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一農夫
-
2 # 切割線
清明節祭祖是千百年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習俗,每年清明節人們都會到祖墳前對祖先進行一番祭祀。
每年清明節期間,許許多多的家族成員,不遠萬里長途跋涉回到家鄉,在清明節這天,上墳掃墓,祭拜列祖列宗,感恩祖先對後世子孫的恩德。
在中國許多農村地區,祭祖是有講究的,不是家族的什麼人都可以隨隨便便參加的,比如家族裡面的女人就很少允許參加祭祖活動。
在許多家族,女人參與家族大祭被視為是家族的大忌,這主要是受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封建殘餘制度的影響。“男尊女卑”一直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佔主要地位,男人是天,是家庭的頂樑柱,是家族的絕對發言者。女人只是男人的幫手,是家庭的輔助成員,是家族的附庸。只能協助男人從事家庭和家族的一切事務,特別是她們在家族活動中沒有發言權和決定權,她們沒有資格參與家庭和家族重大事件活動,尤其是在家族大祭活動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這種千百年來歷史遺留下來的落後的封建習俗逐漸形成了一種制度化和常規化的約束,一直延續至今仍然存在,並且根深蒂固,形成了社會的一種玩疾,很難根治和消除,便造成目前的一種現狀。
在科學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的今天,我們應該擯棄那些歷史遺留下來的陳規陋習,發揚移風易俗和傳承弘揚先進傳統文化,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祭祖方式,文明祭祖,從而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優良的、科學的文化精髓!
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只是發生在解放前舊中國的事。因為封建社會倫理道德是不提倡"男女平等"的,在所謂的"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等一系列封建思想的束縛下,廣大婦女的很多權利都被剝奪了。不要說上墳祭祀不讓婦女參加,甚止連家族祠堂的大門也是不讓婦女進的。
解放後提倡"男女平等",這一陋習早已隨之煙消雲散了。至少解放七十年來農夫是從來沒有經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