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貓咪y
-
2 # 虞海棠
國外的小留學生們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壓力狀況不得而知,猜測一下估計壓力不會太大,據說都是快樂學習,心情愉悅,即使現在外面危險回到國內也內心喜悅,安全了,誰還會想不開呢…
只是想多講講國內娃們的不同狀況,從新聞報道看,發生過姐妹幾個搶家裡唯一一個手機上網課,搶不到手機的賭氣喝農藥自殺;父母見孩子學習不認真說了幾句,結果孩子離家出走了…,還有幾起極端跳樓自殺的事件著實讓所有人感到痛心,都在納悶和憂慮這到底是怎麼了…
首先是現在孩子學業負擔確實過重,這也是不得已的事,學校要升學率,重點率,任務佈置給了老師,並用各種考核指標來“激勵”老師們,老師們為了完成升學率和考核任務只能自己拼命教學,並監督和督促讓學生拼命去學…家長期望孩子升重點,考985/211,對學校,老師和孩子給予厚望…雙重壓力之下,有的孩子思想和心理確實難以招架,家長情急之下難免火氣和言辭過重,孩子走極端就在所難免,悲劇也在不斷上演!
其次是現在教育中確實過於重視教學,忽視了生命和心理的教育和調適!讀書和考試只是學習或者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某些需求或者畸形的渴望把升學率和成績的比重一再放大,甚至把讀書和成績佔據了教育和生活的全部,學生生活和教育的空間被讀書完全佔據,似乎沒了學習和成績孩子就不會有生活和將來…尤其是眾多普通家庭更是這麼認為,他們把好成績,好學校,好工作,高工資,好前途聯絡在一起,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極高,只強調讀書忽視和剝奪了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其他方面,也就忽視對孩子進行生命和心理的教育,現在如此多的跳樓和其他自殺的悲劇,除了說孩子心理脆弱,也證明學校和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
死去元知萬事空…學習成績再好,心理脆弱沒有面對困難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沒有對生命的敬畏,沒有替他人著想和感恩的心,…成績再好有什麼用,動不動就用極端的行為來賭氣和逃避,留給活著的親人師長只會是無限的痛苦…
所以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本身就應該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和生命價值觀,同時培養孩子也樹立正確的生活和學習態度,擺正學習,生活,生命的位置,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我們任重而道遠!
-
3 # 教育遐想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分析角度有問題,選擇的樣本不合理,在英國的小留學生人數只有1.5萬,而全中國的學生人數有幾千萬,兩者根本不對等!留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疾患,焦躁茫然無助必然會誘發各種心理問題,只是還沒有嚴重到自殺這種極端的做法而已,而國內幾起自殺事件只是偶然性事件,不應該做對比分析。中國每年都會有數萬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自殺,放眼全世界這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近鄰日本還有很多發達國家自殺人數的比例比中國還要高很多。
其次,學生因為各種心理問題而自殺的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需要中國全社會去關注!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很多家長無奈的說,現在小孩真的是不知道怎樣去教育了,也想不通小孩是怎麼想的,一丁點也說不得,要麼出走、要麼跳樓。那麼,現在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為什麼經不起一點兒挫折?該怎樣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怎樣能夠承受挫折?這是整個社會、每個家長、每位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究其根本是抗壓能力不足。我們看到國內很多“玻璃心”的孩子,輸不起、怕失敗。他們的口頭禪是“不行,我就要贏……”稍有不順就哭鬧、發脾氣或再也不敢嘗試。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缺乏失敗教育。輸不起的孩子背後,往往折射著家長對失敗的認識誤區以及不當的教育理念。
所有人都怕輸,只是我們中國的孩子揹負著太多的壓力,更加怕輸。
我們總是很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智商,但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逆商”。逆商就是挫折教育,那什麼是挫折教育呢?就是要讓孩子在經受挫折的時候,知道有光明。為什麼有些孩子跳樓?就是他經受挫折後,他覺得就完了,覺得就一敗塗地了。人生不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敗了不要緊,敗了一定還是有光明在的。但是你光靠說教,是不行的。只有他在一次次失敗中,你帶他去尋找,是不是還有一線亮光,是不是就可以走出來了。走出三次後,他就知道挫折後有光明,就沒有更大的人生風險。
如何讓孩子正視得失成敗?
