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並沒有五種技法之說,其主要技法如下:
1、筆法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起筆和收筆逆入藏鋒、自然含蓄,行筆要有力度。用筆要意在筆先,以意使筆才能因意成象,筆自動人之處在於有意趣。
筆要有力度,古人稱筆 “力透紙背”、“骨法用筆”、“力能扛鼎”,就是強呼叫筆的功力,力度與方式,所以用筆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氣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筆端紙上。
於是使產生了具有節奏和韻律、奇趣橫生的用筆。 運筆有中鋒、側鋒、逆鋒、拖筆、散鋒等區別,以中鋒用筆最重要,它是筆法的骨。
2、構圖
傳統的“六法”川筆中講“經營位置”,其實就是講繪畫布局的章法,即構圖。所謂繪畫中的“位置”應該用心去“經營”,要根據物件的結構和格局,苦心加以組織和佈置:在創作的時候,要注意表現物件的特點和神韻,落筆要肯定,一下筆就抓住物象的特徵,主題要鮮明。
先用墨線勾畫出景物的大感覺,構圖注意重心。先落墨點出小山丘,一般起筆落墨為有濃淡的溼墨,接下來幹筆走線條向外擴張,線條由簡到繁、由疏到密;最後加點、擦、皴。注意點擦時變化要多,以中鋒點、散鋒點、側鋒擦,營造出山村郊外的蒼野和自然,主題不斷的深入,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
3、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所以墨法,離不開水的運用。
濃墨法。運用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淡墨法。有溼淡、幹淡兩種,溼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
宿墨法。分濃宿、淡宿兩種。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鬆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分濃破淡、淡破濃、幹破溼、溼破幹,還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種變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將幹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幹後,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渾厚華滋。
潑墨法。有二種潑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衝墨法。是用墨畫後,乘溼速以清水衝淋,使墨自然滲發。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往往墨色濃黑而四邊淡開,得自然之暈。
4、色彩
色彩的色相:物質色彩有紅、橙、黃、綠、青、紫的差別稱為色相的差別,如同人的相貌的差別。
色素:指構成物體色彩的物質
純度:指色彩的純粹程度,也指色彩的飽和度,又叫色度。
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淺的程度,也稱色階。
色調:畫面各部分的色彩有某種共同的因素,可以組成一個統一的色調。一幅畫如果沒有統一的色調、色彩,雜亂無章,就難以表現出畫面的統一的情調和主題。
色彩的傾向性:在十二色中,由紅紫到黃綠都是熱色,又稱為暖色,以橙為最暖。由青綠到青紫都是冷色,以青為最冷。紫色和綠色都有冷暖的成分,又稱為“溫色”。黑、白、灰、金、銀色沒有色彩的傾向性,為中性色。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畫創作要領:
1、氣韻生動,是對作品的總體要求,是藝術應達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評、賞析中國畫的主要準則。氣韻,在傳統中國畫中,是指神氣與韻味的總和。石濤曰“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
要有氣勢、豪氣、不能有匠氣、俗氣。元代楊維楨指出:“故論畫之高下者,有傳形,有傳神。傳神者,氣韻生動是也。”
2、“六法”中,謝赫將“骨法用筆”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國畫中指的是運用線條作為骨架進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漢字書法中用筆的規律和美學原則,體現出線條的力度、質地和美感。透過不同的線條去體現筆墨的動態、勢向、韻律、節奏,以寫神、寫性、寫心、寫意為目的。所以說,寫意性是中國畫的精神實質。
中國畫並沒有五種技法之說,其主要技法如下:
1、筆法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起筆和收筆逆入藏鋒、自然含蓄,行筆要有力度。用筆要意在筆先,以意使筆才能因意成象,筆自動人之處在於有意趣。
筆要有力度,古人稱筆 “力透紙背”、“骨法用筆”、“力能扛鼎”,就是強呼叫筆的功力,力度與方式,所以用筆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氣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筆端紙上。
於是使產生了具有節奏和韻律、奇趣橫生的用筆。 運筆有中鋒、側鋒、逆鋒、拖筆、散鋒等區別,以中鋒用筆最重要,它是筆法的骨。
2、構圖
傳統的“六法”川筆中講“經營位置”,其實就是講繪畫布局的章法,即構圖。所謂繪畫中的“位置”應該用心去“經營”,要根據物件的結構和格局,苦心加以組織和佈置:在創作的時候,要注意表現物件的特點和神韻,落筆要肯定,一下筆就抓住物象的特徵,主題要鮮明。
先用墨線勾畫出景物的大感覺,構圖注意重心。先落墨點出小山丘,一般起筆落墨為有濃淡的溼墨,接下來幹筆走線條向外擴張,線條由簡到繁、由疏到密;最後加點、擦、皴。注意點擦時變化要多,以中鋒點、散鋒點、側鋒擦,營造出山村郊外的蒼野和自然,主題不斷的深入,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
3、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所以墨法,離不開水的運用。
濃墨法。運用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淡墨法。有溼淡、幹淡兩種,溼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
宿墨法。分濃宿、淡宿兩種。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鬆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分濃破淡、淡破濃、幹破溼、溼破幹,還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種變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將幹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幹後,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渾厚華滋。
潑墨法。有二種潑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衝墨法。是用墨畫後,乘溼速以清水衝淋,使墨自然滲發。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往往墨色濃黑而四邊淡開,得自然之暈。
4、色彩
色彩的色相:物質色彩有紅、橙、黃、綠、青、紫的差別稱為色相的差別,如同人的相貌的差別。
色素:指構成物體色彩的物質
純度:指色彩的純粹程度,也指色彩的飽和度,又叫色度。
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淺的程度,也稱色階。
色調:畫面各部分的色彩有某種共同的因素,可以組成一個統一的色調。一幅畫如果沒有統一的色調、色彩,雜亂無章,就難以表現出畫面的統一的情調和主題。
色彩的傾向性:在十二色中,由紅紫到黃綠都是熱色,又稱為暖色,以橙為最暖。由青綠到青紫都是冷色,以青為最冷。紫色和綠色都有冷暖的成分,又稱為“溫色”。黑、白、灰、金、銀色沒有色彩的傾向性,為中性色。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畫創作要領:
1、氣韻生動,是對作品的總體要求,是藝術應達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評、賞析中國畫的主要準則。氣韻,在傳統中國畫中,是指神氣與韻味的總和。石濤曰“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
要有氣勢、豪氣、不能有匠氣、俗氣。元代楊維楨指出:“故論畫之高下者,有傳形,有傳神。傳神者,氣韻生動是也。”
2、“六法”中,謝赫將“骨法用筆”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國畫中指的是運用線條作為骨架進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漢字書法中用筆的規律和美學原則,體現出線條的力度、質地和美感。透過不同的線條去體現筆墨的動態、勢向、韻律、節奏,以寫神、寫性、寫心、寫意為目的。所以說,寫意性是中國畫的精神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