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麥來道
-
2 # 科技金融助農幫扶團
此次三下鄉感觸最深的關愛留守兒童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我看農村教育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經過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但是政府卻做不到教育的跟進。就拿我與孩子們互動玩七巧板,有的孩子甚至表現出從未見過七巧板的驚奇,這使我很意外。
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考上大學我們也就這輩子不愁了。還記得有個家長對我說: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裡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
當你看到增福鄉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家長說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著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
3 # 路人甲
城市農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雖然已經在中國沸沸揚揚了很久了,但確實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這裡我想提一個斯坦福的研究團隊,羅斯高的團隊。他們的團隊已經在中國做了37年的研究,目標就是想縮小城市跟農村教育的鴻溝。他們根據這一問題做了研究並找到了根本原因和解決方案。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現實是有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
首先,先看華人力的資源狀況。
中國的城市戶口占37%、38%左右,可是因為城裡人生孩子少,只有24%,也就是不到1/4的孩子是城裡的孩子。 所以中國農村出生的孩子我們姑且說有3/4。
這張是中等收入國家高中受教育程度佔比。
我們把中國和其他國家比一比可以看到:中國是最低的,只有24%,甚至比越南、南非還低。
這一張是中國城市和農村上了高中的比例。中國城鎮是93%,而美國是92%,甚至可以說中國城鎮高中受教育程度比美國還好。而當你看貧困農村,你會發現63%的孩子一天都沒有上過高中,並且還包括職中,職高。
當他們做研究調查時,去了175所初中,做了一個有兩萬個初中孩子的樣本調查。問這些孩子,3年以後想做什麼:大約一半的孩子表示他們以後想上高中,並且在一年後有所增加。
於是他們開始研究農村孩子受教育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和解決方案,實驗和結果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這個作者給中國提了一個非常全面的報告和解決方案。希望如果政府、企業家、社會知道這個問題,能很好地解決它。
希望你們有時間能看這個研究報告,不是很長,但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影片地址:https://v.qq.com/x/cover/7qm4vff0bszr5m0/e0550hvi3oa.html
或者搜尋:羅斯高《農村的教育水平如何提高》
-
4 # 九鬥學生心理
說到農村教育,我們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1.我們在某些公益專案上和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的老師和家長有過一定的接觸。
2.團隊中有一些成員的家人還堅守在農村教育的一線。
說幾點感悟,可能不一定真實,但是也能反饋出一定的情況:
1.老教師很多,年輕的教師很少,收入低、沒有發展前途、看不到未來是年輕教師不願意在農村的很重要的原因。
2.留守兒童很多,爺爺奶奶帶孩子的不少,很多孩子甚至一年也見不上父母一次兩次,有的父母打工為了省錢幾年不回家也是有的。
3.很多家長希望孩子透過教育改變命運,但是迫於各種能力的缺失,基本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輸入,在經濟投入、拓寬孩子的眼界方面都落實很多很多。
4.閱讀這件事,在很多農村小學,是奢侈的行為,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也會配置一些圖書,但是和城市孩子比較起來,這些孩子的閱讀量可能連城市孩子的零頭都不到。
5.老師和教育的潮流趨勢離的很遠,大部分老師還停留在一本書教一輩子的狀態中,教育資源輸入極少,偶爾有的三下鄉活動對農村學校的老師和孩子的影響和幫助很小。
6.因為透過教育改變命運的能力越來越弱(大部分孩子都不能考上大學),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教育無用論”,多那麼多年的書也沒有辦法謀求好的未來,不如早早走上社會打工才更實惠。
7.稍微有能力點的家長,都會早早的把孩子帶到更好的環境中生活,比如到鎮上的學校讀書,或者到縣城的學校讀書,希望孩子能透過學習這事謀個好未來。
-
5 # 澤1430705
農村教學條件差,師資太薄弱,教師歲數偏大,50多了還是班主任,同時教語文數學兩科,音樂,體育,美術課都沒有老師。教師工資低,2000左右,無法吸引優秀的年輕教師從教,即使去了也很難留得住。 教師職稱差距太大,高階職稱評上了不幹活。
-
6 # 大頭琛兒217
我之前從沒有去過農村,更不用說接觸鄉村教育。我真的以為他們會很努力學習然後改變命運,不能說沒有,但是,真的不多。
大多數父母並不重視教育,在他們眼裡上不上學不重要,不上了就去幹活。我看過很多孩子收拾完東西就再也沒來上學,再看到他們就是在校門外抽著煙等人。也看過辦公室裡家長和孩子說別上了,幹活去吧。
我實習結束回學校以後,我的學生就有好幾個不上了,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作為老師,看到自己的孩子爭氣非常開心,那種開心,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同樣,看到他們退學,很心痛也很無力,我希望他們多學些知識,但我無力改變現狀,只能希望他們之後一切都好。
我學生的哥哥姐姐和我年齡相仿,大多數已經結婚生子,十八九歲自己還是個孩子,心智沒那麼成熟的時候,就要為人父母,等再大一點看到外面的世界,一部分人就會放棄原有生活,所以,離婚率非常高。
僅憑我一己之力無力改變現狀,希望今後一起努力,共同建設農村教育。
-
7 # 愛農幫
“當前農村教育資源的現狀如何?”農村教育資源的現狀一直是農村面臨的問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選擇“舉家遷入城市”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給子女創造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因為不管怎麼說,城市的教育水平、師資力量還是要比農村好得多,這是事實,無法變更的!