1.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在陪小孩子玩耍、成長的過程中,不要因愛孩子而一味地遷就、一味地讓孩子贏,一定要適時讓孩子感受一下輸的滋味。當孩子因輸而鬱悶得時候,趁機引導孩子:成長的路上本來就是輸、贏參半的,現在輸的只是遊戲而已,將來還會遇到更大的挑戰,更需要你內心堅強起來。
另外,即便孩子因輸而耍賴,也不要向孩子妥協,不妨藉此告訴孩子:遊戲規則就是這樣,輸了就是輸了,敢於認輸一點也不丟人,輸了之後仍然堅持的孩子,才是最堅強、勇敢的。
2.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因為不想輸而發脾氣,本身就是自私的體現。所以當孩子表現出“輸不起”的跡象時,應該先認可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引導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你這次輸了,很不高興是不是?如果全是你贏,別的小朋友老是輸,那他們會不會高興呢?你覺得光你一個人高興好,還是大家輪流高興好呀?”
3.最重要的:家長擺正自己的“輸贏觀”,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
第一,以身示範,在自己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時候給孩子展現出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能力。家長們儘量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如果您自己都經常因工作失利而垂頭喪氣、悶悶不樂,那孩子面對失敗時怎麼堅強、樂觀得起來?
第二,當孩子已經面對失敗或者挫折時,首先要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要與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感體驗,教會孩子方法去排解情緒,發洩法、注意力轉移法、自我鼓勵法等都可以使用。同時,啟發孩子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孩子最終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適當調節孩子的學習壓力,最好不要動不動就提什麼“回報父母”“家庭責任”“家庭重擔”“出人頭地”,表面上看是激勵孩子,其實,這樣的壓力其實更難以承受。
很多精神崩潰甚至輕生的孩子,幾乎都有共同特點:聽話,有家庭責任心,想著將來要回報父母……
想贏,是成功者的特質;而輸不起,則是失敗者的通病。
一個個鮮淋淋的血的教訓需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正視,需要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關注,比起孩子的身體健康,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更亟待解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有錯,但不要給他們不可承受之重!
-
4 # 家教流程
上一次悲劇是發生在
3月27日早上,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的萬科天譽花園三期發生一起墜樓事件,兩名初中生墜樓身亡。這2個初中生,都是女孩。在其中一個家中陽臺上,2個人一同跳下來的。
在國內確實有很多孩子想不開,當然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如果和英國這1.5萬個小留學生相比的話,我們還是能夠看出很多的不同之處
一、中國和英國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首先我們要強調一下,中國的教育方式和英國的教育方式肯定是不一樣的。
相比於國內的課堂教育,英國的教育更加多元化,而且英國的教育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希望學生在體驗活動當中獲得樂趣,獲得知識同時,對於早期各種生活技能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而且課程的自由度比較高,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很好的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在英國學習可能要比在國內學習壓力小得很多,而且更加註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少了很多大量的死記硬背的東西。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壓力是不一樣的,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是9年義務教育,要強調孩子每天在學校當中上過多少個學時,而且有各種各樣的作業更強調文化課的重要性。
二、學生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在國內的學生數量要遠遠的多於英國留學的學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數越多的越容易發生問題,而且發生問題的機率也是特別高的,所以在我們這個國家,在眾多的人口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而像在英國留學的這些小學生,他們所發生的一些新聞和事件,無法被我們國內的媒體捕捉到,也不可能傳入到我們國內來。
三、學生所處的環境是不同的在這裡必須要強調一下,國內的學生和英國的學生所處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我們國家和英國的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也處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學校,家長的素質和老師的素質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我們國家的教育政策和英國的教育政策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去比較國內的孩子和英國留學的孩子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而且我相信英國也有可能出現心理有問題的孩子。
最後我想說:
其實在每個國家心理問題都是困擾了所有孩子的一個問題,因為人的成長階段幾乎是相同的,而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每個階段的問題,這也是一定的,只不過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遇到的問題之後解決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拿國內的孩子和留學的孩子去做比較。
-
5 # 心靈的自我救贖
那還不是爹媽在跟前天天叨叨的原因唄,那小留學生自己一個人在外面,那自由空間大多了,就不會有這種父母煩的,想想想死的心嘛!
