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玩姐

    什麼是“中庸”?

    中庸在現實的語境裡很容易被理解成,老好人、耍滑頭,這是因為特定的歷史原因造成的。那中庸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中道而行,不偏不倚,持久不變,這就是中庸。它告訴人們,凡事要適可而止,既不能不夠,也不能超過,但是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動搖,不能偏廢兩端,但要不偏不倚地行事。這一智慧,既可以用於做人,也可以用於治學,所以說,它是“對人生的普遍指導”。

    為何要中庸?

    在傳統的華人眼中,世界本身是一個非常精密和諧的組織,破壞了其中任何一環,都會引起整體的失衡。而且,自然界的平衡並不是穩定的,而是動態的,就像兩個人對掌,雙方的手掌對在一起,互相用力,這時只要有一個人突然撤去力量,兩個人同時都會摔倒。所以,要維持這種平衡,不但要中道而行,而且要時時刻刻中道而行,才能讓這個精密和諧的組織順暢地運轉,其間的所有事物也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春風得意之時,難免喜形於色、誇耀自己;身處高位,不自覺間就會頤指氣使、飛揚跋扈;稍有才能便妄自尊大、目中無人,唯恐天下人不知自己有才的炫耀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其實,“藏巧於拙,用晦而明,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是人生的大道理。得意時行事低調,失意時也不妄自菲薄,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夠把持住自己,也就不會大喜大悲,為外界所幹擾。

    中庸之道又是什麼樣的道?

    第一,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

    什麼叫“常人之道”?就是普通人也能做到的,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儒家的倫理道德學說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任何人,所有人,最普通的人,再沒有文化的人,都能做到。所以,他們絕不唱高調,絕不提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出來。

    第二,中庸一定是適中之道。

    因為中庸不僅是“庸”(不唱高調),更是“中”(不走極端)。這就肯定要“適中”。比方說,既不唱高調,也不趨下流,既反對只有追求,又反對沒有底線。如果你只有追求,不考慮現實,不斷提一些很高的道德標準要求,這就是走極端。如果你放任自流,連底線都沒有了,也是走極端,都不是中庸。

    第三,中庸一定是可行之道。

    孔子,他為什麼要主張一種“常人之道”?他為什麼不弄點兒“驚世駭俗”的東西來?就是為了“可行”啊!正所謂“非不能為高言也”,只因為“非人能共行”,這才“不言之矣”。反過來,他講中庸,包括講“以直報怨”,就因為它既平常,又適中,可操作。實際上,孔子,還有孟子、荀子,都是很注重“可行性”的。他們提出的社會改革方案,無論怎樣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都會有“可操作性”。先秦儒家孔、孟、荀,其實是處於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的。這也是中庸。不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走極端,是中;注重“可行性”,是庸。“庸者用也”

    如何才能做到中庸,中庸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中庸兩個字作為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是非常質樸了,可是做到中庸的方法更質樸,只有一個字:誠。

    身份,不會使人高貴;地位,不代表尊嚴;高齡,也不意味著一定會得到人們的尊敬。所有美好的東西的背後,都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在支撐,失去了誠意的心,就失去了一切外在的光彩。

    按照《中庸》的說法,一個能堅守“誠”的人,他的生活簡直是太美妙了。他不需要怎樣努力,就會符合中道,他不需怎樣思考,就會有心得。他悠閒從容,能夠堅持善道,不但能成就自己,還能成就別人。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誠實就像深埋在泥土裡的果實,謊言猶如枝頭上妖豔的花朵。儘管謊言能給人暫時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時間會耗盡它虛假的妖豔;而誠實則會在那裡生根發芽,因為時間會讓真實的根鬚更加茁壯。

  • 2 # 山間一小道

    先看看老子道德經中的一段話: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來自於道德經白話,文史哲先生的書)

    天下人都知道怎麼樣算是美,這樣就有了醜;天下人都知道怎麼樣算是善,這樣就有了不善。所以,實有與虛無相互滋生,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互比較而顯現,高與下相互依靠而存在,單音與回聲相互應和而成曲調,前與後相互接隨而成順序。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以干涉。生養萬物但不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萬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功績不會離開他。

    中庸之中,無為而治,清淨自然之思想從頭至尾貫穿其中,那麼<道德經>就很好的解釋了何為“無為而治”。

    您問中庸代表了一種什麼生活態度,那就是順其自然,笑對生活,直麵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