所以說,這也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農村教育現狀著實是有待提高,對於農村家庭來說,現有的農村教育資源不足以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是真實存在的農村教育問題!
但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對於農村建設的重視,農村教育問題已經改善較多,師資力量也有所提高,要知道教育是民生的根本,教育不抓好,何談經濟建設?所以,農村的教育問題一定會逐漸得到完善!
-
8 # 三水三心
誰來關注農村孩子的起跑線?
——以一個村子為例的農村教育問題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竟然有200多個回答,說明有很多的有識之士在關注廣大的農村地區的教育,關注那些農村的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欣慰——我也是來自於農村的,每每想起那塊生我養我、承載我兒時夢想的貧瘠的土地,每每想起那一座座留下我兒時腳步的小山丘,還有白髮蒼蒼的母親,給我打下人生底色的已經退休的我的啟蒙老師,以及那些兒時的玩伴,我都倍感溫馨。
每年春節回家,我都會和還在老家讀書的侄兒們聊天,問問學習和生活的情況,看看他們的書、他們的作業、他們的試卷,時至今日,每每想起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鮮紅的“叉”,看他們沉迷在地電腦遊戲中的樣子,還有他們的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打工無暇照顧教育孩子的內疚的樣子,我都倍感心痛!
我們的農村就教育,究竟怎麼了???
在城市裡,很多專家都大肆批評“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可在農村,又是誰,讓這些孩子,一生下來“就輸了”?我的判斷或許有些武斷,因為,我沒有翔實的資料來印證,但基於現實生活的觀察和一個教育者的情懷,我還是想以老家的一個村子為例,來談談農村孩子的起跑線的問題:
老家的那個存在,位於川北的農村,戶籍人口1200多人,現常住人口300多人,適齡少年兒童70多人,原村子的學校已廢棄,小學在離村子6-7公里的鎮中心小學就讀。
一、家庭教育缺乏,讓農村的孩子喪失了教育的第一個關鍵
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主要基於兩個因素,一是父母由於文化程度低,不能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這一點,由於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而有較大程度改變。試舉幾例,7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父母,基本不識字;8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父母,約有20%的識字;9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父母,80%以上識字,並以小學畢業(肄業)為主;9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父母,都能識字,並以初中畢業(肄業)為主;而現正在讀小學的孩子的父母,雖仍以初中畢業為主,但由於視野的擴充套件,對教育開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為什麼要說父母的文化程度呢?教育孩子,你總要知道怎麼教育啊?沒有文化,不知道教育的資訊,知道教育重要,可你怎樣去教育嗎?
而第二個原因,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導致農村孩子成績越來越差的重要原因,那就是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庭教育基本上以跨代教育為主。據我瞭解,例中的村子,青壯年90%以上外出務工,若非春節,平常在村子裡的都是老弱病殘。上樹的70多名學生中,都是有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帶領,也就是說,90後或者00後所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由不識字的50後或者識字量極為有限的60後來完成,想想,這是多大的教育問題啊!跨代教育,只能滿足於吃飽穿暖,可孩子心裡的問題、學業的問題,上上一代,豈能關注到呢?
俗話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父母都不在身邊,那家庭教育還剩下什麼呢?
我的兩個堂兄,都常年在外務工,兩個孩子,從斷奶開始,就每年只能在春節前後10來天時間能和父母相聚,房子建起來了,土房變成了樓房,可孩子的成績,卻慘不忍睹,幾乎科科不及格——知識改變命運,沒有知識的他們,怎麼去改變命運呢?
二、優秀教師流失,讓農村的孩子缺乏良師的教導
農村的學校,環境差、待遇差,連處物件都難,只好紛紛另謀出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我們村的學校教學質量,在全縣都鼎鼎有名,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能考上幾個大學生,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有一個好老師,而這個老師,就是土生土長的我們村裡的人,他在村裡的小學,一教,就是45年。
他那是有一個機具時代性名字——民辦教師。
後來,隨著教師的招考化,一些大學生為了一個固定的工作,參加公招,於是,開始了走馬燈似的的輪換,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有的班級,6年下來,換了10多個老師。
老師們走哪裡去了?一部分,因為工作出色或其他原因,調到了條件更好的鎮小學或縣上的學校,有的還調到了大城市;還有的則透過各種途徑,成了公務員之類的;更有一些,直接辭職,下海經商或者外出打工。
於是,老師不停的換,學生不停地受耽擱,成績要好,你說,可能嗎?
