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完美理財

    在國內造車熱潮的大環境下,許多網際網路企業也紛紛加入造車行列,如今華為造車的傳聞也愈演愈烈。

    日前,有訊息稱“華為不甘心只扮演核心供應商角色,打算藉助代工廠力量,推出自己品牌的汽車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華為極有可能求助於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和整車代工商麥格納。

    麥格納是怎樣的公司?

    麥格納服務的品牌包括寶馬、捷豹路虎、戴勒姆等,目前在全球擁有294家工廠、87個工程研發和銷售中心,未來兩年還會在歐洲和北美各建一座新廠,而中國市場如有需求,也將直接在華購買工廠,或者攜手本土汽車生產商製造整車。

    華為造車訊息是怎樣來的?

    其實華為在汽車領域早有佈局,尤其是車聯網、車載系統方面,比如早就和長安汽車有了戰略合作,最近還和寶馬、戴勒姆、奧迪攜手展開5G方面的合作,並且一直在推動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汽車。

    曾經也有華為的粉絲為華為設計出一套車型效果圖,並直接命名為:榮耀。

      

    這次華為粉絲可能要失望了,一位華為內部人員向NBD汽車強調,製造汽車不是我們的主航道,我們不會偏離主航道業務。

  • 2 # 車問診

    華為應該是不可能造車的,但華為憑藉自己沉澱下來深厚的通訊技術介入車載資訊系統,車聯網可是有一段時間了!

    我所知道的華為車聯網~網摘

    華為,一個讓華人都驕傲的名字,一個全球級獨具代表性而偉大的公司。2015年營收2882億,2016年營收5200億,約等於萬達加萬科。在車聯網領域,他們是業內最早的那一批,直到現在,也一直沒閒著,這一塊做不好,任總會掐臉的。

    一、華為車聯網的萌芽

    很榮幸,曾經有為華為服務,早年曾與華為車聯網部門做相關的技術對接,雖然在原始碼上沒有達成一致,但是專案也算順利進行,保持著長時間的郵件溝通。

     2013年11月1日,通訊行業大佬希姆通硬體模組研發部門也索取了OBD相關模組的資料,我們也提供了相關的技術對接與除錯。現在回想過來,他們是不是一起開了個會,或者參加了一個大型論壇,集體研究決定介入到這個領域,開展車聯網相關的研究,在元芳看來,這其中感覺有點蹊蹺。

    二、華為車聯網的發展

    隨後在2013年12月11日,工信部發放4G牌照,華為就釋出了自己的ME909T車載模組,標誌著華為進軍了車聯網。藉助華為在通訊領域的優勢,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福音,同時也給行業其他的競爭對手們,在車載領域立了一個下馬威。模糊的車聯網1500億市場被媒體開啟,吸引了整車廠、TSP運營商、服務運營公司、網路運營商及像我們一樣的裝置供應商積極加入,車聯網整個行業從此進入了風口期。

    當時是14年,華為的確沒有深入研究汽車各種感測器,一直考慮是這麼多的資料怎麼用的問題,他們打造了自己的車載系統,同時也做了車聯網平臺。

    按照當初的想法,華為認為單有模組可能不足以服務到行業,於是也打造了自己的車聯網系統。早在華為之前,像愛立信、中興、西門子就已經進軍了這一塊的領域,以諾基亞為例,他們一邊和各大汽車製造商建立合作關係,一邊向不同品牌提供資訊服務、自動駕駛等,實現新板塊的業績增長。而後,華為和希姆通等大佬推進的速度都相對減慢,14年年底的時候,龍尚也加入了其列,車聯網行業處於意義重大,但又外冷內熱,要翹起這個新興市場,的確需要許許多多行業的加入和支援,媒體及創業公司紛紛針對車聯網市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後收穫了一堆遺憾。

    三、華為車聯網面對混戰

    後面就吸引了大批的巨頭加入,包涵了蘋果、谷歌、騰訊等等,車聯網大戰和混戰就從這一刻打響,有的基於OBD的資料、有的基於資料背後的服務,有的就是純娛樂。由於通訊沒有存在標準化、服務和產品也沒有標準化,慢慢的,從2015年開始,這塊市場漸漸冷卻下來,從那以後,就是小企業玩家的聖地。有的拿智慧交通做文章、有的拿智慧城市做文章,有的拿O2O做文章,到最後發現,除了股票上漲的企業,其他的基本在這個領域並沒有實現盈利,燒錢的企業太多,跳坑的企業太少,整個行業褒貶不一,試錯成本變得越來越高。

    14年中期,據無知媒體報道,行業從事這一塊的企業已達3000家,公司的門檻也被踏扁,往來客戶太多,心理面更為忐忑不安。事物向來物極必反,來得快的一般都去的快,從全域性性考慮,我們也沒辦法對抗那2999家,開始自己轉型之路。大致在2014年9月,我們運用多年技術的沉澱在寶馬專案進行了很好的一次轉型,這個話就不談了,能寫這文章就是活著的見證呀!華為呢,他們打造了自己的車聯網系統後,構建了雲計算和大資料等多方面的實踐,可擴充套件性和靈活度都表現不錯,採用解耦的架構對上層應用提供標準的API介面,以遮蔽不同車型的資料和命令的差異,使得上層應用開發變得簡單,不同廠家的T-BOX接入變的簡單,新業務可以快速部署。我們有幸和華為TBOX站在一起,面對來自Bosch、Continental、Harman以及Denso、 LG 等日韓企業對這一領域的競爭,壓力可能不太大。

