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sh濤

    一、夏朝  

    1、內部生產力的衰退;  

    2、外部環境的長期不穩定;  

    3、夏王朝統治階級的觀念;  

    4、夏“桀”的個人因素(整日沉湎與聲色犬馬,大興土木,親近佞人)

    二、商朝  

    1、商朝後期,絕大多數奴隸主貴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對待奴隸十分殘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隸主貴族對平民和奴隸們的剝削和奴役日益加劇,階級矛盾激化;  

    3、商朝統治者連年對外進行戰爭,大規模地對夷方用兵,國內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徵發,加劇了國內的矛盾;  

    4、戰爭俘獲的奴隸太多,他沒有處理好奴隸的安置,導致了大量的奴隸反水。

    三、周朝  

    1、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使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極大損失,也讓危機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厲王橫徵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傳至周幽王又破壞宗法制度,"廢后立妾,廢嫡立庶"並“烽火戲諸侯”使諸侯們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3、王室衰微,各諸侯國與周朝王權的關係漸漸疏遠;  

    4、少數民族犬戎攻打鎬京,西周滅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權力架空,加之周平王東遷後更加淪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壞,各地諸侯王的勢力日漸增大;並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斷髮展自己勢力。

    四、秦朝  

    1、統一後,沒有給人民休養生息,徭役、兵役、賦稅負擔沉重;  

    2、政策律法沒有做及時調整,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殘酷;  

    3、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陳勝吳廣這樣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澤鄉;  

    4、原六國貴族後裔復辟勢力過於強大,秦二世個人能力素質有限;  

    5、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時,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鬥爭;最終導致秦朝內部統治四分五裂,完全喪失平叛的主動權

    五、漢朝  

    1、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無休止的爭鬥亂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臨朝,依靠外戚掌權);  

    3、土地兼併嚴重(私有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勢力強大,後期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5、黃巾起義導致地方武裝興起,中央失去控制。

    六、魏晉  

    1、新魏主更換太快,後期太小,難以駕馭士族權臣;  

    2、宗室權力被過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將領獨大,奪權時曹魏皇室沒有外援;  

    3、司馬懿太長壽,強大的司馬氏家族興起無人制衡。

    七、隋朝  

    1、大一統表面下的各種割據勢力暗流湧動,統治基礎很不穩固;  

    2、門閥對科舉制度不滿,與敵惡勢力勾結,對抗皇權;  

    3、隋煬帝個人因素: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窮奢極欲與濫用民力;但是,像搞科舉、建東都、修馳道、鑿運河、徵高麗,都是苦在當代,功在千秋的

    八、唐朝  

    1、邊患不斷(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鎮割據;  

    2、宦官專權(如李輔國等),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3、長年戰亂嚴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阻礙了經濟發展,引起農民起義與外族入侵。

    九、宋朝  

    1、以文制武的方針,造成了軍隊內相互牽制,動輒掣肘,弊病叢生;  

    2、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使漢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無法抵禦外族騎兵;  

    3、聯金抗遼、聯蒙抗金決策失誤,只看到了遼(金)的強大,沒看到金(蒙)的危脅;  

    4、統治階層對軍事的無知、無能、不作為,導致了開封防禦戰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敗,政治內鬥嚴重,以及軍費開支較大,百姓負擔過重。

    十、元朝  

    1、貴族生活糜爛,吏治腐敗,政府信用破產,土地兼併嚴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制度,以及對人民壓迫欺凌嚴重;  

    3、財政赤字高居不下,賦稅過重,外加自然災害嚴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學習,只會用武力打江山。

    十一、明朝  

    1、文官集團膨脹,權力過大,以及後期閹黨專政危害統治;  

    2、外敵襲擾不斷,政府添兵設餉,軍費較大,造成財政經濟危機;  

    3、資本主義萌芽,政府不注重工商業發展,大大限制商品貨幣的流通;  

    4、天災人禍相繼發生,造成流民數量大增,農民起義不斷影響穩定;  

    5、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自毀長城,幫助滿清撿現成江山。

    十二、清朝  

    1、政治的黑暗腐朽,以及統治者本身腐化(慈喜)、無能(皇帝);  

    2、閉關鎖國政策下,導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後;  

    3、清政府弱軟無能,面對列強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賠款;  

    4、軍隊的失控(陸軍新軍在國內的變亂中倒戈相向),及其職能的倒轉(軍隊的職能只能對外而不是對內);  

    5、財政赤字下,“永不加賦”的朝訓被一破再破,各項加徵攤派有增無減;  

    6、清末鐵路的“國進民退”,進一步激起了民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錯一道題,把全班都帶錯是怎樣一種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