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人寶

    需不需要都是個人的問題,買保險的初衷,就是覺得自己有風險,無力承擔這種風險帶來的損失,想要找到一種轉移風險的工具,等到風險來臨時,找人籌錢也好,借錢也好,也會有個緩衝的餘地,那些沒買保險的人只能靠自己了。商保如此,社保也是如此。別說你買了幾年的保險,沒有用到,覺得保險沒用,保險公司收了你的保費,難道一定要在你用到的時候才是體現作用的時候嗎?那個時候,你是什麼狀態了,重病了還是殘疾了?還是身故了?即便賠到了錢,你還覺得是賺了嗎?

    不可否認,以前的保險市場的發展,確實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人透過保險去轉移了自己的風險。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而作為我們經紀人,看到越多越多的保險公司在參與進來,市場在競爭的同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優質的產品,對於我們也好,對於客戶也好,都是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現在國家也在大力支援這個行業,監管在不斷的規範整個行業,可以說現在的保險市場和以前有太多進步了,對於那些還在拒絕保險的人,我們尊重你的想法,但是我們也會對於相信這個行業展現它應有的價值。

  • 2 # 獅子座保險規劃師

    1.保險就是這樣一種特殊的產品,乾的都是反人性的事兒,與平安的人談死亡,與健康的人談疾病,與年輕的人談年老,這都是反人性的,而我們普通人來說,更容易接受眼前的東西,更願意為今天消費。

    2.舉例來說,現在得病住院了,醫生說需要50萬能有機會治好,得病的人會願意拿出50萬治病;假如一個人身體健康,對他說你現在給我5萬塊,將來你得病需要50萬的時候我會給你50萬,多數人會不願意,因為未來不確定。

    3.銷售的誤導,使得一些投保人出險後未得到賠付,同時媒體對未賠付的保險事件過於的關注與宣傳,使很多不明所以的人覺得保險原來是騙人的,買了以後也賠不了,殊不知,凡是得到賠款的人都不會告訴你,而只有那些因為不符合賠款條件或是當初被不負責任的銷售誤導的人,才會吵得那麼大聲。

    4.中國的經濟發展程序時間較短,對全民都有影響的經濟事件較少,無知無畏,所以對預防風險的認知不強。如股市的大跌後,一批股民開始遠離股市,轉而以銀行理財,債券基金,保險的方式進行投資。這就是事件的影響促使這批人觀念的改變。

    5.舉個栗子,臺灣股票大亨陳大生突發疾病身故,留下的股票當時的市值30多億,但繼承需要繳納遺產稅15億元,股票被凍結,必須繳納15億現金的遺產稅後才能繼承,其家人歷時幾個月湊足了稅錢,但此時股票已跌到5億元市值,但遺產稅要按凍結時的價值計算,花15億繼承5億?最後陳家人只能放棄繼承。這次事件之後,對臺灣的富人圈振動較大,臺灣的保險市場異常火爆,這也是事件影響觀念的典型。美國,日本都經歷過嚴重的經濟危機,這種影響全國全民的經濟事件,對整個國家人們的思想認識也是一種教育,會讓人們開始注意風險。而中國因體制不同,國家會盡可能的控制風險,所以對於經濟上的風險控制意識也比較薄弱。

    6.事實上,即使是美國這樣的國家,保險也並不是非常好賣,也是分人群的。中國經濟發展加速也是近幾年的事,人們的富裕程度也是主角增強的,之前因為手裡的錢不多,更不願意為未知的未來花錢,現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保險意識,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要說的太多了,其實,保險產品的特點決定了任何時候,它都將是不好賣的,因為它是一種需要先引導購買者理念,而後才能進行銷售的商品,而這種引導需要時間,也需要配合,不容易!!!

  • 3 # 梧桐樹保險網

    親戚朋友認為不好,形成狹窄眼界。

    保險的好與不好,對於大部分來說,估計是道聽途說的多,親身感受的少。在我們中國,銀行和證券存在的時間都比保險長,所以我們容易用看待銀行(方便、安全)和證券(高回報)的視角來看保險,陷入利益的比較中,就很難去認真瞭解保險的特性和功能。

    中途退保損失了,不划算!

    我們大家都希望自己的錢,放在保守的位置上,但我們自己卻喜歡賦予不同的錢不同的價值和情感。比如錢包裡的錢,丟了1000元,你會很心疼,但是股票跌掉1000元,你會覺得無所謂。銀行儲蓄,表面因為利息的原因在變多,其實因為通貨膨脹在變少,很少有人到銀行去投訴。你存的定期,中途取用,變成活期,損失了利息,也沒有人跟銀行計較,都認為是自己造成的。但是,如果買了保險,中途退保有了損失,就有人說保險是騙人的,而不承認是因為自己違約。

    電視媒體都報了,理賠難?

