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色電影

    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這點是不容爭議的事實。作為生活在農村裡的一個農村人,這點我深有體會,也有發言權。

    記得那時候七八十年代吧,父輩他們四五代的兄弟情誼仍很濃,與親兄弟一般。叫比父親大的叫“伯伯”,小的叫“叔叔”,那可不只是禮貌,而是真的當成伯伯叔叔。叫起來甜得很,很親切,一點也不覺生份或不好意思。

    那時候過年都要挨個親戚家吃飯,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每天排得滿滿的。可現在,這樣的習俗越來越難了,一個是因為各自都忙,再者就是親情真的淡了。

    逢年過節祭祀,掃墓的時候都是一大家族幾十個人,掃完你家的祖墳又掃他家的,沒一整天都忙不完的,很熱鬧的。而現在基本上都是各掃各家的,1、2個小時搞定。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農村人去外面打工,都是進廠找工作,要是進不去,但深深地感受了鄉情的溫暖與偉大。雖然沒找到事做,但可吃住不成問題,全是同鄉親朋好友的幫忙,吃飯沒掏一分錢,每餐都有人招呼,經常兩三個來喊,甚至發展到輪流排隊今天到這家,明天約好到他家,真的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那個時候,鄉情真的是很濃厚,瀰漫身上每一個細胞,幫助人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沒一點做作。這種情景現在如果講給90後的孩子聽,被稱為在吹牛,不可能的事,除了自己的親戚和兄弟姐妹哪有這麼好?

    以前誰家裡要蓋新房,除了大工之外,小工全是免費幫忙的,家裡的親戚或鄰居朋友,只要叫一聲,十幾二十個就來了,只要管飯就行了,那時候就是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

    若是到了春秋農忙時節,缺個勞力什麼的,一句話就搞定,用現在的話說,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可進入到兩千年之後,尤其是近些年,這一切都變了,人情變得越來越淡薄,這是為什麼呢?不管是出於禮貌,還是因為父母之命,人情世故等等原因,很多人內心再不願意走動,也不得不把短暫的年假貢獻出來逢場作戲!

    首先,在農村裡只要一過完年,基本上大家各奔東西,很少有見面的機會,彼此瞭解的也不多,最多也是偶爾打個招呼而已。在經濟社會里,每個人忙著打拼自己的事業,為夢想而前進,很少再去聯絡一些熟悉的朋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甚至發展到連本村人都不認識,哪裡還有什麼深厚的情感!

    現在整個社會向錢看,玩命地追逐經濟。當然,追求經濟沒錯,國家沒這個東西還不能強大。人人都奔忙在外,年頭到年尾回來那麼一兩次,甚至兩三年不回家的也很多,許多同鄉人都不認得,哪還有什麼情誼?至於家裡遇到大小事需請人幫忙,都得付工錢,這已是心知肚明的規矩,請人給錢不欠人情也無可厚非。

    不要說建房砌屋,就是連喪葬這樣的義務事,也要錢字說話,做什麼都需要塞點錢或拿一包煙,要不指使不了,少包煙就滿是牢騷。

    有些農村人情味發展轉變成了負擔,成了填不滿的人情債。對於家庭富裕的人家來說還能過的去,貧困點的人家為“面子”也不甘落後,往往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在農村裡都是敞著門過日子,家裡怎麼樣,早就被人看的清清楚楚。過日子都怕被人給比下去,時間長了自然也容易形成一種攀比的風氣,人情味也在這種攀比中越來越淡!

    很難想到在農村還有什麼不要錢就能幫忙的,當然,也無可指責,耽誤一天便少一天的收入,輪到你家也一樣,可久而久之,之間的鄉情就慢慢消亡殆盡一文不值了。

    農村裡,一般誰家裡都會有個急事,都需要借些錢去週轉,或者做生意之類的,不是向親戚就是朋友借,一旦借不到的話,有可能去找高利貸借錢。但是有些人害怕別人不還錢就不借,這樣一來大家開始有了隔閡,彼此也少了往來,感情也慢慢淡了。

    如果你是農村人或你有農村的親朋好友,請珍惜你們之間的感情!別讓人情味越來越淡!

