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業網際網路
-
2 # 任蘋果
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製造業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製造業的份額為20.9%;美國排名第二,約20.7%;位於第三和第四位的日本和德國,分別只佔10.4%和6.26%。但是中國工業軟體市場僅佔全球工業軟體市場的1.7%。中國製造業的資訊化水平由此可見一斑。中國高階的工業軟體90%以上依賴進口,而且價格非常昂貴。製造業工業軟體應用水平的低下,反映了製造業計算機、網路、資料的應用水平很低。工業軟體是當前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抓製造業資訊化的發展,工業軟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必須認識到,工業軟體並不單純是一個軟體,而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研究結果。只有製造行業的優秀專家和工程師與軟體科學家的結合,才能夠開發出一流的工業軟體。高階工業軟體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成果的軟體表現,學術、技術水平很高。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網際網路應用在全球的普及,製造企業不斷努力實現企業資訊系統的網路化,也就是“網際網路+”。許多企業開始構造企業的內部網和外部網。內部網就是把企業內部的各種不同功能的資訊系統透過聯網而“打通”;外部網則是把企業和外部的合作單位透過聯網而“打通”。前者是企業內部資訊系統的垂直整合,後者則是企業之間資訊系統的橫向整合。
目前,中國很多製造企業對“網際網路+”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選擇“製造業+網際網路”,以製造業為出發點,以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工具和手段,以產業升級為目的,尋求關鍵效率的提升。“網際網路+”相關技術和手段充當了傳統產業升級的效率提升工具、管理最佳化工具、需求整合工具和業務轉型的工具。
-
3 # 機器人觀察
資訊化是工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原本主管國內工業領域的是工業部,2008年更名為:工業資訊化部,你就可以想象資訊化對於工業的價值是多重要。在國家層面也非常的看重。
所謂製造業資訊化,不要想當然的以為是“網際網路+”,或者說你只看到網際網路,看不到製造業本身的特性。
理解制造業資訊化,需要先從製造業的本身特性開始理解:
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管理——市場渠道管理——客戶消費級需求反饋
通俗的說就是:從要研發做產品,到生產這個產品,到透過銷售,透過代理商等渠道賣產品——客戶反饋這個產品怎麼樣,我接下來怎麼生產。
貫穿真個製造業的流程,怎麼實現資料化。怎麼透過一個個報表就能夠看到所有的流程,怎麼讓一個個報表相互連線起來。
2015年中國發布中國製造2025戰略,德勤同中國機械聯合會,共同調研發表了一箇中國製造業資訊化調研,根據瞭解來說,目前專門針對題主的這類調研,就這一個,因為這種調研比較虛,只能看到總體的現狀,無法落實到企業的戰略中,因此沒有一個企業願意做。只有一些國家部門回去做這個調研。
製造業資訊化的四個過程:正如我前面說的,資訊化是要實現製造業各個環節的資料化的過程。透過這個理念你就好理解了,中國工信部也給資訊化提供了一個過程:
起步——單項業務覆蓋——綜合整合——系統創新。
什麼叫起步:起步就是企業開始引入資訊化產品,例如開始引入ERP系統,開始引入MES系統,開始引入PLM系統等等。
什麼是單向業務突破:例如企業的訂單生產管理系統,使用了ERP,並且已經能夠順暢的運轉起來,定案全部都透過ERP,並且能夠透過ERP系統進行整體的生產銷售管理。這就是單向業務覆蓋,例如有的企業率先實現的財務部門的數字化。
綜合整合:就是實現兩項或者多項業務板塊銜接了,例如財務體系同訂單體系銜接,研發體系同生產體系銜接,銷售體系同生產體系銜接。但是這個收無法實現全連線,還是存在大量的人力在疏通流程。
協同創新:指在企業內容部實現了綜合整合之後,企業把目光轉向全產業鏈直至終端使用者,李勇網際網路,移動通訊,大資料等新技術,創新業務模式,與全產業鏈和使用者實現協同。
我們來看兩個階段中國製造業資訊化過程:(2009-2015年)2009-2011年:國家工信部做的相關調研
2009年初至2011年底,工信部曾聯合各相關行業協會,對17個工業門類和生產型別的重點行業,近千家企業進行兩化融合的評測。測評選取的樣本是以中大型企業為主,其兩化融合基礎和水平在行業內較高。當時的評估結果是,17個行業參評企業中,約25%的企業還處於起步建設階段,43%的企業處於單項覆蓋階段,2%的參評企業處於綜合整合階段或正式在向整合階段過渡,10%的企業初步進入創新突破階段。
2015年,德勤同中國機械聯合會做的製造業企業資訊化調研,樣本來自132家大型企業。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電力電氣,電纜等。
從這個表格裡面,我們能夠看到,大量的國內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做資訊化建設,只是集中在單項業務的覆蓋。這種情況從中國工業軟體市場的發展其實可以側面反饋這種情況,MES,ERP,PLM軟體等等開始在國內大行其道,其實就是國內在不斷的推薦資訊化的一個過程。
2015-2020年,智慧製造的大力拓展