    從媒體上得到一些保險公司的負面報道,就認為保險是騙人的。而不知道這些被報道的都是小機率事件。保險公司的真實情況是理賠才是主流的,拒賠是個案(大概行業的理賠率超過95%)。因為保險行業的特點(對客戶的理賠都涉及到客戶的隱私,不能全面報道)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我們的錯覺。當然,保險行業對理賠的客觀全面的分析和報道也沒有,這是行業需要完善的。

    買完一直沒用到,不靠譜?

    這是典型的事後諸葛亮的心理。買了保險沒用著,就說保險不好。買了車險沒用過,難道應該後悔嗎?買了壽險沒用上,可以後悔嗎?其實正確的認識是:保險是用有限的財務支出,避免不可控的財務損失。通俗地說,就是“沒事是好事,有事也沒事”。

    最主要的應該是:我們的風險有保障嗎?

    保險只是一種風險管理的工具,而大家拒絕保險無所謂,你覺得保險是不是騙人的也無所謂!最關鍵的問題是:你的風險管理做好了嗎?

    “看病找大夫,打官司找律師”。是不騙人的要有對保險的科學認識,不是躲避,不是拒絕,而是主動了解,多聽保險公司的課,多學保險的常識。才能夠更好的駕馭保險這個工具。

  • 4 # 不忘初心139073188

    現在的人已經看清保險的作用,幾年前一位親戚在做保險業務,三番五次找我要我買保險,出於禮節買了一種每年交五仟元的。我拿到保單細讀頭文,只有一種情況是划算的,就是在保期內意外死亡,能得到兩到三倍的賠償,否則到期返回的錢不如到銀行存定期。這種情況你還會買嗎?

    說白了,這種人壽險就是坑人的,就像傳銷一樣騙親戚、騙朋友,時間長了,人們也慢慢的清醒了!

  • 5 # 說愛太虛偽

    我一個朋友以前就是賣保險的,最可笑的是,她自己都沒有給自己買保險,更別提給她的家人買了,她還給別人推銷保險,也不知道她是什麼心裡?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有機會我問問她。

  • 6 # 宋飛虎152516581

    因為保險公司走的模式就是傳銷模式,所以很多人拒絕買保險!車險我們就不必要去理論了!因為車險做的比較現實!

    現在的個人保險,人身險,意外險,財產險等等!所有保險公司都以拉人頭模式來擴大業務,保險業務員培訓幾天就上崗;拉到一個買保險的人提成多少錢,拉到一個做保險的提成多少錢!保險業務員把保險說的有點誇大其詞,花言巧語胡亂扭曲事實,讓親戚朋友來買保險!這就是“傳銷模式”!

    等買到保險,出險理賠就成了很的困難;出了一個意外險,理賠1000塊錢,你就會把腿跑斷了!各種條子,各種保險需要的手續讓你跑的頭大!等你拿到1000的保險理賠,浪費的時間和精力比這1000塊錢還要多!

    還有就是保險業務員老是換來換去的,沒有業績的保險業務員時間長了就自動不幹了!那麼你在他手裡買的保險,出險了,更是一個麻煩事!

    保險公司業務員還存在一種,討厭行為!不管你忙不忙,給你打電話,到你家推銷,到別人家裡坐到深夜,不下逐客令都不走!整的人見人懼!

    不是我們不買保險,是我們對保險的經營模式,和售後服務感到質疑和反感!在我們心中保險是對人有很大幫助!都能理解!

  • 7 # 老胡說三農

    隨著人們收入的逐步提高和風險意識的日益增強,保險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但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中國的保險普及率依然很低,依然有許多人拒絕購買保險。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拒絕購買保險呢?

    1、宣傳力度不夠。儘管近幾年保險監管部門與保險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宣傳費用,但宣傳力度還有待加強。還有許多人仍然沒有風險意識,仍然不知道保險的重要性。

    2、保險產品的設計與人們的保險需求脫節。儘管近幾年保險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已有所提高,但與老百姓的實際需求還相去甚遠。有些保險產品的設計依然停留在“初級保險產品”的層面上,缺乏實質上的創新。譬如,重大疾病保險產品,在理賠條件上已明顯滯後於醫學的發展,理賠條件過於嚴苛,缺乏人性化等等。導致一部分人認為:重疾險是“保死不保活”的產品,買這樣的產品沒有多少用處。

    3、保險行業缺乏創新精神。機構臃腫,管理費用高企。從而導致產品費率無法降低。畢竟,老百姓的收入有限,一部分人仍然無力購買保險產品。所以,會有一部分人拒絕購買保險。

    4、行業形象不佳。前幾年,銷售誤導盛行,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後果。許多老百姓認為:“保險就是騙人的”。儘管近幾年國家監管部分對銷售誤導進行了嚴厲打擊,但保險行業喪失的形象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改變的。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變保險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這需要整個行業引起重視。