-
6 # 說文寫作
縱觀近期國內發生的這幾起學生自殺事件,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幾乎全部都是因為上網課,或者是和家人發生衝突,從而做出極端事件,選擇跳樓的!
而之所以英國小留學生沒有出現跳樓的情況:一,可能是由於我們的資訊瞭解不是很全面,或許有發生的情況,但我們不瞭解!二、英國留學生的學業壓力和他們當時面對的情況和國內完全不一樣!
雖然英國小留學生沒有辦法上學,但是他們也沒有被強制上網課!更沒有被要求,每天上七八個小時的網課,並且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這種壓力是完全不同!
另外,由於長期和父母兩地。所以這些小留學生很少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學業上的壓力,更多的是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所以他們心理上也和國內的學生是不同!
所以我認為不能把國內學生的自殺事件和英國的留學生進行比較,因為兩種學生所在的教育制度和學習內容完全不同,進行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
-
7 # 菱兒老師
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關注。需要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家長不要過於替孩子包辦,給孩子自由選擇權利,讓孩子多參與體驗生活,鍛鍊意志和承受力,在生活中成長,能夠抵制成長中的一些惡習。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則資訊,河北邯鄲一對小兄妹牽著手從4樓樓頂跳下,倆人均摔成重傷。妹妹醒來後說,哥哥告訴她遊戲中從樓上跳下不會摔傷,便拉著她的手爬到樓頂跳了下去。
原來這段時間,兄妹倆在偷偷玩《迷你世界》《和平精英》兩款手遊。孩子家長痛不欲生。
父母倆人擺攤賣米線和涼皮,現在疫情日漸好轉,政府允許復工復業,父母擺攤兒,兩個孩子上網課,寫作業,把手機留給了孩子,孩子上網玩遊戲,深陷其中,生活在網路世界中,才發生了兄妹倆跳樓的事件。倆人均摔成重傷,現在搶救過程中。
11歲應該是五年級孩子,每天應該有網路學習任務,孩子也應該有一定的自覺能力,認識到遊戲帶來的危害。《道德與法治》課程低年級就安排有這樣的教學內容,光書本教育、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也需要家長給以監督和指導。如果家長及時發現,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有些網友會說,小留學生一人遠在異國他鄉,面對疫情而產生的恐懼、擔心、驚慌,但沒有孩子因過度恐懼而自殺的。是不是國外教育就是好?也不完全是這樣的。畢竟留學生人少,群體基數小,發生輕生行為機率很小。
孩子心理教育不容忽視,需要社會、家庭、學校攜起手來,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
8 # 洪觀教育
疫情中國國內發生了幾起學生自殺事件,而英國1.5萬小留學生同樣備受疫情困擾,卻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同樣是疫情,卻出現不同環境下的不同現象,我們不好奇嗎?
這種對比,讓人遐想連篇,卻更引發深思。同樣是面對疫情,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體現呢?
我想,可能有幾種原因。
一,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
因為,我們對留英小留學生們的情形並不瞭解!即使出現這種現象,也無法知曉。從而,造成了我們的視覺差錯。
二,事實如表象
留英小留學生們確實承受能力較強,心理素質過硬。那麼,這樣的比較落後,就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自殺行為,本身是一種心理的不健康?為什麼會自殺?肯定是思想上出現問題,在心理上也出現問題。
那麼,為什麼國內的學生會出現自殺呢?而留英小留學生們卻沒有這種現象呢?
