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鈺sugar

    醫聖是張仲景,藥王是孫思邈。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藥王是道教俗神,由中國古代歷史上或傳說中的名醫演化而來。一為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世尊為藥王。二為扁鵲,洞曉醫源深明醫理,傳黃帝《素書》即與扁鵲論脈法,後世祀為藥王。又戰國時渤郡人有姓秦名越人者,精於醫學,在齊、趙行醫,人亦以扁鵲稱之,祀為藥王。道教尊扁鵲為藥王真君,《正統道藏》收有《藥王八十一難真經》。三為

    孫思邈。後人尊之為藥王,奉祀不輟。為祀藥王常於夏曆四月二十八日舉行藥王會。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藥王的信仰甚為普遍。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藥王還不止一個,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扁鵲,唐代的孫思邈、韋慈藏、韋善俊、韋古道(韋老師)等。後世多尊孫思邈為藥王。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享年142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假自駕遊,你是選擇城市還是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