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煙火

    這種現象只能是二十多年前了吧……那時候我還小的時候農村收麥子是那樣的……那時候機械化沒有那麼發達,基本上還都是靠人力收割。家裡種了十幾畝的小麥,就是用鐮刀收割的,後來有了用拖拉機帶著的那種只負責割掉的機器……但還是要用人力去拉到道場,然後曬,曬乾了就碾……用拖拉機帶著石磙不停的轉圈……把那些麥子碾出來……然後再把麥草挑出來垛好,留著燒地鍋。到了晚上道場裡都是麥子,就只能抱著被子睡在那裡看著……防止小偷偷麥子。躺在被子上,看著滿天的星星,聽著蟋蟀的叫聲,感覺還是有點害怕的,畢竟那時候小,又在曼野地裡黑黑的,那時候有大人在還好,沒有大人在還是會感到害怕……

  • 2 # 悶叔侃片

    現在就是給你情景再現你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緬懷的是童年的感覺,是逝去的青春,童年物質雖然不豐厚,但是無憂無慮,現在資訊時代,人們接觸的太多,知道的太多,承受的太多,比起以前現在的人壓力大

  • 3 # 鑫汴梁農技

    好久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那是30年前的情況了,在當時沒有什麼感覺,現在想起來,感嘆逝去的童年,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 4 # 親子教育母嬰育兒

    估計現在很少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了,現在收割麥子基本上都是用收割機,根本不用鐮刀來收割麥子了。起碼40歲以前的人,很少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了。一般情況下,40歲以後的人都經歷過在農村收割麥子的經歷。

    可以這麼說,40歲以後的人基本上都是從農村長大的,即使現在的城裡邊生活也是從農村長大,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有地,而且每一個人平均是一畝左右到兩畝之間。所以說家裡有6口人的話就12畝地。每一年收麥子的時候,爺爺奶奶都會早早的把鐮刀磨好,麥子成熟的時候,全家人一起去地裡面收割麥子。一般情況下,早晨早早就去了。印象最深的時候是10歲那年也幫家裡開始幹活。當時和哥哥一起比賽,看誰割的麥子快。一不小心還把左手給弄傷了。那個口子現在還留有疤痕。但是現在想起來以前的時光還是感覺非常的幸福。

    那個時候沒有收割機,基本上都是人工割麥子,割完以後,也是人工再把麥子打碎。當然也藉助於機器來打麥子。而且那個時候打麥子的機器也不多,所以說誰家割了麥子以後就先剁成剁,然後排著隊等著。那個時候也擔心自己家裡的麥子會被別人偷走,於是晚上就在剁好的麥子上睡覺。其實這個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天會下雨。下雨之後麥子還得在攤開晾乾,這樣就比較費勁了。

    那個時候雖然非常累,但是也非常的開心,因為感覺到有非常大的收穫。基本上一畝地能收穫八九百斤到1000斤的麥子。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體會不到這種累以及收穫的快樂了。

  • 5 # 三農的高度

    記得小時候,村裡收麥子以後,都會小麥捆堆積在村裡,一個公共用的麥場上……那真是躺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父輩講他們曾經的過往和一些神話傳說!當時的夏天沒有風扇和空調,人們為了乘涼,好多男勞力會帶著孩子,拿著鋪蓋卷睡在打麥場上。夜晚的涼風習習,看著滿天繁星,聽著蟋蟀,蟈蟈和蛙鳴聲,慢慢的,沉睡在盛夏的夜晚。那個時候知道了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看到了銀河系,也認識老君星,認識了北斗七星等等,聽著父親講著關於它們的傳說,以及在不同季節不同的變換,還有它們會出現在不同的方位。啟明星在東方掛起的時候,大人們已經在金色的麥田之中,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大的孩子們都會捲起鋪蓋卷,回家幫忙做早飯。我要照看弟弟,他什麼時候醒來,我才能帶他回家。這些關於夏天打麥場的故事,一篇文字真的無法寫完。寫著寫著我們都長大了,關於在打麥場上睡覺,聽故事,數星星,聽各種昆蟲、動物的鳴叫聲,是那麼的純粹,那麼的貼近大自然……它們如同印記一樣,烙在心田,是我們那代人,最珍貴的回味之一吧!