可能與兩種原因有關:
一種是學生本身的壓力大小不同。
另一種是學生抗壓力的能力不同。
那麼,同樣面對的是疫情,同樣無法進行線下學習,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呢?
國內學生無法開學,但是,學習的壓力卻並沒有減輕。
自身的壓力,社會的壓力,老師的壓力,家長的壓力,綜合一身,四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脆弱的心靈何以承受如此重壓?
留英小留學生們,他們也無法進行線下教學,但是,據瞭解,他們是不需要進行網課學習的。
他們沒有社會的壓力,沒有老師的壓力,沒有長期呆在父母身邊的壓力,至於自己的壓力,可能也和社會環境有一定的關係,變得並不是那麼強大。
兩者壓力本身的比較,讓我們為這些學生感到惋惜與痛心。
沒有好的學習,就不能考好的學校,就沒有好的未來,就沒有好的人生,所以,必須往死裡學。
要有好的學習,必須放棄一切其他的東西。
不能玩手機,不能玩電腦,不能打遊戲,不能出去旅遊,不能看小說,不能進行過多的體育活動,不能做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學習。其實,他們不可憐嗎?快樂的童年在哪裡?快樂的青春在哪裡?當你不再有了學業的壓力,你卻又面臨著工作的壓力,人生的快樂在哪裡?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會在心理上出現自殺的念頭?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但要解決這一問題,不是我在此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而且,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個體的不一,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我也就只能從一些共性的角度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孩子對生命的敬畏
孩子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還是社會的宣傳,都應該讓孩子明白,生命可貴,不要拿生命開玩笑。讓孩子們對生命充滿敬畏!
二,教育的目的需要淡化
教育的功利性是當前國內教育的最大的弱點。人們往往覺得孩子學習就是為了未來過的更加美好。那種短期的功利性的要求,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不到生活的快樂,他們在強大的壓力下備受煎熬。即使成功,也是折磨的成果。這樣的結果,難道是你願意看到的嗎?
三,因材施教,注重方法
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如此。因材施教由古至今,從沒有被人們遺忘過,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卻往往忽視。
家庭教育雖然面對的是個體,但是,家長的“抄襲”現象嚴重!他們總是在看著別人怎麼做?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幹什麼?於是,儘量效仿,多重比較,讓孩子沒有了自己的個性,讓孩子承受著不恰當的壓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
四,注重溝通,心理平等,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孩子出現自殺念頭,很多時候都是一時鬱結在心頭,出現心理鬱結,卻不能與人交流,更因為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僵硬,也無法和父母進行交流溝通,他們的心裡得不到安慰,他們的情緒得不到宣洩,他們的想法沒人理解,最後,越來越嚴重,從而出現自殺行為。
如果,父母和老師們,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讓孩子感覺親近,他們就會說出他們所想的一切,我們也就能發現端倪。從而,為他們舒展壓力,為他們解決問題,為他們疏導心理。他們的內心就會越來越輕鬆,也會越來越愉快,那麼,自殺心理也就消失了。
五,父母從小的嬌生慣養,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十分脆弱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往往希望一手承包,總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來作為愛的方式,幫助他們承擔各種困難與挫折,從來,讓他們走的更加一帆風順。
然而,沒有經歷挫折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他們不可能一直不遭遇挫折,然而,一旦他們遭受挫折,他們就將變得脆弱無比。如果這種脆弱的心理沒有得到撫慰,就會產生輕生的念頭。
為什麼小留學生們沒有出現這類事情如果真是所說的這樣,這可能與如下的幾點原因有關?
一,他們從小脫離父母懷抱,獨立能力更強
這些小留學生們,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出國留學,漂泊異國,他們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人際關係,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的堅強!而這,讓他們內心也就變得更加的強大。
二,國外的教育環境相對比較寬鬆
國外的教學環境可能更加註重自由,他們都會像國內這樣,應試教育成為教育的重頭戲。
所以,他們在面對學習,往往會變得更加的輕鬆,充滿了活力與生機。他們的思想本身變得更加的自由,也就沒有國內學生的那種幾重大山了!
