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極寄暢
-
2 # 榆木疙瘩牌慧根
當然贊同。
中華武術被國家大力推廣,但是影響效果卻是寥寥。中國跤幾乎被人遺忘,但是不知怎的竟然在法國義大利等等西歐國家流行起來,人家老外自掏腰包組織比賽,自己花錢從中國請老師傅,自己東跑西顛的向中國有關部門倡議大力發展這項他們真正喜愛的運動專案。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中國跤的文化基因有關。中國跤發源於官方的“善撲營”,相當於現在的體育總局散打隊,有著嚴格的“職稱”考核制度,每年都要透過考試檢驗成員的水平,再根據你的水平劃分你的待遇標準。所以每一個營戶這一年下來都絕不敢鬆勁兒,除了苦練真本事、拼命琢磨“絕招”外,什麼左竄右跳的“花活兒”,什麼雲裡霧裡的玄虛“高論”,都統統與之沾不著邊。
後來隨著冷兵器推出歷史舞臺,“善撲營”也隨著大清國沒了,但是營戶們卻流向了社會,他們的到來把天橋那純粹“江湖範兒”的“把式跤”衝擊的不見蹤影。並且很快流行與於中華大地之上,成為了與相聲、曲藝、雜技一樣的街頭地攤表演形式,也是當時大眾頗為喜愛的體育類娛樂專案。
雖然是一種表演,但是中國跤的行業內部競爭卻很殘酷,你在一圈地方“撂跤”,要時刻準備著應付同行的“砸場子”;有本事留下,沒本事滾蛋——這就是舊社會那些“跤師”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武術有一段時間裡,高手為追求實戰的真諦,總結出“遠裡打近了摔”這樣的理念,打就是學舊時傳入中國不久的拳擊,摔就是中國跤,所謂“洋踹子(拳擊)加摜跤”,這也是現代中國散打的雛形。
也正是這種獨特而又冷酷的生存模式,形成了中國跤既有很強觀賞性,又有真實的對抗性;它動作爽快利落、技巧靈活多變,風格可以是大刀闊斧,亦可是千迴百轉,既可“力大降十會”,也能“勁巧搬千斤”;很多技藝精湛的“跤師”甚至可以做到“空中發力”這樣令人不可思議的絕技。
我們看看現在競技體育中的柔道、摔跤、古典摔跤,它們無一不是兩人揪扯在那裡,趴地下半天分不出個勝負,慢慢吞吞、冉冉呼呼,觀賞性極差。
而中國跤之所以被老外突然間喜歡上,不就是因為它的對抗強、節奏快、變化多、回合精彩嘛;這麼好的一項中國傳統運動專案,不敢要求國家大力支援,乞求有關部門能夠伸個手,扶一小把,成嗎?
-
3 # 福州禪武
中國式摔跤恢復全運會專案是有希望的。
但隨著奧運會的無限龐大很多國家都沒有興趣主辦,奧運會的影響力已經在削弱,武術想要進入奧運會仍然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還需要時間去等待。但隨著中國的國力增加,過去依賴於體育作為宣傳軟文化的單一渠道已經過去。我們的很多產業,如高鐵,火箭,生活產品等,已經很好的宣傳了中國文化。傳統體育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就開始要啟動市場的商業化運營,中國式摔跤是很務實的格鬥技,也是安全性很高的運動專案,比拳擊直接擊打更安全些。它還是很符合國情,現在國家有錢了,就有可能把這專案重新發揮出來。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管理辦法》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所設專案為:
武術套路、武術散打、中國式摔跤。
有十幾所大學中國式摔跤專業。
回覆列表
因為與國際摔跤比賽形式雷同,而中國式摔跤還沒有取得國際上廣泛傳播,所以獨立開設顯得有些資源浪費,故融入國際規範更合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