、臺、樓、榭都並非大自然的單純摹仿,其中妙想連篇、天機靈運、隨時而遷,融進了人的再創造,所構成的是一幅幅流動的充滿詩情畫意的天然圖畫。
儒學的天人合一思想,反映到建築領域,就是把高大的山和房屋看成人,把低處的水和道路看成財富,把介於山水間平原看成事業。這樣我們就明白古人為什麼把城市選址在山環水抱的平原上了。西安、北京、南京、洛陽四大古都的選址原理都是如此。
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仁,仁統領著義、禮、智、信。什麼是仁,有很多說法,克己復禮是仁,使民如承大祭是仁,愛人也是仁,如果把這些仁歸納出來,集體主義就是仁,凝聚力就是仁,大一統就是仁。這種思想,反映在城鎮選址中就是選擇群山環抱的地方,反映在建築物中就是四合院。
漢朝之前中國的疆域大體上在西到崑崙山,北到陰山、燕山,南到南嶺的範圍內,中間環抱著中華民族的搖籃———長江中下游平原、黃河中下游平原,如果再加上東面的泰山,實際上就是四面環抱。環抱是凝聚力的表現,這也是孔子所謂“仁者樂山”的原因。中原地區被四周山脈環抱,根據天人合一的原則,古人在平坦的院子四周建造房屋,也就是四合院的佈局。
北京故宮是眾多四合院組成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子都朝向中間的院子。早朝時皇帝坐南朝北,文武大臣東西站列,朝拜或者啟奏皇帝的大臣在南面跪站,所有的人都面向中間,充滿了君臣同心、其力斷金的寓意。董仲舒因為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載入史冊,但他向皇帝提出的第一條建議卻是恢復類似的明堂禮制。董仲舒為什麼把恢復明堂禮制看作首先要做的事情?因為古人建立明堂禮制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凝聚力量和大一統。唐朝以後的大儒和現在的學者在明堂到底怎麼建造的細節上眾說紛紜,但都沒有抓住核心,其實建造明堂的目的是凝聚力量而不在於建造本身,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智者樂水”是孔子的名言。“智”在孔子的學說中主要指知,即知道天地間的規律。為什麼智者樂水呢?尋根求源是有智慧的人的表現,源就是指水的源頭。在水邊生活的人容易產生“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問題,這樣的人自然容易成為智者。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是黃河、長江文明,印度是恆河、印度河文明,巴比倫是兩河文明,埃及是尼羅河文明,河流不僅淤積了適合人類生存的平原,也催生了探求大自然和人類自身規律的智慧。
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再加上中國的儒教和道教,都源自於上述地區,這絕不是偶然的事情。在古代城市選址中,靠近河流的中下游是基本條件,用現代科學的觀點看,河流的中下游才可能淤積出面積大的平原,古人的選址思路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把中庸思想看成是天下之正道,宇宙的本來面目。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直到宋朝之前,中國曆代的首都都選擇在中原地區。為什麼選在這個地方?還是天人合一的原因。人的腹部是身體的中央,中原這個地方被古人稱為腹地,是中國的中央,因此是古代都城的首選地。另外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北京和南京也是位於群山環抱的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上,還是選址在中國的腹部。
中國傳統建築群體佈局方式多采用中軸對稱的形式,如明清故宮、北京四合院等,溯其根源,這與儒家的哲學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中國傳統建築群體是透過院落來聯絡各功能不同的單體建築來完成的,各活動單元既相對獨立,又依其性而得其所。這吻合了維持中國古代社會穩定的禮教制度,而為強調“尊者居中”等儒家之“禮”制,建築群體採用了中軸對稱的均齊佈置。
據記載,中軸線最早出現在晚夏建築文化中。到了清代,戴震曾按《周禮》所述古代建築制度繪出《考工記宗廟示意圖》,已能見到明顯的“中軸線”觀念。從中可見,一般建築群平面佈局為:重要的主題建築居中,其中心之所在即為軸線所在,兩側則對稱安排建築群的其他副題建築。無論古代的城市規劃還是四合院,都是嚴格的中軸對稱。中軸對稱的建築佈局最能反映的是儒學中的“禮”的思想。
中國建築文化尤其強調王權重威,講究禮治秩序,中國建築個體或群體的設計大都依《周禮》而來。儒學主張中正有序,故有建築平面佈置的方整對稱,昭穆有序,從而形成都城、宮城及建築群體嚴格的中軸對稱佈局形制。據目前的考古發現,古代最早的中軸對稱建築物是陝西歧山鳳雛村的西周遺址,它是一座相當嚴謹的四合院式建築,由二進院落組成。這個案例說明了儒家思想的傳承性,古代建築文化的傳承性。
-
7 # 古建築愛好者
我來道幾句:中國古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以及封建社會的早中晚,這麼幾個歷史階段。中國古建築的主流是木構架,隨著公元5世紀左右,建築技術的長足發展,藝術形態日漸成熟,至漢代時中國古建築的一些典型特徵已基本形成。而後經過500多年的發展演變至唐宋代時,中國古建築發展到了頂峰,到明清時期,中國古建築在某些細部、節點上更趨完善。此外明清時期,中國各少數民族的建築也有相當發展,形成了各族建築群芳吐豔,異彩紛呈的現象。縱觀此古建築為瓦石建築風格,石壘牆而建的房屋,在遼東半島較為普遍。古人以地制宜,以地製材。從路面、房屋、連大門的拴馬樁、門樓、院子、房頂及那些房簷上引流的水槽,全部用石壘成。一直擴充套件到使用工具;石碾、石磨、石凳、石缸等等!石頭砌牆,牆不倒的諺語,一方土養育一方人。山東民居建築平面佈局和組合形成,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院落。由房主的經濟條件及家族人口來定。大門大都開在東南角、西南角、東北角上,大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順用牆壁遮擋,牆壁上一般寫“福”字以徒吉利!石壘牆的工藝主要是,民間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承延續。利用天然石材,天然黏土砌築石牆體,整個建築看上去,素材簡單而堅固,樸實無華。能夠經歷幾百年風雨而巋然不動。我認可這座古建築的文化傳承。
回覆列表
這是哪裡的房子,一點也沒有美感,僅僅是一個角落,房頂平平,沒有特色,不佩服這個建築。
中國美麗大氣的古建築到處都是,而且都有久遠歷史,規模宏大,承德避暑山莊;北京故宮,頤和園,雍王府,天壇,大前門;曲阜孔府孔廟;棲霞牟氏莊園;威海劉公島北洋水師暑衙;蓬萊閣;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湖南嶽陽樓;開封金鑾殿,包公府;湖北武當山建築群;南京瞻園,無樑殿;瀋陽故宮;蘇州留園,拙政園。……古建築太多了,簡直不可勝數,顯示出古老華夏文明燦爛輝煌,壯觀恢宏,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