  • 6 # 一遍綠海

    大家好!看到作者寫農村夜晚睡在麥場上看天空星星,聽蟋蟀叫的聲音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多想到那個時代去再次體驗的生活,是一種難忘的難以重現的難以回頭的生活處境,以前在農村的夜晚看夜景聽蜫蟲叫的聲音是平常的,沒有注意場景這麼美,令人想往,如今回憶起來耐人尋味,令人心況神怡!!

  • 7 # 高矣若天

    青春屯墾守場院,

    半臥麥堆夏風還。

    漫天繁星眨眼睛,

    北斗似勺用心觀。

    觀看銀河思鵲橋,

    兒時常聽牛朗緣。

    賢良淑德是織女,

    古老故事民間傳。

  • 8 # 楊柳飄絮

    打麥場...自從聯合收割機出現後,這個名詞早消逝的一乾二淨了。你說的場景現在早實現不了了,得往回倒二十多年才有。那時候人們用鐮刀割麥子,用牲口車拉麥穗,用遛軸壓麥穗,用簸箕或木鍁揚麥子,藉助風力實現麥子與麥皮的分離。全程下來十分勞累。各家各戶相互幫忙,得忙活好幾天。小孩們也不得清閒,田野裡撿麥穗,麥場上拉遛軸,裝麥子撐布袋一樣累個半死。躺在麥場上聽蟋蟀叫,倒也是常事,不過那時從不關心這個,光想著怎麼在秸稈垛上發費了。現在再想重溫一下那種感覺,已是不可能了。

  • 9 # 老哥徐

    估計題主從來未曾在農村生活過,並不瞭解農村的真實情況。躺在麥場裡看星星是在夏季,而聽蟋蟀的叫聲則是在秋季。

    不過,每年夏季農村收麥子時晚上躺在打麥場上看星星,也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農村收割麥子全靠聯合收割機了,不用再躺在麥場裡讓蚊蟲叮咬了。

    夏天的夜晚躺在麥場上看星星的同時,是聽不到蟋蟀的叫聲的。蟋蟀,我們還叫它蛐蛐兒,一般是在立秋後才開始鳴叫的,野外通常在20攝氏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停止鳴叫。

    蟋蟀是農業害蟲,會破壞各種作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嚴重,我們農民最討厭蟋蟀了。

  • 10 # 農人心田

    如果編一個天方夜譚的故事,趟在麥草垛上,仰臉看星星看月亮,還聽著蟋蟀的歌唱聲,那是多麼美好夜景,但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打麥場的季節,還沒有蟋蟀的叫聲,那個叫聲是田野裡的螻蛄叫聲傳出來的。蟋蟀還在幼蟲期,不會發出叫聲,它要經過三個月的生長期,到了中秋,才會發出美麗叫聲。

    那個年代,夜戰打麥子是經常的事,白天用驢馬將打壓好的麥草,早晚必須垛起來,以防來一陣雷雨把麥子淋壞了。整個打麥場人仰馬翻,你來我往就像一個大家庭給自己幹活,夜戰突擊留下的都是一些青壯男女,邊幹活邊打鬧,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那個時候小夥子一幫,大姑娘一夥,男女有別嘛,都不好意思在一塊兒幹,離得都不多遠,說聲俏皮話都聽得清清楚楚,那個時候一兩毛錢一個工日,還沒有出來打工這麼一說,沒有別的出路,都窩在村裡成天在一塊忙碌著幹活,想一想那一批的人,真的為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打麥場上白天用牲口碾壓好的小麥,早晚要把麥粒堆一塊,麥草垛成垛然後蓋好防雨。根本沒那個閒心去看星星看月亮。

    麥場收拾完了,也到了晚上十點左右的時侯,一夥男女青年,打鬧著,歡快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勞累早不知跑那去了。偶爾一個人指著天空:看!流星。於是很多人停下腳步,同時抬頭望去一一啊,鄉村的夜景好美麗。不時的聽到布穀鳥的叫聲,響徹整個夜空,各自回到家裡,也就夜裡12點左右了,第二天照樣起床幹活。說實在話,那個年代的那批人真的為農村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治山治水,整平農田,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械全憑人工加汗水,一天就掙五分工一個工日幾毛錢,其實到了年底也發不下錢來,幾十年來權當乾的義務工,想一想那個時代的農民真的為農村出了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中國跟南韓男足合併成一個隊,你覺得成績會上升還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