    總之,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拒絕購買保險,這裡邊既有老百姓觀念上的問題,也有保險行業自身的問題。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隨著老百姓風險意識的逐步提高、隨著保險行業的進一步改革,保險,一定會被大多數人接受的。

  • 8 # 明亞陳士靜

    1.保險保障期限長,感覺很遙遠

    壽險、重疾險基本都是需要保障至70歲左右或者終身,繳費一般在20年,也有可以30年繳費。每年都需要繳納一筆不小的保費,但卻看不到任何東西,只是一張保障責任的保單,很多人都不怎麼相信過了幾十年發生什麼病可以理賠,到時候說不定公司都不存在。

    2.理財保險的坑寒了人心

    前幾年保險理財風靡,什麼連投險、分紅險、萬能險都活躍在各大保險公司。特別是有些老人去銀行辦理定期存款,最後被忽悠買了理財保險,要等20年甚至更久才能拿回本金,提前拿回就要損失本金,讓不少老人覺得保險都是騙人的。

    也有不少人買理財保險是當初保險銷售人演算保險分紅時,是按照最高收益推算的。購買人覺得這個收益挺高,就買了。買後過幾年一查分紅,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高收益,心中憤懣,感覺保險不靠譜。

    3.僥倖心理

    保險的保障範圍都是機率發生事件,很多人覺得這個機率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何必要白花這個錢。

    再則,自己也有醫保,已經足夠,不必買商業保險。

    雖然目前還是有一部分人不拒絕保險,但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人有保險意識,而保險產品也在更新升級,更符合我們的需求。

  • 9 # 首席投資官

    目前,華人平均0.67張保險單,是美華人的十分之一,日本人的十四分之一。

    為什麼華人如此不愛買保險呢,其實我們自己也很矛盾。

    無良銷售與瑣碎的理賠過程

    故意混淆保險概念與功能,誇大保險產品收益,隱瞞重要資訊,虛假宣傳,片面介紹等等都是近些年銷售人員常用的伎倆。

    我們經常會看見大爺大媽被保險推銷員騙去買了數萬元無用的保險,也有些人買了保險之後,得了疾病之後卻被保險公司以各種理由拒絕賠保,無論這些無良推銷員是不是主流,都對整個保險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保險公司的文字遊戲,例如疾病險,讓所有人都以為是得了大病就可以報銷的保險,但實際上是隻保險幾十種明確的疾病,這種文字遊戲即會被人誤解,也會被銷售人員用作隱瞞資訊的工具。

    這種瘋狂的無良銷售與保險本身的機制有關,沒有底薪,純靠業績,沒有業績就罰錢,降職,這樣的話的確會把一部分保險業務員逼到某種地步。

    重大款額的保險賠付的時候,過程常常十分繁瑣,人們在經歷重大事故之後,往往很難去再面對繁瑣的程式,這降低了很多保險的評價。

    保險被當作 “富人的專屬”

    多數保險價格並不低,對於正常的工薪階層,初入社會的新人等等,自己的生活開銷已經捉襟見肘,根本無力去負擔多份保險。

    保險公司也沒辦法,就拿醫療保險來說,醫療費用貴,他們賠保的時候賠的很多,必然保費要高昂,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不是隻有保險制度改革可以辦到的。

    華人對於保險的心態

    舉個簡單的例子,許多人普通人寧願燒香拜佛,也不願買保險。

    因為投保與未來發生的意外有關,人們特別是華人民,對於未來發生的重大意外都是持迴避態度,對於保險,有種自然的抵抗心理。對於未來的重大人身損害想都不願意去想,所以一大部分人不考慮保險也是這個原因

    並且,僥倖因素也有著不小的作用,很多人會將保險看作是一種浪費,他們願意完全相信自己或者家人不會發生任何事故,因為畢竟意外事故發生的機率很小,一個人身邊的親戚朋友出事的總是極少數,所以人們會覺得既然機率很小,投保了就相當於白給錢。

    隨著機制的改革,保險行業一定也會越來越好。保險是人們應該具備的一種保障措施,在一種合理的機制與監管下,加上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購買保險。

  • 10 # 勝哥聊保險

    拒絕保險主要是因為理念不通,不認可而已。

    第一,沒錢,沒錢這個是好多人常用的藉口,真沒錢還是假沒錢客戶自己知道,其實我們也知道。

    第二,我再問問別人,其實還是對你所講的保險不認可,並且對你本人不是很認可。

    第三,我再考慮考慮,其實客戶有可能是對產品不認可。

    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無所謂啦。客戶不買保險主要是理念不通,不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縣委副書記和常務副縣長,哪一個當上縣長的機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