  • 2 # 果果奶奶7069

    現在的農村不是老人,就是小孩,種地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還有很多女老人進城給兒女帶孩子,農村就剩下一個男老人在家等等,這些現象最普遍。

  • 3 # 珍惜老凱

    現在社會農村老人生活的很不容易,由於現在婚姻代價昂貴,醫療更是動輒天價,孩子花銷開資大,很多家庭很早就要為孩子娶媳婦拼命攢錢,等孩子取了媳婦,又開始賺錢為生孩子做準備,有了小孩,老人就成了免費保姆,再加上農村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家裡的農活都由老人來做,所以導致最愛走親戚的老人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親戚走動上。在農村裡生活最看重的就是人際關係,祖祖輩輩生活在同一塊的土地,彼此之間自然非常的熟悉。在交往過程中,不管如何私底下關係如何大致明面上必須要過的去。誰家有什麼紅白喜事,只要有時間的村民都會前去竄忙。正是”抱團“的生活方式,使得農村裡看起來富有人情味主要原因。

    這也是“熟人社會”的表現,農村的基本道德觀念也是由此而發展來的,大家都認同的事情,對一起生活的人們有著極強的約束力。雖然在生活中難免因為一些雞皮蒜毛的事情發生爭執,可整體的生活環境比較安定治安良好。若是有誰做了出格的事情,可是會遭受到大家的抵制。農村裡來說是最嚴重的就是被孤立,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下去。隨著農業的規模化發展,不少人把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外出打工,每年得到一些土地租金收入。一些家庭農場或者承包大戶承包了這些土地,利用大型農業機械規模化操作,在未來十年,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普遍,因為規模化種植都是採用大型農業機械,並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因此未來十年,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

  • 4 # 聖緣堂

    以下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敬請批評指正。

    迫於生活壓力和提高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農村走出,到城市打工,幾乎都是留下老人和孩子呆在農村,本人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每次回老家,打招呼的幾乎是老一輩的人,很少見到年輕人。

    春節已經臨近

    最後祝大家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 5 # 芙蓉之鄉

    這些年農村最普遍的現像應該就是蓋房子,不論有錢沒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房子蓋起來,因為這是一個家庭的面子工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像婚喪嫁取,在湘中一帶還是比較低較的,大操大辦的很少。本人也認為,改變鄉村面貌,先要從住宿條件著手,只要解決了住房的問題,其它生活條件都會慢慢跟上步伐,徹底斷絕貧困。

  • 6 # 花姐124716291

    農村就目前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大量田地荒蕪,大量獨居老人晚景堪憂,大量房子閒置。另外,隨著城市化程序,原本純樸的孝文化,年文化等等也隨之淡化,隨之而來的是攀比成,賭博成風。高價彩禮錢導致大量農村適齡年輕人無法脫單。……個人淺見,海涵!❤️

  • 7 # 春友26

    美麗田野中年在,年輕一代把車開,吃的糧食小袋袋,有空還要接小孩。含辛茹苦幾十載,現在稱心有自在,無私奉獻給小孩,但願付出回報來。

  • 8 # 生態老兒

    談這個問題,需要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要確定地點。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地大物博,東西南北地域、氣候、風俗、條件等大相徑庭。二是要確定時間劃分(我把它確定為改革開放前後對比)。有了這兩個先決條件,就有了參照系。根據這兩個參照系,我談點我眼裡的農村最普遍現象的表現。

    正面的:一是外出打工現象較普遍。現在農村較年輕一點的中、青年人幾乎都在外地打工,有很多地方農村平時家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少;二是蓋新房、住洋樓現象較普遍。現在的農村,幾乎已很難見到過去蓋的磚瓦舊平房了;三是一家多車的現象較普遍。很多農村家庭都有轎車(客貨車)、三輪車、機車、電瓶車等,這些車既有面子的需要、又有家庭建設的需要,非常適合農村的客觀條件。