三,家庭背景為他們減少的壓力
往往能夠出國留學的學生,家庭背景都不簡單,往往都會接受比較優越的條件。還在學習本身,更是他們無需過多操心的,更有父母和其他人為他操縱,他們只需要去實行一下,就可以實現別人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達到的結果。所以,他們也不需要有壓力,從來,就不會出現因為壓力而自殺的行為了。
自殺行為讓我們痛心,兩者比較,卻讓我們於心不忍學生自殺是學生的錯?留學生們不自殺是他們能力之強大?生之為人,不只為自己,還為他人!他們脆弱的雙肩難以承受生命之重,難以承受壓力之中,難以承受社會之中,從而,無限感嘆,讓我們不願指責。
每當我聽到這樣的事情,總是暗自嘆息。不過,我也並沒有因為小留學生們沒有出現這類事情而暗自高興!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無法真正成為另一個人,不是嗎?
-
9 # 李老師講最真教育
看來你觀察的很細心,好像確實如此,什麼原因呢?實際很簡單。
第一:這些孩子家庭條件都很好,父母素質相對也高,教育孩子方面更有方法。這些孩子從小生活在比較優越的家庭,父母大多也是高階知識分子,在教育孩子方面肯定比一般人也更有方法。
至少不會過分溺愛,過分驕縱。教養可能更是他們所追求的,所以孩子們的整體素質和承受能力也會更好一點。
看看自殺的那些孩子,高知家庭的真不多。
第二:這些孩子大多不會參加國內的高考,沒有太大的學習壓力。這些孩子既然出國了,肯定不會參加國內的高考,換句話說,父母就是不想讓他們參加殘酷的高考,才送孩子們出國的。
在很多有錢人看來,高考是極不人道的,因為孩子們太累了,但凡有點辦法,都會想方設法送孩子出國,至少希望孩子的學習生涯能更快樂一些。
孩子沒有學習的壓力,家境又那麼優越,怎麼可能自殺?
第三:這些孩子整年和父母天各一方,雙方摩擦矛盾也少。這些孩子很小就出去了,整年與父母的聯絡方式可能就是一部手機,雙方不見面,矛盾自然就少。
就算有機會見面,父母親孩子還親不過來呢?怎麼捨得批評打罵?
第四:這些孩子從小出國生活,獨立性更強,承受能力也更強。這些孩子那麼小出去,肯定承受了很多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他們的承受能力也就更強,獨立性也就更強,這樣的孩子內心都很強大,一般的困難是打不倒的。
總之,一個孩子自殺跳樓等,肯定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大人教什麼他就成什麼樣!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印機,不要怪罪每一個輕生的孩子,罪人就是他們的父母!
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先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稱職的父母!
-
10 # 大語文世界
自殺現象只是個例!題主卻偏要把兩者進行對比,可能希望得到一種效果,那就是,中外教育的差別。你說呢?
原因有這些:
一,身心不夠堅強
自殺現象不好,而國內的學生有自殺現象,小留學生們身在國外,卻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牽強的比較,難道你是想說:國內教育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表象和實際之間的差別
題主提到了小留學生們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我們所瞭解的情況之中沒有,並不代表實際情況當中沒有。
我們對國內形式瞭解的更多,對國內的學生狀況瞭解的更多,所以,很容易讓我們產生誤解。
三,自殺現象絕大部分都因為壓力而產生。
國內應試教育對孩子們的學習產生的壓力較大,他們通常會面臨四座大山:社會,老師,家長,自己。
如此脆弱的身體,中國承受如此壓力之大?然而,自殺者畢竟只是極個別的,這反而更加說明,國內學生抗壓能力足夠強大。
回覆列表
小留學生根本沒那個概念,也不會覺得害怕,反到覺得還挺好,能休個長假!和我們小時候非典時期一樣,在家天天玩一點也沒有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