    四、華為車聯網帶給我們的思考

    已經有很多朋友親睞4G,就猶如當下說5G怎麼怎麼好一樣,統治全球20多年的2G網路開始捉襟見肘,3G產品也面臨著過渡。華為最近在和我們溝通基於5G網路的汽車遠端控制,我們有兩種猜測。一來是瞭解汽車控制如何實現,汽車遠端控制的方法和流程是怎麼實現;二來也看看自己覆蓋的領域能實現哪方面的商業應用。上上期的文章有說過阿里巴巴和上汽之間資料的事,華為也可能會遭遇到這樣的尷尬,畢竟賺錢的商業應用都落在實處,出來刷臉的一般都是提高知名度為主。我臺灣的朋友就幾次三番告誡過,臺灣賺錢的企業基本都沒有去上市,開著點鈔機默默數錢,臺積電如果不是需要購買那5000億的裝置需要融資,根本是不需要上市的,華為也有這麼個尿性。後來,馬牌、哈曼都與我們有技術和商業來往,雖然交易不是什麼多大個數量,他們也並沒有深入做我們這一塊的領域,終於睡了個好覺。

    說下自己,其實,我們轉型花掉了兩年三個月零八天,漸漸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認識到未來也是需要知己知彼,才能互通有無。我們雖然有自己的ARM9(4G)+linux基礎架構的TBOX,已經基本覆蓋了國內車聯網行業大部分業務需求,但因從小農村長大,沒見過什麼外幣,想見見世面。創新性+國際化是我們2017年的關鍵詞,像割韭菜一般,把這波技術紅利割了。

    五、華為車聯網的補充

    近期華為的新聞有:華為與啟明資訊聯合搭建了車聯網平臺,與長安簽署了合作協議,LTE技術在重慶示範區啟用,為一汽集團提供方案等等,自行搜尋吧,我打字的確不快。但是華為在蘇州成立的子公司開始從事充電樁的開發了......

    華為車聯網就這樣被我草草講完了,其實還想補充一些,華為掌握著尖端的通訊技術,背後投資了暴風影音、VR、充電樁、教育等等領域,是我已經看不懂了,或者說車這個領域,已經相對比較成熟方案。5G牌照的發放,可能會更進一步加速他們的網路通訊,應用領域像智慧車載大腦、3D實景導航、全程車流監控、道路安全及自動駕駛等,以前想幹不能幹的事,會變成未來到處都能看到他們的LOGO,就像滿大街的華為手機一樣。

  • 3 # 洛陽心寬體胖

    在國內造車熱潮的大環境下,許多網際網路企業也紛紛加入造車行列,如今華為造車的傳聞也愈演愈烈。日前,有訊息稱“華為不甘心只扮演核心供應商角色,打算藉助代工廠力量,推出自己品牌的汽車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華為極有可能求助於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和整車代工商麥格納。麥格納是怎樣的公司?麥格納服務的品牌包括寶馬、捷豹路虎、戴勒姆等,目前在全球擁有294家工廠、87個工程研發和銷售中心,未來兩年還會在歐洲和北美各建一座新廠,而中國市場如有需求,也將直接在華購買工廠,或者攜手本土汽車生產商製造整車。

    華為造車訊息是怎樣來的?其實華為在汽車領域早有佈局,尤其是車聯網、車載系統方面,比如早就和長安汽車有了戰略合作,最近還和寶馬、戴勒姆、奧迪攜手展開5G方面的合作,並且一直在推動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汽車。

    曾經也有華為的粉絲為華為設計出一套車型效果圖,並直接命名為:榮耀!但在這些跨國汽車巨頭之外,有一個“搗亂分子”,卻在近兩年,開始扮演起一個重要的推手作用,它遊說那些汽車領域之外的野蠻人,告訴他們造車並不難,從設計到生產、從調教和質量控制,所有這一切,它都可以搞定,它也不追求擁有自己的汽車品牌,代工、貼牌、設計、工程階段,所有的問題,全球也找不到第二家可以解決!

      最近,老任聽說,它在到處忽悠那些有想法造車,亦或打算進入汽車領域的門外漢們,信誓旦旦的表示:“我可以提供全套服務、全套服務!”,“設計?沒問題!調教?沒問題!代工?沒問題!”

    一直以來業內對其造車計劃的質疑聲從未間斷,但這個看上去“有點扯”的計劃並沒有止於“畫餅”,2016年4月,樂視LeSEE概念車如其研製速度般緩緩駛出,2017年1月,Faraday Future 在 CES 上釋出了首款“量產車”FF91,讓FF的造車計劃不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

    樂視造車僅靠勇氣遠遠不夠,確切地說,這款車目前只能稱得上準量產,因為FF工廠仍是大片荒蕪之地,第二階段的破土動工尚未開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曬的白蘿蔔乾和紅薯幹需要泡嗎?該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