    負面的:一是土地撂荒現象嚴重。走進農村,特別是邊遠山區農村,撂荒的土地比比皆是,即使種也是種一季,起碼有幾個月的空荒;二是打麻將成風現象較普遍。特別是農閒季節、春節等特殊時候,走進農村,男女老輪番上陣,有的地方已有專門的麻將館、中午管中餐。農村最有吸引力的娛樂就是打麻將;三是請客送禮現象較普遍。現在農村辦酒席的名目數不勝數:結婚嫁女,生子(滿月、抓周)、孩子考上大學,老人逝世,蓋房、買車......農村的禮從年頭送到年尾。聽農民私下算帳,每年送禮一項的開支已成家中的一項重大開支,可謂是人人憤慨人人送;四是相互攀比現象較普遍。蓋房,一家更比一家氣派,比高、大、闊;買車,講牌子、論價格;結婚嫁女,從宴請範圍、彩禮數量、婚車檔次等全方位相互攀比;五是年味兒變淡現象較普遍。記得我小的時候,農村非常窮。但再窮,孩子們透過勤工儉學掙來的閒錢或在家偷偷摸個雞蛋等方式,去兌換成火炮或鞭炮,三五成群,大家一起娛樂。因此有“小孩盼過年”一說;大人忙著殺豬宰雞、做面、打餈粑、打豆腐、曬臘肉,祭祖......,整個臘月農村男女老少,都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年味十足。如今,農村小孩子因為生得少也養得精貴,父母出於安全考慮,加上好多地方限放鞭炮,孩子們的這一樂趣已被剝奪了。大人們也不再去從事那些費力的忙年活動。這些活動成了專業戶的特權,只要有錢,一切都能解決。這也是一些年輕人在網上喊著“今年沒賺錢,回家如何過好年”的一部分原因。

    總之,農村的正面現象,說明改革開放給中國農村從思想觀念、精神面貌,到經濟條件等,帶來的積極影響和巨大變化;所謂負面的現象,原因很多,一言難盡。但凡事存在就有其土壤和合理性,即使糾正,也不是一時半刻的事。只有大家都覺醒了,才能自然而然地解決。再次重申,我所談的現象僅是自己從老家和平時下鄉調研時看到的現象,所以片面性、侷限性在所難免。

  • 9 # 樟農阿軍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農村什麼現象最普遍?這個問題!我們農村現象有幾句順口溜!不知你們那裡是否存在這樣的普遍現象!那就是:你修房、我修房丶房不住人!你打工丶我打工,打出幸福生活!你做生、我做生、孫子已做生!新農村丶小康村丶村村留下白髮人!田也荒丶地也荒、田土全都荒!想發展丶難發展丶展展難眠!掙錢難丶隨禮難丶取妻更難上加難。這是我們農村最普遍現象。

  • 10 # 譚成年往事ABC

    我認為現在農村″外出打工"現象最普遍!

    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我們村的一個四口人之家!

    父母都是七十年代生的,父親因小時候生了一場病,導致兩耳有聽力障礙,一般同他交流都要提高八度聲音,雖然也很努力讀書,可初三畢業,考高中差的太多,就放棄了繼續上學,回家務農。

    他能吃苦耐勞,分給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理得象模象樣,自己還喜歡學習,靠雙手蓋了一間土房,臨村姑娘看上了他的老實本份、能吃苦耐勞,同他結為夫妻。育有一兒一女。

    在兩口子的共同努力下,又蓋了兩間瓦房,只是資金不到位,一年增加一點,直到六年前,才把二樓加上了樓板。兩個子女也很爭氣,都考上了大專,前幾年參加了工作!

    這些年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外出工作、打工。問這家父母為什麼不出去打工?回答是:也曾出去過幾次,但因耳朵聽力問題,老闆都不喜歡用。

    直到大前年春節後,可能工人實在難找,兩口子在村裡其他人的帶領下,在廣東找到了相對固定的工作,收入應該不錯。

    前年村裡蓋了一批扶貧房,按條件排下來,他們可以分得一間。可這同志很有志氣,不要扶貧房,自己有雙手,靠自己本事去蓋,去生活。

    他們還真做到了,今年年初,他家四口一商量,把原來的土房又一次掀了,蓋起了兩層磚混小洋房,也就幾個月時間。房蓋好了,大門一鎖,又全家出動,打工去了。

    估計這幾天應該回來了,打理一下,好在新房子裡,一家快快樂樂的過個團圓年了。

    他家兩口子出去打工後,我們村的青壯年基本都出去了。除了一二戶養殖、種植較大戶。你說這是不是最普遍的!

    下圖是他家的新房!中間那幢!漂亮吧!

  • 11 # 懸崖峭壁上的農家人

    農村什麼現象最普遍?這個問題有很多種,第一個,農村孤獨老人,第二個農村新修房子後沒人住,都在外面打工過年才回家住一回。第三個農村過春節時候,不管做什麼的都要回家過年,這也是一種農村歷史以來?留下來的一種風素!也就是說祖宗傳下來的習慣。這個習慣是千百年遺留下來後,在農村最普遍,我就簡單說這幾個問題!還有很多種我就不一個一個的舉例說明了,還留一些讓別人探吧!謝謝大家!下次再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h5 2011柴油綠靜自動擋2.0T怎麼清理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