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星DX3906
-
2 # 別來無恙之左右
坦率地講,你的問題我直接回答不了,因為我不知道確切的答案。我能在網上搜索到的答案,我想你也可以搜到,所以我只談談我自己的理解。
1. 由於行星自身不發光,太陽系之外甚至太陽系外圍的行星很難背觀測到,至今觀察到太陽系之外的行星也就是200多顆吧(?),而且大部分行星被發現不是直接觀測到的,而是在觀測他的恆星時,由於恆星的亮度變化或者執行軌跡偏離理論值時才發現的;
2. 行星的體積和質量不會太大。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土星,已知最大的行星比土星體積大1/3(?)。所有的大行星都是氣態的,有的可以浮在水中(密度<1啦);
3. 有固體表面的行星體積更小;
4. 行星質量的上限,跟行星的組成物質有關,因為質量大到一定程度,其自身產生的引力會在其內部產生高溫高壓,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內部物質會發生核聚變,核聚變的能量大到一定程度,這個星球表面就會發光發熱,那麼他就不是行星了。不同物質發生核聚變所需條件不同,決定了其質量上限。
5. 固體表面的行星的密度更大,其內部壓力也就更大,所以,體積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不能再在幼兒園混了哦。
-
3 # 清請情說
說實話固態行星很難觀測到,如果是恆星就比較好觀測,而行星因為不發光,很難觀測到,理論上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顆固態行星,比太陽大萬億倍。
主要是產生磁力和引力,保持星系的隊形不亂,而這顆行星圍繞宇宙中心磁極旋轉,讓星系之間保持距離防止碰撞。
所以每個星系的中心都沒有觀測到大的恆星,因為都是一顆定海神星的行星在中心。
顯而易見,相比於地球(人類目前太陽系外天體探索的極限差不多是地球級別的天體,不論凌星法還是視差速度法)這樣的小天體,木星以及比木星更大的天體更容易被發現。但是行星的質量是有一個上限的,如果超過12倍木星質量,其內部的對流結構就會發生改變成為褐矮星,這類質量在12-80倍太陽之間的天體不被算作行星,更多被認為是失敗的恆星。顯而易見,在過去的探索中,發現了一大堆褐矮星和臨界邊緣的巨行星(這些是沒有報道價值的,現在不發現一顆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已經無法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上面這段連線中,是一顆質量為木星11倍但是距離恆星極其遙遠的一顆行星(650天文單位,的確很誇張的數字),它的形成可能需要天文學家好好的去思考和模擬。但是一開始的結論相信樓主會認同,11倍的質量和極限相差不遠,且當下已經發現的35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中一定會有質量在11-12倍之間的。所以這是一個不是正確答案但是接近正確答案的一顆巨行星、PS 太陽系外天體的質量測量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精度相當有限,所以也不太會有什麼報道把發現行星的質量的數量級精確到X.X倍木星質量。
美國洛厄爾
天文臺
宣佈,他們已經發現迄今已知宇宙最大行星,其直徑為地球的20倍,為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1.7倍.據美聯社報道,這顆行星名為TrES-4,屬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外的恆星“大力神”所在星系,其成分幾乎全部是氫,表面溫度達到1260攝氏度.洛厄爾天文臺
曾因1930年發現冥王星而聞名世界.這座天文臺
的喬治·曼杜舍夫說:“這顆行星任何地方都沒有堅固的地面,你可能會陷下去.”卡內基學會的艾倫·博斯認為,這顆行星的質地令科學家們感到吃驚.“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所謂‘蓬鬆行星’質地會如此蓬鬆.”他說,“它們的密度為何如此之低,這實在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