2015年後,中國掀起一輪智慧製造的發展,國內不少企業開始建設無人工程,黑燈工廠等等。相遇與前期的發展,進步迅速,從中大型企業,開始向中小企業應用普及。
中國製造業資訊化市場的規模:如果從製造業市場的資訊化容量來說,我們大致可以透過工業軟體的容量和發展趨勢來進行一定程度的反饋:
2017年中國工業軟體市場,容量約為1400億,2024年中國工業軟體產品收入將達到2950億元,2019-2024年業軟體產品收入CAGR達12%。
製造業資訊化的困難
製造業資訊化的主要困境,其實來自於,製造業企業本身對於生產管理流程化的認識程度,以及生產管理流程梳理的是否明確有關係。
我們來看2015年,德勤的報告中提到的,製造業企業自己表示在資訊化過程中的困難點,其實就集中在軟體同自身生產的不相容。這種不相容可能來自於企業本身不重視,或者受到生產以及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的限制,還有客戶本身的生產能力達不到等問題。
更有國內軟體開發企業在生產工藝領域的經驗缺乏,會做軟體的不知道汽車怎麼生產的,不知道財務怎麼執行的,這些情況以前都是存在,經過這些年的已經有很大的改觀了。
結論:中國製造業企業資訊化的過程會一直得到大力的支援,國內的兩化融合的政策扶持也會不斷推行。但是找到自己適合的資訊化產品,合理的推行這個應用才是企業最需要做的。
-
4 # 深谷幽蘭呼
眾所周知,製造業在中國經濟總量與出口貿易中佔據著很大的比例。中國是製造大國,但不是製造強國。經濟全球化與資訊科技不斷髮展的時代,中國製造業只有加強資訊化建設,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那中國製造業資訊化現狀怎樣?如何發展?
中國製造業資訊化現狀:
一、低下的製造業水平我們粗放的生產方式,無論是自動化程度,還是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都遠遠低於世界先進水平。絕大多數生產線都難以滿足工業4.0資訊化、智慧化的要求。
二、軟體自身功能不足工業智慧的目標是實現智慧化的工廠、生產及物流。我們都知道硬體和硬體之間並不能直接對話,那麼機器之間的資訊傳遞和聯動就非常重要。軟體開發能力恰恰是中國工業的弱項。我們仍習慣於認為只有硬體才是產品,忽視軟體的價值。像中中國產智慧手機一味拼硬體拼配置拼低價,最後拼到有市場無利潤、損人不利已的地步,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三、落後的企業管理水平工業智慧不是簡單地把機器接入網際網路,也不是生產線簡單的自動化,它的根本在於融合企業一體化管理的理念。在未來工業4.0體系中,隨著生產線智慧化,熟練工種逐漸減少,能動性崗位增加,人的作用不但不會消弱,反而會在技術專業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製造業資訊化如何發展:
一、在軟體產品上
1、管理軟體能規範、改善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2、在資訊科技發展過程中,分享IT技術紅利,整合條碼系統、車間看板、RFID等工具。
3、在一個平臺上實現部門間所有資料的互動和管理,消除資訊孤島和高昂的溝通成本;在供應鏈上與客戶、供應商之間的互聯互通,降低問題的產生,提升企業決策效率。
二、在專案實施上
1、能夠實現軟體的真正落地應用,不再只是門面工程。
3、每個企業有自身獨特的需求,需要軟體服務商幫助實現。
三、在持續服務上
1、幫助企業持續的深化軟體應用,推動管理持續改進。
2、企業自身在不斷成長,這種成長的變革需要持續服務的支撐。
3、面對著外部趨勢的變化,諸如工業4.0或者中國製造2025等新的管理環境的壓力,企業需要能夠不斷接收和了解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技術工具和新的知識體系來幫助自己駛向正確的方向。
技術在進步,企業在發展,管理也在不斷的變化。面對激烈的競爭,中國製造業只有與資訊化技術融合,才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簡信crm多年專注管理軟體開發與實施,為製造業管理資訊化提供全面成熟的解決方案。
回覆列表
資訊化使製造業的企業組織結構有可能從原有的直線職能制的金字塔型組織轉變為扁平化的網路型組織。計劃經濟體制下,製造業企業基本是一種僅僅負責生產的經濟組織,而且是一種“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模式,企業甚至還承擔了辦社會的職能,研發能力薄弱,經營銷售環節也薄弱,而加工能力相對較大,組織結構猶如橄欖,兩頭小,中間大。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必須加強研究開發和經營銷售,而中間的加工環節則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加工能力,企業組織結構也如啞鈴,兩頭強,中間精。資訊化使企業的組織結構從“橄欖型”向“啞鈴型”轉變成為可能。
資訊化還使製造企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根本變革。精益生產、敏捷製造、並行工程、大批次定製生產等等層出不窮的生產模式,無不是資訊化催生的結果。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網路化製造等都離不開資訊科技,也正是這些與資訊化伴生的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使製造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不斷攀升新的臺階,能夠不斷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