再加上由於長時間在農村地區工作,視野會更加受限,思想觀念難免會越陳舊,農村也需要“大國良師”的呼籲會逐漸的更加強急切。
三、教育資源匱乏,讓農村的孩子少了許多教育的機會
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希望我能再要一個孩子,他們說,你沒時間帶,送回來,我們給你帶。可你們是否知道,城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教育機會,差距有多大嗎?
1.城裡,有各式各樣的輔導班、興趣班(我不是說這些班在教育中有多重要,但在一定時間段內,誰敢否認這些班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些輔導班,可以教給孩子更多的知識,比如所謂的奧數,政府層面一直叫停,民間卻已然成風,為什麼?考試要考哇!
還有那些興趣班,可以讓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培養孩子的語言或者音樂、美術、體育方面的才能,能寫一手好字,唱好幾首歌,會玩幾門樂器,會畫幾幅畫,想想,這些城裡的孩子,一走進高一級學校或者進入社會,起點,是不是要比農村孩子更高?我在上大學的時候,輔導班、興趣班還不算多,但在大學裡,各種活動,都是城裡的孩子擔大梁,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除了做題,似乎就沒有其他能力了,你說,差別大嗎?
2.城裡的學校硬體設施裝置更先進。在城裡已經大量採用資訊化教學的時候,農村依然是黑板加粉筆,我曾經去北京上海的一些學校考察,有的學校竟然有自己的科學館,裡面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現代資訊科技,聲光電色,可以讓人流連忘返。據說,這個“館”花了幾千萬,想想,農村裡面可能嗎?
3.其他的社會教育資源。就以我所在的成都為例,各種文物古蹟,各種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還有許多的其他的體驗中心,可以讓孩子得到更直觀的體驗、更切身的感受,想想,農村的孩子,可能嗎?
自然,農村也有其獨特的教育資源,青山綠水皆課程、花花草草有學問,如何利用,農村的老師們,卻不知道,也沒人去培訓。
四、優秀生源流失,讓農村的教學質量越發堪憂
基於上面的一些原因,加上國家對進城務工農業勞動者子女入學政策的調整,部分有條件的父母,會將孩子帶進城市,接受成立的義務教育。於是,掐掉一部分之後,留下的孩子,其學業成績更加堪憂。
說完這些,我一邊力圖讓自己做些理性的思考,卻又難免會受感性的困擾,7、8億農民,1、2億農村的孩子,真的需要更多的關心,想起前兩年某知名人士去清華大學考察,問一個寢室的孩子那些來自農村,竟然沒有一個是農村的孩子。那位知名人士感嘆,他上個世界60年代讀清華的時候,一個寢室裡7個同學,有5個來自農村。
作為出身農村的我,還有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吧!
希望廣大的朋友,多出主意,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所改變,那些勤奮、淳樸的農村孩子,一定會有更廣闊的天空。
-
9 # 東方優學
在農村,“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不是一句玩笑,是普遍存在的,體制裡缺什麼老師,老師就得帶什麼課。師資尚且如此趕鴨子上架,更不要提硬體設施了。一刀切的減負,減個屁,只能毀了這些學生。
-
10 # 股海無邊回頭是岸
現在確實很多村裡的小學越辦越回去了,主要原因學生太少了,一個班幾個,十幾個人,有些村隔年招一班,到年齡了,學校不招人,得去別的地方讀書,越是這樣越沒有人去讀,再過幾年得撤掉學校都有可能。可是鎮的中心小學卻是爆滿得招不完,按鎮本地戶口,買房有地戶,商戶等先後招錄學生,別的村也很難得到名額,這樣就有相當部分農村小孩真正的沒地方上學的怪現象,到隔壁村去讀也是很遠,早晚中四次接送孩子上學(村裡沒有午託的),小孩讀個書還得繫結一個大人陪護,一個字,難!
如果農村鄉鎮也可有私立小學,順帶承包吃住,應該可行。城市裡有,農村真的很少見,不知道為什麼?
回覆列表
農村的學校合併了很多,但學生依舊很少。很多人把孩子送進了城市,殊不知,城市老師連個孩子的名字都不認得。只記得優秀的學生(成績)和搗蛋的學生(落後的),而且收禮收錢的惡習多。
教育很不平等,本來地域差異大,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佔了優勢,而小地方的城市又包攬了生源,那麼很多偏僻的農村,就會沒有老師和學生了。沒有學校,沒有學生,那麼農村就不是農村了,就是無人區了。
原本指望有學生學成歸來,改造家鄉。可是很多人寧肯漂泊,也不能回來了。生活負擔太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本開支過重,還要路費,住宿費,伙食費。本來在農村可以少花很多錢的,現在把農村的孩子送進了城市,畢業後,連個莊稼都不會種,體力活都不願做。
農民們辛苦栽培了孩子,農村越來越缺人,缺人才,從而越落後。
希望,即時農村有一個學生上課,也要有學校,有老師,這才是教育的根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